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奥学校高考复读班第四部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能辨别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4.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投影仪、图片、地图。
教学素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并结合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深入解释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了解,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4.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提问。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拓展(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深入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处差异,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保护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收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以展示形式呈现。
参考答案:1.山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比如在海拔不同的山区,气温、雨量和植被类型都会有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山地地理环境的高度和陡峭造成的,高处气温低,陡峭的山坡容易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导学案班级姓名【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参照下面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在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中填写自然带名称【能力提升】写出上图中A 、B 、C 的自然带名称观察下图思考下列问题:1.海拔相同的山脉在不同纬度上自然带数量有何差异?2.苔原带在低、中、高纬度的山脉上分布的高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AB C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
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
甲国在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的收获与疑惑】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2高考山东卷)右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地理环境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带的特点(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四、分异规律五、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低,阴坡高;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5)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六、关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2021·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和例题精选
1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整体性和差异性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地理思维中的应用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自然带——附表分布:自然带谱——自然带数量及其组合水平自然带谱:南北向: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自然带 东西向: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垂直自然带谱:山地森林带(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基带)— 灌木林带(矮曲林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碛和地衣带—冰川带成因:水平自然带谱:南北向——热量;东西向——水分 垂直自然带谱——纬度和山脉高度基带——常与水平自然带一致雪线——迎风坡低,背风坡高;向阳坡高,背阴坡低; 自然带倾向——阳坡上倾,阴坡下倾 自然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六、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赤道附近的热带荒漠带——洋流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岩性差异荒漠中的绿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景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景观、南美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地区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物 典型动物 土壤类型 低 纬 度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热带荒漠土 中 纬 度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扁角鹿 褐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温带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高 纬 度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寒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1.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完整版
考点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点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提前补充: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铸成的有机整体。
地 理 环 水文 境 五 大 要 素
地貌
植被
气候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 涝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考点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⑴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⑵表现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
土壤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地
自
然 带
一定宽度
3.世界陆地的自然带的分布
苔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业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
考 向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 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 大,故选C。
机质含量,D正确。 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错误。 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 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是破坏,C错误。
考 向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 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右图所 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 境的成因。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 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 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呈现
KAOGANGCHENGXIAN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KAOGANGJIEDU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重点)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记忆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形成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2.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影响 形成基础
因素
分布规律 文字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太阳 沿纬线延伸、纬度变化的方向 热量
辐射 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海陆 沿经线延伸、经度变化的方向
水分变化
分异(干湿度地带性)
位置 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低纬度高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
山、高原地区明显
三、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与实例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 相等的地带。
水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非地带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现
实例分析
地带性自然带 由于56°S~65°S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
的缺失
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地带性自然带
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荒漠带,而西侧却是温带 分布的改变
落叶阔叶林带Leabharlann 地带性自然带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
空间分布范围 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
受到约束
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自然地理现象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
的斑块状分布 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高考复习典中点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整体性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3、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典型案例 非洲沿20°E 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4、自然带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5、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6、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理想状态下的垂直带谱✌1、山麓地区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高三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①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
②图为地表植被破坏引起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
①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②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下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4、世界陆地个自然带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一览表1、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2、陆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有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④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雨阴坡自然带数目。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4)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应用①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背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 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 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 (2)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展望】1.利用区域图或模式图考查地形、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以模式图、统计图等图表资料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重难点知识解析】(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
2.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3.适用范围:主要用来分析某一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稳定程度和某一地理环境发生演变的影响等。
【思考】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①低纬度地区,自然带呈现热带 带→热带 带→热带 带的过渡;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呈现 带→ 带→ 带的过渡。
②中纬度地区,由东、西岸沿海地区向内陆,自然带呈现 带→ 带→ 带的过渡。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陆地自然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和水分等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下图为我国秦岭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基带(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
因为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应用】可根据基带名称判断所在的温度带,进一步推断所处的纬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体相对高度(坡长):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结论】低纬高山的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热量 ①不同山体,看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导致局地气候更趋干旱(1分);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 剧、荒漠化扩展(1分);生物多样性锐减(1分)
练习6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
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3分)
图16
自然: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1分),造成冰川 退缩、水量增加,导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1分); 人类活动:政府支持下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1 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A、C、B、D
3)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 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 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 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练习3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三江并流地区图(图15) 资料二:三江并流地区面积占中国的0.4%,却容纳了中国 20%的高等植物种和25%以上的动物种,是世界生物多样 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4)日前,中国长江三峡集
团宣布将在该区域建设4座巨
型水电站。简述大规模水电开
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 不利影响。
水土流失加剧;(1分)地质灾害频发;(1分)生物多 样性减少。(1分)
练习4
打坝淤地是治理图中北部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打坝淤地是指在各级沟谷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 目的的工程。
(1)说出三江并流段河流的基本流向, 并说明判断理由。
(1)自北向南流(1分) 地势北高南低(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注意分异因素)
1、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联系:
2、地域分异的规律:(分类)
3、学会分析天山、秦岭、阿尔啤斯山、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分异规律及分异基础: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整体性的含义(两个方面):
3、整体性分析模式:
巩固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自然带名称及同纬度欧洲大陆西海岸的自然带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B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在我国南方也有分布,其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产生原因。
(3)在C海域科考时,发现其鱼类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并分析在该海域航行时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
2、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A自然带有甲、乙两处的分布,其中_______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从甲地区自然带的特征分析,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3、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4、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
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
的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
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
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
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
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
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A 高山草甸
B 山地草
原 C 荒漠草原 D 山地草甸草原
二、一题多问选择题
5、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图1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2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30分)
(1)描述图中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
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3)分析图中B峡谷的形成原因。
(4)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
6、下图为某岛自然带或植被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或植被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1~3)题。
(1).该岛Ⅰ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苔藓和地衣
D.冰原
(2).近年来,该岛上的这一典型植被分布范围不断北移,其主要原因是( )
A.紫外线辐射减弱
B.全球气候变暖
C.土壤肥力增大
D.人类的不断移栽
(3).该岛上Ⅰ、Ⅱ地区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海陆位置
7、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
(2).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8、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植被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②导致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及其组合③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且有凌汛现象④可能位于陕西省南部或其以南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地的主要农作物可能是 ( )
①水稻②大豆③甜菜④油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这种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在我国东部从海南到天津,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B.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自然带沿一定方向的递变规律是:森林→草原→荒漠,这种分异规律( )
A.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均有可能
B.一定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一定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一定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0、读“某类型森林海拔与地理位置分布相关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森林类型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如图所示,该森林主要分布于( )
A.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B.亚欧大陆和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大陆
11、陆地环境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回答(1)(2)题。
(1).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 ( )
(2).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 )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
D.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地的海拔和纬度高低
1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请根据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选择题。
(1).下列数字所示的地区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A 16
B 13
C 11
D 2
(2).图中“4”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B
A 传统旱作农业
B 水田农业
C 地中海型农业
D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3).若该大陆四周为大洋,按洋流分布规律考虑,以下字母所示的海域中可能
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的是
A P
B N
C M
D L
三、选择题
13、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B.受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北弯曲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5、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与草原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B.我国平均气温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等温线冬疏夏密
C.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受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南弯曲
1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四、填空题
17、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暖流或寒流)。
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条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