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分层突破4课件中图版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
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
它塑造了我们的地理景观,影响了人类的活动,甚至还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高中生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对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提升。
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对人类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限制了农业的繁荣。
此外,气候条件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习惯、交通方式和健康状况。
2、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也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倾向于在平坦的地形上建立城市和农田,而河流和湖泊则为农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
同时,地形地貌还决定了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3、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如水、土壤、矿产等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丰富的矿产资源则可以促进工业的繁荣。
此外,自然资源的分布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地和经济发展。
三、如何应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适应自然环境:人类需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学会适应自然环境。
例如,在干旱地区,人们需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
在寒冷地区,人们需要适应低温环境,采取保暖措施。
2、改造自然环境: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改造自然环境。
例如,通过水利工程来改变水资源的分布,通过农业技术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但是,改造自然环境也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破坏。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在农业方面,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在工业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一)PPT优选课件
因素 形
设、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 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 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
型或开凿隧道
2020/10/18
6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位因素 水文
地质 自然 因素
气候
主要影响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 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 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
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 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 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 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
计
2020/10/18
7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位 因素
主要影响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
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上以直达为主,并适当
2020/10/18
18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2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 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 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 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下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下图为对应 的气候资料。
2020/10/18
10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1)城市的扩展和规划要考虑地形、 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及交通、市场、人口 等社会经济因素,本题提供了我国某城市的建 成区示意图,三个不同阶段城市的扩展历程 图,可以从图乙中直接读出1988年以来该市 的扩展方向,然后结合图甲中的河流与铁路信 息作答。(2)城市的重化工园区的布局主要考 虑气候因子中的风向因素、河流的流向因素, 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以减少对水的污染。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1
历史时期的气候 近代气候
近1万年
温__暖_期__与_寒__冷__期_交替, 气温波动__5_~__1_0_℃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__动__上__升__全球 变_暖___为主
气候是不断 地变化着的
气温波动 变化,冷暖干 湿交替变化,出 现过三次大冰 期。
近代全球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
• 就气温上讲,近现代气候仍然呈波动状变化,但总趋势 是上升的。
(5)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 变暖
降水_减_少__
蒸发 增大 _____
径流 __减__少___
土地 _荒__漠__化
全球变暖使气候发生变化,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直接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人类社会对土地的 占用,削弱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自然迁移,陆地和海洋 生态系统将面临物种消失等巨大威胁。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
2、科学家是用哪四种常用的方法推测古 代气候状况的?
树木年轮分析 花粉记录分析 氧同位素分析 海洋沉积物分析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
3、什么是雪线?
——多年积雪区的下限
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后退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质时 期的气 候变化
全球气 候变化
历史时 期的气 候变化
近代 气候 变化
近现代 气候变暖
对人 类活 动的 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
反思人类的行为
农业
工业 人类健康 海平面和海岸带 生态系统 自然灾害
……
检
1. 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 ,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 :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 中长约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 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2 中图版优质课件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第
四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章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自 然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环 境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对
【解析】 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
人
类 沙漠南缘,该区域内城镇分布在河流沿岸,所以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
的 影
从总量看,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响
从人均占有量看,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2)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3)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污染严重。
第 四
由于水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
章 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工业排放物、农药和化肥、生活用的含磷洗涤
活 动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的 影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解析】 第4题,据图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
第 四
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
章
节作用减弱,故选A。第5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
16 、请不要为自己相貌或者身高过分担心和自卑。人是动物,但是区别于动物。先天条件并不是阻挡你好好生活的借口。人的心灵远胜于相貌,请相信这点。如果有人以相貌取人,那么你也没 必要太在意。因为他们压根没有看到你的价值所在,人家是凡夫俗子罢了。
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1
抗旱灌溉
一
二
气象 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灾害 热带洋面上形成 东南 台风 夏秋 的一种强烈的热 沿海 带气旋 气温回升快,蒸 3~ 春旱 华北 发旺盛;夏季风 6月 未到,降水少 夏季风到得早, 7~ 夏涝 华北 影响时间长,降 8月 水强度大
本章整合
①气候 ②矿产 ③影响线路走向 ④人类健康 ⑤交通运输
一
二
一、影响城市聚落与交通线的因素 1.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注意: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以避开湿热或干热的 平原、谷地地区。
一
二
2.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平原区的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 ,选线时要避开不利条 平 件(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 ,便于维修养护。尽量少占 地原 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发展的关系 形 山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 上修成“人”字形或开凿隧道 自 地 然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 ,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长 水文 因 度 素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 地质 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 气候 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大小、路 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一
二
尝试解答答案:(1)河流 交通 西南 铁路 (2)风向 流向 下游 下风向 上风向 交通 (3)经济 题目答案:(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 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交通便利 (3)东南方向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 外部的联系。
中图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四章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四章复习课件:自然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读:本文中图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四章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复习课件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的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或开凿隧道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中图版必修1
(2)影响城市形态: 主要表现在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 成组团状。
一
二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 规模和发展。 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4-1-4“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分 析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 提示: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 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1
2-3
4-5
6
6.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1
2-3
4-5
6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 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 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形成较早; 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1)河流 矿产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一
二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 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工程地 质等条件的影响。 思考讨论 京沪高铁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为何还要采取 “以桥代路”的方式? 提示:尽量少占用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
一
二
(2)山区地形:
(3)热带地区:
一
二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高中地理 4.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备课资料集萃
8.(原创)当图示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在一年中最小时,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弱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湿季草木茂盛 【解析】 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在一年中最小时为北半球的 夏季,而此时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剪羊毛在8、 9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正 是干季,草木枯黄,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季节。 【答案】 A
④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解析】 由图甲可知,泥石流的发生和地形、物源、水源 有关,所以特定的地形形态和坡度、集中的水源补充、大量 的泥沙石块是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有的降水达不到标准, 如小雨或降雪,故②错。 【答案】 B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备课资料集萃
4.下列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能耗、电耗强度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B.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2000年开始下降幅度比前五年明显 增大 C.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D.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解析】 国民经济能耗强度就是每万元GDP的综合能耗(吨 标准煤/万元),即能源消耗总量/GDP,国民经济电耗强度就 是每万元GDP的综合电耗(千瓦时/万元),即电力/GDP,计算 可知,浙江省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 势。 【答案】 D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答案】
A
备课资料集萃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夏秋
形成的一种 狂风 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强烈的热带 暴雨 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 气旋 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最新未到, 春旱 华北
3~5 降水少;气
月 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
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河湖 水位下降 组织抗旱,若 有台风雨形成 可能缓解旱情 引水灌溉
量和蒸发量增大,加剧了干旱;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 下多溶洞、暗河,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西南地区多地质灾 害,多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水资源的储备不足。 (2)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
水利建设,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节水农业;加强监测机制,进行人工增雨等。
7
4 ~ 5 月融雪洪水, 7 ~ 8 月 洪水 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 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 冰凌 洪水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
化形成洪水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 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 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
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
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 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 部分河段
营造防
护林, 退耕还
林还草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2.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4 ~ 9 月。东部
暴雨 季风区各大江 洪水 河的中下游平 原地区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①范围最广,时间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最长,危害最大;
人类活动不合理
②易导致涝灾发生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矿产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6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 与千岛寒流的交汇 ) 、北海渔场 ( 北大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 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分层突破4课件中图版必修1
图Ⅰ
图Ⅱ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导学号:32980155】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由图Ⅱ可知,该国月均温大于 15℃,年降水量超过 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 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8:38:0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2021/9/122021/9/12Sep-2112-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寒潮 8.下图为 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 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 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长治市中间为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为山地 和高原,受地形影响,图示等值线的分布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另外 由于纬度高低不同,使得图示等值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 在寒潮到来前浇水可减少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课件
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示例2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 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 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 (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题思维 (1)
(2) (3)
答案 (1)B (2)A (3)C 答题反思 解答第(1)题时,大多数考生能判断出影响海冰厚度的因素是 气温,但是易根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的规律错误地认为甲地海冰厚 度最大,原因是没有认真分析图中等值线,获取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 ≤-4℃日数差异的信息,进而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知识判断出实质是 乙海域海冰厚度最大。
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等
华北、 干旱 西北 冬春
地区
长期无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少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 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作 物品种,开展农田水利设施 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 作制度
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向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寒潮的分布特征 (1)时间上: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秋末、春初的寒潮对 农作物危害最大。 (2)空间上:大致从西北向东南(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5.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向西北减 少)。
单元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整合拓展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3 寒潮
第三节
寒潮
பைடு நூலகம்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 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分类: 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观察一组图片:
请找出它们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自然事件。
台 风
洪涝
干旱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2.我国寒潮的源地及侵入路径
源地: 北冰洋 路径: 主要有北、西北、 西三条(又分别称 东路、中路和西路 寒潮)
1. 寒潮的有利影响——“功” 2. 寒潮的危害——“过” 3. 寒潮的预防措施
1.寒潮的有利影响——“功”
(1)有助于地球表面_热__量__的_交__换__; (2)是风调雨顺的保证,可_缓__解_冬季的旱情; (3)带来的_低_温_是目前最有效的“_天__然_杀__虫__ 剂”; (4)能带来_风__力__资源。
寒潮的危害:①降温 青 菜 受 冻
冻死鱼
②大风
摧毁建筑物
吹翻船只
③大雪霜冻冰冻
电 力 中 断
交通受阻
3、寒潮的预防措施
(1)发布准确的寒潮_信__息__和__警_报___ (2)人们做好防寒潮_准__备__
_高___
寒潮
降温、大风、雨 雪、冰冻等天气
强冷空 气吹向
_低___纬
地区
拓展:寒潮的划分标准
中国气象局发布寒潮的标准:当冷空气 过境后,凡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ºC以上,并 且在这一天内的最低气温在5ºC以下。
但各地的寒潮标准不一样。如黑龙江省 就将24小时降温大于8℃,最低气温小于3℃, 作为发布寒潮警报标准。而广西壮族自治区 规定,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 ℃或以上,或过 程降温(一般为三天)在10 ℃或以上,且最低 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 ℃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 8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课件中图版必修1
3.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将增加,产量波动将增大。研究表明:气候 变暖后,灌溉和雨养春小麦的产量将分别减少17.7%和31.4%;早稻、晚 稻、单季稻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减产;玉米总产量将平均减产3%~6%。
第二,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 究表明,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 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三熟制的 北界北移500千米;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 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 华北目前推广的强冬性冬小麦品种,将由半冬性的冬小麦品种所取代; 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将在南方占主导地位;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逐渐 被中、晚熟品种所取代。
教材P101 复习题 1.水是生物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水资源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农 业生产,尤其是影响种植业能否进行,同时也影响农业结构、农作物种 类分布和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等。在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秦岭—淮河 线以南地区,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分布区;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较少,发展小麦之类以旱作为 主的耕作业;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水资源很少,农业 生产以牧业为主,还有大片荒漠戈壁分布。水资源质量也会影响农业生 产,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被污染的水用来灌溉会导致农 作物的减产等。水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
教材P80 思考 在山区修建铁路,所需工程量较大,造价也高,所以选线时往往选择在 利于或便于修建铁路的地形单元上,如在山间盆地或山谷处;而平原地 形则相对较为容易,工程造价较低。 在平原发展河运与铁路线路,虽然工程量、造价方面占有优势,但要占 用大量农耕田地。
版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同步课件: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4
探究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
措施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 发展技术,提高开
自 水资源有限
发能力
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因 时间分配不均
修建水库
素
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水循环更新的水量 是有限的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探究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原因
措施
一二三
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4-4-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分析为何 古文明被称为“大河文明”。 提示:从地理位置上看,四大文明古国均位于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这 些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有关,所以被称为“大河文明”。
探究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全球水危机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长时间对地下水超采,中国目前已形成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其中华北平原 更是有近7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探究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提示: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缺乏,长时间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 (2)文字材料说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尤其严重,原因是什么? 提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是由于严重缺水。自然原因:华北地 区降水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人口增长快,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二三
二、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古埃及:尼罗河
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
与河流 古印度:印度河 古代中国:黄河
2.河流的影响 为古文明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水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第 5 题,根据题目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选项中只有蒙古高原符合。第 6 题,大气成 分和太阳辐射全球基本一致,大气环流的差异是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北半球 陆地比重大,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南半球 海洋比重大,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南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 3.D 4.B
气候变化
(2015·海南高考)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 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 5~6 题。
5.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巩提来自固升层 ·
章末分层突破
层 ·
知
主
识
题
整
强
合
化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 内,构建出的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②强冷空气入侵 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矿产与城市 ⑤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 ⑥近代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图Ⅰ
图Ⅱ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导学号:32980155】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由图Ⅱ可知,该国月均温大于 15℃,年降水量超过 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 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答案】 1.D 2.D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2014·全国卷Ⅰ)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3~4 题。
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导学号:32980154】
A.河流
B.聚落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解析】 第 1 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 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 D。 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 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 A、B、C。第 2 题,甲地由于港口 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 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 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 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 产生量大。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 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 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 5.A 6.B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7.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 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为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 气候资料。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 1 000 m 等高线大致平 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 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 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 D。第 4 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 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 合理之处。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