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规范及实施过程记录ok
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
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本方案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招聘与培训、规范化操作、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
2. 招聘与培训2.1 招聘要求-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和执业资格,如护士执业证书。
-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护理标准和操作流程。
-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2.2 培训计划- 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将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科室介绍、相关法规和政策、护理技能和操作的培训等。
- 培训将由专业的培训师和资深护士负责,确保培训内容全面、有效。
3. 规范化操作3.1 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护理人员应遵循消毒和洗手等感染控制措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护理记录与报告-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护理操作和观察结果。
-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护士长或医生报告重要的情况和变化。
4. 质量评估4.1 定期评估- 护理人员的工作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护理操作的准确性、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等方面。
- 定期评估结果将用于改进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4.2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反馈。
- 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5. 持续改进5.1 管理会议- 定期召开管理会议,讨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改进的方面。
- 确定改进措施和时间表,并跟进改进的实施情况。
5.2 经验交流- 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研究,推动相互之间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
-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分享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6. 总结本实施方案将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具体指导和措施,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期望。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抑郁及社 会支 持 的 纵向 研 究[ J]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2011 , 46 ( 2 ) : 155 - 158. [ 12] Mi t ran iVB, L ew i s J E, F east er DJ , et a l .T he rol e off a m-
� i lf un cti on i n gi nthe stress process o f demen ti a caregi v[ 3] 高士辉, 肖玉洪, 马燕燕, 等.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 顾 � ers : a st ru ctu ral f ami l f ra mew ork [ J ] . G ero n t ol ogi st , 者照顾负荷 水平 与社 会支 持相 关性 研究[ J] .中 国 护理管理, 2011 , 11 ( 3) : 6 9 - 70. [ 4] 冀雅楠, 朱 卉, 胡 芳.永 久性 肠造 口病人 家属 的 2006 , 46 ( 1 ) : 97 - 105. [ 收稿日期]2013 - 04 - 20
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强调教会 学生学习� 做人 � 做事和创造, 重视学生个体身心的 [1] 全面发展 �2008 年新的�护士条例 � 的颁布实施 规定护理本科毕业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 才具 有应聘护理岗位的资格, 意味着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结果也成为检验护 理教育质量的标 准之一[2]�此 2010 年教育部制定的 �本科医学教 育标准� � � 外, 护理学专业 � 和 2011 年颁布的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 范� 对我国护理学教育 办学过程� 人才培养 目标都 � 提出了具体要求 2 2.1 改革的内容 确定适合的培养目标
[ 基金项目 ] 湖北 省教 育厅 2011 年高 等学 校省 级教 学研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医学、预防保健等基本知识 和技能,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 出贡献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 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
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 和护理,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 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 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
强化实践教学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课程设置
护理学基础
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外科护理学
掌握外科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要点,学习常 见外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内科护理学
学习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 健康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以能力为本位
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
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适应行业需求
紧密结合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 需求,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
临床护理实践的需求。
知识、技能与素质并重
课程应涵盖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 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 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 • 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0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概述
01
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和 技能,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 管理、护理教育与研究的高素质 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护理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课程。
该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的护理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2. 培养内容2.1 基础知识与理论•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为后续的护理理论知识打下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原理、护理伦理学、护理评估与规划、护理技术与操作等基本护理理论知识。
2.2 技能训练•护理操作技能:包括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如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导尿等)、专科护理技能(如麻醉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模拟实训:通过使用模拟人、假体等设备进行护理操作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实习锻炼:安排学生到医院、社区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护理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3 专业素养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开展课程或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加强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教育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行业的规范,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培养过程3.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系列专业课程: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专科护理课程等,系统教授相关知识;•案例研讨:以病例为基础,讨论护理诊断、护理干预等,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护理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拓宽专业视野,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引言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原则1. 培养目标:培养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准确、安全地进行护理工作。
2. 培养原则:- 以人为本:关注学员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 以实践为基础:加强实地实习和模拟训练,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 以科技为支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计划1. 培养阶段划分:- 初级阶段:为期1年,主要学习基础医学、护理学等基础知识。
- 中级阶段:为期2年,进一步学习疾病护理、急救技术等专业知识。
- 高级阶段:为期1年,进行临床实习和科研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主要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需求,设计以下主要课程:- 基础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 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技术学等。
- 临床实践: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科室实习。
- 科研学习: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
3. 实践训练:- 实地实习:学员在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 模拟训练:建立模拟诊疗室、护理站等设施,进行模拟护理操作训练。
-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护理场景,让学员扮演护士角色进行实践训练。
4. 考核评估:- 书面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 技能考核:对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 实习评估:由医疗机构对学员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估。
三、实施方案1. 建立教师队伍: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由具备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
2. 优化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学影像等,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3. 加强师徒传承:建立护理学院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联盟,鼓励临床老师与学院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和经验分享。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护理教育卫生职业教育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调研结果、专家论证意见等,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落实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我校是一所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主干专业的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笔者作为护理专业负责人,现将我校近两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和同行研讨。
1修订背景与依据1.1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护理专业的发展本身也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护理人才需要。
1.2护理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1.2.1调研对象我校利用2010年、2011年两个暑假组织护理骨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江苏省13个市32个县区40家医院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
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家,三级乙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15家。
1.2.2调研内容医院规模与就诊情况;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医院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医院未来三年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医院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
1.2.3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97.1%。
1.2.4调研结果分析未来3年,医院对拟聘护理职位的学历要求以本科及高职为主,比例分别为55.2%和38.4%。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第一是责任心,占88.4%;第二是吃苦耐劳,占70.2%;第三是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占60.1%。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知识的要求排位第一的是专业实践知识,占80.8%;第二位是基础理论知识,占72.4%;第三位是相关专业知识,占65.0%。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概述: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护理作为一门专业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五个大点,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和终身学习。
每个大点都将细分为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
正文内容:1.课程设置1.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1.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实践模拟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1.3引入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如基因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以与时俱进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1.4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提供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2.实践训练2.1建立学生实习制度,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2.2设立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知识的质量。
2.3搭建实习基地和模拟实验室,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
2.4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推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3.1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担任教师,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2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并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3.4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合作氛围,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
4.评价体系4.1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包括课程考核、实践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
4.2引入国内外权威的护理专业认证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4.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参考。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记录
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记录
姓名:[具体姓名]
部门:[具体部门]
培养目标:
1. 提升临床护理技能,包括病人评估、护理计划制定、执行和监测等方面的能力。
2. 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医疗团队成员、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和指导护理团队,提高团队整体绩效。
4. 提升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关注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培养计划:
1. 参加内部培训课程:参加由医院或部门组织的护理技能、沟通技巧、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参与病人护理工作,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导师辅导:安排有经验的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参与学术研讨会:鼓励参加护理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了解最新的护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5. 管理项目:给予一些小型项目的管理机会,锻炼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培养结果评估:
1. 定期考核:通过内部考核和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其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
2. 360 度评估:收集上级、同事和下属的反馈意见,全面了解其工作表现和领导能力。
3. 专业考试:鼓励参加相关的护理专业考试,取得认证和资质,提升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记录的实施和评估,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其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机会。
请注意,以上记录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护士需求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
2. 培养目标本计划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 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士人才;- 培养具备沟通、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护士人才;- 培养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护士人才。
3. 培养内容和方法为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以下内容和方法:- 提供系统的理论培训,包括护理学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使用等;- 提供实践操作培训,包括病人护理技能、急救处理等;- 组织临床实,使学员能够接触真实医疗环境并进行实际操作;- 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学员理解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境,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团队合作培训,鼓励学员与其他护士进行合作演练和团队项目。
4. 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具体安排如下:- 阶段一:基础理论培训(6个月)- 研究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规范;- 掌握基本医学和病理学知识;- 阶段二:实践操作培训(6个月)- 研究病人护理技能和常见护理操作;- 掌握急救处理等专业实践技能;- 阶段三:临床实(6个月)- 在医疗机构进行实际护理操作和参与真实的医疗工作;- 与导师和其他护士进行交流和研究;- 阶段四:案例教学和团队合作培训(6个月)-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参与团队合作项目,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5. 实施方案为落实培养计划,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制定详细的培养课程表和培训教材;- 指定专业教师担任培训导师;- 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实机会和实践操作场地;- 设立评估和考核机制,对学员进行绩效评估和能力考核;- 定期组织学员交流会和经验分享,促进研究和成长。
6. 预期效果通过本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 培养出大量专业素质高、技能过硬的护士人才;- 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满足不断增长的护士需求。
以上是护士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请您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体现现代护理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院合作、分段实 施、双证并举”的“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必
块,将每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纳入护理评 估,加强对疾病首优护理诊断的训练;将治疗纳入护理措施和 健康教育中,增加了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知识。 2.7.2优化实训项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技术无 论是操作项目、操作用物还是操作标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第1~3学期,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公共
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充分利用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课间实
训,假期进行与护理专业工作有关的社会实践,形成初步的职 业认知。学期末安排教学见习,强化学习常用的护理技术。第二
阶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第4学期,学生在教学基地上课, 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 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医院教,学生在岗位上学,促进学生综 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第5—6学期,学生在临床、社区实习,全面
方面,通过兄弟院校、临床一线、各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多种途径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 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由护理系和合作医院 护理部主管领导对每门临床护理课程选拔出1—2名临床经验
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过硬、具有 一定授课能力的高年资临床护理工作者,让其参加省教育厅教
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流程管理分析
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流程管理分析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有关培养模式的研究长期处于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主导地位。
流程管理指通过预测、规划、评估、改进等手段构建培养护理管理人才的科学体系,从事使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为建立一只与医院战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护理管理队伍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流程管理,笔者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标签: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流程管理护理管理是一切护理工作有效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护理管理以向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地利用护士潜在能力和有关设备、环境等,从而实现护理活动的良好循环[1]。
在护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护理信息,护理信息是医院信息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患者的诊疗信息,又包括科学技术信息和实践服务信息,美国护理学家Swansburg[2]指出:护理管理师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管理人才指政治素质良好、业务素质过硬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这类护理人员一般有志于担任护理管理任务,经过系统地培养开发可成为合格的护理管理者[3]。
流程管理又称为业务流程管理,其核心理论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讲求根据企业内部作业流程重新规划设计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从而达到品质和效率的双重进步。
1 我国护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1护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现有护理专业在护理人才培养上仍然以生物护理模式为主,强调疾病护理和生理护理,没有意识到精神护理、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能力的培养,导致现有护理管理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医院护理事业发展需求[4,5]。
1.2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与医院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本科及以上学历招生量的不断增加,中专层次招生规模逐渐下降,如福建省专科层次招生量从2002年的72.48%下降到2009年的49.08%,7年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二、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医疗卫生工作方针,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及专业能力,具备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与患者良好沟通,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满足卫生服务人才需求,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领域(面向)四、人才培养规格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应急处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与素质要求如下:(一)基本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专业知识要求(1)具有较稳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3)具有开展社区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的专业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2、专业能力、技能(1)具有熟练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2)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具有对人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技能。
护理工作人员培养实施方案
护理工作人员培养实施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二、培养对象具体说明培养对象,如应届毕业生、在职护理人员等三、培养内容1、专业知识培训(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护理学基础:涵盖护理理论、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技术等。
(3)临床护理学: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科护理知识。
2、技能操作培训(1)基础护理技能:如注射、采血、导尿、换药等。
(2)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急救药物使用等。
(3)专科护理技能: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如手术室护理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等。
3、沟通能力培养(1)医患沟通技巧:教导护理人员如何倾听患者诉求,表达关心和支持,解决患者问题。
(2)团队协作沟通:培养与医生、药师、技师等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与协作能力。
4、职业素养培养(1)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护理工作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2)法律法规教育: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四、培养方式1、理论授课邀请资深护理专家和教师进行集中授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员系统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2、实践操作在模拟病房和临床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学员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
3、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临床实习安排学员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让学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5、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员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五、培养时间安排1、理论学习阶段(具体时长)在此阶段,集中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授课,每周安排具体课时。
护理工作人员培养实施方案
护理工作人员培养实施方案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队伍,特制定本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人才。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能够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护理人员。
3、培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与医疗团队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的护理人员。
二、培养对象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在职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
三、培养内容1、专业知识培训(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2)护理学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3)护理管理知识: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护理成本管理等。
2、专业技能培训(1)护理操作技能: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导尿、吸氧、吸痰等。
(2)病情观察技能:能够准确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
(3)护理文书书写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护理病历、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书。
3、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训(1)职业道德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职业素养培训:培养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法律法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四、培养方式1、集中授课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集中授课,由资深的护理专家、医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
2、实践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安排专人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3、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护理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实施的预案
护理人材培育计划及实行方案跟着医疗体系改革的不停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点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对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为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3 年起分层次全方向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育。
一是着重 5 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二是着重要点专科人材的培育;三是着重护理管理人材的选拔和培育。
护理部依据医院五年护剪发展规划,联合医院实质状况,特拟订出 2013 — 2017 年护理人材培育计划,详细方案以下:一、增强新护士培训推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内容包含有关法律法例、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交流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含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等。
三、增强要点专科人材培育为促使医院护理工作全而、协调、可连续发展,加速培育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升护理质量和护士在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使护理工作与临床诊断技术的同步发展。
选拔ICU、助产、新生儿、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肿瘤科等特别科室的护士为专科护士培训对象,一定具备以下条件:拥有护士执业证书;拥有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重症医学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拥有 3 年以上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 5 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 2 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
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课的平台,与全国著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讯息,经过远程教课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同意的状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质操作的培训。
以提升我院要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渐成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升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易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doc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为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13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具体的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方面:注重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注重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和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为了加强新护士的培训,护理部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
而岗位规范化培训则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护理部加强了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
选拔ICU、助产、新生儿、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肿瘤科等特殊科室的护士为专科护士培训对象,这些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护士执业证书、卫
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等。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员可以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
这样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整体护理水平,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除了加强新护士和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护理部还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这样的培养可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为医院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管理保障。
护理专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护理专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护理专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2. 培训需求分析针对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技能短板和不足- 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需求-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培训需求- 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培训需求3.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针对不同层级和职称的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等,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4. 培训资源准备根据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资源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师资的选拔和培训- 培训场地和设备的准备- 培训教材和资料的准备5. 培训实施与监督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内容的讲授和实践操作- 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支持6. 培训成果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参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改善情况- 培训需求分析的修订和调整7. 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档案管理和信息记录- 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优化和完善- 培训组织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和改进8. 监控和持续改进建立培训工作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培训工作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以上为护理专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请按照本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和监督培训工作,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护理人才培训管理制度
护理人才培训管理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护理人才培训的管理制度,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背景护理人才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直接面对患者,承担着照料和护理的责任。
为了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适应医疗领域的发展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新员工和现有员工。
培训计划1. 确定培训需求:通过与医疗机构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调研,确定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并将其纳入培训计划。
2.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和护理人员的岗位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
3. 实施培训:安排专业的培训师或者邀请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
4. 培训评估:对每个培训进行评估,根据培训的效果和参与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5. 持续跟进:建立培训档案,跟踪护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成绩,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培训资源1. 内部资源:医疗机构可利用内部专业人才和资源,组织内部培训,如举办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
2. 外部资源:医疗机构可以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培训,如参加专业会议、邀请专业讲师等。
培训管理1. 资金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培训经费,确保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
2. 培训记录:建立培训档案,记录护理人员的培训信息,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与人数等。
3. 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护理人员的反馈和满意度,及时改进培训计划。
培训职责1. 医疗机构:提供培训资源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培训环境,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2. 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监督与考核1. 监督机制:设立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和监督。
2. 考核机制:建立护理人员培训的考核制度,根据培训成绩和表现,进行绩效评估。
培训制度的完善和调整1. 完善机制:定期回顾和评估培训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规范及实施过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开展实施内容的最集中体现。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也叫课程实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学管理。
它包括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校、系(院)教学行政管理,目的是协同、协调教学活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和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目前各中职院校已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因此教学运行管理势在必行。
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法律性文件,是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编制、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其具有整体性、严肃性、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和可行性等基本特征。
针对当前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学校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晰、课程体系不合理、制定计划主体单一、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较重等问题,必须对教学计划管理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
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科学定位是前提、充分调查是依据、系统优化是重点、注重实效是根本、严格实施是关键。
教学计划制定、实施过程要体现柔性化、系统化,要及时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使教学计划内容与企业需要相一致。
传统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是: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后,也就意味着课程设臵、培养目标、教学周安排、课程的学期安排等内容都已经确定,同时还必须根据教学计划编制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编写讲义,以便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
所以说传统的教学计划比较刻板,属于刚性教学管理的范畴。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用人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也必须随之做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计划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灵活性。
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把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三大板快调整为人文基础模块、医学基础模块、护理专业模块、岗位特色模块四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结合地方护理行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知识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重点发展方向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岗位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和企业定单要求来选择课程,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有更多时间学习必须的技能知识和技能实操能力。
由于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校的刚性的规范性教学文件,是整个教学组织工作的根本依据,因此,它的制定、实施过程是一项十分严肃、复杂的工作。
教学计划在整个柔性教学管理大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既要考虑与之相关联的其它教学管理要素,又要深入研究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计划的刚性原则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调整,做到刚柔相济,优势互补。
二、课程建设管理1、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管理的“四个优化”第一,优化课程建设理念。
让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体现企业行业参与课程建设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优化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标准确定课程建设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构建,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整合有限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等等,着力提高课程建设目标的针对性。
第三,优化课程建设结构。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开发课程体系,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符合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岗位标准与任务要求的课程体系。
整合、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严重滞后的弊病,着力提高课程建设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第四,优化课程建设内容。
中职院校应积极开发符合本校实际、体现专业特色、又能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标准的校本课程,重视新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着力提高课程建设内容的实用性。
2、切实做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三个融合”第一,课程内容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
中职教育必须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对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培养学生职业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第二,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中职院校必须按照职业岗位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而要强调技术的先进性、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创新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课程设臵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融合。
中职院校必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开发教材,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模式方面加强创新,变抽象为形象,变摸棱两可为具体确定,变传统讲授为“教、学、做一体化”。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改单一的板书法为多媒体教学法、网络平台学习交流法、过程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创新是实现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实践教学计划和目的至关重要。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校内外实训实习、顶岗实习、挂职训练等各种实践方式。
“产学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教学实践管理的创新。
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教育的特色,已经被社会、学校及广大教职员工所认同。
如何完善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与其相结合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已成为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的重要课题。
要切实改革对学生的实训实习管理,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的各项组织保证措施,构建实训实习教学组织系统。
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教学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所负的责任。
按照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求,各级组织的职责、权力以及相互关系必须明晰,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五、教学评价管理教学评价管理创新是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
要保证教学管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监控与评价系统。
没有健全完善的监控与评价系统,就不可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平稳、有序、高效运行。
目前,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硬件评价轻软件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知识评价轻能力评价、重行为评价轻观念评价等等,因此有必要对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构建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和评价体系,大力推行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手段现代化、评价方式网络化。
积极开展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评教等教学评价活动,以保证教学评价符合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六、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我们的教育理念得以最终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
要想把“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教学思想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必须要求我们的老师熟悉企业需求和岗位实操技能,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但现实问题是,我们的老师由于长期在校担任教学工作,缺乏必要的技能锻炼和企业调查,往往是关起门来搞教育研究,关起门来开展人才培养教育活动,这就造成培养的学生不合企业需求,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要求能力严重脱节,同时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知识与技能结合不够,动手能力不强。
鉴于此种现实情况,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必须实现提升,一方面,学校老师要分批次走出去,深入企业一线,熟悉企业一线技能要求和操作规范,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真实情况,理实融合,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形式,把传统教学内容滞后与行业发展的内容剔除出去,加入最新行业技能要求,加强学生技能操作训练辅导,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老师培养还需一定时间,而师资素质提高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采取专兼结合的教师结构调整,引如行业一线技能专家、工程师参与教研、课改以及教学活动中来,重点分担实训指导以及实习带练教学任务以及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次加强我教师队伍技能水平。
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是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采取定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人才,一方面可降低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同时学校也可借助企业技术力量、生产设备迅速完善学校师资队伍教研与技能能力结构、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
同时企业可及时向学校提供最新的、一线的技能更新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及时接轨。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设臵方面,合理安排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时间,一方面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的学生有机会深入一线开展工作,迅速熟练专业技能,达到我们人才培养的目的。
同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可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企业招工难题。
八、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规范管理、周密布臵、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行管理。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严格按照”探索-调研-总结-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修订-教学检验-再修订-论证-定稿”工作程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一阶段:成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和护理专业改革工作小组,探索中职教育基本教育特点及根本任务,提出改革思路,确定工作计划;(此项工作费时两个月完成)第二阶段:全校动员和教师培训阶段。
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示范校建设相关管理及事实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知识,参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老师专家组织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及相关知识,并要求老师写学习心得和体会;(此项工作费时两个月)第三阶段:开展调研。
认真策划调研活动,设计调研问题,选定调研对象和调研范围,确定调研工作原则,扎实开展调研培训,根据调研计划和执行方案分调研小组深入到医院及其他医疗结构、毕业生、行业专家、兄弟院校开展调研,并进行分析总结,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此项工作费时两个月完成)第四阶段:文件起草阶段。
根据调研结果,起草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和课程体系改革初稿,确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基本改革方案;(此项工作费时一个月完成)第五阶段:论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