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4.doc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本试卷共两部分。

第Ⅰ部分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第Ⅱ部分为材料题,共2小题,共50分。

第Ⅰ部分选择题1.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两图,其中图二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图一图二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

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3.对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4.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5.宋代农学家陈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C.小农经济的延续 D.农业技术的积累6.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企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第1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第1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 . “重农抑商”思想B . “精耕细作”特点C . “自给自足”形态D . “靠天吃饭”观念2. 元代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

”此竹枝曲反映了()A . 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B . 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C . 元代发明了灌溉工具D . 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3.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 .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 .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 .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4. 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齐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 . 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 . 农业生产工具多C . 农耕技术领先他圉D . 大力提倡发展农业5. 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 . 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B . 纺织业技术分工逐渐细致C . 官营手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D . 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6. 《水浒传》中的一幕: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

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 .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 .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 .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7.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题历史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题历史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题历史试卷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的方向运送的金银。

但是在这之后的新的海外产品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包括新的饮料、新的染料、新的香料、新的食物。

材料主要说明了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世界贸易量的增长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3、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B.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4、“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5、“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7、“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高中试卷}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试卷}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0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

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这发现可以证实下列那一史料的正确性?()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古代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三彩是我国唐朝制瓷技术成熟的标志B.越窑生产的青瓷,邢窑生产的白瓷得到普遍使用C.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技术,并能把绘画和诗文装饰在瓷器上D.清朝时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并逐步走向成熟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7.“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doc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doc

江西省弋阳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充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2、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A、18世纪下半叶B、17世纪C、18世纪上半叶D、17世纪下半叶3、下列因素中推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4、18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中心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C、范围更加广泛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6、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A、国际贸易的发展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C、武力威逼和殖民统治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7、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出现了买办阶级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8、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9、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0、以下对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发展缓慢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欧美列强的压制B、中国实业家的能力有限C、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缺乏政策保护D、各级官吏敲诈勒索11、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可以说明商朝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1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重要条件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商品经济繁荣D.手工工场出现14、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5、在新航路的开辟中,①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3.下面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知识点。由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此种农业生产工具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据此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官僚资本主义是1927年产生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故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 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故选B。
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
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的根本目的
A.促进经济发展
B.巩固国民政府统治
C.形成官僚资本
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巩固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进而巩固国民政府统治,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命题范围:必修二(1-5课)试题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中国古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是()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工业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B.扬州古运河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4.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该诗所咏叹的工具()A.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B.是人力汲水的灌溉工具C.是北方劳动人民发明的D.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5.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6.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7.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 B C D8.“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A. 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④9.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

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10.《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1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12.在我国古代,铁犁和牛耕的开始使用是在()A .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 C.隋唐 D.明清1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1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候)之为宝”。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C .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 .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2.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④3.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 . 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B . 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 . 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D . 农民的要求极低4.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

”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 . 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B . 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 .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D . 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5.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 .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 .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6.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 . 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7. 宋代城市的规模、功能与城市生活形态,有延续前代而发展,也有因应新形势而变革。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2.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4.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A.男耕女织的特点B.富裕和谐的景象C.精耕细作的特点D.集体劳作的方式5.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6.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 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 明时,“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

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试题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共64分。

)1.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A. 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 劳动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 铁器牛耕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D.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2.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的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犁壁的发明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A. 自给自足的特征B. 精耕细作的特征C. 脆弱性的特征D. 男耕女织的特征3.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4.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 政府掌握土地的减少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 奴婢社会地位的下降5.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 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6.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7.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1.(1.5分)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2.(1.5分)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淸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以年龄为准则B.以血缘为纽带C.以等级为核心D.以德才为标准3.(1.5分)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

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4.(1.5分)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5.(1.5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6.(1.5分)宋朝“掌天下山泽之货”“掌天下财赋之数”“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以供邦国之用”的机构是()A.中书门下B.政事堂C.三司D.枢密院7.(1.5分)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卷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卷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3、“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5、关于冶金业叙述()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明中后期在江南私营手工业中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7、春秋时期,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根本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私田的出现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8、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③哥伦布到达美洲④麦哲伦环球航行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9、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0、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造船技术的进步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1、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B、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C、经济发展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D、英国人口资本流动自由1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C.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D.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3、工业革命期间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来自A.圈地运动以后失去土地的农民 B.来自非洲的黑奴C.手工工场的手工业者 D.城市里的失业市民1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先进的通讯手段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C.物美价廉的商品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5、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 D.春秋16、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的丝织出现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7、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③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8、下列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9、“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时期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共35小题,总计70分)1、《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白渠D。

龙首渠【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蜀守冰凿离碓(堆)"指的是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故A项正确。

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B、白渠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排除C。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蜀守冰”、“成都”,由此信息判定得出这是都江堰、2、明太祖说:“四民之业,莫劳于农,观其终岁勤劳,少得休息。

时和岁丰,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这反映出A、明朝初年,政府鼓舞垦荒,重视农业生产B。

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D、水旱灾害成为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反映出小农经济抵抗不住天灾,这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鼓舞垦荒,故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剥削,故D项错误、3。

在古代中国中后期,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的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蔗(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2、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伺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

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庭院经济”()。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3、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②皇室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④皇室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5、(日)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惯例瓦解了。

在首都,因为街道被专业化的商人控制,这种情况尤其突出……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的街道模式。

”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长安B.唐代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北京6、《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年份农业两税茶、盐、酒、商等总赋税收入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2321万贯1238万贯约3559万贯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2762万贯2936万贯约5723万贯神宗熙宁年检(公元1072年左右)2162万贯4911万贯约7070万贯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商业地位日渐突出D.农业生产破坏严重7、下面两幅图分别为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的乔家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藁城市一中—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理科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1.中国己丑(牛)年金银纪念币牛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套纪念共13枚,包括金币七枚、银币六枚,均为我国法定货币。

背面图案分别为民间传统装饰造型衬以吉祥花卉图案、水牛嬉戏造型配以牛头装饰背景。

其中,牛成为我国十二生肖之一,这源于()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C.中国原始的图腾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2.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新技术不容易推广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7.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应是反映哪个时期的史实?()A.汉朝B.唐期后期C.明朝前期 D.明朝后期8.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9.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用交子进行大宗商贸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10.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③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④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最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盛泽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12.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13.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政府专卖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海禁政策1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15.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16.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7.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21. 自19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又设立振新纱厂,19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从中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①“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③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2.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

1934年最高产值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的侵夺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④残酷的战争环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3.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推翻满清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24.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出口,恐非西国之福。

”这说明( )A、英国机器笨重,难以运输B、列强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英国人要垄断机器生产D、英国人认为中国不适合使用机器25.19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

这种举动①属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②带有落后愚昧的盲目排外色彩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美国商品的涌入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27. 从下表可以看出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28.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29.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30.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31.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32.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33.“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34.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 增强企业活力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5.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①中共十二大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邓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召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6. 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37.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II卷二、非选择题:(1小题,共13分)答到答案页历史相应部分材料二:19世纪末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材料三: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