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过程。
2. 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3. 了解物种循环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化学能等。
2.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构成、作用。
4. 物种循环:概念、过程、意义。
5. 实际案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食物链、食物网和物种循环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教材、PPT 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案例材料:选取相关生态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食物链、食物网在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物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生态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生态系统中的其他能量流动路径:介绍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食物网外的其他能量流动方式。
2. 物种循环在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探讨物种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太阳传入生物群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流动。
2. 讲解: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以及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6.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概念、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影响,如碳循环中的碳排放、氮循环中的化肥使用等。
2. 介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尝试应用模型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生态金字塔,表征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2.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归纳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观、能量观与系统观。
3.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对其合理改造,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在参与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择性必修2《种群与环境》中第3章第2节的内容,需1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
由于本节课在八年级下册中已经有所学习,故内容较容易掌握,但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难度。
本节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第4章种群与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同时与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一定联系,又直接与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问题探讨。
教师:假设你像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提问: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选择A。
教师: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和数量的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总结.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输入能量来源:太阳能②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③输入总量: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④传递途径(渠道):食物链或食物链和食物网⑤传递形式(物质):有机物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课件展示。
二.初⑥散失: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呼吸作用)例1.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一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6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为( A )A.0KJB.106KJC.2×106KJD.106KJ~2×106KJ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10%~20%的含义: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1、各营养级生物会因呼吸作用而散失部分能量2、各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3、能量传递效率:10-20%根据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生态系统的功能之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学设计锦西中学校周琴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一)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是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3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2、生态系统的功能之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功能之物质循环。
这部分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对宏观的生态系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但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比较松散的,这种结构是通过食物链连接起来的,其功能也是与之相关联的。
理解这一点对下一节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自主学习,增强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感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析:要落实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借助于某一具体食物链(例如: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的(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每一级营养级都要消耗能量维生(呼吸作用),因此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会逐级递减;能量最终被分解者消耗殆尽。
而对于“逐级递减”这一难点,可以简单介绍林德曼的研究,让学生明确对能量的递减问题仅仅只是定性的阐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基于科学的实验,用实验数据来加深理解“十分之一”定律。
2.难点:能量沿食物链传递,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松散,但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这些成分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概念。
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讲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运作。
3. 讨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生物圈的影响。
作业:1. 复习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思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2. 物质循环的主要途径。
3.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复习物质循环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循环的过程。
2. 讲解物质循环的主要途径,如水循环、碳循环等,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运作。
3. 讨论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养分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生物圈的影响。
作业:1. 复习物质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2. 思考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章:能量流动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能量流动的定义和过程。
2.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形式。
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复习能量流动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流动的过程。
2. 讲解能量流动的途径和形式,如食物链、食物网等,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运作。
3. 讨论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能量转换、能量传递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生物圈的影响。
作业:1. 复习能量流动的定义和过程。
2. 思考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组:赵少强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荒岛求生”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问题埋下伏笔并引入课题。
首先,以草原生态系统最常见得食物链为探究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理解并归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然后充分依托和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解等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特点的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能量流动特点时,先是根据教材示意图形成定性认识,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整个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从根本上把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加强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能量守恒定律。
(2)感受通过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发现生物学规律的探究乐趣。
三、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稳定性的学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
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画或图片。
2. 教学材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实例。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2. 提问:什么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解释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 讲解能量流动的概念,解释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10分钟)1. 讲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10分钟)1. 介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讲解数学模型在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应用。
五、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实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规律。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根据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节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理解,对能量流动也有感性认识,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构建模型,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推理、分析和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建立系统观、物质与能量观;2.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变化情况及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知道了生物和无机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请大家回顾一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基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样的结构,有机物会逐级传递下去,那么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会依次传递下去吗?思考回答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初步思考,以此引出课堂主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展示】情境1和2的视频【设疑】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阅读资料,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习任务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的模型构建【展示】草、羊和狼1. 写出上图所涉及的食物链;2.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角色阐述自己是谁,处于第几营养级,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第一步:构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模型(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有哪些?第二步:构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模型第三步:构建能量流经多个营养级的模型(一来三去)教师完善补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正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对这一节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完全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用问题探讨的素材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
在学习能量流动的特点之前,讨论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再以林德曼的研究为资料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课后反思《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巧妙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式2.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3.掌握巧妙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的方法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式和规律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3.巧妙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的方法教学难点:1.巧妙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的方法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2.案例分析教学法3.实验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有关生态系统和能量流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从观察和感性认识入手,逐渐理解生态系统和能量流动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的一系列组成部分,是生物界和物理、化学之间相互作用、存在和演变的系统。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所照射到地球表面上的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植物体内化学能。
植物体内的化学能,被食草动物所摄取,转变成动物的身体能量、动作能量、生殖能量等。
而食肉动物则通过食草动物获取能量。
在这种方式下,各个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能量关系和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失和转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会随着生物间的累积和损失而日益减少。
能量的损失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种是自然损失,如蒸发、自然死亡、流失等;第二种是不可回收的损失,如泄漏、排污、破坏性采掘等;第三种是人们的不良活动带来的能量损失,如过度捕猎、林地砍伐、水源开发和破坏环境等。
而在能量的流动转化中,部分能量会由一种变成另一种,这种转化方式就是能量转换。
通常情况下,能量是转化不完全的,这时约有10%的能量由一种生物以屎、尿等形式排泄,而被细菌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继续进行。
第三步:巧妙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1.选择一个生态系统选择一个学生易于理解和想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河流等。
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一篇:3.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方面,其核心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知道能量是如何传递和流动的。
学生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知识,此知识中清楚地讲述了生态系统中所用“能量”的来源,本节课的内容能量流动的过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
由于它还与本章中的物质的循环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通过实例分析。
二、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2、目标解析:(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就是指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分析有关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就是指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就是指依据所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尝试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材的内容的知识点易掌握,但要把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及特点计算结合后的问题分析中易出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与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能量相联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运用能量流动图解形象说明能量流动过程的两大特点非常必要,另一方面以例题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在本节课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它,有利于扩大教学内容和形象的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直观具体表达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食物链
生物教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食物链一、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套复杂的生物群落体系,其中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与转化,维持了生物群落的稳定与平衡。
本教案将重点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食物链的原理和规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能量的流动1.能量的定义与特点能量是维持生物体内物质运动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它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体内。
能量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破坏性的特点。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始终以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自行产生或消失。
2.能量的流动途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途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光合作用和食物链。
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其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同时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和被摄食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下一级的过程。
三、食物链的构建与能量传递1.食物链的定义与分类食物链是将生物按照摄食关系和能量流动的方向进行排列的一种图示形式。
食物链可以分为草本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草本食物链是以植物为主要食源的食物链,捕食食物链则是以动物为主要食源的食物链。
2.食物链的层级关系食物链中的每个层级被称为一个营养级,其中第一级为原始生产者,即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二级为食草动物,它们以植物为食。
第三级为食肉动物,它们以食草动物为食。
以此类推,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3.能量的传递与损失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存在着能量的损失。
根据热能的二次热力学定律,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即每个营养级只能将上一级约10%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生长与代谢所需能量。
剩余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四、食物链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1.食物链的断裂与影响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公开课教案)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 效率”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思维能 力。 3.通过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和数量的分析,培养学 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新课引入:我们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 玉 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能量“传递”是通过生物捕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3、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4、能量最终通过各个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
有机物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
教师:结合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分析、讨论以下内容:
1、生 态 系 统 中 能 量 流 动 的 源 头 在 哪 儿 ? 3/6
蔬菜一般属于生产者范畴,而肉属于消费者范畴,由于能量 传递的效率只有 10%~20%,也就是说要得到 1 千克的肉至少要消 耗 5 千克的植物;所以相同重量的肉比蔬菜贵。 3、为什么几平方公里才能有一只虎,而几平方米却有百万昆虫?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 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 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 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 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4、人增加一千克,至少要消耗多少克的植物?(从不同食物链考 虑) PPT 出示沼气池图,思考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进行多 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教师质疑: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思考: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要进行灭虫除草,目的是什 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以及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突出重点。
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节内容讲授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图片展示、动画演示、案例展示等。
六、学生活动:
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的部分内容,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2.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3.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完成课后练习。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
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能量流动,二是物质循环,首先学习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讲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学生活动:观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电视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这里指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因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流经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不能从动物开始。
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叶绿体能固定太阳光能,而动物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是无法固定太阳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
(2)能量流动的数量及作用: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的涵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在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中进行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通过食物链阐述能量流动的过程,结合播放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印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课件看完后,推
荐一个学生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第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
第二,植物被草食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以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被动物所同化。
这样能量由植物流入动物即能量从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消费者的尸体、粪便等与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一样,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最终消失。
3. 讲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就得吃掉10kg鱼,10kg的鱼则要吃掉100kg的浮游动物,100kg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
也就是说,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体重。
(根据林德曼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图、文、音、形并茂,形象逼真,学生一目了然。
)
观看后,学生归纳小结如下: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
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
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
提问: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答:不能,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
5.课堂小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率为10%-20%,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各营养级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
所以,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学生活动思维训练: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引导学生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来阐述这个问题,如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物100kg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讲解。
)
6. 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概念: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流入分解者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