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经典、完美)

高中语文《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经典、完美)

合作探究
1.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①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②作者生平: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③诗中形象: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④思想情感:体现了深沉的忧时忧民的爱国情感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 诗,探究两诗在所选取景物的特征、歌颂 诸葛亮功绩的侧重点、诗人情感、表现手 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整体感知: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景色。后四句议 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忠心,歌颂其丰功伟绩以及出师未 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开头前四句回顾了青年时的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诗的五、 六句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豪情壮志付诸东流,抒发 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至 死不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历 史功劳、报国的忠忱以及君 主的重用(以诸葛写自己不 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Hale Waihona Puke 侧重写《出师表》彰显的精 神品质,看重诸葛亮“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的建功 立业之志(以诸葛写自己渴 望北伐复国的志向)
谁怜爱国千行泪 巧借蜀相书愤慨
——《蜀相》《书愤》比较鉴赏
自主学习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三课《蜀相、书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蜀相、书愤》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2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重点3鉴赏诗歌写景技巧☆☆☆☆☆重点4 比较阅读《蜀相》《书愤》☆☆☆☆☆【重点详解】重点1: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

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考向】鉴赏《蜀相》的语言【例题】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案】1.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专题04蜀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4 蜀相1.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蜀相》《书愤》课件课标版选修PPT文档共39页

《蜀相》《书愤》课件课标版选修PPT文档共39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蜀相》《书愤》课件课标版选修
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经典高中语文-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经典高中语文-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演示课件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 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 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 时。
演示课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演示课件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 观,号放翁。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 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 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演示课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 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 信念,始终不渝。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 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演示课件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 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相同之处
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 诗中形象:诸葛亮 思想感情:忠怨情怀
演示课件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演示课件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蜀相》《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1.了解咏了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2.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学习内容】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见《同步训练》2.人物竞猜他是历史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

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

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这个人物是。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

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

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也成为被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3.作者情况杜甫,字,号。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书愤》教案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2.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3.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二、学习《属相》㈠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著有《杜工部集》。

㈡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㈢内容欣赏⑴内容归纳1.季节:春天2.抒情特点:借古人抒怀抱(咏史诗)3.情景关系:乐景写哀4.感情基调:感伤、叹惋⑵内容分析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其作用如何?“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只有悟懂了“自”与“空”两个字,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末的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3.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

选修《蜀相》《书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蜀相》和《书愤》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巨著,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这两部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深奥。

二、教学内容1. 《蜀相》《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在叙述过程中展现了他对时代英雄的思考和崇拜。

本部作品反映了唐朝末年蜀地灾荒、战乱、官吏腐败的局面,描写了蜀相李靖的治水事迹和对于天下苍生的关爱,以及他的儿子李复到洛城造反的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蜀相》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感受到历史沧桑和人世悲欢。

2. 《书愤》《书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化境况的强烈不满和对于文化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崇高追求。

苏轼以“书”为主题,分析了当时文化界的困境和他自身作为一名文化人的责任和担当,提出了“法度由来已久,变量无穷不已”的主张。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书愤》了解苏轼的文学特色和文化背景,领悟作者对于自由和独立的思考和呼吁,感受到文化人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蜀相》和《书愤》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唐宋时期的文化艺术品,让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文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蜀相》和《书愤》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杜甫诗歌的特点,分析《蜀相》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历史典故的运用,以及苏轼散文的主旨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蜀相》和《书愤》,并完成读书笔记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自我探究和表达能力。

4. 合作探究要求学生结成小组,探究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特色,分析文化背景与《蜀相》和《书愤》的相关性,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期初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或营造凄凉氛围);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2分)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

(2分)【解析】试题分析: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其中,饯行惜别的感情有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两首诗根据“今日送君须尽醉”与“送君不觉有离伤”两句可以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江苏省新星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湟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中所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4分)【答案】同:都是返乡士兵。

(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还乡。

(1分)【解析】试题分析:《逢病军人》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

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河湟旧卒》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

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对病军人的同情。

《蜀相》《书愤》教学讲义课标版选修

《蜀相》《书愤》教学讲义课标版选修

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2020/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 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 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
2020/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 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2020/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 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 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 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 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 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2020/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 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 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 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2020/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2020/1/17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书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相》《书愤》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自 ——独自
空 ——白白地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意境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冷静凄清 寄 寓
落寞与感伤
品读赏析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 ——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天下计 ——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 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变取
金西
木蜀
土,
爻定
神南
卦蛮
,,
水东
面和
偏北
能 用 火 攻 。
拒 , 中 军 帐


点收 四二 十川 九, 盏排 明八 灯阵 ,, 一六 心出 只七 为擒 酬, 三五 顾丈 。原
前 ,
蜀 相杜


甫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因他
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
两朝 —— 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 —— 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 —— 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品读赏析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 ?
英雄指的是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之人,为国为民 而赴汤蹈火之人,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当然也包括杜甫自 己。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壮志未酬,鬓已先斑,甚至身已先死。他 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未能出将入相。





何 而
一“愤”报国有罪

二“愤”壮志难酬
三“愤”年华空老
四“愤”无人领军



源 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 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 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 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 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高二选修)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高二选修)

背诵《蜀相》运用【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书愤一、知人论世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投]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论世)[投](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投]看题目,何意?书:写愤:悲愤、抑郁[投]“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抑郁,悲愤(题目)4、跟读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二、解读文辞,揣摩情意给同学们补冲几个注释,有助于大家理解诗歌。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蜀相》《书愤》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蜀相》《书愤》

教学目标一、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二、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一、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穷而后工”,这个单元的三位诗人,屈原、杜甫和陆游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时,吟出发自肺腑,沾满血泪的传世之作。

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屏幕上出示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可以结合着说说。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代表作《望岳》。

(读书和漫游时期)34岁始困守长安少陵求仕,自号“少陵野老”,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

(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投奔肃宗,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困居长安,被俘复官)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课文就是写于此时。

“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肃宗宠信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纵容皇后干政,排斥功臣郭子仪、李光弼。

他心中的苦闷焦虑可想而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登高》是这时所作。

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蜀相》《书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蜀相》《书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蜀相》《书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 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诗“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构思和反衬的手法。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1.以《蜀相》《书愤》两首诗歌为文本,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含英咀华二.新课导入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他用嘶哑的歌喉和着血泪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和诗中圣哲。

他是我国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情痴,也是南宋小王朝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曾经空有补天之志,却长恨报国无门。

(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语言应尽可能有张力,富有诗意和哲理。

)【板书】杜甫陆游三.走近杜甫、陆游(了解生平是知人论世的前提)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堂——漂泊夔州——客死湘江陆游(放翁):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板书】蜀相书愤四.披文入情,探讨文本●整体感知【诵读】先读《蜀相》,后读《书愤》。

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蜀相》抒发的是追怀叹惋的心情。

《书愤》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文本探究】1.一个标题——《蜀相》;2.两个“诗眼”——“寻”“愤”;3.三个人物——杜甫、陆游与诸葛亮(删繁就简,以此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同时为下个环节铺垫。

)五.问题延伸从杜甫、陆游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该课案设计的中心问题。

选修与必修是否应该有区别?如何区别?)六.课堂检测(通过示例,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答题能力和技巧)怎样理解《蜀相》颔联中“ 自”、“ 空”二字的意蕴?并尝试比较《蜀相》和《书愤》中的“空”字的运用。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书愤》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

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

(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

(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

(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分)(意思对就可以)【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抓住诗中的“思家”“忆弟”“兵戈”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3.2《蜀相》《书愤》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3.2《蜀相》《书愤》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以诸葛写自己不得 重用的痛苦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以诸葛写自己期望 北伐复国的志向
小结
两位诗人同为儒家气质突出的知识分子,他 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积极入世的情怀让人钦佩。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 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 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任务四:探求延伸,感悟精神。
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到司马迁《史记》中的蔺相如、 李广;从《汉书》中的苏武到隋唐的高适、李白、杜甫; 从宋代的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到辽金的元好问.......中国 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之士。
分享:在我们的历史星空中,你还能想起 哪些爱国名人名句?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
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5年,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 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在悲愤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任务二:走进文本,诵读作品。
蜀相 杜甫 〔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请同学们诵读两首诗,并思考 这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有哪些? (从背景、所选素材思考)
陆游 〔宋代〕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和《蜀相》的共同点。
满江红·写怀 [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猛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03《蜀相》《书愤》(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的结构。

2.通过对比阅读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诗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的结构。

【探究活动】1.律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结合《书愤》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的结构章法的题目,律诗十分讲究起承转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联系。

【讨论明确】《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高中语文题03《蜀相》《书愤》讲基础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高中语文题03《蜀相》《书愤》讲基础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03《蜀相》《书愤》(讲)(基础)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蜀相》《书愤》【学习要点】1.探究诗中的相关细节。

2.探究诗歌的情感。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关于杜甫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那么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乱中,杜甫的命运也剧烈动乱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拟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思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2.关于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书愤》
【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结构。

2.通过对比阅读探究有相同因素的诗歌的情感手法的不同。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结构。

【探究活动】
1.律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结合《书愤》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的结构章法的题目,律诗十分讲究起承转合,注意和意境主旨的联系。

【讨论明确】
《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
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探究活动】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
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异同的题目,所给的材料基本有相似的地方,或是题材相近,或是作者相同,抑或是抒情的手法有相似之处,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的“灯前笑说”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