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共19页文档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经济
❖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 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铲形币 刀形币
❖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 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 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 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 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 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八二班 ,刘博,魏贺, 杨雨晴,赵雨,韩凯
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与秦
汉简介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秋战国与秦汉
2
思想
春秋战国与秦
汉文化
3
春秋战国与秦
4
汉经济
简介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 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 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 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 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 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 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 件。
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 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是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刻于秦代.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
文化
❖ 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 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2讲 秦汉时期
第2讲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历史长河】(前221-前207)(前202-9)(9-23)(25-220)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公元前214年,秦开凿灵渠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儒”公元17-23年,绿林、赤眉起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阶段特征】1.政治: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2.经济: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
②经济思想上“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
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3.文化:①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逐渐走向了儒家“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实现了文字统一,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4.民族关系: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5.对外关系: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知识整合】一、秦汉政治(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含义。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①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为帝;②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③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秦汉时期ppt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历史2-春秋战国秦汉-
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
孔子和儒学。
商鞅变法的意义。
★1.在下图中填出西周、东周都城名称;春秋五霸二说中共有的国王名称;孔子属国的名称;运河的名称。
2.上述地点大致在今天的哪里?★3.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有哪些?★4.东周是哪一年、由谁建立的?★5.东周先后又分为哪二个时期?6.这二个时期的名称是怎么来的?7.“春秋五霸”主要指哪些国家?从这些国家国王的名称来看,能反映什么问题?8.春秋诸侯混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战国诸侯混战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9.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开始使用哪些新的工具、技术?它们的使用有什么意义(或作用?)10.春秋时期著名的改革是什么?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又是什么?11.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主要的社会阶层有哪些?★12.战国时期,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叫什么?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原因是什么?★13.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1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5.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16.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1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他的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18.孔子的思想(或儒家的学说)主要是什么?19.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作用?★20.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哪些?★21.除孔子外,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22.孟子的主张是什么?他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道德标准是什么?23.春秋战国时期,除儒家外,还有哪些主要的思想派别,主要主张是什么?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统一中国以前,秦始皇应该如何称呼?★2.公元前221年意味着什么?★3.秦灭六国,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国家?(4点)★5.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5.在下列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中,填出相关内容:★6.秦朝在管理地方方面,制度上有什么创新?这个新的制度源头在哪?7.秦朝给今天的我们留下的著名世界遗产有哪些?。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分封制”的特点,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霸权,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各诸侯国开始崛起,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也非常繁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在这个时期创立了儒家、道家等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时期,战争频繁,兵法家孙子、吴起等人的兵书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更加复杂,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更加激烈。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战争也非常频繁,兵法家孙膑、吴起等人的兵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法家、墨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兴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这些资料不仅包括历史文献,还包括大量的考古发现。
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四、重要人物与事件1.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治”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墨子: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提倡节俭、反对战争。
3. 孙武:春秋时期的兵法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圣”。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
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刀形币
铲形币
铁质兵器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 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 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 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 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 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朝代更替:秦汉时期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 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春秋时期,简称春 秋,指前770年-前 476年,是属于东 周的一个时期。春 秋时代周王的势力 减弱,诸侯群雄纷 争,齐桓公、晋文 公、宋襄公、秦穆 公、楚庄王相继称 霸,史称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简称 战国,指公元 前475年~前 221年,是中 国历史上东周 后期至秦统一 中原前,各国 混战不休,故 被后世称之为 “战国”。 “战国”一名 取自于西汉刘 向所编注的 《战国策》。
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 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 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 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 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 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 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 件。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标准版文档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秦汉政权更替
221BC
207BC
9
25
202BC
楚汉相争 新
秦 西汉
220
东汉
• 秦朝疆域图
材5114《6叙叙《材2泰232《叙材363泰泰1《3126这) ) ) ) )) )) ) ) ) ) ) ) ) ) )料史述述史料山史述料山山史句作这请 这这请这这请【 记 了 了 记 【 还 记 了 【 还 还 记 话者部简 部部简部部简“》从从》“重》从“重重》是人人人曾书要 书书要书书要是黄黄是,是黄,,是:固固固做地介 内内介内内介我帝帝我有我帝有有我人有有有过位绍 容容绍容容绍国到到国的国到的的国当这这他他 他这这他一一一什如一 如如一如如一第汉汉第却第汉却却第然是是生生 生是是生死死死么何下 何何下何何下一武武一死一武死死一都谁谁活活 活谁谁活,,,官?这 ??这??这部帝帝部得部帝得得部有说说在在 在说说在或或或? 答 部答 答 部 答 答 部纪时时纪比纪时比比纪一的的什什什的的什重重重答:书 ;;书;;书传期期传鸿传期鸿鸿传死??么么 么??么于于于:。 。。体的的体毛体的毛毛体,是是朝朝 朝是是朝泰泰泰通历历通还通历还还通但司司代代 代司司代山山山史史史史轻史史轻轻史有马马?? ?马马?,,,。。。。。。的迁迁迁迁或或或死说说说说轻轻轻得的的的的于于于比;;;;鸿鸿鸿毛毛毛”””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作者曾做过什么官?答: 做过太史令。
6)请简要介绍一下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既是伟大的历史名著,又是优秀的文 学作品,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 】
】
• 西汉疆域图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文化与科技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01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背景和历史发展
创新的文化表现
这一时期的文化创新表现在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等文学作 品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学的巅峰;同时,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艺术品的出现,也展示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
科技发明和进步的推动
农业科技的进步
战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兴建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也极大地 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这些进步都为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和工场,产 品种类丰富。
商业贸易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商业贸易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各地市场逐渐形成,商品流通 范围扩大。
社会经济的繁荣
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兴起,人口增加,社会财富积 累。
03
对世界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丝绸之路
战国秦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 往来,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发展
战国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如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先于世界同 期水平,对全球科技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制度创新
战国秦汉时期的制度创新,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对东亚地区的 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东方封建社会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战国秦汉时期
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战国秦汉时期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经历了大的动荡、整合并在新的形势下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阶段。
随着封建制的出现,各诸侯国经济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铁农具代替了石木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更加迅速的提高。
私田增加,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政治方面,由于诸侯国的日益强大,作为宗法共主的周天子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同时由于私学的兴盛,士阶层的扩大和庶人地位的提高,私人讲学、著书立说之风大兴,从而形成了儒、墨、名、法、道、阴阳、兵、农、杂家等学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换来了天下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扫平六国,“振长策而御宇内”。
中国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政治的统一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秦虽二世而亡,但它所建立的制度为汉皇朝所继承,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开创的文化局面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文化能延绵不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居于最先进的地位第一节社会物质文化的提高一饮食中国自古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产品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
这一时期,人民的主食是五谷或六谷。
五谷一般指黍、稷、麦、稻、菽,六谷为五谷再加麻。
古代“食”即指各种谷类做的饭食,有糗和饼。
糗又称“糇粮”,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今之干粮炒米粉或炒面。
也可做成粥以为主食。
副食主要有五大类:肉类、蔬菜、瓜果、油脂和调料。
肉类食物主要指六畜,即牛、羊、豕(猪)、犬、雁、鱼,还包括一些野味。
食肉在当时是贵族的特殊享受,一般老百姓很难得到,因此,“食肉者”成为贵族的代名词,七十岁老人能食肉是孟子理想中的小农生活。
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如匈奴族、羌族民众则以动物的肉为主食。
蔬菜见于记载的有葵、苴、荼、芑、荠、菲、薇、韭菜、芹菜等,多是野生,有些已人工培植。
瓜果类有桃、梅、杏、枣、梨、海棠、香瓜、桑葚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烹饪技术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烹饪技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烹饪技术相对来说,当时的烹饪仍然是重在菜肴的烹制,主食较为简单些,大体上与先秦时期差不多,是以蒸煮为主,即稀饭用煮,干饭用蒸。
稀饭根据浓度和材料不同,分为糜、粥、值、羹等。
将米加水煮烂了就是糜,《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
"煮得比糜烂而且浓稠就是粥,《释名释饮食》:"粥,浊于糜,粥粥然也。
"比粥更浓稠的是饘,《礼记檀弓上》:"饘粥之食。
"孔颖达注:"厚曰饘,希(稀)曰粥。
"羹是用粮食和肉或者蔬菜加调料煮制的稀饭,《说文》"弼部":"五昧盉羹也。
"类似今天掺有菜肴的稀饭。
《急就篇》还提到一种"甘豆羹",颜师古注:"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
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云甘豆羹也。
"可能是利用带有碱性的淘米水容易将小豆煮烂成粥,但不加调料,是北方农民的一种主食。
汉代还有一种豆粥,如《后汉书冯异传》:"新莽末年刘秀在一次战事中,"时天寒冽,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此豆粥应该是用大豆煮成的粥,也可能是用豆类和谷米熬煮的粥,如《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兴平元年(194年)蝗旱肆虐,"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啖食,白骨委积。
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此糜粥可能就是将米与豆放在一起熬煮的稀饭。
干饭则是将粟米、麦粒或稻米放在甑里利用锅中的水蒸气将饭蒸熟。
《论衡量知篇》:"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爨之以火,乃甘可食。
"用甑蒸出来的饭粒是分散的,叫做馈。
《释名释饮食》:"馈,分也,众粒各自分也。
"特别是用麦粒蒸熟的麦饭,更是如此,而麦粒又是不易蒸烂的,难以下咽,因此是种粗食。
春秋战国秦汉史料概要
一、春秋史料一、文献史料:(一)《春秋》以及其三部解经之作,《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二)《史记》(三)《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四)《论语》《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
(五)《诗经》《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六)《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七)《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
(八)《易经》(九)《吕氏春秋》这是秦始皇的相国吕不韦会集宾客综合各家学说汇编而成,准备作为完成统一和新创王朝的指导思想的。
书中保存有阴阳五行家、法家、农家、道家、兵家等各派学说的资料,(十)《晏子春秋》(十一)《管子》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1]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当周王室推翻商朝时(可能约在公元前1025年,而不是传统的公元前1122年),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
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据认为,在周代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约170个政治实体。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们在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来临时,只剩下了七个大国。
七国中包括远处华夏大家庭极西端的秦,但不包括周王室本身。
当公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进攻迫使周王室放弃今西安(在陕西)附近的西都,而在今洛阳(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东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远不如前)时,它已经丧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权力。
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技术变化当前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
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
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已经增加,正在发展的冶铁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因素。
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扩大地采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和肥料,特别是耕种大片新的土地。
可是,不应把这些及其他的技术改进的效果估计过高。
在整个战国时期,铁相对地说依然是很少的,当时的铁常常是铸铁,而不是锻造的,因此比较软而脆。
许多工具继续用青铜、石块、木料或贝壳制成。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秦汉帝国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秦汉帝国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后的秦汉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秦汉帝国展开论述,探讨两个时期的特点、变革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战国时期的背景与特点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间,中国历史上有力量并存、割据争霸的一段时期。
此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诸侯割据,力争霸主地位: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大国,分别为秦、齐、楚、燕、赵、魏、宋。
这七个国家时常进行战争,争夺霸主地位。
2. 军事改革与兵器进步:战国时期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改革不断推进,铁制兵器的普及和军事战术的改良对后来秦朝的统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超出封建体制的科技突破:观念和学术上的先进思想也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二、秦汉帝国的崛起与变革战国时期结束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之后又由汉朝接任。
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央集权与行政体制改革:秦汉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稳定。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官员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2. 阳朔建设与治国方略:秦汉帝国在国内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大运河、连接长城等,解决了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和边疆地区的防御问题,稳定了国家的统一与边疆的安全。
3. 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秦汉帝国时期,文化、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兵器制造、治水技术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等,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与秦汉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战国时期与秦汉帝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思想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思想家的辩论,孕育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思想体系。
秦汉帝国则在统一思想和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推动,形成了儒、道、法的合一思想,影响了后世。
秦汉时期课件
*图片 *问题 根*视据频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课前导入
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秦汉的时间:
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的时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课前导入
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秦始皇事迹:
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和 货币 建立了封建官僚体制,实行郡县制 修建了长城和驰道 严刑酷法、焚书坑儒
西汉政策及成就:
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 发展
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打击匈奴, 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还派张骞出使西域, 打通了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获得了独尊的 地位
下一页
课前导入
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史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记—《左传》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国语》 医学: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发明麻醉药—麻沸散,创“五禽戏”作为养生祛
课前导入
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加以驳斥, 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 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 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 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 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 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 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即为“坑 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