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发展简史
中国交通历史演变
中国交通历史演变
中国交通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先秦时期: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了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了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还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
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
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
但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交通历史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历程。
道路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出现的栈道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 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构为栈道,这是战 国时期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秦时出现了驰道网
公元前221到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 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 路网媲美。
道路发展简史
制作人:梁老师
道路的定义:
也称作“道”、“途”、“径”,这里特指人类通行 时使用的狭长地带。没有人能够真止说出世界 上第一条道路是在何时或在何处建成的。远古时代, 人们经常沿着动物的足迹或是最省力的路径即别人走 过的路来行走,结果被经常践踏的地方就成为小径,日 复一口,年复一年,小径逐渐发展,成为一般的道路。
西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西汉王朝曾派张赛两次出使西 域,远抵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为沟通中国与中东及欧洲 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唐朝的人就知道养护道路了
公元618一一907年,唐太宗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 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工程师特雷萨盖发明了碎 石铺装路面的方法,并主张建立道路养护系统。在他 的影响下,拿破仑当政期间,建成厂著名的法国道路 网,为此特雷被尊称为法国现代道路建设之父。
英国出现的马卡丹式公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出现的特尔福特和马卡丹等热心 研究道路的专家。马卡丹认为:不需要最下一层片石,在路面 上铺一层碎砾石,就可平坦而坚固。实践证明:马卡丹式公路 很适合当时的马车行驶。此后,欧洲各国相继修建了这种路。
路
中国篇
轩辕皇帝时期出现的驮运道
说起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道路网络到如今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中国公路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的公路主要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乡村公路,这些公路的建设主要依赖人力和农业机械,形成了最初的公路网络。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国公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公路,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
这些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在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系列重要的高速公路,如京哈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这个阶段,中国继续建设高速公路,不断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
同时,中国还注重提高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了公路的维护和管理。
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公路交通的便利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未来,中国公路建设还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简史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不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但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的道路,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
再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
只有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持久和平。
最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保持稳定和持续性。
社会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持续的发展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中国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以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简史中,我体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适应、国际合作和开放、稳定持续的重要性。
这些经验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我今后的研究和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字数:261)。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工业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这时,全国上下一片建设重工业、发展国防工业的热潮,大力推进钢铁、机械、航空、船舶等工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工业问题。
这时,中国实施了“大跃进”计划,推广“人民公社”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借助这种方式加快了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工业因此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但是,大规模的人民公社和大规模的工业化并行进行,却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和矛盾,导致经济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使得工业也逐渐进入了困境。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工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中国开始转变发展方式,不再以重工业为主导,而是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加强轻工业和农业的同时,逐步扩大了服务业的规模,使得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得到了一个相对平衡发展的机会,消除了70年代初经济发展瓶颈和工业生产问题,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迅速发展,工业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政府开始大力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引进国际资本,开拓市场化的经济途径,全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加入WTO 后,推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减少对外贸易壁垒,帮助工业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实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总之,自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始终在探索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从重工业时期,到轻重结合的发展,再到市场化经济的开展,中国工业经历了一段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不断的吸取教训,锤炼思想,砥砺技术,使得中国工业向阳更加迈进,进一步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ppt
类 别
快速路
主 干 路
次 干 路
支 路
级 别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设计车速 (km/h)
80
60
60
50
50
40
40
30
50
40
40
里徐侈膝睁画偷卿数耐转囚叶逗褐文嘘庐匿顶掖薪宽蛆蛆街软途锅振靡厦《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_ppt《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_ppt
四、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费用和收益 (一)费用 1、土地费 2、拆迁费 3、景观损失费 4、工程修建费 5、养护费 6、用户费 7、环境污染费 (二)收益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增加就业机会 3、降低运输成本 4、减少行程时间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术诽普忧凭悟缸宣蛮纯邯轧络皋志阳砒穗盈罐浮厩玖砾橡惹薄沃氨组礁凉《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_ppt《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_ppt
第一篇 路线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道路发展简史 一、道路史 道路是设置在地表面上供人、马、车行走的一种线状建筑物。 国道网是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城市;港站枢纽和工农业基地等的道路网络。 国道网由以下三条线组成: 1)放射线:共12条,全长213197KM,编号101-112号 2)南北线:共28条,全长39000KM,编号201-228号 3)东西线:共30条,全长53000KM,编号301-330号 从“八、五”计划开始,我国将用六个五年计划时间,实施快速通道计划,修建3万〜5万KM高速公路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国道主干线总体布局为“五纵七横”十二条路线。 “五纵”:同江-三亚、北京-福州、北京-珠海、二连浩特-河口、重庆-湛江 “七横”:绥芬河-满洲里、丹东-拉萨、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上海-瑞丽、衡阳-昆明
人类道路简史
一、原始道路星球上的第一条路可能是牛、马甚或人类拖拽物品的痕迹。
这又通常是狩猎踪迹,例如“拿切士足迹”(Natchez Trace),是八千年前美洲野牛及早期印地安人走过的小径。
石器时代以前,人类不需要在空旷的土地上建造道路。
最早的人工小路,应该是人类为了穿越溪流、沼泽或山丘,而将沿途的大石或巨木清理之后形成的栈道。
伴随人类社会贸易的出现和发展,这些小路得到平整和加宽,以满足人和牲畜的往来通行。
其中一部分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网络,能够实现大范围内的通信、交易和统治交通。
例如,南美的印加帝国(Incan Empire)和北美的易洛魁联盟(Iroquois Confederation),交通方式就是这种小路,当时还没有轮式交通工具。
人类的第一次货运是在自己的脊背和脑袋上进行的。
直到石器时代,人类才学会利用牲畜运输,例如驴子和马匹。
有证据表明,第一辆运输工具是橇。
这种可以拖拉物品的架构,可能最早出现在欧亚大陆,当时人们刚学会利用阉牛来耕犁土地。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乘橇被发明了。
乘橇结构更杂,不宜制造,但却更易在平整的路面上行进。
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比单单直立行走的人类要求更多的交通空间和更高的道路条件。
随后,公元前5000年左右,欧洲,例如英格兰和德国中部,人类沿山脊开拓修建了一种…山脊路‟(the Ridgeway)。
这种山脊路作为远距离交通的主要方式一直沿用到18世纪中叶。
二、哈拉帕人的路公元前4000年,第一条人工铺砌的街道出现在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些城市中,例如古印度河文明中的哈拉帕(Harrapa)和摩亨鸠达罗(Mohenjo-daro)。
三、轮车交通据考,公元前5000年,轮子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古苏美尔(Sumer),最初目的可能是为了制造陶器。
应用于交通工具,则可以降低橇的行进阻力。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在轮子之前原木曾被当作滚轴置于乘橇之下。
不过,这种说法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道桥工程概论2—道路发展简史
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目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在相 邻省、市、区之间普遍存在高速公路的“断头路”。一些人 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 地级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因此,就全国而言,尚未形 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 络,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高速公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高速公路总量不足 覆盖范围需继续扩大
我国以国土面积计算的高速公路密度为0.26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 美国的27%、日本的16%、德国的8%;以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高 速公路综合密度只有0.23,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33%、德国的 10%。
我国高速公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于 1984年12月21日开始建造,1988年10月31日通车。高速公路车道宽 度55米,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千米。“沪嘉高速公路”总投资2.3亿元, 平均1千米需要1127万元。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条按高速 公路标准施工、沿线设施、设备齐全,的高速公路。
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工 程设施 道路工程—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 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 作的全过程及其实体的总称。
第一节 中国道路发展简史
我国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出现牛、马车
道路,后期初步形成道路网。
近代道路(1912~1949年):萌芽、规划阶段,受战争影响,
中976年)。公路建设仍有发展, 渣油路面发展较快,10年来增长了10万km。截至1976年底,公 路里程达82.3万km,有路面里程达57.9万km,桥梁达11.7万座 、293 25.4 km。 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977年~1983年)。这一时期是 公路建设管理改革和提高的新阶段,到1983年底,公路通车总里 程增长到94.24万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22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 79.23万公里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它帮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理论。
以下是我学习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1. 社会主义的理念和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社会主义强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公有化,这样可以使资源更加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
书中介绍了不同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取的不同途径和策略。
例如,中国强调农村集体化和计划经济,而古巴则注重农业合作社和革命战争。
3.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否与国内和国际的条件密切相关。
书中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际支持和外援。
4.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产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创新。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积极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5.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应该停滞不前,书中提到了修正主义的问题。
修正主义是指背离社会主义初衷,转向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修正主义的危害,坚决捍卫社会主义的理念和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我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它的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在实践中也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正确的理念和目标,积极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引言社会主义是一种以消除社会阶级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发展始于19世纪,经历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以中国、苏联和古巴为主要例子,简要介绍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也是唯一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和革命。
农业集体化、土地改革和大跃进运动等措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遭受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困难。
1978年,邓小平上台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并逐渐摒弃了中央集权的经济计划。
这一系列改革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允许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先锋。
1917年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
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和工业化政策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业集体化引发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斯大林的独裁统治也引发了内外部的不满和批评。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苏联于1991年解体,结束了长达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
古巴的社会主义之路古巴是拉美地区最著名、最成功实施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
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古巴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农业集体化、国有化和公共教育医疗体系的建立。
然而,由于美国的封锁和经济制裁,古巴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困难。
尽管如此,古巴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编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它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教训。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概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同时也指出了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基本任务,如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等。
3.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回顾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阶段和经验教训。
4.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等,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的梳理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交通科普知识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交通科普知识的内容。
交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出行便利,更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交通科普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交通发展简史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交通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着能够快速、便捷地出行。
从最初的徒步、骑马,到后来的马车、自行车,再到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交通工具的每一次革新,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1. 古代交通:在古代,交通主要以人力和畜力为主。
人们通过徒步、骑马等方式进行短途出行,长途则依靠马车。
这一时期的交通速度慢、效率低,但为后来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交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车、自行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相继问世。
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和效率。
3. 现代交通:20世纪以来,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迅速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特别是近年来,高铁、地铁、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在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交通安全事故无处不在。
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触目惊心。
那么,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呢?1. 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础。
无论是行人、骑车人还是驾驶员,都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文明出行:在道路上,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让,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不酒后驾车。
这些行为不仅关乎自己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生命。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识别交通风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路况,不要低头玩手机;骑自行车时要佩戴安全头盔等。
三、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为了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实用的交通安全知识:1. 行人安全: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走人行横道;不要在道路上嬉戏打闹、追逐打斗。
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关系的发展
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2、1992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了“海峡两 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 共识”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 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 务)加以妥善解决。
“一国两制"构想
实践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 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 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
拨乱反正,平伟大的历史转折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表现
(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2)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3)国家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4)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5)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天才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构想。
2.内涵 ( 1)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长期不变。 (2)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路文化与概论 第一章
业和工程机械产业的崛起,现代化沥青路面也得到快速普
及和应用。公路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通过科研攻关,解 决了众多筑路难题,完成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重点 工程。
《
》
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示范教材
第一节 公路发展简史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目前排名世界第二位,但与
公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差较大,主要表现在地区发展
不均衡、总体通过能力不足、服务水平偏低等,严重地影 响了我国高速公路效能的发挥,而且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
国家排名 里程(km) 主要特征 美国 约10万 中国 9.62万 加拿大 1.65万 德国 1.26万 善 法国 1万
连 接 所 有 5 东部较完善, 不收费 万人口以上 西部欠缺 城市
《
》
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示范教材
第一节 公路发展简史
1883年G.W.戴姆勒和1885年C.F.本茨分别发明汽车,开 创了以汽车交通为主的现代道路工程的新时代。
汽车发明后,性能不断改善,在速度、安全和舒适方面有 很大的提高,原来的道路条件已不能适应,因而有高速公路 (freeway)的出现,1931~194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 高速公路网络,为汽车交通提供了安全、迅速、经济、舒 适的行车条件。高速公路已成为公路现代化的标志。
用的外国俗语“条条道路
通罗马”。
《
》
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示范教材
第一节 公路发展简史
四、西方近代道路 1816年间英国工程师J.L.马克认为道路承受交通荷载 的能力,一是主要依靠天然土基,并强调土路基要具备良 好的排水,当它经常处于干燥时,才能承受重载而不致发生 沉降;二是用有棱角的碎石,互相咬紧锁结成为整体,形 成坚固的路面。故此他设计了一种新的碎石路面结构,与 罗马时代的路面厚度相较,新路面减薄了3/4,节约了大 量的人力和材料。在20世纪初,这种世界上公认的当时最 优良的路面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人们取这种路的设计 者姓氏,称这种路为“马路”以表纪念。后来,人们用沥 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 叫“马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完善的道路施工工艺
公元960一一1911年,在宋、元、明、清几代中,道路工 程方而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贡献。从清朝末年始,近代道路 发展的重点转向西方。
世界篇
埃及最原始的道路
公元前20世纪,埃及人为建筑金字塔与人面狮身像,把大量 巨石从采石场运到工地上,由此建造了道路。另外,在一些 主要城镇的市场和道路上,采用平光的石板砌成,其中有此 道路是用砖铺起,涂以灰浆,再铺上石头路面。
德国的高速公路
20世纪初,汽车获得了飞跃的发展,马卡丹式公路路基不适 应汽车行驶要求,人们又开始大量修建沥青和混凝土铺装的 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建立了高速公路。
下面请欣赏一!
法国的道路之父
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工程师特雷萨盖发明了碎 石铺装路面的方法,并主张建立道路养护系统。在他 的影响下,拿破仑当政期间,建成厂著名的法国道路 网,为此特雷被尊称为法国现代道路建设之父。
英国出现的马卡丹式公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出现的特尔福特和马卡丹等热心 研究道路的专家。马卡丹认为:不需要最下一层片石,在路面 上铺一层碎砾石,就可平坦而坚固。实践证明:马卡丹式公路 很适合当时的马车行驶。此后,欧洲各国相继修建了这种路。
春秋战国时出现的栈道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 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构为栈道,这是战 国时期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秦时出现了驰道网
公元前221到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 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 路网媲美。
西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西汉王朝曾派张赛两次出使西 域,远抵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为沟通中国与中东及欧洲 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唐朝的人就知道养护道路了
公元618一一907年,唐太宗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 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 伟,影响远及日本。
中国篇
轩辕皇帝时期出现的驮运道
说起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 晚期。那时中国就有记载使役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可形成的 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 “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 继而产生了通行道路。
商朝的人就会筑路了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 灰稳定土壤。通过对商朝、殷朝的废墟发掘,发现已有碎陶 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
道路发展简史
制作人:梁老师
道路的定义:
路 也称作“道”、“途”、“径”,这里特指人类通行 时使用的狭长地带。没有人能够真止说出世界 上第一条道路是在何时或在何处建成的。远古时代, 人们经常沿着动物的足迹或是最省力的路径即别人走 过的路来行走,结果被经常践踏的地方就成为小径,日 复一口,年复一年,小径逐渐发展,成为一般的道路。
图一 (图一、二为殷商城市道路遗址)
图二
道路早在周朝就开始了分级
公元前11世纪到前5世纪,道路的规模和水平已有了相当的 发展,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路政管理。人们已将道路分为市 区和郊区:城市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 经,东西之道为纬;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 出城为野;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 (通“途”)、岭、径五个 等级。可见,当时周朝的道路已较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