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超市整理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超市整理员》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很幸运能在12月份的新教师培训中观摩了区数学组顾美娟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这节活动主要是探索统计的方法。
现在对大班的课程不是很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多学习。
到了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初步的统计,同时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显着增强,因此,教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一节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又能反作用于数学。
这节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对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些帮助。
在活动目标方面,该活动目标有叁条,分别是1、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乐意表达自己对统计的理解和想法。
3、能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以认知为主,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并对分类的物体进行计数和分析。
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情感目标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融入了社会性学习的成分,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统计与分析。
整个过程设计的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首先是让幼儿摆弄雪花片,雪花片是从一维度分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挑战很小,因为活动重点是统计与分类,所以一维度分类的物品降低了材料对幼儿的干扰。
当幼儿操作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录单。
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分类方式,并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将幼儿个体操作经验拓展为集体经验,给幼儿的同伴学习提供了支持。
当幼儿统计完雪花片的数量后,教师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颜色雪花片之间的数量关系。
引导幼儿用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发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个,哪种多,哪种少。
幼儿在熟悉统计的基础上,参与到超市整理员的游戏中,将统计与分析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收纳”、“整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及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分类认识和计数认识;
3.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整齐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能对物品进行分类;
2. 能根据物品的特性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能够理解把东西归类的基本原则;
2. 让学生能够根据物品的特性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模拟超市商品、购物车、货架等;
2. 教师准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货物。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超市整理员的工作内容及重要性;
2. 教师出示物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类;
3. 教师讲解分类的依据,帮助学生理解把东西归类的基本原则;
4. 教师将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和归类,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分类的依据;
5. 教师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完成购物车的分类和整理工作;
6.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整理货架,让学生掌握根据物品特性进行整理的技巧;
7. 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货架,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组合、分类和整理。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收纳”、“整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及作用;培养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分类认识和计数认识;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整齐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技巧,并能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优质教案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分类与统计》,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小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类、统计、排序等基本数学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类、统计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超市货物图片、统计表格、排序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超市货物图片、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超市货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何将这些商品进行分类和统计?”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超市货物图片,讲解如何运用分类、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超市货物分类和统计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分类和统计的方法。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类和统计?”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2. 内容:分类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等分类统计方法:计数、记录、排序等应用场景:超市货物整理、生活用品分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商品清单:苹果、香蕉、橙子、铅笔、橡皮、尺子、书本、玩具车。
2. 答案:分类:水果(苹果、香蕉、橙子)、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尺子)、书籍(书本)、玩具(玩具车)统计:每种商品的数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分类和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数学素养。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教案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内容介绍2. 整数加减法运算3. 团队合作与沟通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模拟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整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方法。
3. 情景模拟:模拟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与同事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5. 游戏教学: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整数加减法运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和游戏教学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1. 商品分类与价格计算2. 超市库存管理3. 促销活动策划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商品分类与价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超市库存管理模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促销活动策划人员,讨论并制定实际可行的促销方案。
八、教学步骤:1. 商品分类与价格计算:讲解商品分类的依据和价格计算的方法。
中班数学教案整理超市
中班数学教案整理超市【导言】中班阶段是儿童认识、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时期。
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力、判断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案的整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帮助教师规划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正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中班幼儿能够掌握超市购物的基本过程,并且能够理解数学概念:数量、数字和计数。
二、教学准备:1. 教学道具:购物篮、玩具食品、玩具货架、玩具收银台等。
2. 教学素材:图片或视频介绍超市购物的场景。
3.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引导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超市购物的场景,帮助幼儿建立购物的概念,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超市中购物的情景。
2. 探究教师将购物篮放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并在玩具货架上放置一些玩具食品。
教师示范拿起一件玩具食品,放入购物篮中,并告诉幼儿这是一件购物商品。
然后,教师邀请一个幼儿来模仿示范的过程。
接着,逐渐增加参与模仿的幼儿人数,直到所有幼儿都参与其中。
3. 引导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一共买了多少件商品呢?”通过引导,帮助幼儿进行计数。
4. 继续探究教师将部分商品放到货架上,然后引导幼儿进行数量的观察和判断。
比如:“货架上有几个苹果?”,“货架上有多少个橘子?”教师可以使用手势或者指示物品进行引导。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购物篮中商品的种类,比如:“我们买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我们买到了哪些东西?”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游戏教师可以模拟超市收银台,让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的角色进行结算。
教师可以使用小纸板标记商品的价格,并引导幼儿进行加法运算,求得最终的总价。
7.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体会超市购物的过程,并巩固数学概念:数量、数字和计数。
四、教学延伸:1. 在超市中购物是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同去超市购物,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数学概念。
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货架上的商品,锻炼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
《整理超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分类整理的意义,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分类整理的规律,提高分类整理的效率。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各种物品的图片、分类标签、购物袋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样子,有货架、收银台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在超市里都看到了什么?(2)生: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
2.探索活动(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整理超市的游戏。
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它们都是超市里的商品。
现在,请大家将这些商品按照类别放到相应的货架上。
(2)生:按照类别整理商品,如将食品放在食品区、饮料放在饮料区等。
(3)师:很好,大家都完成了。
现在,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在整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4)生: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商品不容易分类,如糖果和零食。
我们通过讨论,决定将它们放在一个专门的零食区。
3.合作活动(1)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合作活动。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都要设计一个超市的货架布局图。
要求:每个小组的货架布局图都要清晰、合理,能够让顾客容易找到想要的商品。
(2)生:分组讨论,设计货架布局图。
(3)师: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你们的货架布局图,并说明设计理念。
(4)生:展示货架布局图,分享设计理念。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整理超市需要遵循一些规律。
请大家来说说,你们认为整理超市应该遵循哪些规律?(2)生:整理超市应该按照商品的类别、用途、价格等进行分类;货架布局要合理,方便顾客购物;标签要清晰,便于识别等。
5.实践活动(2)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整理超市。
6.教学反思(1)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学会了整理超市的方法,也发现了整理超市的规律。
超市理货员小班数学教案
超市理货员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在超市中,理货员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之一。
理货员负责对商品进行分类整理、陈列上架,确保商品的有序和顾客方便购物。
为了提高理货员的工作效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至关重要。
本教案适用于小班级的数学教育,旨在帮助理货员们通过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超市常见商品的分类和整理方法;2. 培养学生对不同商品数量的估算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如加减法和乘除法;4.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商品分类与整理方法(时间:20分钟)a. 向学生介绍超市中常见的商品分类,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b. 展示不同商品分类的图片,让学生们逐个说出商品名称;c. 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并总结每个商品分类的特点;d. 引导学生们思考超市理货员整理商品时,应如何安排不同商品的位置和摆放方式。
2. 商品数量估算(时间:15分钟)a. 提供一些商品的图片,并告知学生们相关的销售信息和数量;b. 让学生们各自估算商品的数量,并大声报出估算结果;c. 对学生们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根据商品的大小以及展示面积进行更准确的估算。
3.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时间:30分钟)a.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一些适合的数学计算题目;b. 例如,给定一些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让学生们计算总价、找零等等;c. 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题,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时间:20分钟)a. 提出一些超市理货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b. 例如,如果某个商品上架的位置被其他商品占据,应该如何调整和重新安排;c. 让学生们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们对商品分类和整理方法的掌握情况;2. 记录学生们的商品数量估算准确率;3. 观察学生们在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中的表现;4. 评价学生们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发展程度。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大班数学的一节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2. 认识和学习购物时的货币概念;3. 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货币计算。
二、教学准备1. 准备购物篮、物品摆放图、货币图、购物清单;2. 教师准备学生名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三人一组,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场表演唱歌、跳舞或说笑话等,其他同学评选最好的代表,并给他一些小奖励。
2. 导入问题导入问题:同学们在超市里购物买东西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买了很多东西,但是在结账时找不齐钱,或者不知道哪些物品要放到购物篮里,哪些物品可以手提着走。
那么,在超市里买东西时,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呢?3. 学习购物时的物品排列让学生分组,一组一个代表,代表从购物清单中挑选出5种物品,然后请同组同学想一下,这5种物品应该如何摆放?全班同学共同商量,选择出最佳的摆放方式。
4. 学习货币的概念和算法教师出示货币图片,以中国元为例,向学生讲解货币的面值、人头图案和编号的意义。
接着,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学生用货币图片推算出花费的总价,然后再进行换零的计算。
5. 学生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到“超市”购物,在购买物品的同时完成账单和找零的计算,真正地体验一下超市购物的乐趣。
6. 分享总结让每组代表分享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让全班学生开展讨论,总结出购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常见的货币算法。
四、教学反思1. 采用“热身+导入问题+学习购物时的物品排列+学习货币的概念和算法+学生练习+分享总结”的教学方法,各步骤紧密配合,严谨有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师在讲解货币的概念和算法时,通过采用图片演示、现场演示和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货币的面值、编号和计算方法。
3. 教师在购物环节中,让学生用货币图片进行运算,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游戏感和学习感中得到满足。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课程概述《整理超市》是一节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
在这节课程中,教师会引领幼儿通过超市物品分类、计数、比较等数学活动的学习,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超市物品分类、计数、比较等基本数学概念,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计数能力;3.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要教授这节课程,教师需要准备如下内容:1.超市玩具、水果、蔬菜、饮料等物品;2.活动场地,如教室、幼儿园操场等;3.计数器、秤、盘子等计算工具;4.教案、课件、黑板等教具。
教学过程这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 教师引导讨论1.我们去超市为什么要分类物品?2.你们在超市遇到过怎样的物品分类?3.让我们通过游戏学习物品分类以及计数的方法。
2. 学生自主操作1.教师发放标签,让学生自主为不同种类的超市物品标上标签;2.每个学生随意摆放物品,并用计数器对物品数量进行计数。
3. 学习超市物品的比较1.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学习物品大小的比较;2.学习遇到问题,让学生一起解决;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大小的比较来比较不同物品的数值大小。
4. 教师总结与反思1.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经历和感受;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3.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了解了超市物品分类、计数、比较等数学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通过自主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的观察、分类、计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计数能力较差,对数字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同时,我认为在计数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字符号来表示数量,从而提高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我发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数量的大小比较,需要更加具体的实物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超市》1. 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大班幼儿园的数学课程,授课内容是《整理超市》。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各类商品,理解货币运用及购物方式、培养孩子们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技能水平。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认知不同种类的商品和货币。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购物。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能。
•培养孩子们的整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2. 教学内容和活动教学内容词汇与概念•货币:指用来购买物品的代价。
如硬币、纸币等。
•购买:指用货币将商品转移至自己处的过程。
•商品:可供出售的物品,如蔬菜水果、文具等。
•资源利用:按照规定的步骤对商品进行规范分类。
游戏活动•购物游戏•分类整理游戏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本次课的主题《整理超市》。
2.老师挑选几种商品向孩子们展示。
第二步:课堂互动(15分钟)1.模拟超市角色扮演。
2.学生模拟消费者购买商品,老师扮演超市店员。
第三步:游戏活动(15分钟)1.指定店员,每名学生都有一定的货币,每名学生都可以免费购买一件商品,其余的按照价格进行购买。
2.确定孩子们购买的商品,要求每个孩子都需要购买。
3.设定规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商品,用来进行锻炼孩子们的购物速度。
第四步:游戏研讨(10分钟)1.大家自由谈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正确地进行购物和结算。
第五步:分类整理游戏(15分钟)1.孩子们按照规定的条件对商品进行分类,如根据果蔬、饮料等。
2.做完分类后,孩子们一起整理好这些物品。
第六步:游戏研讨(10分钟)1.了解孩子们在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感受。
2.引导学生整理的技巧和方法。
3.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通过购物游戏和分类整理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认知各类商品,学会货币购买方式,了解商品分类,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能,提高孩子们的整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朱蓉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
朱蓉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班数学活动手册》第六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小小超市理货员”为主题,通过超市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掌握分类、排序、数的概念等基本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超市商品的分类和排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商品分类、排序的方法,数的概念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市场景图、各种商品卡片、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白板笔。
学具:每组一套商品卡片、分类盒、排序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超市的物品分类摆放。
提问:“你们知道超市里的商品是如何分类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磁性白板展示商品分类的例子,讲解分类的方法。
演示排序过程,让学生理解排序的规则。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商品分类、排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和排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组扮演小小超市理货员,将商品卡片分类、排序,摆放在分类盒和排序板上。
各小组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类和排序呢?”六、板书设计1. 商品分类方法2. 商品排序规则3. 数的概念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记录下来。
家长参与评价,签字确认。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家的超市”、“分类排序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朱蓉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
朱蓉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章节为《生活中的数学》单元下的《小小超市理货员》。
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幼儿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进行商品分类、价格比较和货币计算,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商品分类、价格比较和货币计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商品分类、价格比较和货币计算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超市场景模型、商品模型、价格标签、货币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每人一份超市购物清单、货币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超市场景,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的商品分类、价格标签和货币使用等情况。
然后,让幼儿扮演理货员,体验在超市中为顾客找零、计算商品价格等实际操作。
2. 商品分类教学(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商品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商品的名称。
然后,让幼儿根据商品的特点,将它们分类。
如:食品、日用品、玩具等。
在分类过程中,教师讲解商品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价格比较教学(10分钟)教师给出两件商品的价格,让幼儿比较它们的价格大小。
如:3元和5元,幼儿需要说出哪个价格更大。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价格计算。
4. 货币计算教学(10分钟)教师给出一张购物清单,让幼儿根据清单上的商品价格和所给货币,计算出应付金额。
如:商品A价格为2元,商品B价格为5元,幼儿需要计算出给顾客找回多少零钱。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商品价格,让幼儿自行计算出应付金额。
然后,让幼儿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商品分类方法、价格比较方法、货币计算方法等。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教案
关于小小超市理货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六章“数据整理”,具体内容为小小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场景下的数学问题。
通过分析小小超市的商品分类、价格标签、库存管理等环节,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对超市商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超市理货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市商品图片、价格标签、白板、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笔、A4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课堂上,教师展示一组超市商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商品分类的方法。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小超市理货员的工作内容,引出数据整理的概念。
(2)讲解商品分类、价格排序等数学知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小超市的商品分类和价格排序方案。
6.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分类、排序、描述、表示2. 小小超市理货员:商品分类、价格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为一家小型超市设计一个商品分类和价格排序方案。
(2)描述你在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
2. 答案:(1)商品分类:食品、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
价格排序: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
(2)数学知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表示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理解掌握7以内的数物对应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理解掌握7以内的数物对应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物对应的概念;2.能够说出数字1-7,并在实践中运用;3.能够在游戏中增强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4.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活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形状、颜色不同的零食、糖果等物品,1-7数字牌,台秤,价格牌;2.学生准备:手写板、笔等学习用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老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小小超市理货员,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成为一名理货员,通过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
2.老师出示“1、2、3”等数字牌,让学生快速报出对应数字,并进行比赛,增强数学表达和反应能力。
2. 理解数物对应1.老师向学生解释数物对应的概念,并举例介绍常见的数物对应关系,如“1个苹果”对应“一个1”等。
2.老师在课桌上摆放不同形状、颜色的零食或糖果,如圆形面包、长条糖果等。
然后,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零食或糖果,用手写板写下自己的选择,并用数字牌写下对应的数字。
3.学生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和选的食物,老师用数字牌确认每个人选择的数字是否正确,并进行纠正。
3. 掌握数字1-71.老师介绍数字1-7,并用数字牌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7这七个数字。
2.老师在白板上写下价格牌,学生用数字牌将自己选择的食物所对应的数字挂在价格牌上。
3.老师让学生使用台秤,称出自己所选食物的重量,并用数字牌记录下来。
4. 活动游戏1.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小组长,分别担任采购员和理货员。
2.采购员需要通过选择数字牌和持仓,按照一定规则在超市里选购特定的物品。
理货员需要根据采购员的要求,根据对学习过的数字1-7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数量的食品进行理货。
3.测量完毕后,需要计算出每个采购员所选食品的总价,并进行比较和竞争。
5. 总结活动1.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
2.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并提出如何加深和拓展学习的思考,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大班数学课程计划:超市组织者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计划:超市组织者我很幸运能够在12月的新教师培训中观察由地区数学小组顾美娟组织的大型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
这项活动主要是探索统计方法。
我现在对大班的了解不多,只是借此机会了解更多。
当他们到达大班时,孩子们已经联系了初步的统计数据,大班儿童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因此,老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部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可以抵消数学。
这项活动来自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可以为儿童的生活经历提供一些帮助。
在活动目标方面,本活动有三个目标,即1.统计初步探索方法,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你对统计学的理解和思考。
3,可以团队进行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基于认知,让孩子学习根据探索过程中对象的特征对对象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对象进行计数和分析。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在情感目标中,孩子们可以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整合社会学习的组成部分,使孩子们能够在合作中完成统计和分析。
整个过程从易到难,从浅到深。
首先是让孩子们玩雪花片。
雪花片从一个维度分类。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挑战非常小。
由于活动侧重于统计和分类,文章的一维分类减少了材料对儿童的干扰。
当孩子在操作时,老师和孩子将学习记录方法并帮助孩子熟悉记录表。
教师观察不同的儿童分类方法,并要求有代表性的儿童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将幼儿的个体操作经验扩展到集体经验,为同伴学习提供支持。
孩子们计算了雪花片的数量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更深入细致地分析统计数据,发现不同颜色雪花之间的定量关系。
引导孩子们通过将它们除以一个点,一个数字和一个比率来找出每种颜色的雪花数量,数量和数量。
在熟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幼儿参与超市组织者的游戏,将统计分析经验转化为游戏,进一步巩固儿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在游戏中,儿童被分成不同的组,并且诸如吃,穿,玩和学校用品的四类项目被分类和计数。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大班数学课程计划:超市组织者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计划:超市组织者我特别幸运能够在12月的新老师培训中观察由地区数学小组顾美娟组织的大型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
这项活动主要是探究统计方法。
我如今对大班的理解不多,只是借此时机理解更多。
当他们到达大班时,小孩们已经联络了初步的统计数据,大班儿童的合作才能得到了显着提高。
因而,老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部分。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数学能够抵消数学。
这项活动来自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能够为儿童的生活经历提供一些协助。
在活动目的方面,本活动有三个目的,即1.统计初步探究方法,依照对象的特点进展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够积极考虑,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你对统计学的理解和考虑。
3,能够团队进展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基于认知,让小孩学习依照探究过程中对象的特征对对象进展分类,并对分类对象进展计数和分析。
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展。
在情感目的中,小孩们能够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整合社会学习的组成部分,使小孩们能够在合作中完成统计和分析。
整个过程从易到难,从浅到深。
首先是让小孩们玩雪花片。
雪花片从一个维度分类。
关于大班的小孩来说,挑战特别小。
由于活动侧重于统计和分类,文章的一维分类减少了材料对儿童的干扰。
当小孩在操作时,老师和小孩将学习记录方法并协助小孩熟悉记录表。
老师观察不同的儿童分类方法,并要求有代表性的儿童介绍本人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将幼儿的个体操作经历扩展到集体经历,为同伴学习提供支持。
小孩们计罢了雪花片的数量后,老师引导小孩们更深化细致地分析统计数据,发觉不同颜色雪花之间的定量关系。
引导小孩们通过将它们除以一个点,一个数字和一个比率来找出每种颜色的雪花数量,数量和数量。
在熟悉统计数据的根底上,幼儿参与超市组织者的游戏,将统计分析经历转化为游戏,进一步稳固儿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在游戏中,儿童被分成不同的组,同时诸如吃,穿,玩和学校用品的四类工程被分类和计数。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很幸运能在12月份的新教师培训中观摩了区数学组顾美娟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这节活动主要是探索统计的方法。
现在对大班的课程不是很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多学习。
到了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初步的统计,同时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因此,教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一节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又能反作用于数学。
这节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对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些帮助。
在活动目标方面,该活动目标有三条,分别是1、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乐意表达自己对统计的理解和想法。
3、能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以认知为主,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并对分类的物体进行计数和分析。
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情感目标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融入了社会性学习的成分,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统计与分析。
整个过程设计的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首先是让幼儿摆弄雪花片,雪花片是从一维度分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挑战很小,因为活动重点是统计与分类,所以一维度分类的物品降低了材料对幼儿的干扰。
当幼儿操作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录单。
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分类方式,并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将幼儿个体操作经验拓展为集体经验,给幼儿的同伴学习提供了支持。
当幼儿统计完雪花片的数量后,教师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颜色雪花片之间的数量关系。
引导幼儿用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发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个,哪种多,哪种少。
幼儿在熟悉统计的基础上,参与到超市整理员的游戏中,将统计与分析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游戏中,幼儿分为不同的组,对吃、穿、玩、学习用品四类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理解掌握7以内的数物对应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超市理货员》理解掌握7以内的数物对应引言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期是孩子接触数学的最佳时期。
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感、数思维和数操作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案以《小小超市理货员》为背景,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7以内的数物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7以内的数物对应关系;2.培养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观察力;3.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的设计和准备;2.小小超市的道具和购物篮。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让幼儿们坐成圆圈,问他们有谁去过超市。
2.引导幼儿们谈论超市是什么样的地方,有哪些物品可以购买。
第二阶段:教学重点(15分钟)1.引入小小超市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幼儿扮演理货员的角色。
2.给每个理货员发放购物篮,告诉他们今天的任务是整理并理清篮子里的物品。
3.引导幼儿们逐个数物品,并将物品整理分类,如水果、蔬菜、饮料等。
4.鼓励幼儿们观察物品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第三阶段:数物对应游戏(25分钟)1.继续角色扮演活动,让理货员幼儿们担任分组的引导者。
2.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幼儿作为顾客,其他幼儿作为理货员。
3.要求顾客幼儿向理货员幼儿索取指定数量的物品,例如“请给我3个苹果”。
4.理货员幼儿根据顾客的要求,从篮子中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给顾客。
5.鼓励幼儿们口头交流,例如“给你3个苹果,请收好”。
6.游戏结束后,让幼儿们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
第四阶段:总结(10分钟)1.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让幼儿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幼儿们思考问题,例如“理货员为什么要数清楚物品的数量?”“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说清楚要多少个物品?”3.结合幼儿们的回答,总结出理货员和顾客之间的数物对应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在课后家庭活动中,鼓励幼儿们与家人一起玩数物对应的游戏,如一家人去超市购物,让幼儿们担任理货员的角色。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小班
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小班教案标题:幼儿园数学超市理货员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数学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超市角色扮演道具(货架、商品标签、购物篮等)。
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3. 数学游戏和活动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们一起观察超市中的货架、商品标签和购物篮等道具,引导幼儿们对超市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幼儿们思考超市中的货架上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活动一:货架理货1. 将商品标签分发给幼儿们,每个幼儿负责一种商品,例如水果、蔬菜、饮料等。
2. 引导幼儿们根据商品标签上的信息,将相应的商品放在正确的货架上。
3. 鼓励幼儿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货架的理货任务。
活动二:计数游戏1. 使用数字卡片或计数器等数学教具,让幼儿们逐个数出货架上每种商品的数量。
2. 引导幼儿们思考:哪种商品数量最多?哪种商品数量最少?3. 鼓励幼儿们尝试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如“+”、“-”)进行加减运算,计算不同种类商品的总数。
活动三:购物体验1. 将购物篮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模拟购物的过程。
2. 引导幼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放入购物篮中,并计算购物篮中商品的总数。
3. 鼓励幼儿们与同伴分享自己购物的经历,互相交流。
总结活动:1. 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引导他们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对数学超市理货员角色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更多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如家庭中的超市购物、食物分类等。
2. 提供更多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货架理货的准确性、计数游戏的正确性等。
2. 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流和问答,了解他们对数学超市理货员角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数学教案:超市整理员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很幸运能在12月份的新教师培训中观摩了区数学组顾美娟老师组
织的大班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这节活动主要是探索统计的方法。
现在对大班的课程不是很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多学习。
到了大班,幼
儿已经接触过初步的统计,同时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因此,教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一节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
都有数学,数学又能反作用于数学。
这节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对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些帮助。
在活动目标方面,该活动目标有三条,分别是1、初步探索统计
的方法,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积极思考、大胆
尝试,并乐意表达自己对统计的理解和想法。
3、能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以认知为主,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按物
体的特征分类、并对分类的物体进行计数和分析。
活动以游戏的方式
进行,在情感目标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融入了社会性学习
的成分,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统计与分析。
整个过程设计的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首先是让幼儿摆弄雪花片,雪花片是从一维度分类,对于大班幼
儿来说挑战很小,因为活动重点是统计与分类,所以一维度分类的物
品降低了材料对幼儿的干扰。
当幼儿操作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记
录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录单。
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分类方式,并请
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将幼儿个体操作经验
拓展为集体经验,给幼儿的同伴学习提供了支持。
当幼儿统计完雪花片的数量后,教师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对
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颜色雪花片之间的数量关系。
引导幼
儿用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发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个,哪种多,哪种少。
幼儿在熟悉统计的基础上,参与到超市整理员
的游戏中,将统计与分析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幼儿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游戏中,幼儿分为不同的组,对吃、穿、玩、学习用品四类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教师在活动中将活动要求前置,让幼儿更加明确游戏的目的。
在游戏结束后,师幼一起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与分析。
在集体
分析时,教师将不同的操作单与全班幼儿进行分享,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同时也是复习巩固的机会。
在活动中遇到了连加,这是更难的数
学计算,甚至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使用
了计算器,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师幼一起验证了各自统计结果的总和。
分析数据除了从物体总和的角度,还从比较多少的角度,帮助幼儿学
会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能学会后,幼儿就能迁移这些经验,在其他各种活动中使用这些方法,对遇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这也为幼儿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