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历史九月月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试卷 2017、9

高三历史试卷  2017、9

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2017、9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第4页答题卡上) 1.“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7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 .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 .中国原始农业起于商朝C .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 .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本 图7 2.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皇位世袭制 3.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

”“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

”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 .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 .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 .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4.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 .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C .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6.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广东省珠海市2017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2017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珠海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考生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

)1.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

此做法旨在A.提高了诸侯政治地位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彰显了“天子”地位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2.《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由此, 孟子强调A .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3.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5.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C.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7年9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7年9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7年9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2017.9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解析】根据材料“相亲……相敬……无怨……不争”,礼乐制度具有调息争怨,相亲相敬的作用,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的工具,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使宗法分封所确立的等级秩序得以生活化,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职务凭资格,故D 项错误。

【答案】A2.《汉书·货殖传》记载富商罗裒以其半“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

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

同时期,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

材料主要反映出()A.盐铁官营制度开始实行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C.官商一体影响社会秩序D.富豪专横威胁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官商一体【解析】根据材料“富商罗裒……擅盐井之利”,富商与官府勾结擅营盐井之利,故A项错误;自战国以来,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赂遗曲阳、定陵侯,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欺”、“丞相张禹‘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官商结合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豪强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C3.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

这一制度的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4.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

湖北省黄石市2017届高三9月份调研考试历史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2017届高三9月份调研考试历史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5.(25分)⑴作用: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9分)⑵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逐渐衰落。

(2分)原因: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铁路交通的兴起;海运的发展。

(6分)同一时期的苏伊士运河日渐繁忙。

(2分)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

(6分)26.(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探讨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探讨;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探讨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探讨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探讨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⑴逐步推进;中央和地方并举;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并举;西法练兵;陆军为主,兼顾海军。

(每点2分,答任意四点即可,8分)⑵民族危机加深的刺激;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的实施;有识之士的推动与参与。

(7分)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⑴前:限制王权和封建特权;确立议会主权。

后:完善政府权力运作;扩大选举权和完善社会立法;政党政治形成。

(9分)⑵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结构变动,工业城市增加;工业资本家和产业工人力量壮大,争取权利。

(6分)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⑴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重大转折,战局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主要反法西斯国家考虑战后秩序的重建;鉴于国际联盟的教训;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6分,任答2点即可)⑵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制度化;有利于战后和平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经济、教育、法律等发展;大国矛盾导致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大国一致原则”带有强权色彩。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2017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

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

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

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

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4.“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6.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绝密★启封前双流中学2014级高三9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24。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25。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2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

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27.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28.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

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A.宰相权力的扩大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29.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30.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古代某种政治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工具”。

该制度 ( )A. 适应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B. 强调以父系血统维护政治秩序C. 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压榨D. 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 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 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3.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 行省制D.科举制5.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2017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2017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珠海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C C D A B B B C D B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D D D C D C A B C C D C二、非选择题25.(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分)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

(3分)(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6分,其它表述可酌情给分)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4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6.【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现代世界的起点。

(2分)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

(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2分)【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山西大学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9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考查范围:以中国史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2.秦朝三公九卿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家国体制,它调和了战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并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雏形。

这反映出三公九卿制度A.构建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机构B.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官僚制度C.体现了若干权力分化制衡因素D.代表着皇权政治的真正崛起3.秦代始创传国玉玺。

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

这反映出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 D.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4.汉武帝时朝廷政治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开始了“中朝预政”,即用侍从之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有利于中央破格选拔人才 B.导致了少数朝臣权力过大C.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 D.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之争5.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

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C.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6.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5.(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分)
(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2分)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分)
26.(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8分)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10分)
(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6分)
27.(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
的最新成果。

(6分)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6分)。

2017届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命题人:李佩剑一、选择题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概况2.《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A.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D. 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中可以看出,王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A项正确;占卜是当时解决继承问题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故CD项错误。

【点睛】“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是解题关键。

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正确;A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排除。

2017年下期高三9月份历史测试题

2017年下期高三9月份历史测试题

2017年下期高三9月份历史测试题3.(2017·青岛质检)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D [西周时期,我国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因此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以血缘为纽带的特点,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因此可推断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继承西周,呈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故D项正确。

]1.(2017·济宁模拟)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D.家国体制正式确立C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因此不能说从商周时期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体现了王位继承的原则,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从夏商时期王位继承可以“兄终弟及”或是“父子相传”,到周代严格规定“嫡长子继承制”,说明宗法体系的发展日益严密、完备,更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故C项正确;家国体制的确立是宗法制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5.(2017·潮州模拟)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 [根据材料“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和“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可知,秦代的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的逐步确立,故B项正确。

]6.(2017·郴州质检)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学年九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2、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

“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述史实的背景是A.重道德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信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5、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

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

此类非一,殊不可晓。

”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A. “天下为主,君为客”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6、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

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7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史料与史学研究。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周初体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

史料和考古实物都可信,可以看出战国初期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因为九鼎属于天子之礼,但是诸侯已经使用,故D项符合题意。

25.汉代统治者建立太子制度以保证帝位传承,如果遇到皇帝年幼或因为其他原因无力处理政务,汉代形成太后听政制度.东汉末年形成宦官和外戚的轮流专权局面,原因在于A.家天下观念的根深蒂固B.地方分裂势力强大C.皇帝依靠外戚制约宦官D.皇帝专权与太后听政制度的冲突【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家天下"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而不是地方,故B项错误;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故C项正确;皇帝专权与太后听政制度的冲突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A。

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的作用:①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③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消极的有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2。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官学兴盛人才辈出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涉及官学的信息,排除A;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为基础的贵族政治,它以世袭制为基本特征,而材料中赵襄子的行为是表明权力来自世袭之外的途径兴起,所以选B;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兼并井田瓦解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百家争鸣的信息,排除D。

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说明从这个层面来看,受封者需要中央进行管理,而“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说明受封者不同于官吏在于享有世袭统治权,如此则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8.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9.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电影业()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10.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

这反映了中国()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握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1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13.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但在1970年最终与新中国建交。

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14.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调考试题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调考试题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9月调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都不得分)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A.分封制度加强B.官僚政治确立C.宗法制度形成D.井田制度出现2.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3.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4.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5.美国的托马斯·利科纳认为,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了四种美德:智慧、公正、坚韧不拔、自我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二附中2014届高三历史九月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l、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光荣与伟大(8分)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这是我们常见的有关早期欧洲历史的评价。

请说明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

古希腊的光荣就在于民主政治,(1分)这种民主制度促成了希腊经济和文化的繁荣(1分),并为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分)
古罗马的伟大,则在于它的法律建设和法制精神。

(1分)罗马法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大都源于罗马法(2分),罗马法表现出的法制精神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1分)
(若回答古希腊有商品经济发达、古罗马的疆域广阔、艺术成就,且史论结合;或单列希腊的辉煌文化成就和单列罗马法成就,可记5-6分)
37、发展与重组(14分)
有学者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

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水平l: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并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

10-14分东周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

2分
在经济方面,铁器牛耕出现,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私田开垦,自耕农和新型地主产生,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

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4分在政治方面,平王动迁后,社会出现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最终形成战国七雄,完成区域性统一;经济领域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内政改革,各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到强,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
制逐步向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转变。

4分
在思想文化方面,掌握文化知识的“士”对社会经济、政治的急剧变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由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逐步向“百家争鸣”转变。

4分
水平2:仅列举具体史实进行回答,未能从多个视角进行论证。

7分
东周时期社会最深刻的变革。

生产力进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出现,农业经济水平提高空旷生地被辟为农耕熟地,买卖耕地出现,攻城掠地;奖励农耕军功,自耕农和新型地主产生;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总之,整个社会出现前所未有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局面
平王东迁,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中英贸易冲突、林则徐禁烟等具体内容。

其他答案
38. (1)首先要追求思想文化的理性化、个人的独立性、平等化(1 分),进而追求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分)最后实现经济的工业化、专门化。

分)(1 (1 (2)明治政府一方面向欧美国家积极派遣留学生活考察团,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分)(2 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包括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通过政府扶持的形式兴办高等教育(2 分)(3)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 分)材料中,福泽谕吉强调个人的身心独立,并强调独立思考、判断和生活,这与启蒙思想的核心理性主义一致。

分)(1 材料中,福泽谕吉强调反对专制,追求人的平等独立,也与启蒙思想的核心主张一致。

(1 分)阅卷建议:意思相近即可)(阅卷建议:意思相近即可)
39. (1)(D)(2分)
(2)材料中两位思想家提出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保护私有财产、反对暴政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政府等观点。

(3分)
洛克的观点为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提供理论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3分)卢梭的反抗暴政、天赋人权思想促进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发布。

(3分)卢梭的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思想指导人们在推翻暴政后建立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拿破仑法典》等法律手段建立起新的民主制度,如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共和国等(3分)
(不引用材料,但史实符合观点最多给6分)
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其思考(27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5分)
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短;(2)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主要指那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分)结合上述材料,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1分)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2分)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出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15分)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共15分)评分项一:观点(5分)
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1问答案);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水平2:基本体现“水平1”要求,但对“社会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反思不够。

水平3:只有“社会问题”,没有“问题解决”。

水平4:偏离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联系比较勉强。

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5分)
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结合材料中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结合材料中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3分)
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一般。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水平2:叙述一般或仅能罗列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