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能包办代替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格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与独立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独立性格的重要责任。
那么,幼儿园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创造一个积极鼓励的环境是关键。
老师们应该用温暖、友善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当孩子取得哪怕是小小的进步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一个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或者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和认可。
在日常的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任务。
比如,让孩子们自己穿衣、整理玩具、摆放桌椅等。
当孩子们成功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同时,老师要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知道即使遇到困难,也有老师的支持和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格。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角色扮演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的感受,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需要自己思考、决定和行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老师要善于发现并给予支持和引导。
当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取得进步和成就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园的游戏区,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和玩耍。
老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和限制,而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尝试。
即使孩子可能会失败或犯错,也要让他们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发言稿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发言稿《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各位家长,老师们: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些看法吧。
首先啊,从孩子自身的成长来说,培养自理能力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看到他家的小孩,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吃饭还得大人喂,穿衣服也是家长帮忙。
当时朋友跟我抱怨说,孩子在幼儿园也不自己吃饭,老师总说他依赖心太重。
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孩子自理能力差,一旦离开家长的庇护,就会无所适从。
从长远来看,自理能力与孩子的自信心息息相关。
孩子如果能自己完成一些小事,像自己系扣子、整理玩具之类的,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女孩,刚开始学自己穿鞋子的时候特别困难,有几次都想放弃,差点哭出来,她妈妈虽然也心疼,但还是鼓励她自己尝试。
后来小女孩终于学会了,那一天她别提多高兴,逢人就说“我会自己穿鞋子啦”。
这种成就感慢慢积累,孩子就会变得很自信,面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他也会更有勇气去克服。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自理能力还能让孩子懂得责任感。
比如说,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
如果他忘记带东西了,他就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家长或者责怪他人。
特别想说的是,在当今社会,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总想着为他们做好一切。
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不要觉得孩子小做不好或者嫌孩子做得慢就包办代替。
这就如同种树,你一直扶着它,它永远长不强壮。
我的体会是,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自理能力就是一点一点刻画在纸上的线条,这些线条会勾勒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
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机会去学习自理,哪怕一开始磕磕碰碰,哪怕他们做得不那么完美,这都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对了还想提一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我们有耐心。
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怀着理解和鼓励的心去引导他们。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逐步成长为有能力、充满自信的人。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哪些方法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哪些方法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
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一)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
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
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
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最新浅谈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张晓丽【摘要】: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较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不少家长,包括我们的老师,都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事事包办,不放手也不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长此以往,使得这些孩子的依耐性强,独立性差,且经不住挫折和打击,意志力也相对薄弱,情感脆弱,创造力也被无情的扼杀了。
因此,家长和幼儿老师不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飞翔。
【关键词】:幼儿独立性幼儿园家庭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
又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人的独立性应该从小培养。
但是在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小朋友,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往往是两代人服侍小孩子一个人,父母祖辈对待他们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抱在怀里怕碰了”,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
他们觉得这样是爱孩子的表现,却不知适得其反,这样的爱,让孩子不但丧失了独立性,而且变成了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且怯懦的人。
而在幼儿园,老师有时为了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事情也尽量替孩子代劳。
我们须知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基础阶段,而这一时期,幼儿生活时间不是在家就是在幼儿园中度过。
这就对我们家长和幼儿园提出了要求,既要在家里为孩子的独立性提供环境,更要在幼儿园为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创造空间。
那具体该如何做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家、园两方面着手:一、幼儿园方面(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2-3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了萌芽阶段,言语和动作都有了迅速发展,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
提 供 和 创 造 机 会 ,培 养 幼 儿 主动 尝 试 解 决 问题 的 习 惯
要 养 成 孩 子 自己 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和 习惯 , 重 要 的 是 让 孩 子
多实践和体验。平时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要有意识地为 孩子创 设 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 和条 件 , 给孩子足够 的机会和信 心 ,让孩子 大胆 去尝试 ,多锻炼 、多经历 。比如让幼儿去其他 班借送 东西 ,请他 当小老师 。请他整理玩具柜 、书本等 ,多开 展扮 家家 、商场买卖等游戏 ,让孩子从游戏和生活 中增长应对
缩 不 前 的性 格 。
好! ”孩 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 ,孩子的工作能力被肯定 ,他们 也会感到无 比的兴奋 和快 乐 ,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进 了孩子与
父母的感情。
三 、 开 展 丰 富 活 动 , 提 高 幼 儿独 立 性 让 幼 儿 自己 选择 感 兴 趣 的 内容 , 这 样 的 教 学 活 动 幼 儿 就 乐
成 一 项 工 作 后 ,做 父 母 的 能 够 给 以适 当 的肯 定 和赞 赏 : “ 做 得
自我保护 能力是一 个人在社 会 中保 存个体 生命 的最基本 能力 ,是孩 子独立生 活的可靠保 障。它有 助于孩子尽早摆脱成 人 的庇护 ,成为一个 独立 自主的有生存能力 的个体 。幼儿 的 自 我保护 能力较差 , 但 是过 分地 帮忙 照顾或一 味地指责惩罚 ,都 不利 于幼儿独立性 的健康发展 。正确的作法 应该 是 :首先 ,消 除安全 隐患 ,利用模拟显示 、讲故事 、看图画等形式进行安全 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其 次学 习 自我保护方法 。再次 ,加强体 能训练 。同时避免采取恐吓手段 ,以免幼儿形成胆小怕事 、畏
现 实 生 活 的 能 力 。在 区域 活 动 中 ,大 胆 放 手 让 幼 儿 解 决 碰 到 的
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能包办代替
龙源期刊网 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能包办代替作者:杨敏杰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09期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
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在未来的日子中,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
幼儿独立性现状及成因独立性的概念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
通常是指能够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
幼儿独立性的现状据调查,有相当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
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幼儿则在8%左右,而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幼儿仅占全体幼儿的8%,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幼儿都要求别人的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独立性形成的原因依赖性是指在遇到有些陌生或困难的时候,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意志,急于向别人求助的心理品质。
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家长应满足他。
而父母又怕幼儿和同伴之间打架等原因,限制幼儿活动,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
有的家长认为对幼儿包办一切,就是爱孩子,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会做了;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做什么都不放心,怕做不好。
就因为家长的这种心理,幼儿必然产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心理品质。
家长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弱,这是幼儿独立性差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家长放手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随着幼儿不断的成长发育,大小肌肉群不断成熟,心理能力也不断提高。
从不会做到逐渐会做,在慢慢变化过程中成熟,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规律。
这都说明动手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培养自主独立孩子的10个原则
培养自主独立孩子的10个原则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非凡的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
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靠性。
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自己真正的爱好和选择的能力。
进进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创业还是加进公司。
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
孩子需要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定力。
一个孩子假如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进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你的孩子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
所以他必须学会自主选择的能力。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1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从小让孩子自己往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
让他们经过失败学习,不要什么都想帮孩子做。
可以帮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帮助增加孩子的判定力。
2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虽然你很确定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
他从自己错误的学习得比从你正确的指导还要多。
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见,但是最后决定在于你,而且随着你的长大,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
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考上了就让你读。
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理解,我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
我非凡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自主地读书,真的考上了。
3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
多指导,少批评。
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助长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
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
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多方面的沟通和建议。
例如,可以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房间又乱七八糟了。
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理解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2023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
2023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2023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篇1(1608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自我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手脸,刷牙,独立进餐,擦屁股等,但现在的大部分幼儿在入园前,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原因一: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针对这一原因教师与家庭成员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谈一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在家中不要一味的包办代替,让幼儿自己动手,允许幼儿做得不好,不要急于求成,给幼儿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
原因二:幼儿没有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如穿鞋,幼儿分不清左右,就谈不上穿对鞋了,缺少自理能力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我们教师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自理能力的方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的儿歌、故事、户外游戏活动中。
举例子,把幼儿能看懂的,洗手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边看边洗,幼儿之间边说边做,轻松愉快的接受。
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等待,等我们帮他们做掉各种本应他们自己做的事情。
为此,我们选取了儿歌、故事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培养幼儿自理的意识。
班级里还逐步的开展了很多有关自理能力的活动,如“我长大了,我是能干的好娃娃,我会自己来……等等活动和各种自理能力的竞赛,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并针对幼儿的差异,开展落差式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幼儿的差异,相对提高要求水平,或者降低要求水平,让幼儿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来积极培养幼儿的兴致,以免挫伤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导语: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自己的孩子越来越爱护、娇惯,事事包办代替,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
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无旁贷。
总体来说,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幼儿园怎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1.培养幼儿的社会独立性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要经过从依赖走向独立这样一种过程,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向独立的道路。
"我们不要把孩子总看成是无力、无能的,认为他们什么都做不好,处处包办代替。
其实,任何一种学习能力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而孩子的能力又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如果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那"不会"也便成了自然。
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在行动上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多种实践机会,放手并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1.1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反映其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虽然独立生活能力并不等同于独立性,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常常表现在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上。
心理学家认为,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就已经有了帮妈妈做事的愿望。
2岁的幼儿会帮大人传递物品,3岁时自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了,积极参与成人生活,什么事都想去干,4、5岁时就能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和洗碗筷。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往往只看到幼儿被动、依赖、模仿的一面,而看不到其主动、创造、独立的一面。
导致我们培养出一批"听话"的但缺乏主动性的幼儿。
发展幼儿独立性的教育,要给幼儿一种方法,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安排时间,给幼儿创造锻炼自己的条件,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发展。
1.2 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缺乏独立性的人,在行动上往往要依靠别人。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培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培养的调查报告作者:尚建双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一、调查的目的孩子们的独立性格是幼儿性格中自主独立的个性品质,是自我意识外在表现的一种。
在〈〈指南〉〉中提出:“要满足和尊重孩子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包办代替和保护幼儿,指导并肯定鼓励孩子们自理和自立的尝试。
”工作中老师们要不断践行〈〈指南〉〉精神,重视孩子们独立性的培养,帮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是学龄前最后的阶段,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现在大班幼儿的独立性状况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我开展这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与步骤(一)调查对象我们抽样对园里的30名孩子进行了观察并测试,对这些孩子的家长用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二)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三)方法与步骤1.方法:集体施测,分别在大班幼儿及其家长中进行2.步骤:施测的过程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1.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在这些问卷中,有效的问卷收回了三十张。
在这些问卷中,分别调查了以下十三个问题:(1)孩子们独立性格的培养就家长自身的关注程度分析表明,所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都很关注。
(2)独立穿脱衣服情况分析表明,68%的孩子能独立把衣服穿好,18%的孩子可以穿上但还不是太整齐,15%的孩子不会自己穿。
(3)幼儿独立穿鞋情况分析表明,自己会穿不系带鞋的孩子占92%,分不清楚右脚和左脚的孩子占4%,自己不会穿的孩子占3%。
(4)独立刷牙情况分析表明,可以自己准时刷牙的孩子有30%,必须在家长提醒下进行刷牙的孩子有68%,自己不会刷牙的孩子有3%。
(5)女孩自己梳头情况分析表明,有14%的孩子会自己尝试梳一个小刷子,有40%的孩子会用梳子自己独立整理头发,有47%的孩子不太会用梳子自己独立整理头发。
(6)独立进餐情况分析表明,能够自己独立吃饭且中途不离开饭桌的幼儿占45%,一边吃一边玩的孩子占51%,4%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要大人喂。
家长要学会放手要学会重视孤独症孩子的自理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家长
前期孩子在学做事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家庭,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忧,而导致不放心。我们就可以通过家长机构,亲子活动、及家长课堂的形式,向家长积极推广自然训练法的知识,以及怎样重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比如在家长课堂上,我们与家长一起分享一些经验:有些孩子刚上机构时回哭闹,这时就会有指导老师去给他指导,让他给孩子换一下环境,带他去他喜欢的感统室去玩一下,熟悉熟悉周围的环境,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调整好情绪再回来上课。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自闭症、脑瘫孩子,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能在家与机构一致的环境中养成。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反馈,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能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一定要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三、课堂互动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圆满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失去家长的配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独立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引导和帮助幼儿逐步建立独立意识、培养独立能力的重要责任。
那么,幼儿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是基础。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该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
比如,在教室里设置多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等,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
在这些区域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并且摆放整齐,让幼儿能够自主地拿取和放回。
同时,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幼儿留出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安静地看一会儿书、和小伙伴聊聊天等。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关键。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
刚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做得不够好,但教师要有耐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提高自理能力。
比如,在午睡起床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穿衣服,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
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但要逐渐减少帮助的程度,让幼儿最终能够独立完成。
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也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途径。
当幼儿在游戏或者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是要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尝试找到解决办法。
比如,两个幼儿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了冲突,教师可以先观察他们的处理方式,如果他们自己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一起商量,想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逐渐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适当的选择机会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
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多种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在午餐时,也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通过这些小小的选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性,从而增强独立意识。
浅议小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教园地143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到4岁—4到5岁这一阶段的幼儿是自主性、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已经能独立行走,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成人,因此能独立地去探索新奇的,对他而言有趣而陌生的事物。
一、现状分析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成人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不论大事小事,总不让孩子插手。
有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做。
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很少给孩子创造独立办事的机会,造成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从现在进入小班的孩子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竟然不会自己吃饭!在用餐的时间,看到孩子有的呆坐在餐桌前,有的东张西望。
要么是叫着:老师,我不会;要么是用小手抓饭。
原来,他们在入园前一直是有大人喂。
有的孩子由于长期使用纸尿布,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小便,天天尿湿裤子。
二、幼儿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从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来看,现在比过去更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
双薪阶层的孩子需要有自我服务的能力,能够独立的应付社会上复杂的突发事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国际眼光和全球观念的人才。
如果缺乏独立性,孩子长大后怎么能走向社会与人相处、交往、搞好自己的工作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缺少独立性将来就很难生存。
独立性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动力。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研究提出:孩子自身有很大的潜力,就象植物一样能够自长,教育者只要给他提供环境和条件。
为了让小班幼儿能较早的独立起来,我们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合作。
从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及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我抉择的能力;家园配合等几方面入手,家园携手培养小班幼儿独立性。
三、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呢(一)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及独立生活的能力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
学前教育幼儿自理
学前教育幼儿自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其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他们未来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石。
幼儿自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包括穿衣、吃饭、洗漱、整理个人物品等基本生活技能。
这看似简单的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比如自己穿上衣服或者系好鞋带,他们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这种自信心会延伸到其他方面,让孩子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其次,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动作发展。
例如,在自己吃饭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运用手部精细动作来拿勺子、夹食物,这能够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整理玩具、叠衣服等活动也能增强孩子的大肌肉运动能力。
再者,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他们会明白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负责,不再过度依赖他人。
那么,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呢?家庭和幼儿园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家庭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实践自理能力。
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做得慢或者做得不好,就代替他们去做。
比如,在孩子吃饭时,让他们自己拿餐具、尝试自己进食,哪怕会弄得一片狼藉,这也是成长的过程。
穿衣、洗脸等日常活动,也都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幼儿园则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可以设置专门的生活课程,教孩子们如何整理书包、叠被子等。
同时,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融入自理能力的培养元素。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学会照顾自己和他人。
教师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有耐心,对于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和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直接包办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能包办代替
作者:杨敏杰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09期
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
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在未来的日子中,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
幼儿独立性现状及成因
独立性的概念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
通常是指能够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
幼儿独立性的现状据调查,有相当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
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幼儿则在8%左右,而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幼儿仅占全体幼儿的8%,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幼儿都要求别人的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独立性形成的原因依赖性是指在遇到有些陌生或困难的时候,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意志,急于向别人求助的心理品质。
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渴望,家长应满足他。
而父母又怕幼儿和同伴之间打架等原因,限制幼儿活动,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
有的家长认为对幼儿包办一切,就是爱孩子,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会做了;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做什么都不放心,怕做不好。
就因为家长的这种心理,幼儿必然产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心理品质。
家长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弱,这是幼儿独立性差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家长放手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随着幼儿不断的成长发育,大小肌肉群不断成熟,心理能力也不断提高。
从不会做到逐渐会做,在慢慢变化过程中成熟,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规律。
这都说明动手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只有家长多放手,幼儿多动手,幼儿才能学会独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应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
”遵循这个原理,我认为应从小培养幼儿自己动手能力,让幼儿在锻炼中成长,才会提高幼儿独立水平。
一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摆放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做事情的乐趣,例如:在房间中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幼儿作主,让幼儿感受在自己的区域内活动和独立自由的空间。
幼儿有一种当小主人的感觉,从而产生他自己做事情的意识。
二是把主权交给幼儿。
在活动开展前,在一般不违反整体
原则的情况下,要尊重幼儿的选择。
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积极、认真做事的能力。
在幼儿的爱好方面,更要遵循幼儿的选择,把主权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选择。
引导幼儿学着做事情凡事都要有开始,从不会做到会做,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好,幼儿更是如此,家长应及时引导,耐心示范。
只有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会转化为幼儿内在的信心和动力,才能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
督促幼儿坚持幼儿的独立意识是日积月累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长时间,不断地反复、强化和督导。
当幼儿独立完成一件事时,家长一定及时地给他表扬和鼓励,给以肯定,同时更要注意及时督促幼儿反复坚持养成习惯。
为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生活中家长应为幼儿树立榜样,家长是幼儿心中的权威。
在幼儿面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有重要的教育因素。
家长可以抽出时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
家长应注意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无论在家中、社会、或与人际交往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对幼儿独立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模范作用。
家园合作幼儿的独立性并不仅是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
他们一大半时间都生活在幼儿园里,只有家园共同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让幼儿从小学会管理自己。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过成功与失败。
就像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幼儿也是如此,无论在家庭中或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应让幼儿在自己生活小范围里做到自理。
在幼儿失败时,要引导幼儿通过失败汲取教训,慢慢成长起来。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时期,应多给幼儿自由,鼓励提出见解,不宜过分限制他们的活动。
同时,鼓励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自信心。
二是多让幼儿动手。
多动手、多做事,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园生活中应让幼儿多做事、多动手,当幼儿完成每件事时,成人要及时地给以肯定、鼓勵,使其感受到动手的快乐。
因此,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不能仅靠家庭教育,还需要家园合作,共同的综合教育。
家园要想共同、全面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克服、去思考;就应正确地引导。
只有减少或杜绝家长和老师的包办代替,才能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真正独立能力,让幼儿慢慢摆脱依赖,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觅子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