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建国考
60年来虢史与虢文化的发现与研究_虢史与虢文化研究_前言_李久昌
1959 年由林寿晋执笔的 《 上村岭虢国墓地 》 考古报
告 ,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 , 陕西等地也陆续发现并 发掘了一批虢国或与虢国相关的有铭青铜器 。 比较 重 要 的 有 :1963 年 出 土 于 陕 西 宝 鸡 贾 村 的 何 尊 ;
1972 年 在 北 京 再 次 发 现 的 班 簋 ;1974 年 在 扶风强
50 年代以前 ,学术界对虢国的了解主要依赖于零散
的文献记载和传世有铭铜器 。 前者主要是对先秦典 籍进行阐释考证的注疏性著作 。 后者主要是著录和 考释 。 最初关于虢史与虢文化的简短 、 零散的考释 性研究 , 就存在于这些图籍的题跋之中 。 也有一些 学者开始尝试将地下出土的古文字材料和古 代 文 献相结合进行研究 , 使铜器铭文释读与历史探索结 合在一起 。 而较为系统的虢史与虢文化专题研究则 是从虢季子白盘开始的 。 1941 年孙次舟发表 《 虢季 子白盘新考 》, 分上下两篇 , 上篇从地理与历史上考 证 , 下篇从文字作势上考察 , 判定它为西虢之物 , 而 开虢史与虢文化专门 、 系统研究之先河 。 尽管其结 论还有待商榷 , 但该文在运用历史地理与金文字体 考证虢国铜器方面的贡献 , 仍应归入早期虢史与虢 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的行列 。 惜因时处战 争 时 期 , 加之作者后来命运多舛 , 以致今天许多人不知 此文了 。 随着 1950 年虢季子白盘捐献国家公开面 世 , 学者们得见整器面貌 。 唐兰 《 虢季子白盘的制作 年代和历史价值 》 进一步证明虢季子白盘作于宣王
776), 东虢被郑国所灭 。 西虢后东迁至今河南三门
峡黄河两岸 ,《 汉书 》 等史籍中称之为北虢 、 南虢 , 前
655 年为晋国所灭 。 西虢原地有小虢 ,前 687 年被秦
虢国衰亡虢人去向考
kaleidoscope 万花筒虢国,西周王朝的嫡系封国,历代国君立下赫赫战功,为屏藩周王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虢国国王施政不力,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最终走上灰飞烟灭之道。
郭氏族人痛彻心扉,无奈四处逃亡,辗转迁徙,跨海越洋,形成国内外诸多郭氏人的聚集板块,他们尊祖敬宗,弘扬中华文明,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砥砺前行,开创未来。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悠长而神秘。
揭开层叠的历史画卷,追忆无数悲壮的历史故事,无疑给人们脑海留下不计其数的问号。
然而,在中华大地豫西边陲的三门峡,历史虢国衰亡虢人去向考宁文阁 王军震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外景编辑|屈梦夏820481337@kaleidoscope 万花筒上曾有一个“陕地”的称谓, 还有“山势四围,环陕皆山”之说。
这儿,山川雄奇,地势险要,东有崤陵古道险关,西有曲沃之塞,南靠巍巍秦岭,北隔黄河望中条,“据关山之肘腋,扼秦晋之襟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至今既是衔接秦、晋、豫三省的战略要地,又是中原通往大西北、大西南的咽喉要道。
正是由于其地理环境的优越和险峻的军事要塞,似乎像一轴多彩的画卷,被西周王室和虢国宗亲重臣的眼球所吸引,他们为了周朝统领地位稳固,为了更有效抵御异族侵扰和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斗争,在平王东迁洛邑前,定夺将西虢迁入这片不寻常的热土地。
并且是先迁下阳(平陆县下阳遗址),后又上阳(李家窑遗址)。
自此,便以“宫”氏居地为基础建立了虢国都城。
2800年前,虢国曾是西周王朝的姬姓封国,也是嫡系封国。
虢国战车曾驰骋于大河上下、漠北草原、中原大地、江淮流域,为周王室东征西讨,可谓铁骑所至,风云变色,称雄一时。
虢国自分封建国到消亡经历500多个春秋,这个时期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在屏藩周王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为护卫王室立下赫赫战功,被周天子倚为干城,“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虢国墓地陪葬众多的兵器和车马坑,反映出当时虢国的军事实力。
当你身处虢国墓地时,就如置身于威武雄壮的战阵之中,体味到战车滚滚、战马嘶鸣、烽烟遮日、旌旗飞扬的战争场景。
虢国博物馆参观考察提纲(附答案)
虢国博物馆参观考察提纲班级姓名1.虢国博物馆目前是几A级旅游景区?虢国墓地遗址是什么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在今什么地方?答:4A级;国家级;李家窑村(或植物园)一带2.周代的虢国有东西之分。
其中西虢国原位于今什么地方?后随谁(东周第一位君主)东迁到了今三门峡一带?哪一年被哪个国家灭亡?虢国的灭亡衍生出一个成语是什么?答:陕西宝鸡;周平王;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3.虢国的诞生与周朝什么政治制度有关?虢国国君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答:分封制度。
义务:要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4.鼎在周朝有何重要象征意义?按周朝礼制,虢国君主可以享有几个鼎?答: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四足两耳的青铜方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简言之,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按周朝礼制,虢国君主可以享有7个鼎5.那把玉柄铜芯铁剑有什么重大历史价值?答:虢季墓是“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浅谈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虢国传统文化
的 担 当和 气 魄 。 实 现 三 门峡 梦 , 要 大 力 弘
当时 的较 高水 平 。而虢 国 墓地 出土 的铁
刃 铜 器 ,是 我 国 目前 发 现 的 最 早 的冶 铁 制 器 , 把 我 国 人 工 冶 铁 技 术 使 用 的 时 间 提前 了 1 O 0多 年 , 更 重 要 的 是 让 我 们 看
参 与 了历史上著 名 的东征 , 战功 卓著 , 班 合 靠胶筋 漆革 和青 铜配 件 ,所 以它工 艺 及 大批 外来 干部和 建设 者 自觉服 从组 织
任 劳任 怨 , 带 领 三 门 峡 人 奋 勇前 进 。 周 懿王 时期 , 虢 公率 师北伐 犬戎 ; 周 夷王 工 艺 , 青铜 技术 与造 车技术 的结 合 , 就 不 遇 ,
示 了虢 国 人 世 代 相 传 的 智 慧 和 明 礼 诚
信 的人 文精神 。
大 的文 化 载 体 。 在 其 制 作 过 程 中 , 既 倾 注 在 明理 诚 信 、 善 做 善 成 的 传 统 精 神 激 励 注 入 了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 为 我 们 研 究 虢 家 建 设 三 门 峡 黄 河 大 坝 ,三 门 峡 本 土 人
始封 君作 为他们 的执 政 卿就 积极参 与 了
周 王室 的政治 、 军 事活 动 , 贯 彻 周 王 的基
本 国 策和 战 略设 计 , 享有“ 勋在 王 室 , 藏 技 术 的 发 达 。 发 掘 出 土 的 车 ,从 轭 到 车 于盟 府 ” 的殊荣 。周成 王时 期 , 虢 公 积 极 轮 、 车厢 等全是 木制 的 , 各 部 位 之 间 的 结 簋 、 小 城 簋 、鼎 等 青 铜 器 铭 文 均 有 记 载 。 水 平 要 求 很 高 。若 无 高 超 的 技 术 、 细 密 的
虢国_精品文档
虢国虢国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国家,位于今天的中国陕西省。
虢国建立于西周时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这也是虢国在史书中首次被提及的时间点。
虢国的首都是虢(音同“国”),位于黄河南岸的一处重要战略位置。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虢国在其鼎盛时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周朝中央政权有很大影响力。
而虢国诸侯的地位也给予了虢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独立。
在虢国的早期历史中,它与周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周朝的一个附庸国,虢国参与了很多周朝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虢国的统治者常常出使周朝朝廷,参加重要国家事务的讨论。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虢国在当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虢国与周朝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虢国的统治者开始追求更大的独立和权力。
他们渐渐削弱了对周朝的依附,甚至发展出了一套独立的行政和军事体系。
虢国的强大军事力量使得周朝无法忽视虢国的存在。
尽管虢国与周朝的关系复杂而紧张,但虢国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
虢邦瑶琴就是虢国的名器之一。
这件古老的乐器是由虢国的音乐家所创作和发展的,它被视为虢国文化的象征。
虢邦瑶琴的音色深沉而悠扬,被称为“天籁之音”。
它不仅在虢国广为传唱,还影响了后来中国音乐的发展。
与虢邦瑶琴一样,虢国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虢国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和戏曲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虢国的文人们常常以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和爱情的思念,这些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感情和细腻的情感,并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虢国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
虢国的建筑大多采用灰黄色砖石,它们的设计和结构都展现出了虢国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作为虢国的王宫,虢国的建筑以庄重和华丽著称。
精美的雕刻和精致的装饰品展示了虢国人的审美观和建筑技能。
然而,虢国并不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国家。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虢国多次经历了兴衰和变迁。
最终,虢国在公元前445年被邻国秦国所灭,虢国的疆域被并入了秦国的版图。
【厚土陈仓】【考古河南】古虢国风云
【厚土陈仓】【考古河南】古虢国风云从曾经的宝鸡县到今日的陈仓区,这一宝鸡行政名称和等级的变迁都一同指向了一个神奇而古老的地名——虢镇。
在宝鸡地区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虢镇可以算得上是这片黄土地上最古老的地名,其年代起点甚至比“陈仓”还要早上近八百年。
从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周原,建立岐邑时起,宝鸡这片沃土便成为西周文明发祥、奠基直至成就其繁荣鼎盛的宝地。
岐山凤雏西周宗庙建筑遗址、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以及不计其数的精美青铜器便是最有力的见证。
西周立国后,宝鸡成为扼守丰镐京畿之地的西大门,周初诸国君在此地分封了众多同姓与异姓诸侯国,见于史料的便有夨、井、散等小国。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和纸坊头陆续发现三座大规模西周不同时期的墓葬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史籍失载的方国——鱼国的风貌。
而虢国,这个姬姓封国更是当时宝鸡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
这也便是虢镇这一地名的来历。
遗憾的是,虢镇虽然至今仍旧保留着古虢国的国号,用地名为我们诉说着虢国的历史,但除过19世纪末出土于虢川司的虢季子白盘之外,这里却并未发现太多见证古虢国的考古学资料。
真正让虢国这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姬姓大国浮出历史的尘埃、清晰展现在人们眼前却是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发现。
已经取消客运功能多年的虢镇火车站,现在只办理货运业务虢镇市区内两座古庙——铁牛庙和关帝庙周武王灭商后,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
特别是文王弟虢仲、虢叔建立的封国,紧依成周、宗周的外围,皆属军事要塞,东虢所属之“制”又名“虎牢”,是成周的东大门,也是东都洛阳周围的八关之一。
西虢位于今宝鸡市东南,是沣镐的西大门。
西虢东迁三门峡后,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理位置。
境内不仅有交通要塞函谷关,还有黄河要津茅津渡。
因此,东虢、西虢等就像屏障似的护卫着周王朝,巩固着姬周王朝的统治。
西虢迁于陕后,其疆域略大于今三门峡辖区,国都上阳在今三门峡市区李家窑一带,贵族墓地位于今市区上村岭上。
这里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虢国公墓。
金文“城虢”为东虢考
金文“城虢”为东虢考虢国,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据文献记载最初就有两个,其国君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与虢叔,他们同时兼任周王朝的卿士,领有采邑和封地。
虢仲的封地在今河南荥阳,后世称为东虢;虢叔的封地实为采邑,在今陕西宝鸡,位于西周王朝畿内,其相对于东虢而言,它位于西部,故而称为西虢。
此外,在文献资料中还有南虢、北虢以及小虢等。
对于诸虢之间的历史纠葛,学者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自宋代以来,随着各地青铜器的不断出土,人们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又发现了虢、郑虢、城虢等不同的国名称谓,如虢叔旅钟、城虢伯簋(《弗里尔》69)、城虢仲簋(《三代》7、14、1)、城虢遣生簋(《三代》7、34)、郑虢仲簋(《三代》8、17-18)、郑虢仲鼎(《小校》2、81)等。
如何将它们与文献记载中的几个虢国相互对应起来,便又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并再度引起学术界的争论。
对于金文中的虢,大都认为是西虢或东迁后的南虢国,对此似无太大争议,至于郑虢与城虢是东虢还是西虢则有较大分歧。
今暂置郑虢不论,单就城虢而言,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西虢国①;另一种则认为城虢是东虢的别称②。
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但因其疏于论证,信之者廖廖。
现拟就此进行讨论、分析,以证成其说,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虢国的分封与位置作为地名或氏族(方国)名的“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卜辞。
《甲骨文合集》4531片记载有武丁时期的一条卜辞:“乙未,争贞,呼虢(暨)曼?八月”。
关于这个虢的确切位置,蔡运章先生认为,此虢即西周时的东虢,位于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③。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作为地名一般都有其历史沿革,既然已经确定了西周时的虢就在河南荥阳汜水镇附近,那么商代的虢就很有可能也在这里。
另外,据蔡先生考证,“曼”当是《左传》成公三年诸侯伐郑时“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曼阝之“曼阝”,地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南④。
这就是说“虢”和“曼阝” 在同一个方向或者相距不远。
三门峡虢国始封之我见二
三门峡虢国始封之我见二四、三门峡虢国始封起源的时限界定三门峡虢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特殊封国。
它从始封到灭亡始终封于王畿之内,与周王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古今学者长时期的辩析,南虢和北虢同属于一虢(即三门峡虢国)的结论已成为公认的史实。
但是对于三门峡虢国始封起源的时限界定、三门峡虢国属于谁的封地的说法还是说法不一,结论不明。
笔者拟就所掌握的资料对此作一探讨,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一)、三门峡虢国始封前的周初背景三门峡位于秦、晋、豫三省的交界,古之称谓夹方、陕地、陕州。
这里山川雄奇、地势险要。
东依崤陵之险,西据函谷之固,南靠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盖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禁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唯一通道。
对于商王朝来说,三门峡是控制和扩展西部地区的西大门。
同样,周文王要向东扩展,必须经略的东大门自然也是三门峡地区。
《尚书大传》总结周文王向东扩展的历史功绩时曰:“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干,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戎,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 东进一年就巧妙解决了虞、芮之争,这不仅显示出了周文王非凡的睿智和政治才干,而且在殷商属国中也提高了周文王的威信。
据史籍记载,当时归顺周文王的殷商属国多达40余国。
虞、芮两国与三门峡自古以来就隔河相望,有茅津渡或太阳渡相通,这表明周文王在解决虞、芮之争的时候,周初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三门峡地区和黄河以东(史称河东)。
使三门峡地区由商王朝控制和扩展西部地区的西大门变成了周人东进灭商的战略基地。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就发动大军,载文王木主,由镐京出发,出兵关中,经三门峡崤函,到达古渡孟津观兵。
表面上是为了进行军事演习,但实际上是为了试探伐商的可能性。
周武王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诸侯皆曰:“纣可伐也。
”武王说:“汝未知天命,未可也。
“周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乃率军返回镐京,等待新的机会。
又过二年,听说殷纣王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一些贵族、大臣也都纷纷叛商奔周,于是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揭开虢国强盛的真正原因:世掌周朝御林军
虢国墓地的考古发现,揭开虢国强盛的真正原因:世掌周朝御林军前言武王伐纣之后,周国终于完成了由国到朝的嬗变,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分封。
这其中,尤以虢国的分封最为重要。
可能有人会说,在周初分封的诸侯中,齐国和鲁国不是最重要的吗?区区一个虢国哪里谈的上最重要?其实不然!齐国和鲁国固然重要,那但是为周王朝去开疆扩土的,而周朝京畿之地的安全要靠谁来保卫呢?虢国。
在上古时期,大到一个王朝,小到一个诸侯国,最重要的事情无非两项,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一个王朝或者诸侯国最重要的两件事是祭祀祖先和军事,能够把一个王朝的军事委托给一个诸侯国来世代执掌,这需要多么大的信任啊!周朝建立后,他的人事任免权、经济大权、军事权如何分配呢?人事任免权好办,在分封了大批诸侯之后,诸侯们自家事自己去办吧。
那京畿之地的人事权怎么办?不是还有周公和召公嘛!至于财权,除了固有的朝贡体系之外,周王室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况且,周朝还从商朝手中抢夺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地盘,那就是位于今山西运城附近的解池。
盐,可是个好东西!在那个对海盐、井盐还未进行大面积开发利用的时代,盐就可以控制住一国的命脉。
周王室抓住了解池的盐,就相当于抓住了各诸侯国的生存命脉。
要是有人不听招呼,周朝就可以通过对盐配额的调控,使你乖乖低下头来。
图片来自网络那么,由谁来替周王朝来管理盐务呢?虞国。
周文王能够成为周国的一把手要感谢当年让位的泰伯和仲庸,如果不是这二人,周文王他爹季历也不成称为周国的一把手,连带着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能够成为周国一把手,也就没有了日后推翻商朝的壮举。
因此,此功莫大!为了感谢泰伯和仲庸,在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就派人到南方去寻找泰伯和仲庸的后人,并要在中原地带分封他们。
泰伯无后,仲庸的后代周章已经在吴国打下了一块地盘不能回来,于是,周章的弟弟虞仲就得到了这份殊荣,在原夏都遗址之地,建立虞国,世代替周王朝管理盐务。
这个虞国就是位于今山西平陆县附近,正好就是解池的所在地。
虢国墓地出土墨书玉器及其书法价值
虢国墓地出土墨书玉器及其书法价值作者:杨爱民刘社刚来源:《大众考古》2023年第09期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其中,两座国君大墓M2001(虢季墓)、M2009(虢仲墓)分别于1990年、1991年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特别是虢仲墓出土的墨书玉器既让我们看到了西周书法真迹,填补了西周时期“赗方”的空白,也为研究两周时期的赗赙制度及书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虢仲墓出土的墨书玉器虢仲墓(M2009)南北长6米,东西宽4.62—4.92米,墓深距现地表19.3米,是虢国墓地已发掘墓葬中形制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以青铜器、玉器为大宗,仅礼乐器就达120多件,其中有44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虢仲的自作用器。
该墓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极为罕见,特别是出土的13件墨书玉器具有重要的學术价值。
这些墨书玉器绝大部分出于外棺盖上,有玉戈、玉匕、玉柄形器等,字数最多的6字,最少的1字,共计35字,有的字迹模糊不清,难以释读,这里选取几件字迹比较清晰的,以飨读者。
“南中”墨书玉戈,青玉,豆青色,因受沁呈青褐色,微透明。
锋部呈等腰三角形,锐刃;宽援两侧双面磨出薄刃;内端略宽,双角呈两个弧形豁口,其一角有断茬,极似玉戈使用中留下的崩疤痕。
援上有两个圆穿,援本部有一个细小的圆孔,内端有一圆形穿而残缺一半,据此可知,此戈是由旧玉改制而成。
其一面的中部有竖款墨书,自上而下排列“南中(仲)”二字。
发掘者认为“南仲”是周宣王时期的执政大臣,即《诗经·出车》中薄伐西戎的“赫赫南仲”。
这也就说明墓主虢仲就是周厉王时期的卿士,征伐淮夷的虢公长父。
“白山父”墨书玉匕,出土时器身有“Y”形裂纹,但未破裂。
青玉,冰青色,因受沁,一面近边缘处局部有米黄色斑块,末端局部呈黑褐色。
虢公丑史迹考
命虢公沃"而立哀侯 于 翼 $-%左 传’隐 公 五 年.# 公 元 前 %"+ 年)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 之 弟 缗 于 晋#$-%左 传’桓 公 八 年. 第二年)秋"虢仲,芮 伯,梁 伯,荀 侯"贾 伯 伐 曲 沃 $-%左 传 ’ 桓公九年.# 原 因 是 )曲 沃 武 公 诱 召 晋 小 子 杀 之# 周 桓 王 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 于 曲 沃"乃 立 晋 哀 侯 之 弟 缗 为 晋侯 #$-%史记&晋 世 家 ’.结 果 公 元 前 ,%$ 年 )曲 沃 武 公 伐 晋侯缗"灭 之"尽 以 其 宝 器 赂 献 于 周 僖 王 $# 由 于 王 室 受 赂"转而承认既成事实"第 二 年")王 使 虢 仲 命 曲 沃 伯 以 一 军为晋侯 #$-%左传’庄公十 六 年.由 于 周 天 子 承 认 曲 沃 武 公 为晋国国君"后者 更 称 为 晋 武 公# 公 元 前 ,%, 年")春"虢 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 玉 五 珏"马 三 匹#$-%左 传’庄公十八年.晋 献 公 继 位 后"为 了 彻 底 解 决 君 位 争 夺 问 题"采 纲 士 蔿 的 建 议"于 公 元 前 ,,$ 年 )使 群 公 子 尽 杀 游 氏之族"乃 城 聚 而 处 之"冬"晋 侯 围 聚"尽 杀 群 公 子 $-%左 传’庄公二十五年.#其余侥 幸 逃 生 的 )晋 群 公 子 既 亡 奔 虢 # 虢以其故再伐 晋 $-%史 记 & 晋 世 家 ’.# 此 时 的 虢 国 国 君 仍 不能审 时 度 势"反 而 穷 兵 黩 武"举 兵 伐 晋# 公 元 前 ,,’ 年 )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入侵晋$-%左传’庄公 二 十 六 年.# 结果不胜")虢以其故再 伐 晋"弗 克$-%史 记 & 晋 世 家’.# 虢 国国君长期兴师动众"干预 晋 国 内 政"既 损 耗 了 大 量 的 人 力,物力和财力"又激化了 虢,晋 之 间 的 矛 盾"埋 下 了 晋 国 亡虢的种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虢国被灭是东周历史的转折点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虢国被灭是东周历史的转折点公元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虢国也跟随东迁。
从此东周王室与虢国便被绑在了一辆战车上,虢国存在时,东周王室在国际舞台上还有一定的地位。
自从公元前655年虢国被晋国灭后,东周王室失去股肱,彻底一蹶不振。
本文主要依据《左传》等传世文献,对此试作论述,以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虢国两周时期,虢作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屡见于文献。
传统观点认为有三个虢国,《汉书·地理志上》弘农郡陕县下自注云: “故虢国。
有焦城, 故焦国。
北虢在大阳, 东虢在荥阳, 西虢在雍州。
”北虢所在的大阳即春秋和左传里的下阳,在今三门峡地区,东虢所在的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地区,西虢在的雍州,大概离今天陕西宝鸡地区不远。
还有所谓南虢与北虢其实同属一国,只是分列于黄河南北的两个都邑而已。
据学者考证,西周初期,周王所封只有二虢, 一为东虢, 封邑荥阳, 公元前767年为东迁的郑国所灭亡; 一为西虢, 封地宝鸡。
西周晚期, 西虢东迁, 族人一支滞留原地, 史称小虢, 公元前687 年为秦武公所灭。
另一支则东迁到今三门峡、平陆一带, 因其地跨黄河南北, 隔河相望, 故有南虢、北虢之称, 今人则一般称其虢国,这也是本文说讨论的虢国。
二,虢国与东周王室的密切关系虢国与周王室关系一直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自从随着周室东迁,虢周关系更加亲密,这在《左传》里表现的很明显,兹作整理如下:(一)虢国国君担任东周王室要职,《左传》隐公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二)虢国曾受命于周王颁布诏命,《左传》桓公八年:“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此时周室在晋与曲沃之争中偏向与晋。
《左传》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此时周室受曲沃贿赂。
(三)虢国经常受命于周王讨伐不臣之国,见于左传者有五,一为伐卫,《左传》隐公元年:“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虢国东迁考
虢国东迁考虢国为西周时期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在周王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献记载中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之称。
周初有虢仲、虢叔被分封于二虢,即虢仲封于西虢,虢叔封于东虢。
《左传》隐公元年杜注云:“弘农陕县东南有虢国城。
”《水经注·河水》:“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条下云:“故虢国。
有焦城,故焦国。
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
”由上可知,西虢初封于雍,后改封于陕县上阳。
所谓南虢、北虢,实际为一虢。
至于小虢,则为西虢迁于上阳之后,留于雍地之虢,称为小虢。
据文献记载,西周初封虢仲于宝鸡一带名西虢,封虢叔于荥阳一带名东虢;平王东迁,西虢随之迁于三门峡市之地,并于公元前655年被晋所灭。
上村岭虢国墓地所出遗物,形态变化不大,可见时代是很接近的。
上村岭以南的李家窑遗址,已基本可推定即为此虢的上阳故址,文化层堆积不厚,可见延续时间也长。
无论是墓地所出遗物或是遗址文化层所出陶片,皆属一般所推定的两周之际的东西。
这些现象,都和古籍所载虢仲的西虢东迁于此的史实相符。
然而,随着近年来三门峡虢国墓地的新发现,对这个墓地年代的认识,仍存在着西周晚期、两周之际和春秋初年三种不同的说法。
三门峡虢国墓地始葬年代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对西虢东迁时间和原因的判断,在西周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西虢东迁的时间据文献记载,虢仲、虢叔为周文王弟,分别被封于今河南荥阳与陕西宝鸡。
封荥阳者史称东虢,封宝鸡者史称西虢。
东虢国于公元前767年为郑国所灭。
西虢国于幽五七年(公元前775年)占据了今三门峡市一带的焦国,在晋文侯杀携王(公元前760年)之后举国东迁至焦国故址。
因为东迁后的虢国横跨黄河两岸,在河南南岸的三门峡一带称为南虢,在河北岸的山西平陆一带又俗称北虢。
其实二者都只是东迁后虢国的一部分,于公元前655年为晋国所灭。
而宝鸡一带的虢地遂为戎狄所占,史称小虢,于公元前687年灭于秦国。
我们知道,周夷王时的虢季子白盘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司川,厉王时的虢仲鬲近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京当乡,说明至迟在厉王初年西虢尚未东迁。
虢氏源流考略
虢氏源流考略虢氏源流考略■ 虢筱非虢国虢氏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源自虢国。
虢国是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见于文献记载的虢国从一开始就有两个,其国君分别是虢仲与虢叔。
二人为周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同任文王卿士,文王常“孝友二虢”,“谘于虢”(《国语?晋语四》)。
周武王伐纣得天下后,分封仲、叔于西虢、东虢(一说封虢仲于东,虢叔于西)。
“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汉书?地理志》)。
后又衍出南虢、北虢、小虢,号称五虢。
虢国在西周和东周初期,历代国君世袭并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称为虢公。
穆王时虢城公,位列三公;恭、懿、孝、夷诸王时,虢氏家人师望、师丞等在周王室历任师职,主管军事,都是王室重臣;夷、厉时虢宣公,亦称虢公或虢季;厉王时期有虢公长父,亦称虢仲或虢公;共和及宣王时期有虢文公,亦称虢季氏;幽王时期有虢石父,亦称虢公鼓、虢公翰,这些身为卿士的虢国国君为捍卫周王朝的统治东征西伐。
在周王朝发动的对外战争中,大都有虢国军队参战,先后征伐过犬戎、太原之戎、猃狁、淮夷,以及晋、郑、樊等不遵王命的诸侯国家。
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
到周厉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虢公长父辅佐厉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史称“虢公长父之难”。
幽王七年,虢石父消灭了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一带的焦国,并将西虢国东迁于此,以上阳为都城,史称南虢。
因其地跨黄河南北,河北之陕地被称作北虢。
王先谦《汉书补注》说:“陕与大阳夹河对岸,故有上阳、下阳之分,亦有南虢、北虢之称,实一虢也。
”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
历代虢公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后代国君因此居功自傲。
幽王时虢石父有恃无恐地废申后而立褒姒,废太子宜臼(即周平王)而立伯服,伯服死后又立王子余臣为携王,公然与新即位的周平王相对抗,以致周王朝的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平王因为受到秦国势力和受到西虢国支持下的携王的威逼,在关中无法立足,只得依靠晋、郑二国保驾东迁。
古国---虢国
古国---虢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国---虢国虢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
于豪亮先生说:“虢仲、虢叔都是文王之弟,虢仲封于东虢,虢叔封于西虢。
北虢在平陆,在黄河北岸;南虢在三门峡,在黄河南岸。
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实只是一个虢国(相当于原西虢),这是虢叔的后代随平王东迁后建立的国家”。
东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
西虢东迁后,在原地留有一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东迁后的三门峡虢国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史称南虢、北虢,实为一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虢国历代君王:虢叔(周文王之弟,始封西虢君主)中间世系失考虢城公(周穆王同期君主)中间世系失考虢公(周夷王同期君主)虢厉公(虢公长父、虢仲)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
厉、宣之际,始东迁三门峡立国。
虢宣公(虢季子白)周宣王时征伐猃狁,大获全胜。
虢文公(虢季)周宣王时谏不籍千亩虢公石父(虢石甫、虢公鼓)周幽王时败坏朝政虢公翰在携拥立周携王虢公忌父周平王晚年,重新起用为王室卿士虢公林父(虢仲)周桓王时一同讨伐郑庄公虢公丑(虢叔)在前655年为晋国所灭郭氏是如何得来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郭氏出自姬姓。
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
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
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
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
蕴生淮、配、镇。
镇,谒者仆射、昌平侯。
裔孙从颍川。
《新唐书》的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
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
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他地。
虢国史迹考略
虢国史迹考略
李久昌
【期刊名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3)001
【摘要】虢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姬姓封国.本文依据文献、金文和考古资料,对虢国的族属源流、建国年代、主要事迹及其疆域作了初步考述.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李久昌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
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2
【相关文献】
1.明代漕抚创制史迹考略——以王竑为中心 [J], 胡克诚
2.姜太公史迹考略 [J], 杨树茂
3.播州杨氏土司崇佛奉道史迹考略 [J], 陈季君;张全晓
4.承德奚族史迹考略 [J], 沈军山;王晓强;田淑华
5.虢国史迹试探 [J], 马世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虢国是怎样的一个诸侯国?
古代虢国是怎样的一个诸侯国?虢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前后共有五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加以区别故分为东西南北相区别。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
虢叔封于雍邑(今陝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
西虢国后迁至三门峡一代,史称南虢国。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
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
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今山西平陆县西北)。
西虢在东迁后,原地留有一个小虢国,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灭。
东虢国,公元前767年被郑武公所灭。
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建立北虢国,因实力弱小而依附南虢。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先灭了北虢国。
故晋献公共借了虞国二次道。
先灭北虢,后灭南国,顺便灭了虞国。
假途灭国故事:公元655年,晋国想呑并邻近的虞国和虢国,但这两个国家关系很好,互相支援,不好啃动。
晋国大臣荀息说,要占这两个国家,必须离间他们。
虞国国君贪财,建议国君拿出国宝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向他借道。
晋献公舍不得。
荀息说,这只不过是暂时让他保管晋罢了。
晋献公依计而行。
虞公得宝,答应借道。
大臣宫之奇劝阻道:虞虢两国,好比嘴唇和牙齿,唇亡耻寒。
虞公却说,交大国比交小国有利。
晋军通过虞国,以四个月灭了虢国。
班师回国时,给了虞国很多财物。
晋军主将里克称病,称暂时驻军于虞国京城附近。
虞公毫未怀疑,爽快答应了。
几天之后,晋献公率军来,约虞公去打猎。
打猎中,忽见京城火起,虞公赶回看时,京城已被晋军强占了。
虞国灭亡。
欢迎点评。
虢国史料收集
唇亡齿寒的来历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些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60年来虢史与虢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虢国是周代历史上最活跃。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最有代表性的诸侯国之一。
其国虽小,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传承了周代社会的传统,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两周历史与文化影响广泛而深刻。
这样的地位在周代众多诸侯国中颇具代表性。
因此,将虢国作为周代诸侯国的一个个案,对周代诸侯国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将虢国作为周文化体系下的区域文化研究的个案,对于两周时期中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也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一、虢史与虢文化研究的阶段性发展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文献典籍和传世品的著录,考释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长期以来 未曾解决 的问题 。 《 水经注 ・ 水》引 《 渭 太康 地 记》以为是 西虢 随平王东迁 而建 的。《 国语》则说 在平
王东迁 以前此地 已有一个虢 国。《 国语 ・ 郑语》 云 :“ 公 桓 为司徒 ,甚 得周 众与东 土之人 ,问于 史伯 日 : ‘ 王室 多
蕃异周” 《 。 左传》 僖公二 十 四年 富辰 曰 :周公 “ 建亲 封 戚 ,以蕃屏周” 。昭公五 年说 : “ 、武 、成 、康之 建母 文
67 8 年为秦公所灭 。另一支则东迁到今三 门峡 、平陆一
带 ,因其地跨黄河 南北 ,隔河相 望 ,故 有南 虢 、j 虢 之 E
称 ,今人 则 一般 称 其虢 国,公 元 前 65年 亡于 晋 国 。 5 J
这一考察 ,基 本 澄清 了历 史上 五 个虢 族属 源 流 的纠 葛 ,
云 : “ 兄弟 之 国者十 有五人 ,姬姓 之 国者 四十人 ” 。 其
建国年代 和开 国之 君 问题 。本 文依 据 文 献和 考古 材 料 , 试对这一问题作一初 步探 讨。
一
三监之乱发生 ,周公 东征 之后 ,备感强 化封邦 建 国之重
、
西 周初 年西 周重 心东 移与 西虢 东渐
故 ,余惧及焉 ,其何所可 以逃 死? ’史伯对 日: ‘ 王室 将 卑 ,戎狄必 昌 ,不可逼也 。当成周者 ,……西有虞 、虢 、
晋 、隗 、霍 、杨 、魏 、芮 , ’……” 。这 八 国 中除隗 距 成 周稍远外 ,其余均 在成周 附近 ,而此虢 在成周 西 ,又 与 虞 、晋并提 ,显系指三 门峡 、平 陆之 虢而 言。这 表 明平 王尚未东迁 时 ,此 虢 即已存在 。又据考 古资料 ,三 门峡
分 。正如 《 苟子 ・ 效》所说 :“ 儒 周之子 孙 ,若不 狂惑者 ,
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 。这些封 国都安排 在周 王朝管辖 的 中心或关键 区域 。如 河南省 目前已发现两周城址上百座 , 其 中多数是 当时 的封 国。春秋 中期 以前 ,姬姓 国 的实 力
上村岭虢 国墓地 出土 的文物 ,从形 制 和特征 看 ,大多 为 西周晚期 的遗物 ,部 分具有 西周 中期 的特 征 ,特 别是 出
弟 ,以蕃屏周” 。二十六年又 云 : “ 我王 克商 ,成 王靖 昔 四方 ,康王 息民 ,并建母 弟 ,以蕃屏周” 。这 说明 ,周初 分封 同姓诸侯 的 目的 ,是要 建立 一个 以姬姓 血缘 亲族 为 核心的宗法统治集 团 ,使其 成为捍 卫周 王室 安全 的坚强 屏障。 因此 ,尽管周初 分封 的对象 实际包 括 同姓贵族 和 异姓贵族两类 ,但在 分封 中 ,姬姓侯 国则 占了相 当一部
虢 ,周代姬姓封 国。汉以后 的文献 中记载 了东 、西 、 南 、北和小虢五个 “ 国” 虢 。多 数学 者 以为 ,西 周初 期 , 周王所封 只有 二虢 ,一 为东 虢 ,封 邑 荥 阳,公元 前 77 6 年为东迁的郑 国所 灭亡 ;一 为西 虢 ,封地 宝鸡 。西周 晚 期 ,西虢东迁 ,族人一 支滞 留原 地 ,史 称小 虢 ,公元 前
[ 摘
西安
706 ) 1 9 0
要 ]西用初期 ,随着周 王室政 治、军事、经济重心 东移 ,西虢始封君 虢仲在继续领有今 宝鸡封 邑
之外 ,又领有 了今三 门峡 、平 陆一带 。由于厉 宣之 际形 势全 面恶化和连续天 灾,西虢举 国东迁至今三 门峡 、 平 陆一带 ,开始 了新的虢 国历 史。虢 国公 长父是将 西虢举 国东迁之君 ,也是虢 国的第一位 国君 。 [ 关键词 ]西虢 东渐 ;虢 国建 国;建国之君 [ 中图分类 号]K 2 .6 9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34 20 )0 —08 00 5 1(07 3 07—0 4
维普资讯
2O 年 第 3期 O7 ( 总第 23 ) 0期
姓才 论
m E NOR1 ERN H F0RUM
No. 3, 2 0 07
T tl . ( oa 2) No 3
【 史学博士论坛 】
虢 国建 国考
李久 昌
( 西北大学 西北历史研究所 ,陕西
封 的具体情 况还 需从 西周的分 封制度 及东 、西虢 的始封
人 手 ,予 以 考察 。
各虢存 亡年代下限亦大致 清晰 ,但却 没有 解决 西虢东 迁
的原因和时问 ,更没 有解决虢 国 ( 南虢 、北 虢 )的起 源 、
西周封建 ,始 于 文王。武 王 、成王 时期继 续推 行这
策。 《 记 ・ 史 管蔡世 家》 说 : “ 王 已克殷纣 ,平天 武 下 ,封功 臣昆弟” 左传》 昭公二 十八 年述 其分封数 量 , 。《
土的陶器 和陪葬 的明器 ,更不 可能是 从平 王东迁 以后 带 [ 收稿 日期 ]20 —0 —2 07 2 6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5 Z Y2 。 0 B q2 ) _
来 的 。M 09号虢仲墓 出土的墨 书遣册 中 ,有 “ 仲” J 20 南
二字 。南仲是宣 王时 的执 政大 夫 ,曾受 王命 统军北 伐太 原猃狁 ,东平徐 国叛乱。《 诗经》及 《 驹父盔 》上都有记
载。这进一步 说 明 ,M 09的下 葬时 间肯 定是 在宣 王 时 20
期 ,绝不会是平 王东迁后 。准此 ,虢国至迟在西周 晚期 , 就 已在 三门峡 、平陆 一带 立国 了。 然而 ,这仅是澄 清虢 国起 源 的基 础工 程 ,关 于它始
要 ,再次进行大分封 。《 苟子 ・ 儒效 》日 :“ 周公 ……兼制 天下 ,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焉” 。这 次分封 的
虢 国何 时 自西虢东 迁至今 三 门峡 、平 陆一带 ,是 一
规模 比第一次更 大。一系 列封 国安邦 措施 ,使 一度 处 于
风雨飘摇之 中的周王 朝趋 于稳定 。周初 分封 ,意 在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