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气运动2

合集下载

第二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

大气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所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

对这些运动,可忽略离散的分子特性,可以视大气为连续的流体介质,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变量(如气压、密度、温度)在大气这具有单一的值,这些场变量和它们的导数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控制大气运动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可以用场变量作为因变量和空间、时间变量作为自变量的偏微分方程表示。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2—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一、 基本作用力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是指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1、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的气块上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气块会受到净压力的作用。

P G ∇-=ρ1(1)其中,ρ为气块密度, k zp j y p i x p P∂∂+∂∂+∂∂=∇称为气压梯度力。

P ∇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

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

2、 地心引力由牛顿万有引力定理说明,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引力:⎪⎭⎫ ⎝⎛-=r r r GMm F g2所以,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地心引力)为:⎪⎭⎫ ⎝⎛-=r r r GM m F g2 设:地球的半径为a(地心到海平面的距离),海拔高度为z,则()()⎪⎭⎫⎝⎛+-=⎪⎭⎫ ⎝⎛+-=r r az a Gm r r z a GM g222*112*01⎪⎭⎫⎝⎛+=a z g 在气象学范围内,z 的值一般为数十公里,而地球半径a 竟达6000多公里,故**g g ≈可作为常数。

地心引力始终是作用于大气的真实的力。

3、 摩擦力大气是一种粘性流体,它同任何实际流体一样都受内摩擦的影响。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11 大气运动(A)(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11 大气运动(A)(含答案解析)

考点11 大气运动(A)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一般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常产生于门窗相对或有类似通道的房间中。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图1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形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我国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门窗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南北向)间墙上设窗或门洞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

下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A.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B.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C.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D.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4.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A.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B.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C.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D.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左图为太行山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和焚风多发的季节及时间对应正确的是()A.东坡、冬季、夜间多发B.西坡、夏季、白天多发C.东坡、冬季、白天多发D.西坡、冬季、夜间多发6.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中提到“泼水节早已让人们认识了傣族,夜幕降临,澜沧江换了一身节日的装扮,人们点燃手中的孔明灯,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送到天际之上”,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多用于祈福许愿,其升空高度和灯内外温差有关。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师: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与郊区之间就存在热力环流。
出示:市区与郊区示意图
师:请大家思考并完成以下内容:
1.用“冷”和“热”标注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市区热,郊区冷。
2.分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度差异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5.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运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板书)大气水平运动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示意图,思考: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
生:(可能的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2.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应该是?
生:(可能的答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的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与风速成正比。
请大家思考一下,两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回答)夜晚的风向不同
师:两个人的说辞不同,可见他们中有人说了谎,说谎的人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找出真正的凶手吧!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
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
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巧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
“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图甲中H为高压带,L 为低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 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捺上(如图乙)。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 头方向要指向低压。
思考感悟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为何以西北风为主? 提示 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华北大部分地区位于亚洲高压的东 南部,故以吹西北风为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答案 √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答案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3)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 答案 × 形成季风环流的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丙: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②风带(北半球)
要点笔记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3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20·临沂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某手机APP中显示的我国华北某地某时段天气预报。

读图,完成1、2题。

1.未来几天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暖锋B.准静止锋C.反气旋D.冷锋2.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多云晴大雪B.小雪晴多云C.大雪小雪晴D.晴小雪大雪【解析】1选D,2选C。

第1题,根据图中天气变化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降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主要是受冷气团控制,说明未来几天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冷锋;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受准静止锋影响会出现连续的阴雨(雪)天气;在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第2题,图中,上面显示白天的天气状况,下面显示夜晚的天气状况。

由图可知,甲代表今天白天,昨天晚上是暴雪,今天晚上是小雪,则甲可能是大雪。

乙代表周六夜晚,周六白天是大雪,周日白天是阴,则乙可能是小雪。

丙代表周一夜晚,周日晚上是多云,则丙可能是晴。

综上分析,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大雪、小雪、晴。

(2020·淄博高一检测)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N、O 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

据此完成3~5题。

3.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辐散下沉B.辐散上升C.辐合上升D.辐合下沉4.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高压D.高压脊5.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B.强对流降雨天气C.沙尘暴天气D.晴朗高温天气【解析】3选C,4选A,5选B。

第3题,依图知,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M位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运动。

第4题,依图知,ON为低压系统中的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统。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地转偏向力同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文字与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特征。
高空风
【绘制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我们以北半球为例。由于气压梯度的存在,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此时产生了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的风,但随即便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向右偏,并垂直于运动方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使风向偏转到了其合力的方向;风在继续运动过程中,继续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继续偏转。
活动
【展示教材活动】对于风的形成和特征大家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活动题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讲解】由图可知甲地和乙地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气压差一致,都为2.5hpa,但是甲地相邻等压线距离小于乙地,所以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也就是气压梯度甲大于乙,也可以直接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看图讲解】其中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正是由于水平面上气压梯度的存在,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我们成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像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风。所以,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提问】那么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对风的影响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总结】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会影响风向。
通过文字、图片及绘制北半球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近地面风
【总结】
那么在近地面的风,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三种力对风的作用是层层递进的,再次绘制三种不同作用力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三者作用力的关系与区别,以及最终近地面风向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一、选篇目的和依据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将了解到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运动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节适用于高一学生,教材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契合,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教材内容组织清晰,可以通过展示或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以及示意图来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既符合教材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理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温度、压强等概念有一定的常识性认识。

但是对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具体原理和与地球的关系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抽象的概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与地球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解释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大气运动的类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大气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大气运动的类型。

2.教学难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与地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示范和讨论等。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 (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呈现与讲解 (20分钟)1.利用示意图和实际案例,简要介绍大气受热的过程、大气运动的类型以及它们与地球的关系;2.讲解大气受热过程中的辐射、传导和对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3.讲解大气运动的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二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二含答案

大气运动(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

完成1-2题。

1.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B.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C.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D.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2.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2021年5月14日20时39分,武汉市蔡甸区突发龙卷风,导致部分房屋受损、大量树木折断,多名人员伤亡。

龙卷风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尺度、突发性的天气系统,一般在强对流天气下产生,影响范围较小,但旋转速度特别快,能把地面的物品卷扬到空中,是一种比较强的灾害天气。

据此完成3-5题。

3.有利于龙卷风形成的条件有()①暖湿空气交汇提供对流条件②高空、低空不同方向的强风③降温幅度大的晴朗夜晚④地形较平坦,利于气流旋转⑤多山地,狭管强风易生成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4.下列正确反映龙卷风的形成顺序的是()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5.当龙卷风发生时,以下自救方式合理的是()A.在野外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B.行驶时,沿与龙卷风路线平行方向行进C.如在室内,躲在迎龙卷风方向墙壁处D.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木桩等固定物“万年冰洞”位于山西吕梁山北坡,海拔2000多米。

泂穴开口向北,倾斜向上,呈“保龄球瓶”状。

洞内的冰最早形成于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

下图示意该冰洞剖面及景观。

据此完成6-7题。

6.该冰洞洞内、外气流交换最频繁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与陆地冰川相比,冰洞内的冰()A.温度更稳定B.温度更低C.形成时间更早D.厚度更大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格式:大气的运动教案名称:大气的运动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构造;2. 掌握大气的运动特征,包括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 理解大气运动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和构造;2. 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大气运动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图片和动画演示;3.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1. 大气层构造图;2. 图表和图片资料;3. 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自然现象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 (15分钟)教师将通过投影仪展示大气层构造图,并让学生逐层了解大气的组成。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图表来讲解每一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3. 理论讲解 (15分钟)教师通过图表和图片,以及简单的实例来讲解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地形、气压差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活动 (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气温、风向等数据,尝试预测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讨论过程。

5. 总结反思 (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验他们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程度,并帮助他们解答可能存在的疑问。

6.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小作文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并描述一个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与大气运动相关的现象。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和预测天气情况的能力;2. 学生在总结和回答问题环节中对于大气运动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小作文中对于大气运动的描述和应用能力。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和了解其他与大气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展示和分享;2.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来进行讲座或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理解。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运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1第二章第二节大气运动

课时质量评价
A.春季的低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3.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第二节 大气运动
第(1)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旺盛 挥发
第二节 大气运动
第(2)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秋冬
有色金 属冶炼
(1)__C__ (2)__B__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 方。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考向2 风向的判断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
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据此完成2~3题。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2.能正确反映图中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第二节 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成分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2.了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3.掌握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内容1.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2.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3.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类型及其特征2.教学难点: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并请学生描述大气的作用以及组成。

教学环节二:学习(30分钟)大气成分与不同气圈的分布通过让学生组织实验,了解大气成分的比例以及不同气圈的分布。

实验步骤:1.将气压计的筒底放入水中,移动密封滑动板到零点处2.将滑动板上的水平线与密封玻璃管内侧液体表面对齐3.等待几分钟,将密封板高度在气压计的刻度线上标记4.记录此时的大气压力研究结果:1.大气成分的比例•氮气78.1%•氧气20.9%•其他气体0.9%2.大气不同气圈的分布气圈高度(km)温度顶部500 -60℃中间2000 -20℃地面0 28℃大气运动类型及其特征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大气运动的类型以及特点。

大气运动的类型:1.对流:由太阳辐射导致的气体变热、上升、形成云层2.水平运动:地球自转导致的风、台风等3.垂直移动:梅雨季节的层状云垂直发展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极端天气2.城市地表增温可能导致的气温上升3.大气中的氧气和温室气体含量可能影响气候教学环节三: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1.你认为大气运动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请列举并解释。

教学环节四:小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一节课做好预习。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以及对下一节课的预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1.动画、图片、视频2.讲义、课件课后作业1.回家用30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垂直运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理解掌握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1.什么是大气环流?其意义是什么?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产生何种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A 赤道低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 副热带高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E 副极地低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G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风带分布风向B 东北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D 盛行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F 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X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什么是热力环流?【讲授新课】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教师精讲]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

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二节-大气的运动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二节-大气的运动

关联3 影响风向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具体表 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 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图表应用】 在下图中□处填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或“低”。在指向线上用 箭头正确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提示: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读高空风与近地面风(北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中F1)
方向 _垂__直__于等压线,指向
(3)三个关系。 ①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甲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乙受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 ③温压关系:
关联2 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 是避暑的好地方。
【关联知识】 关联1 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二、三”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 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二种运动。 ①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此时华北平 原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又在高压脊的控制下为晴朗天气,所以其天气状况最 可能是风和日丽。第(2)题,风向是风来的方向,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向偏 南说明该地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图中乌鲁木齐、贵阳、上海都是北部气 压高于南部,风向偏北;福州位于1 015等压线上,其南部气压介于 1 015 ~1 020 hPa,气压高于1 015 hPa,风向偏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摩擦层中空气的平衡运动
4.3.1 摩擦层中空气的平衡运动
一、平直等压线时
G V
α 作用与空气的力有三个: 作用与空气的力有三个: P-1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p 地面摩擦力。 地面摩擦力。 A 当三力达平衡时, 当三力达平衡时,空气作 R 水平、等速、直线运动。 水平、等速、直线运动。 因此,在北半球的摩擦层内,平直等压线时, 因此,在北半球的摩擦层内,平直等压线时,风斜穿 等压线,右前方是高压,左前方是低压。( 。(即沿地转风 等压线,右前方是高压,左前方是低压。(即沿地转风 方向由高压向低压斜穿等压线) 方向由高压向低压斜穿等压线)
气压梯度由温度梯度引起, 气压梯度由温度梯度引起,等压线分布与等温线一 热成风与等温线平行。 致,故热成风与等温线平行。
二、热成风方向
热成风与等温线平行,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 热成风与等温线平行,北半球,背热成风而立,高 温在右,低温在左。 温在右,低温在左。
三、热成风的大小
热成风与水平温度梯度成正比 g ( z 2 − z1 ) ∂ T m (f为地转参数f=2ωsinφ) 为地转参数f= ωsinφ) f=2
向吹,高压中的风沿等压顺时针吹。 向吹,高压中的风沿等压顺时针吹。
2、因为气旋中 (rω sin φ ) 、
方程有意义。 方程有意义。且 气旋中
∂ p ∂ n ∂ p ∂ n
2
r ∂p − ρ ∂n
≥0,总是可以满足, 总是可以满足,
越大, 越大。 所以, 越大,vc越大。 所以,
可以任意大。 可以任意大。
埃克曼螺线 把不同高度的风矢量投影到 同一平面上,把各矢量终点连接成一光滑曲线, 同一平面上,把各矢量终点连接成一光滑曲线,这条曲线 称为“埃克曼螺线”。 称为“埃克曼螺线”
4.4 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热成风) 热成风)
4.4.1 热成风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叫热成风。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叫热成风。 热成风 设上层地转风V 下层地转风V 设上层地转风Vg2,下层地转风Vg1 , 热成风矢量方程: 热成风矢量方程: vT = vg 2 − vg1 上层地转风风速为: 上层地转风风速为:vg 2 = vg1 + vT
2
r ∂p + ρ ∂n

∂p = 0 ∂n
则 vac = 0 ,根号前只能取负号。 : 根号前只能取负号。
v ac = r ω sin φ −
(r ω sin φ )
2
r ∂p + ρ ∂n
二、梯度风风速的特点: 梯度风风速的特点:
1、方向:北半球, 低压中的风沿等压线逆时针方 、方向:北半球,
风与等压线的交角α的大小与地面摩擦有关, 风与等压线的交角α的大小与地面摩擦有关,陆地摩擦力大交角 就大,海面上交角小些。 就大,海面上交角小些。
二、若等压线有弯曲
作用与空气的力有四个: 作用与空气的力有四个: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离心力、地面摩擦力。 离心力、地面摩擦力。 当四力达平衡时, 当四力达平衡时, 空气作等速曲线运动。 空气作等速曲线运动。 以闭合等压线的高压和低压为例, 以闭合等压线的高压和低压为例, 风速较梯度风速要小, 风速较梯度风速要小, 风向 偏向低压一方。 偏向低压一方。 D
2、大小: 大小: ◇ vg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等压线越密集(气压的 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等压线越密集(
空间变化越大),v 越大;反之愈小。 空间变化越大),vg越大;反之愈小。 与大气密度成反比。若气压梯度相同, ◇ vg与大气密度成反比。若气压梯度相同,大气越 稀薄,vg越大;反之愈小。(高层风比低层风大) 稀薄,v 越大;反之愈小。 高层风比低层风大)
◇ vg与sinφ成反比。若气压梯度相同,低纬比高纬 sinφ成反比。若气压梯度相同, 成反比
风大。但实际上除热带风暴外, 风大。但实际上除热带风暴外,低纬度的气压梯度 通常很小。 通常很小。
4.2.2 梯度风(Vc,Vac) 梯度风(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 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 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 p ∂ n
3、反气旋中, 、反气旋中,
被极限所限,不能任意大。 被极限所限,不能任意大。
若使 即
(r ω
∂p ∂n
sin φ
)
2
r ∂p + ρ ∂n
2
≥0,须使
2
r 2 ω 2 sin
2
φ ≥ −
r ∂p ρ ∂n
≤ ρ rω
sin
φ
反气旋中气压梯度随着r的减小而迅速减小, 反气旋中气压梯度随着r的减小而迅速减小,事 实上在反气旋中心附近气压梯度是很小的, 实上在反气旋中心附近气压梯度是很小的,风也很 小或是静风。 小或是静风。 当
P0-10
一、热成风形成
P0-9 P0-8
P0-7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
假设地面上无气压梯 无地转风。 度,无地转风。 空气右边暖,左边冷, 空气右边暖,左边冷, 右边的气压随高度缓慢 下降,而左边迅速下降。 下降,而左边迅速下降。 暖 冷 结果高空的等压面越来 越陡, 越陡,从暖区高压到冷 区低压的气压梯度越来 越强, 越强,这样在高空出现 地转风。 地转风。 等压面垂直剖面剖 风由水平温度梯度引 暖 冷 故称热成风。 起,故称热成风。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p = ρ r ω 2 sin 2 φ − ∂n
时, v ac 最大, 最大,
∂p ∂n
也最大。 也最大。
最大风速: 最大风速:
(v )
ac
max
= ωrsinφ
所以,一定纬度上, 所以,一定纬度上,气压梯度和反气旋梯 度风的大小受反气旋曲率半径所限, 愈大, 度风的大小受反气旋曲率半径所限,r愈大, 也愈大。即反气旋越到边缘风速越大, vac也愈大。即反气旋越到边缘风速越大,越 到中心风越小。 到中心风越小。
在研究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空气运动时,地转 研究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空气运动时, 风或梯度风这两种平衡关系是基本上适应 风或梯度风这两种平衡关系是基本上适应 尤其在中高纬度, 的,尤其在中高纬度,它们概括了自由大 气中风场和气压场的基本关系, 气中风场和气压场的基本关系,在气象上 有很大实用价值,它们反映了实际风的主流 主流。 有很大实用价值,它们反映了实际风的主流。
由于力的平衡 组合不同, 组合不同,分为 气旋式环流 和反气旋式 环流。 环流。
一、梯度风方程: 梯度风方程:
逆时针) 1、气旋性环流 Vc(逆时针) 受力平衡
Fg = An + C
因为气旋是低压系统,所以气旋梯度风方程: 因为气旋是低压系统,所以气旋梯度风方程:
1 ∂p = ρ ∂n v
2 c
r
因此: 因此:在北半球的摩擦层 内,低压中的空气逆时针 转且向内辐合,高压中的 转且向内辐合, 空气顺时针转并向外辐散。 空气顺时针转并向外辐散。
G
4.3.2
埃克曼螺线) 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埃克曼螺线)
在摩擦层中,摩擦力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风 在摩擦层中,摩擦力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速随高度增大,风向右偏(北半球), ),到摩擦层 速随高度增大,风向右偏(北半球),到摩擦层 顶部风接近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顶部风接近与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实际风与地转风、梯度风之间便出现偏差, 实际风与地转风、梯度风之间便出现偏差, 形成所谓偏差风 偏差风。 形成所谓偏差风。 正是由于偏差风出现, 正是由于偏差风出现,促使风场与气压场 相互调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 相互调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新的平衡又 在新的风压条件下遭到破坏。 在新的风压条件下遭到破坏。空气运动就是 从不平衡到平衡,又从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 从不平衡到平衡,又从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
练习:700hpa等压面图的局部如下, 练习:700hpa等压面图的局部如下,试分析 等压面图的局部如下 气压系统,并分析A、B、C A、B、C三点处的受 气压系统,并分析A、B、C三点处的受 力及平衡风的方向。 力及平衡风的方向。
课外练习: 课外练习:
已知ρ=1kg/m 试计算30 1、已知ρ=1kg/m3,试计算30oN气压梯度为 5hpa/100km时的 时的v 5hpa/100km时的vg;如果空气水平运动的 曲率半径为100km 求该处的v 100km, 曲率半径为100km,求该处的vc和vac。 为什么气旋中风速可以发展得很大, 2、为什么气旋中风速可以发展得很大,而 反气旋中风速却受限制? 反气旋中风速却受限制?
+ 2ω v
c
sin φ
解上方程得: 解上方程得:
v c = − r ω sin φ ±
(r ω sin φ )
2
r ∂p − ρ ∂n

∂p ∂n
= 0
根号前只能取正号。 则 vc = 0 ,根号前只能取正号。
所以, 所以,气旋梯度风的大小为
vc
∂p =n− r= sin φ ω0 ∂
+
(rω sin 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际上, 实际上,自由大气中的实际风并不完全与 地转风或梯度风相吻合, 地转风或梯度风相吻合,各个作用力的平衡 关系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关系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平衡关系经常 会遭到破坏。 会遭到破坏。Why?
这是因为空气运动的路径不会是直线的, 这是因为空气运动的路径不会是直线的,也 不会是圆形或曲线, 不会是圆形或曲线,结果气压梯度力便随着时 间和空间在发生变化。 间和空间在发生变化。 同时,空气运动也不会总是平行于纬圈, 同时,空气运动也不会总是平行于纬圈, 常常有穿越纬圈的运动, 常常有穿越纬圈的运动,水平地转偏向力发生 变化,风速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风速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由上可见, 由上可见,即使一开始空气所受的力达到平 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衡,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力的平衡关系会 遭到破坏,出现非平衡下的实际风。 遭到破坏,出现非平衡下的实际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