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合集下载

通假字(1)

通假字(1)

通假字专项练习(1)答案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置之河之干兮(通岸,意思是河岸)2、胡瞻尔庭有县特兮(通悬,意思是悬挂)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三岁贯女(通誓、汝,意思是发誓、你)4、操吴戈兮被犀甲/同舍生皆被绮绣/如披冰雪(通披,意思是穿上,覆盖)5、焉用亡郑以陪邻(通倍,意思是增加)6、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意思是满足)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意思是供应)8、失其所与,不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意思是智慧、明智)9、秦伯说,与郑人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意思是高兴)1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意思是躲避)1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意思是磨砺)12、堕军实而长寇仇(通隳,意思是毁弃)13、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通向,意思是面向)14、甚矣,汝之不惠(通慧,意思是聪明、智慧)15、河曲智叟亡以应/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意思是没有)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窥谷忘反/人穷则反本(通返,意思是返回)1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扁鹊见桓侯而还走(通环、旋,意思是环绕、转身)18、遽契其舟(通锲,意思是刻)19、圣人非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通嬉,意思是开玩笑)20、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通促,意思是催促)21、莫春者/至莫夜月明(通暮,意思是晚、傍晚)2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通稀,意思是声音渐渐轻下去)2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主背亲(通叛,意思是背叛)2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通途,意思是道路)2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增,意思是增加)26、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通网,意思是张网捕捉)27、刑于寡妻,至于兄弟(通型,意思是给……作榜样)2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意思是头发花白)29、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意思是感激)30、今王田猎于此/何以能田猎也(通畋,意思是打猎)3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曝、揉,意思是曝晒、弯曲)3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性,意思是禀性、天赋)33、善刀而藏之(通缮,意思是擦拭)34、砉然向然(通响,意思是声响)35、善哉,技盖至此乎(通盍,意思是何、怎么)36、苟富贵,无相忘(通毋,意思是不要)37、召有司案图(通按,意思是察看)38、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通耶,意思是呢)39、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通捧,意思是捧着)40、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通馆,列观意思是一般的台观)4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视之,不如远甚(通熟,意思是仔细)4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意思是行不、不然)43、拜送书于庭(通廷,意思是朝廷)4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通锧,意思是砧板)45、距关,毋内诸侯(通拒、纳,意思是把守、接纳)46、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背,俱、意思是全部、背叛)4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通挡,意思是抵挡)48、令将军与臣有卻/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通隙,意思是隔阂、缝隙)49、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意思是早点)50、沛公不胜桮杓(通杯,意思是杯子)51、张良出,要项伯(通邀,意思是邀请)52、项王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通座,意思是座位)53、乃令张仪详去秦(通佯,意思是假装)54、“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意思是遭遇)55、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通黜,意思是罢免)5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意思是主旨、旨趣)57、未到匈奴陈二里所/皆惊,上山陈(通阵,意思是阵地、摆开阵势)58、辞决而行(通诀,意思是诀别)5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弆,意思是埋藏)60、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通强,意思是强壮)。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不容易正确分辨,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

“方”通“横”。

“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六讲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教案

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六讲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教案

第十六讲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教案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一、“5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一〕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平时积累。

通假字的分类如下:[违背⑤通“暮〞,夜晚⑥通“授〞,传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越王勾践反国〔〕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女忘会稽之耻邪〔〕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答案]①“反〞通“返〞,返回②“坐〞通“座〞,座位③“女〞通“汝〞,你④“振〞通“赈〞,赈济〔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译文:[答案]〔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

【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在座位上面,坐卧即能仰头看到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他常常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坐”通“座”)..6.止有剩骨(“止”通“只”).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5.选贤与能(“与”通“举”).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略无阙处(“阙”通“缺”).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年级下册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6.亲戚畔之(“畔”通“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7.始一反焉(“反”通“返”).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重点篇目-《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重点篇目-《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含答案)

《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兰亭集序》一、课文再读挖空落实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______________]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______________]禊事也。

群贤.[__________]毕至,少长..[____________]咸.[____________]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__________]竹,又有清流激湍..[__________],映带..[__________]左右,引.[__________]以为流觞.[__________]曲水,列坐..[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

虽.[__________]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__________]一咏.[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____________]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____________]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____________]视听之娱,信.[____________]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俯仰..[____________]一世。

或取诸.[____________]怀抱..[____________],悟言..[__________]一室之内;或因.[__________]寄所托,放浪..[__________]形骸..[________]之外。

虽趣.[__________]舍万殊..[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____________]于所遇,暂.[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于己,快然..[__________]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________________]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感慨系.[____________]之矣。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初中中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一场考试,作为备考的一部分,常见通假字考点也成为了备考重点之一。

然而,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不仅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是对日常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请认真学习。

一、借用字的使用借用字是汉字的一种,是为了化解音义相同或近似的字在汉字使用中的困难而创造的。

常见的借用字有“旧”、“扫”、“骂”、“颜”等,需要掌握其用法并避免误用。

二、多音字的正确使用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字,例如“知”、“意”、“数”等,这些字根据语境的不同,在读音和意义上也会有所差别。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阅读中多加注意,避免因为误区而导致错误的写作和理解。

三、近义词的区别汉语中有很多意义相近或者表达类似的词语,例如“美丽”和“优美”、“安静”和“寂静”、“讨厌”和“厌恶”等。

学生在应试中和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区分这些词语的细微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四、同音字的辨析在应试和写作中,同音字的使用也是常见的误区。

例如“课堂”和“客厅”、“批阅”和“披阅”等,这些同音字在意义上有明显的区别。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提升自己的同音字辨析能力。

五、同形字的区别同形字是指外形相同或者相似,但是意义不同的汉字。

例如“代”和“袋”、“起”和“杞”等,这些同形字在应用中也容易造成误解。

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同形字的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初中中考中,常见的通假字考察重点还包括各种词语的搭配用法。

例如“热情”和“热心”、“越……越……”和“愈发……”等。

在应试和写作中,学生需要牢记各个词语的搭配和用法,以表达更加准确和地道的中文表达。

综上所述,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多加注意和积累,以掌握这一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现代汉语中的通假字一

现代汉语中的通假字一

现代汉语中的通假字(一) 1哀嚎—哀号2艾窝窝—爱窝窝3按语—案语4叭儿狗—巴儿狗5斑白—班白6斑驳—班驳7 般配—班配8斑斓—斒斓9 版筑--板筑10版型—板型11苞米—包米12包谷—苞谷13孢子—胞子14保姆—保母 15 曝光—暴光16卑辞—卑词17悖理—背理18 背时—悖时19背搭子—被搭子20比划—比画21毕恭毕敬—毕恭必敬22筚路蓝缕—荜路蓝缕23扁豆-萹豆 24辩白—辨白25辩证—辨证 26辩词—辩辞 27辩证—辨证28标志—标识 29菠萝蜜—波罗蜜 30勃谿—勃豀31擘画—擘划 32补丁—补钉 33仓促—仓猝34仓皇—仓惶 35草帽缏—草帽辫 36侧身—厕身37汊流—岔流 38搀兑—掺兑 39搀和—掺合40徜徉—倘徉 41唱功—唱工 42抄袭—剿袭43潮乎乎—潮呼呼44车把式—车把势 45车厢—车箱46彻底—澈底 47撤销—撤消 48成分—成份49承想—成想 50呈正—呈政 51吃里扒外-吃里爬外52侈靡—侈糜 53冲子—铳子 54抽绎—䌷绎55踌躇—踌躕 56畜生—畜牲 57触霉头—触楣头58喘吁吁—喘嘘嘘 59淳朴—纯朴 60辞赋—词赋61辞令—词令 62辞藻—词藻 63词章—辞章64磁漆—瓷漆 65词典—辞典 66耷拉—搭拉67搭理—答理 68搭茬—答茬 69打把势—打把式70打战—打颤 71单方—丹方 72耽搁—担搁73淡泊—澹泊 74淡然—澹然 75导板—倒板76倒腾—捣腾 77悼词—悼辞 78德行—德性79灯芯—灯心 80灯芯草—灯心草81灯芯绒—灯心绒82滴答—嘀嗒 83底工—底功 84抵触—牴触85掂斤播两—掂斤簸两86吊卷—调卷 87吊子—铫子88掉包—调包 89掉换—调换 90调侃—调坎91掉头—调头 92跌宕—跌荡 93蹀血—喋血94丁宁—叮咛 95盯梢—钉梢 96顶呱呱—顶刮刮97顶针—顶真 98订单—定单 99订户—定户 100订婚—定婚。

文言文阅读第2讲 夯实文言基础之文言实词-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文言文阅读第2讲 夯实文言基础之文言实词-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卷版)
①将军战河.北 古义: 今义: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①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②古义:歌舞伎的老鸨。今义: 晚辈对与母亲同辈的女性的亲切称呼。
8.词义缩小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①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古义:求学的人。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考点归纳]
类别
阐释
词义 古义的范围小于 扩大 今义
词义 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 今义,今义一般 包含在古义之中
词义 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表示的语义 较强,现在表示 的语义较弱
示例
“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谷”,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 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 “稻谷” “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 “疾”;而现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 的情况,都通称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这 个意思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 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 牙齿”,比喻义是“武臣、重臣”, 现在属贬义词
假借义
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详 见“通假字”部分)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审 察、察看
(三)古今异义词 [针对训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7.词义扩大
将与疑难词句相关的语境找准、找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推断的准确性。
[针对训练]
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何远)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多:
称赞
(2)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迫: (3)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4.指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B.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C.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D.约从离衡。(《过秦论》)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摘要:一、引言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1.通假字的定义2.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三、具体通假字举例1.必修一通假字2.必修二通假字3.必修三通假字4.必修四通假字5.必修五通假字四、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五、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正文:【引言】通假字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涉及到音、形、义三个方面。

在我国的汉字教学中,通假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到五中的通假字进行汇总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高中必修一到五的教材中,通假字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同音通假:如“辨”与“辩”,“盖”与“盍”等;2.近音通假:如“者”与“诸”,“得”与“德”等;3.形近通假:如“戍”与“戊”,“鸟”与“隹”等;4.义近通假:如“说”与“悦”,“知”与“智”等。

【具体通假字举例】【必修一通假字】1.“给”与“帴”: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给其所需”。

2.“倍”与“背”:如《陈情表》中的“倍道而行”。

【必修二通假字】1.“祇”与“只”:如《庐山谣》中的“祇树”。

2.“以”与“已”:如《逍遥游》中的“以游无穷”。

【必修三通假字】1.“谢”与“榭”: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谢公宿处”。

2.“缆”与“揽”:如《满江红》中的“缆船”。

【必修四通假字】1.“陡”与“徒”:如《登高》中的“陡峭”。

2.“秋”与“愁”:如《秋浦歌》中的“愁肠”。

【必修五通假字】1.“历”与“雳”:如《赤壁赋》中的“历历可数”。

2.“稍”与“梢”:如《水调歌头》中的“稍逊一筹”。

【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假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1.系统学习: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系统地学习通假字的定义、分类和具体例子;2.归纳总结:将所学过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醉翁亭记_2013中考题_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成语_译句_选择拓展答问集锦

醉翁亭记_2013中考题_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成语_译句_选择拓展答问集锦

《醉翁亭记》模拟中考题一、解释词语:(一)通假字(本课无)(二)古今异义词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

今义: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

今义:到、往。

3.颓然乎其间者古:。

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古:。

今义:芳香。

5.非丝非竹古:。

今义:竹子。

6.四时之景不同古:。

今义:时间。

7.林霏开古:。

今义:打开。

8.射者中古:。

今义:射箭,发射。

9.晦明变化古:。

今义:晦气,倒霉。

(三)一词多义解释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②山水之乐。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2.而:①而年又最高。

②日出而林霏开。

③朝而往。

④溪深而鱼肥。

⑤而不知人之乐。

3.也:①环滁皆山也。

②山之僧智仙也。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

4.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云归而岩穴暝。

5.谓: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6.秀:①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7.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8.高:①而年又最高。

②风霜高洁。

9.宴:①太守宴也。

②宴酣之乐。

10.出: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四) 词类活用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名:名之者谁。

2.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山:山行六七里。

4.前:杂然而前陈者。

5.翼:翼然临于泉上。

6.号:自号曰醉翁也。

7.上下:鸣声上下。

(五)了解本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山肴野蔌、峰回路转、觥筹交错二、翻译句子: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0.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题考查点(一)——文言实词

翻译题考查点(一)——文言实词

()
A.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跳舞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名词作动词,亲自,亲手
C.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解析:B 项,名词作状语,亲自。 答案:B
[考点归纳]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 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如: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宾语“之”, 成为使动用法。“活之”即“使之活”,可译为“救了他”。
物变为表示乙事 “小腿”,现在专指“足”

感情色 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 “逢迎”,古义是“迎接”,中
中,感情色彩发 性词;今义是“迎合”,贬义词
生了变化
(四)偏义复词 [练中体验]
13.判断下列句子中有无偏义复词,如有,请指出并释义。 (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答: 参考答案:“巷陌”,偏在“巷”。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 参考答案:无。“庠序”是同义词,都指学校。
10.词义强化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表示没 有出路的境地。
11.词义转移 ①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①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②古义: 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12.感情色彩变化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中性词;引申为帝 王得力的助手,褒义词。今义:指坏人的党羽,贬义词。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一)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逍遥游》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逍遥游》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பைடு நூலகம்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王力古代汉语1-4通假字整理

王力古代汉语1-4通假字整理

王力古代汉语1-4通假字整理【前言】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有许多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两个不同的字形,但是同音同义,或者近音相近义的字。

通假字的存在,一方面能够解决文字表达上的繁琐和不足,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古汉语世界的文化内涵。

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王力教授所著的《古代汉语》第一至第四册中所包含的通假字,希望有所帮助。

【内容】一、通假字的定义通假字,又称为“假借字”,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字形,但是读音、意义或用法相同或相似的字。

通假字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字形,但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如“虎”和“琥”。

2、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字形,但是意义相同或相似。

如“小”和“微”。

3、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字形,但是用法相同或相似。

如“章”和“彰”。

二、通假字的分类1、简化字:简化字是人们对繁体字进行精简而成的字形,而繁体字是传统汉字的普遍使用形式。

简化字中有众多通假字,如“发”和“髮”、“袜”和“襪”、“云”和“雲”等。

2、异体字:异体字是指相同或相似读音、意义或用法的汉字,因历史原因或地方方言而造成不同字形的现象。

如“忘”和“妄”、“虑”和“慮”。

3、谐音字:谐音字是指因音相同或类似而互相借用的字。

如“车”和“尺”、“究”和“久”。

4、形近字: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或相似的汉字。

如“担”和“丹”、“争”和“爭”。

5、用法字:用法字是指因用法相同或相似而互相借用的字。

如“举”和“据”、“附”和“赴”。

三、《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1、《古代汉语》第一册(1)形近字皮、悉(2)异体字恩、嗯(3)用法字变、换、迁(4)简化字飘、飘、钱、钱(5)谐音字如、乳、茹(6)不常用字施、环、遏2、《古代汉语》第二册(1)形近字寒、旱、函、琀(2)异体字卑、辈、贝、北、备(3)用法字借、接、攀、搭(4)简化字灯、灯、风、风(5)谐音字恨、狠、很、痕(6)不常用字钩、缺、瘤3、《古代汉语》第三册(1)形近字瞪、蹬、邓、涼、凉(2)异体字丑、抽、秋、嗅、臭(3)用法字荧、荧光、荧屏(4)简化字鹤、鹤、破、破(5)谐音字猴、侯、候(6)不常用字疃、绘、缩4、《古代汉语》第四册(1)形近字慌、黄、荒、慌(2)异体字钌、铝、累、雷(3)用法字长、廊、走廊(4)简化字难、难、棱、棱(5)谐音字铜、统、桐(6)不常用字墒、谐、谥【结语】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代文献,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通用1篇

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通用1篇

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通用1篇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 1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通假字吧!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通假字与借假字的区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通假字1

通假字1

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 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 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无他, 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以头抢 地尔。”
距——拒 指——旨 庭——廷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第二、音同形异
例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裁——才cāi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 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 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 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 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 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yōu 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 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 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 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 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 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 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⑧鱼【,我答所案欲】也C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
《鱼我
所欲也》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3.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2.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
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
宴》
⑤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
⑥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 的对照来推断。——“三‘词’同行,必有我师。”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 义,看迁入是否顺畅。——老话都是有学问在的,不然它也 老不了。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赤壁之战》 ②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③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 录》 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 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 山》 ⑥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促织》 ⑦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 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列答传案》】B ⑧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考纲解读】
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只有2013年出现了 对通假字的专项考查,而且难度并不大,其他年份都是结合其 他知识点一起考查。但在教育部关于对中职学校加强传统文 化教育的文件下达之后,对此的考查会不会加大难度,还是个 未知数。而且由于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中,几乎每篇文言 文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很容易理解错误,因此,哪怕只是为 了读懂原文,一定量的通假字知识储备还是要有的。
《屈原列传》
A.①④⑤⑦ B.①④⑦⑧ C.④⑥⑦⑧ D.③④⑥⑦
【答案】B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5.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
③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⑤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⑥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指南录》
⑦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
乡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
A.②④⑥⑦
另外,在文言文阅读量提高的过程中,要有意地培养 自己的通假字意识,提高敏感度,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 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通假 的问题。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典例精析】
【例题1】 (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 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 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 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 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 之矣,在沙丘。”穆公问:“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 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 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 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 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视其所视,而遗 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 也。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有改动) 【注】 ①孙、吴:古代军事家孙武和吴起。②元季:元朝末年 。③俾:使。④嬴:通“盈”,满。缩:不足。⑤格:搏斗、抵抗。 ⑥蒐:通“搜”。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高其能”,“高”是意动用法。 B.“王果能将吾”,“将”是使动用法。 C.“俾为将”,是倒装句。 D.“燕饮其所募士”,“燕”是“宴”的通假字。
(一)通假字
【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只有2013年出现了 对通假字的专项考查,而且难度并不大,其他年份都是结合其 他知识点一起考查。但在教育部关于对中职学校加强传统文 化教育的文件下达之后,对此的考查会不会加大难度,还是个 未知数。而且由于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中,几乎每篇文言文 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很容易理解错误,因此,哪怕只是为了 读懂原文,一定量的通假字知识储备还是要有的。
(选自《列子·说符》)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此者绝尘弭辙
弭:消除
B.请见之
见:接见
C.三月而反
反:返回
D.穆公不说
说:说话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选D项,“说”通“悦”,高兴。D项中 的“说”字,考生如果指认不出是通假字,那恐怕是把句子和 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为:秦穆公不(对九方皋)说,(而是)找来 伯乐对他说。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这位考生想多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不是倒装句。本题只有D项是在考查学生对 通假字的识记,只要对常见的通假字有一定的敏感,对选出正确选项 的干扰不大。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例题3】 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B.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 秦也。(《六国论》) C.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 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矣。”遂逐齐师。
4.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刺秦王》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③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词) D.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
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亡:同 “无”,没有。副词)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D中,加点“亡”字可以是灭亡、死亡、 通“无”或丢失等意思,但在本句中,下文有“与赵俱死”,故 前文的“亡”断不会是没有的意思。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在本章以下的学习中,请同学们时刻谨记推敲常见文言实 词含义的几种常见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课本里和老师复习时给增加的文言文,
并能做到在合适的时候迁移。——“温故而知新。”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言文中的含义,若不能
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活用等现象。——古 话也是人话,合情合理的才是人话。
(3)语境推断法 看推断出来的词句意思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
要融会贯通,忌断章取义。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语法是基 础,根基稳了可以举一反三。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选B项, A项中“被”与“冰雪”两个 名词连用按现代汉语的常见义项是解释不通的,所以应该考虑 通假字的可能性。“被”通“披”。C项中“禽操”按今义, 最接近的是“五禽戏”,但句子解释不通,故考虑通假。“禽” 通“擒”。D项必须知道上下文内容,才能明确得出,“取”是 对物的,而它所通的“娶”才是对人而。
【对点训练】
一、选择题
1.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②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
论》④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
⑤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
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东南飞》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例题2】 (2010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 。 遇元季②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 “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 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 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之较嬴缩④。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 。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 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⑤。蒐⑥得,缚至辕门诛 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