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自考《中国现代学史》资料(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号:00537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七)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三、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1、林纾(琴南):《致蔡鹤卿书》《荆生》《妖梦》、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缩印版排版完整)
改革文学 1开篇之作: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2背景: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
3农村题材:代表作: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短篇《乡场上》,张一弓短篇《黑娃照像》,张炜中篇《秋天的愤怒》,蒋子龙中篇《燕赵悲歌》,贾平凹中篇《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
背景: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土地",因而1979年后,土地承包和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掀起了一次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变革。
许多敏感的作家便抓住拥有土地支配权后农民的新状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4城市题材: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改革更加繁杂艰难,因而作家们反映城市改革的小说作品也更为多样、深刻。
城市题材的改革小说涉及的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代表作: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男人的风格》李国文《花园街五号》,柯云路长篇《新星》 反思文学 (一)主题:人道主义”的刻意张扬 ,婚恋主题的开掘,人的生命价值的赞颂。
主要作品: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弦《记忆》、刘真《黑旗》等。
表现手法:采用大段的议论和心理独白,带有浓厚的思辩色彩。
(二)伤痕和反思:如果说伤痕文学是对疼痛的本能反应的话,那么反思文学就是对疼痛原因的追问。
1."人道主义"的刻意张扬: A 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从主题上看,这部小说关注的是“人”的基本生存境况,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所应该得到的权力,可以说,《人到中年》是一篇典型的人道主义的宣言。
B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同时指出他们的生存状况及价值实现与我们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20世纪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理资料汇总。
1.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探索,提倡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彻底改变旧文化、旧教育和旧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人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杂志,如《新潮》、《新青年》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社会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心理主义文学:心理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沈从文等。
5.抒情诗: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表达诗人自身感情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6.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胡适、周树人等。
8.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家有老舍、茅盾等。
9.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
10.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活力。
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作家及其写作风格、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1.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一代现代作家:陈独秀、鲁迅、胡适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们以鲁迅的小说和胡适的散文为代表,探索和提倡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
3. 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潮: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和文学组织,如《新青年》、《晨钟报》等。
同时,舒服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创作潮流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4. 抗日战争与文学:抗日战争期间,文学作品呈现出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了人民对于抗战的支持和呼吁。
徐志摩、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5. 后新文学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受到了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官方文学思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映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家和作品。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大量的作家和作品受到批判和迫害,文学创作陷入停滞状态。
7. 80年代文学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创作逐渐恢复活力。
新感性主义、实验性文学、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兴起,作家如余华、莫言、张炜等崭露头角。
8. 当代女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作家的地位和作品逐渐受到重视。
女性文学关注性别、家庭、婚姻等女性话题,如席慕蓉、三毛、丁玲等作家。
以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变革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形式(诗词文赋)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
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一)梁启超的“三界革命”晚清时期,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即“三界革命”。
1、“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其黄遵宪为主将。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
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_自考复习资料新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资料一、单选题(略)二、多选题(略)三、名词解释: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他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2.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1 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在创作方法上,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
3.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影响仅次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艺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 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库及答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通常被认为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创作?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子夜》D. 《呐喊》答案:C3.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位作家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A. 胡适B. 陈独秀C. 鲁迅D. 周作人答案:A4. 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开山之作?A. 《茶馆》B. 《雷雨》C. 《日出》D. 《屈原》答案:B5.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一位?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朱自清D. 郭沫若答案:A二、填空题6.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_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7.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描绘的是_______的生活场景。
答案:上海8.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_______。
答案:《激流三部曲》9. 《边城》是_______的代表作,描绘了湘西边城的风土人情。
答案:沈从文1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民主与_______。
答案:科学三、简答题11. 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开创了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描述一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促进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13. 论述沈从文的《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边城》以其独特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乡土文学创作,对促进文学的民族化和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作文题14. 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性探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基本结构框架(一)1949——1976文学思潮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它们都强调文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性质,都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为文学的基本目的,重视文学或审美的革命功能和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作用。
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更移中。
这整个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规范、新秩序的重要部分。
文艺界的批判、斗争,都是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连续不断的斗争,当然每一次运动的政治指向又各有侧重。
文艺无条件地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同的基本构成。
这些作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手段,都在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典型,努力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凸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二)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这一时期小说题材的分类方式与尺度有鲜明的政治性。
小说批评的价值判断,就是以所写的内容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程度为标准。
工业、农业、军事,是重大的题材领域。
写当前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的,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属于“重大题材”,被高度重视;其他是“非重大题材”。
在题材方面,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受到重视。
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整理》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那些知识点,这可超级有趣呢!咱们先来说说鲁迅吧。
鲁迅啊,那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大山,可高大可高大了呢!他写的好多作品就像一把把锐利的剑,直刺当时社会的黑暗。
像《狂人日记》,这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呢!狂人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呐喊的勇士,他看到周围的人都好像要吃他,这多可怕呀。
这其实就是鲁迅在隐喻当时社会人吃人的现象。
你们想啊,如果我们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周围的人都虎视眈眈的,多吓人呀?鲁迅的文字就像是一个警钟,不停地敲响,告诉人们这个社会得变变了。
还有他的《阿Q正传》,阿Q这个人可有意思啦。
他老是用那些自欺欺人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打不过别人就说“儿子打老子”。
他就像我们身边那种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怜的人。
他代表了当时很多底层民众的那种麻木的状态。
要是我们也像阿Q一样,遇到问题就逃避,不去想办法解决,那我们能进步吗?肯定不能呀!鲁迅就是通过阿Q这个形象,让大家看到社会的病态,就好像医生拿着手术刀,把社会的病根给挖出来给大家看。
再讲讲郭沫若吧。
他的诗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充满了激情。
《女神》那诗集,哎呀,里面的诗读起来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就好比你在黑暗的小屋里,突然看到了一道耀眼的光。
他的诗好多都是在表达对自由、对新生的渴望。
他就像一个热情的鼓手,在时代的前沿敲打着节奏,激励着人们去打破旧的束缚,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候,听到郭沫若的诗,肯定也会热血沸腾,想要为了理想去拼搏一番呢。
茅盾也是很厉害的作家哦。
他的《子夜》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社会画卷,把当时的上海描绘得超级详细。
里面有好多不同的人物,有资本家,有工人,他们就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各自有着自己的命运。
资本家们想着怎么赚钱,怎么剥削工人,工人们呢,就想着怎么反抗,怎么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只不过没有硝烟。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四)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四)第四章 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
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
平实、冲淡的意境。
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
托物寄兴。
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
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
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
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
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
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
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今人古籍、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
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便、无所顾忌的创作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
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
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鲁迅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第三章郭沫若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19 简析《沉沦》的思想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第五章茅盾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第六章老舍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3 分析祥子的形象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第七章巴金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6 简析《家》的艺术特点7 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8 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9 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10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11 分析《寒夜》的思想12 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13 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14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第八章沈从文1 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2 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3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4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5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6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7 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8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9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10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第九章曹禺1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3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4 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5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6 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7 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8 分析《日出》的思想9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10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11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12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13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1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2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3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4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5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6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7 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第十一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1 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2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 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4 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5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第十二章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二)1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2 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3 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4 分析《白毛女》的主题5 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6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第二章鲁迅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
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
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
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
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
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
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
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
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
“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
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
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人人“吃人”也“被人吃”。
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
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
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