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优秀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墨竹如人湘教版教案

墨竹如人湘教版教案

墨竹如人湘教版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24*墨竹如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

重点难点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二、介绍郑板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1.解词: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2.交流材料: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学案

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如人》学案

《墨竹如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

二、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3遍,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整体感知。

(1)“岁寒三友”指的是()()()。

(2)郑板桥原名(),擅长画()()()()等。

他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被誉为()之一。

(3)解释词语含义:
绰约:
囤积:
离乡背井:
溢于言表:
2.分析课文。

(1)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3)“一次,从省里来了一位大官,郑板桥前去迎接,因为脚上穿的草鞋没有来得及换掉,便遭到斥责,说他有意犯上”这件事使得郑板桥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郑板桥尽管生活清贫,却从不轻易将自己的画卖给别人。

”这句话体现了郑板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拓展延伸。

(1)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看是否还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2)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

1、学习生字、新词。

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

2、交流材料。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扬州八怪: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四、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

第三(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二、读文,练说。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__________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__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1湘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1湘教版

《墨竹如人》一、教学设想1、先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逐步剖析字、词、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3、深层剖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竹"性的人格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体会郑板桥所具有的像竹一样的品行人格。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郑板桥身上所具有的竹的品质四、教学难点体会“竹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五、教学时数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min)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哪“三友”吗?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作为清高志洁的象征,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在古代绘画中,竹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可见竹在古代文人书画中的地位之高。

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书画向为一体,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非常爱画竹的画家。

二、作家作品简介(2min)墨竹:只用墨画的竹子。

(板书题)任知县,后辞官,以书画营生。

“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中兰竹最为有名。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动笔吧)“扬州八怪”简介。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0min)1、初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画出课文中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讲了哪几件故事来体现郑板桥具有竹的品质。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进行提示、归纳:课文主要通过“赈济灾民”“辞官回家”“人们求画”这几件事。

3、检查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学习熟悉生字词。

(1)指名认读生字,及时纠正读音。

重点指导:“绰、诣”的发音。

(2)理解词语。

造诣: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赈济:救济。

乘人之危:趁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去要挟、侵害人家。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来路不明的财物。

《墨竹如人》说课

《墨竹如人》说课

《墨竹如人》说课说教材:《墨竹如人》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课文围绕“竹品”说“人品”,讲述的是清代画家郑板桥为官时清正廉明、体恤民情,辞官后甘于清贫、不媚权贵的故事,赞颂了郑板桥的人品就像他画的竹子那样清高而坚强。

本单元的文章在选材上基本都是侧重于通过描写某种事物,让学生感受领悟到该事物所蕴含的某些精神品质。

本文更是直接将“人品”与“竹品”联系在了一起,“人品”中折射着“竹品”,“竹品”中透露出“人品”。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不仅带领学生品“竹品”、悟“人品”,还带领学生学习本文独特的借物喻人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立阅读课文正是将学生由学习阅读引向独立阅读的彼岸,它要求学生运用讲读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进行阅读,自己读懂课文,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要做到两点:一是长文短教,即抓精要、骨骼、脊梁;做到点面结合、学练结合;教学任务简化,该删就删;二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的确,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等同于精读课文。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整堂课注重学法的迁移与运用,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说教学设计:一、删繁就简,“三读”化解难点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指出:“略读课文不要只在单一的人文意义的渲染,略读课文略读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文,突出主干、突出文本特点,其他可删……”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大胆地舍弃了课文大部分,紧紧抓住首尾两段,让学生进行“三读”感悟,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学生这一次次的读中得以解决和突破:1、“一读”扫障碍上课一开始,我以重点词语引路,让学生初次诵读首尾两段,通过指导词语的朗读扫清句段朗读的障碍。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墨竹如人1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墨竹如人1湘教版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诗人郑燮要写《竹石》?”、“课文中墨竹代表了什么?”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结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助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墨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墨竹的形态美。
2.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雅的旋律中进入学习状态。
3.教师以诗词导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郑燮的其他诗作、了解墨竹的历史背景等。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课维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朗读、背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3.利用网络资源、课外书籍等,进行拓展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4.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小组合作: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墨竹如人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墨竹如人湘教版
4.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郑燮画竹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人格精神。
2.小组成员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促进讨论的深入进行。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墨竹如人》,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了解作者郑燮的生平和绘画特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格精神和品质。
3.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如墨竹的画法,能够简单创作一幅墨竹画。
4.了解中国画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墨竹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墨竹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墨竹画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对墨竹画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墨竹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价值。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监督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2 湘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2 湘教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如人》教案2 湘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本课“宫俸”、“造诣”、“落拓”、“峥嵘”等词语的大概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和他品格之间的关系。

3、背诵课文中郑板桥的诗。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讲讲郑板桥的故事,从中体会郑板桥的人格。

2、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板桥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不媚权贵、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的人格魅力。

突破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想,互相讨论。

难点:如何理解题目《墨竹如人》。

突破方法:欣赏《墨竹图»,体会竹的特点与人物品格的相通之处。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墨竹图»,体会竹与人的相通之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从故事中归纳人物品格,在教师指导下体会题目内涵教具准备:光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二、读文,练说1.复习在上节课我们欣赏过了郑板桥的墨竹画,板书:墨竹。

谁来说说他所画的画具有什么特点?从它的风姿绰约中体现了竹的什么品质?课文通过了哪些故事中体现了他的品质呢?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2.自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3.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

(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墨竹如人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墨竹如人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

墨竹如人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为话题,引导学生以《穷人》为例交流,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词句段运用”以展示《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片段为例,体会故事情节对突出关公的神勇这一形象的作用;在句子中注意重点词语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学会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日积月累”则通过理解、积累古诗《回乡偶书》,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热爱诗歌的兴趣。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小说,又自己创编了一个故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园地,再谈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会有感而发,有很多想说的话,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在写自己内心活动时有一定难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抓住动作、语言描写等来表达。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主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在情节中体会人物形象。

懂得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学会运用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知识与技能】1.借助《穷人》中人物形象理解打开话题,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4.《墨竹如人》教案-word文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4.《墨竹如人》教案-word文档

24*墨竹如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默竹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难点:如何理解文题“默竹如人”: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二、介绍郑板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三、自主学习:1、解词: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绰”读“chuò”,不要读成“zhuó”;“诣”读“yì”,不要读成“zhǐ”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2、交流材料: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墨竹如人》说课

《墨竹如人》说课

《墨竹如人》说课《墨竹如人》说课说教材:《墨竹如人》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课文围绕“竹品”说“人品”,讲述的是清代画家郑板桥为官时清正廉明、体恤民情,辞官后甘于清贫、不媚权贵的故事,赞颂了郑板桥的人品就像他画的竹子那样清高而坚强。

本单元的文章在选材上基本都是侧重于通过描写某种事物,让学生感受领悟到该事物所蕴含的某些精神品质。

本文更是直接将“人品”与“竹品”联系在了一起,“人品”中折射着“竹品”,“竹品”中透露出“人品”。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不仅带领学生品“竹品”、悟“人品”,还带领学生学习本文独特的借物喻人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立阅读课文正是将学生由学习阅读引向独立阅读的彼岸,它要求学生运用讲读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进行阅读,自己读懂课文,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要做到两点:一是长文短教,即抓精要、骨骼、脊梁;做到点面结合、学练结合;教学任务简化,该删就删;二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的确,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等同于精读课文。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整堂课注重学法的迁移与运用,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说教学设计:一、删繁就简,“三读”化解难点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指出:“略读课文不要只在单一的人文意义的渲染,略读课文略读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文,突出主干、突出文本特点,其他可删……”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大胆地舍弃了课文大部分,紧紧抓住首尾两段,让学生进行“三读”感悟,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学生这一次次的读中得以解决和突破:1、“一读”扫障碍上课一开始,我以重点词语引路,让学生初次诵读首尾两段,通过指导词语的朗读扫清句段朗读的障碍。

太谷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墨竹如人教案湘教版

太谷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墨竹如人教案湘教版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从--————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话.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 赏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
二、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墨竹如人-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墨竹如人-

课题《墨竹如人》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 2012 年 12 月6日总序第_75_课时执行时间: 2012 年 12月 13日教学目标1 认识“绰、衙、囤、粥、诣、拓”6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造诣、赈济、不义之财”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好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例中感悟人物的品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欣赏郑板桥的国画墨竹图片(播放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画的作者是谁吗?(板书:郑板桥)2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郑板桥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简介:郑板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画竹著称,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

个性见解:激情导入,揭示课题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郑板桥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 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要求(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生字,画出课文中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一)指名认读生字,及时纠正读音。

重点指导:“绰、诣”的发音。

(二)理解词语。

造诣:学问或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赈济:救济。

(三)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进行提示、归纳:课文主要通过“赈济灾民”“辞官回家”“人们求画”这几件事,赞扬了郑板桥高尚的品格人格。

朗读是古文的旋律。

多朗读,好重要。

作业设计熟读课文教学反思教学生理解其意,然后背之,更教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它们。

课题《墨竹如人》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2012 年12月6日总序第_76课时执行时间:2012 年12月14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好生字词,背诵古文的内容,体会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如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

2.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

3.试着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图。

教学重点
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题“墨竹如人”。

教学方法
朗读、交流。

课前准备
墨竹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

(板书:墨竹如人)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

第三段(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

(二)读文,练说。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

小组交流,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

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介绍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

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三)赏画,感悟。

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竹的形象特点。

(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夜劲、劲节的感觉。

(2)挺拔修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
(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坦荡从容之感。

(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

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

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触合。

真是画如其人啊,正如题目所说“墨竹如人”。

(四)延伸拓展。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板桥的故事。

感受到他独具特色的品性人格,还通过欣赏他的名画进一步感受他非凡的品性。

课外,同学们还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一下郑板桥。

三、练习
1.概括墨竹的形象特点。

2.说说题目的含义。

四、总结
“书画合一”虽然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但郑板桥成功地推出独创的画风和精彩的绘画理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但又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在绘画史上的确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板桥强调学古的方法,学古不是死学而是要“活”学,他的墨竹就是学自传统,是“各有灵苗各自探”的成果。

郑板桥的学习方法及态度方面对后人却有很大的启示和借监作用。

五、作业
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认真体会画如其人,字如其人。

六、板书
墨竹如人
峥嵘潇洒勤俭谦逊,清正高洁
舒展自如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
瘦劲挺拔不媚权贵,安贫乐道
(竹)如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