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赏析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词人一早醒来,虽酒意未消,但仍想起昨夜的雨狂风猛,于是一起身就问正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因词人不确定昨夜的风雨是否摧残到园中的海棠花,故言“试问”。
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阅读答案及赏析
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阅读答案及赏析严蕊道是梨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相关试题及答案(1)首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答案: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群芳之上。
(3)不是梨花,不是杏花,词中描写的是什么花?为什么?(3分)答:桃花。
(1分)从花朵的颜色(白白与红红)、花开季节(别是东风情味)可以看出;(1分)从所用典故(人在武陵微醉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可知所写对象是桃花。
(1分)(4)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①用典。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②对比。
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③托物言志。
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表达了心地高洁、超脱世俗的感情。
(答出写法1分,分析1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种手法即可给满分。
若学生有其他回答,可酌情给分)附《如梦令》:这首小令,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
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
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
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严蕊词作鉴赏》素材
严蕊词作鉴赏生平简介严蕊字幼芳,天台营妓。
与朱熹、唐与正同时。
事见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
存词三首。
●卜算子严蕊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词作鉴赏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首句开门见山,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
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她们的看法。
现在作者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
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
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
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之后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
“似”字似字乍看若不经意若不经意,实耐寻味。
它不自觉地反映出作者对“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两句借自然现象喻自身命运,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中。
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
春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
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赖”字中隐隐传出。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
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
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
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
言外之意是,既“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
《木兰花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木兰花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推荐《木兰花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木兰花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木兰花令》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翻译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注释解释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创作背景这首《木兰花令》常被我们当做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也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
古诗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翻译赏析
古诗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翻译赏析《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作者为宋朝诗人严蕊。
其古诗全文如下: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翻译】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颜色红白相间,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
【赏析】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
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
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
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
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
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着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
实在少此一笔不得。
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结笔仍是空际着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
“曾记。
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
“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
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
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
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
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赏析】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
”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
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晏殊〔宋代〕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驻:车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
如梦令 赏析
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此曲本唐庄宗李存勖所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李存勖有词句“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的名字,应是从此句中得来。
“如梦令”为单调,三十三个字,是一首小词。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最为知名。
分享十首经典的《如梦令》,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含蓄而美好吧!1.最精绝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传世之作,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这一天,李清照喝醉了,但她还记挂着园中的海棠,于是问侍女:海棠怎样了。
侍女答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却反问道:昨天的风雨那么大,你知道吗?海棠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最孤寂的《如梦令》: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这是词人睡起前后的所见所闻。
看似在写无聊意绪,但词人由“动”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许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来,但词人点到为止,并不说破,就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其中意味妙不胜收。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
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3.最悲苦的《如梦令》: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宋·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此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把旅途的孤独凄清和驿亭的寒冷萧瑟描写得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古诗词《如梦令》赏析
古诗词《如梦令》赏析向镐的《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醉里两眉长皱。
已是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
知否,知否?直是为他消瘦。
这首小令出自宋代向镐的《如梦令》,道出了别后的绵绵相思分别之后,旅居野店,思乡怀人之情,不能自已空酒几杯,未能消愁醉里尚且双眉紧皱,更那堪酒醒时候!全词轻柔雅丽,语浅情深。
如梦令·日暮马嘶人去[ 宋 ] 美奴原文日暮马嘶人去。
船逐清波东注。
后夜最高楼,还有思量人否。
无绪。
无绪。
生怕黄昏疏雨。
作者介绍:美奴,名里不详。
陆藻侍儿。
建炎元年(1127)卒。
美奴善缀词,宴席间座客出韵,可顷刻成章,妙丽无比,尝得众赏。
有词二首。
个人资料美奴,名里不详。
陆藻侍儿。
陆藻(?--1127),字敦礼,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如梦令·百和宝钗香珮[ 宋 ] 吕渭老原文百和宝钗香珮。
短短同心霞带。
清镜照新妆,巧画一双眉黛。
多态。
多态。
偷觑榴花窗外。
作者介绍: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
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
南渡后情况不详。
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
""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如梦令·回首芜城旧苑[ 宋 ] 李之仪原文回首芜城旧苑。
还是翠深红浅。
春意已无多,斜日满帘飞燕。
不见。
不见。
门掩落花庭院。
作者介绍: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
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如梦令·九八般般洽协[ 元 ] 王哲原文九八般般洽协。
普遍尽归调燮。
处处见光辉,灿灿尤增炜烨。
相接。
相接。
长出瑶枝玉叶。
苏轼如梦令·春思[ 宋 ] 苏轼原文手种堂前桃李。
无限绿阴青子。
如梦令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原文翻译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卷帘人”却敷衍女主人公,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宋代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原文、翻译及注释
宋代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翻译: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注释:
〔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前缘〕前世的因缘。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奴〕古代妇女对自己的卑称
〔终须〕终究。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原文翻译及赏析1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古诗简介《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该篇作品上阕由回忆昔日游玩时光道出对友人的思念,下阕描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作结,极为别出心裁。
翻译/译文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
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
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①西郊冯氏园: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
园主人冯氏园艺精湛,使得此园曾名极一时。
龚鼎孳在京师时曾多次到该处看海棠。
②香严词:清初龚鼎孳词集《香严词存稿》的简称,后易名《定山诗余》,中有《菩萨蛮·上巳前一日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罗敷媚·朱右司马招集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等数首词。
③飘零:飘落零散。
旧游:昔日之游。
④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⑤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
才:一作“疑”。
著雨;春雨微著。
⑥柔绿:柔嫩的绿柳。
一说嫩绿的叶子。
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⑦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
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
销尽:茫然若失。
销尽;消散。
创作背景这首词为纳兰性德在园中观赏海棠时,面对海棠零落的场景,有感而作。
龚鼎孳在康熙十二年(1673)曾任会试主考官,词人正出其门下,是年秋,龚氏卒去;一些观点认为此词作者在总体风格上大体效仿龚氏,是为抒其悼怀龚氏之意。
赏析/鉴赏文学赏析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如梦令·春思原文及赏析
如梦令·春思原文及赏析如梦令·春思原文及赏析原文:如梦令·春思[宋代]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译文及注释:译文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
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手种:亲手栽种。
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
似伯劳鸟而体小。
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
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
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
作者贬官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
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
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
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
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惬意。
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
刘敞《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秋。
”这可能对苏轼此词的用语有所影响,但苏轼实是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从而恰切地表达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
严蕊——《卜算子》
严蕊——《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赏析:
以一个身陷风尘的女子身份,这首词得以流传于世本身
已有些许传奇色彩。
薄命如落花仍是不亢不卑,意欲寻一泓清流托付余生,语
调凄婉而又倔强让人心生怜惜又不禁起钦敬之意。
莫问奴归何处?
在山花烂漫尽头,是傲骨栖处。
作者简介:
宋时天台严蕊严幼芳。
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
间作,有新语,颇通古今。
与天台太守唐仲友交好。
仲友风流倜傥,但因宋时官法甚严,官府有酒,可召官妓承应,但只歌唱送酒,却不可私待枕席,因此两人未曾有私。
朱熹时为仲友上司,因不满仲友恃才放旷,遂将仲友与严蕊一并收监,欲问通奸之罪。
熹以为仲友风流倜傥,严蕊色艺冠绝,两人必有所染。
况严蕊柔弱娇嫩,只须刑拷,无论有否,都能令其招供,就此即可参罢了仲友的官爵。
却未料好一个严蕊,钢铁的性子!虽说本不是什么重罪,但任凭严刑拷打,就是不肯屈招。
朱熹无法,只好问了个“蛊惑上官”的罪名,发至绍兴另行审问。
同时参了仲友一本,好在仲友朝中有人分辨,官无大碍。
严蕊却又在绍兴饱受酷刑。
绍兴太守承朱熹之意,本欲问个重罪,奈何严蕊不招!后此事渐渐传开,终一日入了“圣听”,朱熹改调他方,岳霖继任,严蕊方得出监。
岳霖知此事,怜其情,悯其志,意欲相助。
乃命其赋词以述心志。
严蕊乃口占《卜算子》,即文前所叙。
岳霖大加赞赏,于是作主为她脱了乐籍,判与从良。
描写梨花的古诗词及赏析
描写梨花的古诗词及赏析雪白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微风拂过,宛如穿着缟素的玉女翩翩起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梨花的古诗词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古诗简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翻译/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⑴武判官:名不详。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原文、译文及赏
析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译文】
说是梨花又不是。
道是杏花也不是。
花瓣白白又红红,风韵独特有情趣。
曾记得。
曾记得。
武陵渔人被陶醉。
【注释】
①道是梨花不是:说它是梨花它又不是梨花,梨花是白色的,所以看到白色的桃花这样说。
道,说。
②白白:这里指白色的桃花。
③红红:这里指红色的桃花。
④东风:春风。
⑤武陵(líng):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曾写到武陵渔者发现世外桃源的事,这里“武陵”也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唐仲友任台州刺史时,对严蕊的才艺相当赏识。
有一天,唐仲友设宴赏玩桃花,命严蕊即席赋词,于是她填了这首《如梦令》。
【赏析】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
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
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
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
因此可知
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
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
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
实在少此一笔不得。
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
“曾记。
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
“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
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
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
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
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
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
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
”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
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
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
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
与正赏之双缣。
”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
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
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
”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
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
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作者简介】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
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严蕊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
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
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黄岩与母居住。
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
”严蕊宁死不从,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
严蕊作《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霖判令从良,后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词作多佚,仅存《如梦令》、《鹊桥仙》、《卜算子》3首。
据此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