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腹部CT诊断-腹部CT的检查技术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部CT检查技术及常见疾病CT表现PPT课件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 动脉。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时 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
强呈高密度影。
左 支
右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左右 支
4.间接征象:血管:癌栓、淋巴结、胆道、肺、椎体转移
②单发或多 ④坏死:中央更
低密度增
`T1WI:稍低、等信号,(脂肪变性、出
血,坏死囊变) T2WI:稍高信号,其内可不均匀 假包膜:低信号环 Gd-DTPA
T1WI:低信号区中
有卵圆形稍
高信
号
质子像信号略高,与周边 分界不清。右、中肝静脉 受压移位
第六节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主 干
两
肝段(Couinaud八段法) 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平面分上段、下段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和肝 脉走行。
门静
扩张的肝内胆管
4.肝韧带和沟裂
①肝韧带和沟裂周围存在脂肪组织, 显示为低密度影。
②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矢状位走行, 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及外侧段。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腹部CT诊断 ppt课件
腹主 动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ppt课件
19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ppt课件
20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ppt课件
45
肝右 叶
肝左 叶 胰腺
胃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体 积缩小
左肾
ppt课件
脾
46
ppt课件
47
脾外伤 腹部钝伤最常累及脾,导致脾的血肿或撕裂。 脾损伤有三种: 1、完全性破裂:脾实质和包膜均撕裂,较多血液进入腹腔。 2、中心破裂:实质内破裂,形成脾髓内血肿,脾短期内增大。 3、包膜下破裂:包膜下脾实质破裂而包膜完整,形成包膜下血肿。
ppt课件
脾
42
胆囊
胃 胰腺
肝
下腔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脾
肾前筋 膜增厚
ppt课件
43
胆囊
胃 胰腺
肝
下腔 右肾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渗出性胰腺炎 CT平扫
脾
肾前筋 膜增厚
ppt课件
44
胆囊 增大
胰腺 扩张 胃 胰管
肝
左肾 静脉
脾
右肾
右肾 腹主 静脉 动脉
左肾
慢性胰腺炎CT增强 扫描示:胰管扩张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横膈
肝右 叶
肋骨
腹、盆部CT诊断学 ppt课件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平扫: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增强:方法动态扫描,延迟扫描,两快一慢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增强灶,随时间 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且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扫描,整 个肿瘤密度均匀,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概括为“早 出晚归” 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 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延时扫描时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
螺旋 CT 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
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扫描后加 作肝实质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应用:发现病变和定性,应视为肝脏特别是肝
癌检查的常规方法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A
门静脉
肝实质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CT正常表现
平扫
正常肝脏实质密度一致 肝内静脉和门静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 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 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 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60150ml或1.22 ml/kg体重
速度:34ml/sec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肝脏双重血供;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
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 顺序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 值,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实质期
化脓性肝脓肿
病理 炎症→坏死、液化→脓腔 脓肿壁分层:对比增强时: 内 坏死区——低密度 肉芽组织—强化环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强化
化脓性肝脓肿
平扫:早期—局部低密度,边界不清,胆管积气形成期—低密度区内多发更低密
腹部CT阅片PPT课件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发现早期病变和微小病灶,为临床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和意义
01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在于了解腹部 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 病变和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 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02
腹部CT阅片的意义在于能够早期 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减少漏诊和误诊,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诊疗效果。
腹部CT阅片的展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CT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将不断提 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可以 辅助医生进行腹部CT阅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腹部CT阅片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和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
腹部常见疾病的CT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脂肪肝
CT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 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差 异缩小。
肝硬化
CT表现为肝脏表面凹凸不 平,肝裂增宽,肝体积缩 小。
肝癌
CT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肿块,边缘常模糊不清。
胰腺疾病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不 均,胰周脂肪层模糊,胰周积液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表现
肾结石
CT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肾癌
CT表现为肾脏内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增强后 不均匀强化。
输尿管结石
CT表现为输尿管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04
CATALOGUE
腹部CT阅片的难点与误区
阅片中的难点
区分正常与异常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和意义
01
腹部CT阅片的目的在于了解腹部 脏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现 病变和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 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02
腹部CT阅片的意义在于能够早期 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减少漏诊和误诊,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诊疗效果。
腹部CT阅片的展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CT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将不断提 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可以 辅助医生进行腹部CT阅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腹部CT阅片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和诊断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
腹部常见疾病的CT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脂肪肝
CT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 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差 异缩小。
肝硬化
CT表现为肝脏表面凹凸不 平,肝裂增宽,肝体积缩 小。
肝癌
CT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肿块,边缘常模糊不清。
胰腺疾病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密度不 均,胰周脂肪层模糊,胰周积液
泌尿系统疾病的CT表现
肾结石
CT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肾癌
CT表现为肾脏内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增强后 不均匀强化。
输尿管结石
CT表现为输尿管内高密度影,边缘锐利。
04
CATALOGUE
腹部CT阅片的难点与误区
阅片中的难点
区分正常与异常
腹部CT图解PPT课件
要点二
肝脏常见病变
在肝脏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 些病变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 现,如密度改变、形态异常等。
要点三
肝脏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脂 肪肝和肝炎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降 低,但脂肪肝的密度降低较为均匀, 而肝炎的密度降低不均匀;肝硬化和 肝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异常,但 肝硬化的边缘较为圆滑,而肝癌的边 缘较为毛糙。
腹部CT的局限性
辐射暴露
分辨率限制
腹部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可能对 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腹部CT的分辨率有限,对于较小的病变或 细微结构可能难以准确显示。
伪影干扰
费用较高
由于腹部CT扫描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 影响,如胃肠蠕动、呼吸运动等,导致图 像出现伪影,影响诊断准确性。
腹部CT检查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技 术,因此费用相对较高。
胰腺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形 态较规则,边缘清晰。正常胰腺的CT 值约为30-50HU。在胰腺的CT图像 上,可以观察到胰管、胰头等结构。
在胰腺的CT图像上,常见的病变包括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 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如密度改 变、形态异常等。
胰腺病变鉴别诊断
对于胰腺病变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 不同的病变特征进行鉴别。例如,胰 腺炎和胰腺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 异常和密度改变,但炎性病变通常伴 有周围渗出和肿胀,而癌肿则呈浸润 性生长;胰腺囊肿和胰腺癌在CT图像 上表现为形态异常和密度改变,但囊 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癌肿则呈 不规则形状。
肾脏CT图像解析
肾脏常见病变
肾脏病变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螺旋CT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四) 造影CT:肾动脉造影(CTA)、下肢造影CT等
2
腹部CT解剖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 它脏器如脾脏等。
49
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1
52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48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正常。
38
二、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体
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
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
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
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
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43
44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 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45
46
47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54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55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56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57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39
40
41
42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型 :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67
68
七、肝脓肿
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 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69
70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58
59
60
61
62
63
六、肝囊肿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 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 胞。临床多无症状。
CT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 增强后不强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64
65
66
腹部CT诊断
1
腹部CT的检查技术
(一)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 葡胺或温开水800-10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 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二) 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三) 增强扫描 1、团注非动态扫描;
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 (2)同层动态扫描;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
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 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71
72
胆囊炎
CT表现 (1)急性胆囊炎 ①平扫 A.胆囊增大,横径大于4.5cm。 B. 胆囊壁厚,大于3mm,边缘模糊,周围 环状水肿带。 C. 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围脂肪 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 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53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 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31
肝分叶及段的解剖标志
肝左、中、右静脉 肝内三条裂隙:肝圆韧带裂(左叶间
裂)、叶间裂、静脉韧带裂.
32
73
74
胆囊炎
(2) 慢性胆囊炎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33
34
35
肝脏的常见病CT表现
36
一、脂肪肝
病理: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CT 表 现 : 平 扫 : 肝 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37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
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
2
腹部CT解剖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肝脏
肝脏正常表现
1 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 它脏器如脾脏等。
49
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1
52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48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正常。
38
二、肝硬化
CT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体
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
萎缩,尾叶或/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
凸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
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
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43
44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 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45
46
47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54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55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56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57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39
40
41
42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型 :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67
68
七、肝脓肿
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为环征 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69
70
胆囊
一、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门区
58
59
60
61
62
63
六、肝囊肿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 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 胞。临床多无症状。
CT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 增强后不强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64
65
66
腹部CT诊断
1
腹部CT的检查技术
(一)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 葡胺或温开水800-10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 盈后扫描。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二) 平扫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三) 增强扫描 1、团注非动态扫描;
2、团注动态扫描(1)进床式动态扫描 (2)同层动态扫描;
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腔静
脉前方,直径不超过10mm。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2.5-
3.5cm,大于4.5cm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1-2mm, 厚薄均匀,超过3mm为异常增厚。
71
72
胆囊炎
CT表现 (1)急性胆囊炎 ①平扫 A.胆囊增大,横径大于4.5cm。 B. 胆囊壁厚,大于3mm,边缘模糊,周围 环状水肿带。 C. 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围脂肪 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 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53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2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 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31
肝分叶及段的解剖标志
肝左、中、右静脉 肝内三条裂隙:肝圆韧带裂(左叶间
裂)、叶间裂、静脉韧带裂.
32
73
74
胆囊炎
(2) 慢性胆囊炎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33
34
35
肝脏的常见病CT表现
36
一、脂肪肝
病理: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CT 表 现 : 平 扫 : 肝 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37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
持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