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 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 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
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 · (鲁迅:《社戏》)
社 戏
北 京 鲁 迅 博 物 馆
砖 塔 胡 同· 鲁 迅 故 居
北京八道湾11号
鲁迅与许广平
一、鲁迅的主要思想探讨
(一)个人主义观念 (二)反传统的思想 (三)“国民性”批判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预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 概论、中国古代文论、当代西方文论 (三)考核方式 1、平时能力考核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参与课堂讨论( 10% ); 完成小论文或论述题情况2-3次(30%)。 2、期末考查 要求写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A、不少于4000字; B、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4-6个 ; C、标 准注释格式(作者,书名,(译者), 出版单位, 年代,页码。) 。并且进行答辩。占总成绩的 60%。
(五)课程要求:
了解层面:要求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础 知识,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以及现 当代文学中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理解层面:要求理解教材中涉及的各类观点, 并能加以展开论述,同时也能通过自己多方 面搜集的材料加以综合和概括。 分析层面:要求能够对各种观点加以评析; 能够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提出自己的 观点并展开论述。
◆
◆
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些人对鲁迅提出了很
多批评。主要的焦点是认为鲁迅“全盘否定 传统,割裂了传统文化”。 要理解鲁迅这种偏激态度的历史“语境” ; 不能用当代的观点去衡量鲁迅所说的话; 鲁迅并非对旧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鲁 迅在《<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 中写道:“因为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 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 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 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 仍然有所择取。”
◆
◆
鲁迅敏锐地觉察到尼采等人“以改革而胎, 反抗为本”的哲学体系在传统哲学与现代哲 学的转换过程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出发点, 批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体系, 批评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理 论。
(二)反传统的思想
1、“整体观”的思维模式 2、鲁迅“反传统”的深刻性 3、“反传统”问题的复杂性
鲁迅的批判理论有着双重历史基础:
1、它是面对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与文化传统沦落而作出 的历史选择。不同于主张实业救国的洋务派,也不 同于实行政治革命的革命派,鲁迅的选择是人的解 放:
◆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 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 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 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
(三)“国民性”批判
1、日本“国家主义理论”
2、梁启超的理论贡献 3、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4、安冈秀夫《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
5、鲁迅的国民性理论
1、日本“国家主义理论”
◆
日本明治维新时,出现了一股反思国民性的国家主
义思潮。一批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如福泽谕吉、西 周等,都曾致力于日本民族文化和国民性的研究。 他们研究的理论来源,则是欧洲(尤其是英国、法 国)的民族文化理论,如塞缪的《自助论》《性格 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这些论著对各民族的具体评价不尽相同,但所采 用的标准却是大体一致的”,“这些标志包括:民 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及该民族对此环境所提出的挑战 的反应,民智发展的程度及知识的积累,民族政治 的进步,等等。《菊与刀》、《丑陋的日本人》等。
鲁迅的确激烈反传统,最突出体现在《摩罗
诗力说》中。 中国的文化呼吸不通于今,则取以供览古之 人,使摩挲咏叹而外,更何物及其子孙? 故所谓古文明国者,悲凉之语耳,嘲讽之辞 耳!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 厥祖在时,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闳宇 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有闻其言, 孰不腾笑?
无
世 态 冷 暖
当
铺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 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
可以看见世人的 (《呐喊· 自序》)
真面目。
· · · 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 是冰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 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
鄙夷的神情。 药铺与当铺
乌篷船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
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绍兴是江南的水乡, 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 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 格,群则浩浩荡荡
◆
◆
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工作: 一是批判、攻打、破坏; 二是梳理、继承、创新。 作为文学家,鲁迅在创作中更多表述一种情感、精 神,对传统批判表现很决绝,以“揭出病苦,引起 疗救的注意”。 作为学者,他有冷静和严谨的一面。在批判传统同 时,又用大量精力认真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 遗产,发掘其中那些有活力、可资借鉴、可能实现 转型发展的成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主讲人:张旭东
课程概说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 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是在学生了 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知识 和理论的基础上,对一些文学现象、 思潮及作家作品进行的更深入的探讨、 研究。
本课程集中分析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现象,研究作 家作品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努 力拓展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希望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在更高的理 论层次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形成对 20世纪中国文学名家名著的更深入的 认识,养成文学鉴赏和评析作家、作 品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同学们对文 学史研究和文学评论的兴趣。
第一讲 鲁迅研究专题
朱安(1858-1943)
本讲需要重点阅读的书目、作品:
《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呐喊》 《彷徨》 《影的告别》 《过客》 ……
鲁
镇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 鲁镇这个小镇。 这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 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 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 的水乡小镇。但这个小镇,确实早就存在于 鲁迅的心中,也通过他的小说,存活于千百 万读者的心中。
他认为许多国粹实际上恰恰是国渣,渣子,
不是粹。他说比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 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可 以算是他的“粹”了吧。然而,据我看来, 还不如将这个粹割去,同别人一样的好。” 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因为国粹家所谓的国 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这叫粹。但 鲁迅说,特殊性不一定好。脸上长了一个疮, 这很特殊,但是这并不好。相反要把这个疮 给割掉,跟别人一样,就是说中国文化应该 与世界的进步文化看齐,这样才是正常的、 健康的。
◆
2、现代思想对于现代性自身的怀疑
伴随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从政治制度、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的 危机,西方哲学内部发生相应的“转向”:
◆
在尼采等人看来,以存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理性主义哲 学体系,由于把人的生活需要置于无足轻重地位,由于不研 究个人生活的最重要尺度,而无法为个人在复杂的世界上确 定目标。理性主义哲学,建立了解释一切事物的体系却完全 忘却每个个人自有其主观性。 尼采说,哲学应当“是一种个人的哲学,从独立的个人开始, 就其禀性着手,使个人对于他自己的一切不幸、需要和限制 有一番深刻认识,并且追寻出抚慰它们的补救方法来”。
2、梁启超的理论贡献
◆
在中国接受西方和日本近代思想影响、建立改造国民性理论 的过程中,梁启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
他流亡日本后主办或重要参与的《清议报》《新民丛报》, 成为国民性批判思潮的重镇。他在这两份杂志上发表的一系 列关于国性国德的文章,不但以真挚的激情感染着读者,而 且以透彻的分析震撼着读者。
(四)“中间物”意识
(一)个人主义观念
鲁迅把人的主观结构作为他广泛的社会历史批判的 唯一依据,从而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设计他的民 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蓝图。
◆
◆
他不遗余力关心人的生存境况和命运,寻找人的异 化的原因与人类的出路。居于其意识中心的,不是 政治与经济变革,而是人的主体性建立及其与人类 解放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建立在主体性思想基础 上的批评理论。
(四)推荐阅读书目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 李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作品讲评》,钱 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刘勇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整体观”的思维模式
◆
“反传统”实际上是对过去文化的一种否定性的强 势的理解方式,一种以“新”为特征的价值体系。 从启蒙运动以来,传统常同“成见”、“权威”作 为理性的对立物而只具有否定的意义。 “五四”反传统主义的特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整体 的理解方式,这涉及两种理论预设:
◆
(1)须把过去的社会—文化—政治秩序视为一个整体; (2)这种社会—文化—政治秩序须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否定。
鲁迅留学日本1903年
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
1925年为《阿Q正传》俄
1927年鲁迅在广州
1927年鲁迅在厦门
1930年左联秘密为鲁迅
3、“反传统”问题的复杂性
◆
策略层面上的整体估价是一回事,操作层面上对文 化遗产具体的研究整理又是一回事。不应当简单地 断言鲁迅就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更没有理由指 责鲁迅割裂了传统。 鲁迅绝非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 新的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 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鲁迅这 种分析态度是一贯的。
鲁迅的照片
2、鲁迅“反传统”的深刻性
◆
◆
他在“反传统”过程中同时洞悉了自身的历史性, 即自己是站在传统之中“反传统”。因此,对“传 统”的否定性价值判断导致对自身的否定性价值判 断,自我否定构成了鲁迅“反传统”的基本前提。 鲁迅用“自我否定”来解决“反传统”与主体的传 统性之间的悖论关系,是“反传统”的最深刻体现, 或者说,与“传统”决裂的最终极标志,不是他的 犀利的社会文明批评,而是他对自己的自我审判, 更确切地说,是对自身与无法摆脱、割舍不开的传 统之间的联系的自省与否定。因此,越是对传统进 行尖锐的彻底的剖析与反叛,也就越是对自我进行 痛楚的、毫不留情的解剖与否定 。
(六)如何Baidu Nhomakorabea习这门课
一是博于阅读。重点要阅读三类书籍:一是作为 导航图的参考教材及推荐参考书;二是阅读中国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品;三是阅读现当代文学的有 关资料与评论。 二是精于思考。通过思考,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深 化,并使之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学得更主动、 更有兴 趣 。 三是善于记忆。 硬记、活记;脑记、笔记。 四是勤于练习。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 出来,使之 具体化。 五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他对中国文化专制特征的剖析,对中国国民性改造方案的设 想,是当时社会普遍的舆论。梁氏思想,对成长中的五四一 代,影响尤其重大
◆
梁启超
梁启超论国民性的理论文章
一、《新民说》
鲁迅并不是说传统本身没有价值,他有一个很有名 的比喻,这个比喻是从《庄子》里面拿来的,《庄 子》里面有个小故事说一个叫林回的,林回这个人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鲁迅用这个比喻说明,在当时的现代中国条
件下放弃有千金之价值的国粹,却来争取中 国人在地球上的生存权,这就好比林回 “弃 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我们先必须保存自己,然后我们才能够保存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国粹。
◆
◆
◆
鲁迅用了近30年时间,整理了22部古籍,包括《嵇 康集》《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 他收集过大量古代的碑帖、拓片,曾试图撰写一部 中国书法变迁史。 他在北大等校上课并写出《中国小说史略》《汉文 学史纲要》等讲稿和著作,有些已成为古代文化研 究典范性学术成果,其研究的某些方法、命题和概 念,一直为学术界广为采用,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