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训练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1.D 2.D[2019·吉林长春高一期末]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①大气②土壤③生物④民居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演化形成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答案:3.D 4.C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答案:5.D 6.A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

7.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C.③ D.④8.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C.⑦ D.⑧答案:7.A 8.B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N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10.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9.A 10.D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1~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一、单选题1. 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B.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受地质作用的影响C.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3倍D.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5倍2.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 水土流失严重③引起全球变冷④许多物种灭绝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008年11月4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2.47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 气候B. 土壤C. 水文D. 生物4.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 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C. 土壤肥力下降D. 洪涝加剧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下的自然带的名称是()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7.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A.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B.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 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D. 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8.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10. 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解析:1.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1)(答案及详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1)(答案及详解)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1-2题。

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 B.Ⅱ C.Ⅲ D.Ⅳ【答案】1.A 2.B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读图,回答5~6题:5.此图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二氧化碳④氧气C.①绿色植物②二氧化碳③动物④氧气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6.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5.A 6.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0: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0: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巩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3.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 000只,20年后达到6 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的地理环境功能是(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4.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读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6.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中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6: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6: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C.a、c、e 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的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

据此回答5~6题。

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回答7~8题。

7.“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8.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读图,回答9~10题。

9.此图可以简单地看做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彼此孤立存在的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3。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使大气中增多的化学元素是( )A、碳B、氧C、氮D、氢4。

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制约关系的是( )A、沙漠地区的骆驼刺B、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C、荷兰的围海造陆、日本的人工岛D、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5.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6。

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地下水位持续上升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水位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

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④地壳的物质循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8。

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B、水循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地壳的物质循环9。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地球上水被分解的结果C、火山喷发的结果D、生物呼吸作用的结果10。

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二、综合题11。

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 ,B ,C ______________.(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是、、。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8: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8: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2~3题。

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⑥环节的是(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5.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6~7题。

6.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7.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_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并在其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主学习1.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2.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平衡功能:主要指大气中碳氧的平衡。

►合作探讨1.读自然要素关系图,探讨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植被)。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填字母)(3)根据自然要素关系图,说明哪些自然要素导致黄河含沙量大?答案:黄河含沙量属水文要素,由图知,气候、植被(生物)、地貌可能导致水文的变化。

因此,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地貌、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气候)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黄河含沙量大。

►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同步检测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答案 B读“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

3.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顶昼雨多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4.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风向B.太阳辐射 C.地形D.坡向5.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A.气温高B.气压低 C.山风D.谷风答案 D C D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

回答6-7题。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毫米)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毫米)之比6.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7.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B C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答案A D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能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 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 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 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 ④CO2答案 A11.此图还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高中地理 专题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专题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②下游河道侵蚀加强③地上河的形成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C 2.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答案】3.C 4.B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

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解析】第5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 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

第6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5.1 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图中M是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1.D 2.D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

据此回答3~4题。

3.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一致性D.多样性答案:3.A 4.B解析:第3题,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

第4题,破坏植被从而导致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5.D 6.A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

周围有大量碎屑物质,且为外流湖,水走沙积。

第6题,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7~8题。

7.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8.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答案:7.A8.B解析:第7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是气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目标课标要求重要指数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形★★★成。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理解这两种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水文B.生物C.地貌D.气候答案:B解析: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

箭头a 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3.下列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功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的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D.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答案:D解析: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是一种动态平衡。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

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5.本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差异性B.均衡性C.整体性D.稳定性答案:4.D 5.C解析:第4题,由题干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

第5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题训练(20分钟,30分)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依据上图原理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

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

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3.“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5.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8.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9—10题。

9.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是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10.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1—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及答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1.2021年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出现2021年度首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2.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 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中表示的是(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C.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带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5.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 A.植树种草B.修水库 C.围海造陆 D.围湖造田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 ) A.整体性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7.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 )A.abc B.def C.ace D.bdf 8.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汉平原把旱地改为水田,加剧了土壤的盐碱化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诗反映了( ) A.岩石圈物质循环B.能量交换 C.生物循环 D.大气循环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11.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二、综合题12.读下面“乱砍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引起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
1、下列描述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B.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2、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
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
4、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5、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整体性B.分布的地域差异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
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C.绿洲农业多分布在高山山麓地带D.风蚀、风积地貌广泛分布
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同南方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植被茂密高大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9、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在
A.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的土壤环境B.沼泽地植物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层
C.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干燥的环境D.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
10、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的是
A.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B.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遇台风袭击
C.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D.在丘陵低山上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木
11、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模式应该是
A.太阳能热能化学能环境B.化学能太阳能热能环境
C.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环境D.化学能热能太阳能环境
读图的气候资料,图中点位的标号代表月份,回答12~14题:
12、下列分布有该气候类型的一组国家是
A.中国日本B.南非智利C.澳大利亚新西兰D.印度泰国
13、该气候类型区出产的水果有
A.香蕉椰子B.可可甘蔗C.葡萄无花果D.柑橘苹果
14、该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不会有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常绿阔叶林③针叶林④热带荒漠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6、下列循环没有生物参与的是
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B.大气的热力循环C.海陆间的水循环D.生物循环
澳大利亚东北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据此完成17~18题。

17、这类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
18、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B.独特性C.复杂性D.整体性
19、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④一个地区环境的变化,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下列现象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
B.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多内流河,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
C.冬季海南岛气候温和而黑龙江却气候寒冷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回答问题:
(1)陆地环境主要有哪些要素组成?
(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 ______要素决定的。

(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22、分析“大气与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内容的数码序号与图中方格内英文代号配对组合,使图示关系完整。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燃烧矿物能源③生产与健康④吸收紫外线
⑤哺育生物⑥使用制冷剂⑦台风⑧暴雨⑨吸收红外线
(2)从图中可知,对大气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图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可概括为________。

(3)受图中所示的各种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是________,这些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4)根据完成配对组合后的关系图分析,大气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世界环境的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均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1)根据材料,将下面备选答案填入空格内;
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⑥全球气候变暖⑦水旱灾
11大气中的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农田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12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DBCDA,BCBDA,CBCAC,BCDAB
21、
(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气候
(3)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为的砍伐和垦殖,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4)气候要素会使岩石产生风化,如温度变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可能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由此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22、
(1)A①B⑤C②D⑥E③F⑦G⑧H④I⑨
(A、D可互换,F,G可互换)
(2)人类活动削弱怍用
(3)农业部门东部
(4)①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少数几种气体,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②大气中进行着多种物理过程和各种物理现象,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影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作用
23、(1)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促进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