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材料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答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6.(1)试管口向上倾斜;(2)集气瓶炸裂。
(3)偏大。
(4)试管破裂。
点燃17. (l)②(2)氢元素(或H)碳元素(或C)(3)不能(4)CH4+2O2= CO2+2H2O第二单元18.Ne3SO2Al Na+Si19.质子数不同Mg2+Na2O Cl I20.21. 1)2(2)吸附性(3)① A,B②变大22. (1)2H2O = 2H2↑+O2↑;(2)过滤池;消毒杀菌;(3)将水煮沸;23. 2H2O2H2↑+O2↑ 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原子数目化合反应(合理即可)24. (1)A;(2)肥皂水;(3)B25. (1)属于(2)硬水(3)C(4)2H2O通电2H2↑+ O2 ↑(5)① 20 ②乙③B26.(1)烧杯未靠在玻璃棒上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2)④(3)③27.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NaCl 电子层数相同(或其他合理答案)28. Na+ 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2H2O酒精可再生C2H5OH+3O22CO2+3H2O 2Al+Fe2O3Al2O3+2Fe29. 9 失2Na + F2 = 2NaF 生石灰CaO + 2HCl=CaCl2+H2O 3CO32-第三单元11. (1)变浑浊(或其他合理答案) (2)B12. ⑴① 36.6 ②增大饱和溶液23.1% ③碳酸钠饱和溶液⑵ Fe + 2HCl = FeCl2+H2↑ A C13. (1)47.5mL(或47.5毫升没有单位不给分)(1分)(2)C B D E A(1分)(3)①②③第四单元17. 【答案】(1)NH3 (2)Mg(OH)2 (3)O2 (4)H2CO318. 答:(1)混合物(2)BD (3)19. 1)除去水蒸气(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分)蓝紫色火焰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2H2O2 =2H2O + O2↑ SO2 + 2NaOH = Na2SO3 + H2O20.酒精灯乙浓硫酸a21. 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条件接触面积22.C2H4O2醋酸1:2:1 40%23.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8g+0.1g﹣66.5g=1.6 g;(2)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1.6 g=x=3.4 g×100%=5%答: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故答案为:(1)1.6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24. 144 21:8 2.3g25. (1)2H 2O 2=2H 2O+O 2↑。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二)1.溶解度一定要带上单位“g”。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一定不能带上单位。
2.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盐须可溶,且钾钙钠除外。
3.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一定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4.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5.在加水稀释溶液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则加入水的质量与原溶液的质量相等。
6.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给溶液升温(溶质是水)最多只能升温至100°C.可能此溶液在一百摄氏度时,溶质仍不能完全溶解,注意陷阱。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置人于死地,但一氧化碳是把人毒死的,而二氧化碳是把人憋死的。
8.在化学方程式中,气体前的系数比就是这种气体的体积比。
9.酸碱盐中,体现酸性的是氢离子,体现碱性的是氢氧根离子。
10.溶液中微溶的物质也可能成为沉淀。
如氢氧化钙、硫酸钙等。
11.可回收物包括:金属、废纸、玻璃、布料、塑料。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三)1、计量类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的仪器。
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
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2016年中考化学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
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该200 g溶液中的CuCl2 质量分数为6.75% 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目 录
上一
下一
二、填空题
11. (2010河南改编)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 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 出而Z无变化。 (1)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目 录
上一
下一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所给试剂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①Al、 稀盐酸,②Al、 CuCl2 溶液,③ Cu、AlCl3 溶液, A错误;①③ 方案都没用到CuCl2溶液,B错误;②③方案都只选用两种试剂 实现实验目的,C正确; 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但是 得出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错误。
目 录
上一
下一
三、简答题
19. (2015烟台)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的金属铬(Cr)能提高钢的 化性和耐腐蚀性。为了解金属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 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娟与小涛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和假设】 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 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Cr Al Cu 猜想二:Al Cr Cu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探究】( 1)小娟的实验:取大小相同的铝、铬、铜三 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目 录
上一
下一
7. (2015焦作模拟)向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 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Mg(NO3)2,一定不含AgNO3, 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C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016届中考化学教材梳理专题检测1
专题01 地球周围的空气☞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1.【2015年重庆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21% B.31% C.50% D.7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故选D考点:空气的成分2.【2015年重庆市B】医院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理盐水 B.止咳糖浆 C.液氧 D.碘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合金、溶液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故选C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3.【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4.【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供给呼吸;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供给呼吸。
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5.【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都需要加热,反应物都是固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如果立刻复燃说明是氧气。
故选A.考点:氧气的制取6.【2015年四川省乐川市】(4分)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仪器或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要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填编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再移开酒精灯。
2016年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分类总结
201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整理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解题技巧和说明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016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二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易错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例题解析例1.(2015•东营)对于化学反应:4P+5O 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①②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由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题2.(2015•济宁)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请阅读信息并回答:(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保存.答案:(1)2NaOH+Cl2═NaCl+H2O+NaClO;(2)2NaClO+CO2+H2O═Na2CO3+2HClO;(3)密封.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课后练习1.(2015•宜宾)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例如:□Al+□MnO2═□Al2O3+□Mn,具体配平步骤如下:①“标变价”: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4+3O2═22O3+3②“列变化”:列出改变的价态数.→升高3价→降低4价③“找倍数”: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4Al+3MnO2═2Al2O3+3Mn④“配系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4Al+3MnO2═2Al2O3+3Mn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HNO3中N的化合价为价,NO2中N的化合价为价.(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写在横线上,所有系数都必须填写)C+ NHO3(浓)═CO2↑+NO2↑+H2O.2.(2015•广州)从2H2+O 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3.(2015•张家界)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化学反应方程式3D、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4.(2015•大庆)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 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 22Fe2O3 化合反应C、高炉炼铁原理 Fe2O3+3CO2Fe+3CO2复分解反应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5.(2015•哈尔滨)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0 复分解反应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2Hg+O2分解反应C、用天然气作燃料 CH4+O 2CO2+2H2O 氧化反应D、验证铜和铝的活动性 3Cu+Al2(SO4)3═3CuSO4+2Al 置换反应6.(2015•资阳)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反应正确,且能实现目的是()A、高炉炼铁:2Fe2O3+3C 4Fe+3CO2↑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 3CO2↑+CaOC、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单质铜:CuSO4+2Ag=Ag2SO4+Cu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杂质:Na2SO4+BaCl2=BaSO4↓+2NaCl7.(2015•南充)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2O3+4HCl═2FeCl2+3H2OB、CuSO4+2NaOH═Cu(OH)2↓+Na2SO4C、3Fe+2O 2Fe3O4D、2KNO3+CaCl2═2KCl+Ca(NO3)28.(2015•莱芜)下列对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均正确的是()3Na5。
2016安徽中考化学考纲
B:理解水平。
该层次学习水平的特征是能够初步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如: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意义;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条件;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够看懂图示、图表、图像的意义;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
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c:应用水平。
该层次学习水平的特征是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如:能对所学的重要化学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的本质进行说明;能够从组成或结构的角度对有关物质进行区分;能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解释;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一些化学过程进行推断,能够解释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条件及实验原理;能够判断实验现象或解释所得实验数据的意义。
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
关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说明:A*:模仿水平——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等;B*:独立操作水平——初步学会。
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等;(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命题时将在注重考查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为着眼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提出问题,探究并明确问题的本质,查阅并收集资料、证据.调查研究等;二是从事探究的能力。
如制订计划、提出假设、建立模型设计实验,以及比较差异、分类概括、推测、分析评价等;三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016中考备考:化学方程式之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016中考备考:化学方程式之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
课程特色:
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
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
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
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
课程特色:
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来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
《燃烧的条件》专题复习本实验旨在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此实验包含着不安全因素,若在家做必须有家长在场。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发现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
(2)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两者都能燃烧。
再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见图1),很快发现乒乓球碎片燃烧,滤纸碎片炭化。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点燃两支完全一样的短蜡烛,然后将烧杯罩在其中一支蜡烛上(见图2),很快发现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熄灭了,而另一支蜡烛仍然正常燃烧。
此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综上可得,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可燃物燃烧的改进实验(1)借助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3)。
将少许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管的两个支管内,管口立即紧套一个小气球;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快速放入少许白磷,然后将Y形管的两个支管伸入热水中。
很快可以看到,支管里的白磷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小气球膨胀,而红磷、热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借助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见图4)。
首先,向处于常温状态的木炭通入氧气,木炭没有燃烧,这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50℃)却不能燃烧。
然后停止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木炭仍然不能燃烧,这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由于缺少氧气也不能燃烧。
接下来,熄灭酒精灯(此时木炭仍然很热),通入氧气,木炭立即剧烈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016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单位为“1”,省略不写)17、原子的结构: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专题复习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专题复习本实验旨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氧气的制取 1.实验原理为了学习和巩固更多的实验技能,“基础实验”中多采用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424222KMnO K MnO +MnO +O ∆↑。
2.实验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装置选图1中的B 装置,收集装置选图1中的C 或D 装置(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则选用D 装置,若要收集高纯度的氧气则选用C 装置)。
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常用手捂加热法检查,先把导管口浸没在水中(形成密闭系统),再用手心给试管加热(系统内压强因气体的温度升高而增大),若导管口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
也可用鼓气法、抽气法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将药品装入试管。
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里(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并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药品的受热面);在装好药品后,还要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 4粉末在受热时进入导管。
(3)固定气体发生装置。
用铁夹固定试管时,应夹在距试管口1 /3处(见图2)。
若夹持点离试管口较近,易造成试管脱落;若夹持点离试管口较远,则铁夹离受热部位较近,易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口还要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药品中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点燃酒精灯后,要先预热试管;然后先加热离试管口近的药品,再逐渐向试管底方向加热药品,这样既可以防止固体粉末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率。
(5)收集氧气。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口一定要插到接近瓶底的位置,否则集气瓶里的空气排不尽。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净,而且氧气何时集满也不能直观地看见,必须通过验满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才能知道,不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且操作简单。
(广东地区)2016中考化学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六节 常见的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红
CuSO4+H2O
AgCl↓+HNO3
BaSO4↓+2HCl
要点4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的定性表示:酸性、碱性、中性。可 酸碱指示剂 来测定。 通过
红 无 蓝
红
紫 无
2.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及测定方法以及在工 农业生产、医疗上的意义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3.(2014梅州)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
可能是 ①X+碱→盐+水 A. HCl C. NaOH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B. CO D. CaO ( A)
4. (2013广州)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 吸水性。 (2)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H2↑ ①与铁粉反应: Fe+H2SO4 ; Na2CO3+H2SO4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Na2SO4+H2O+CO2↑ ; BaSO4↓+2HCl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Cl2 。 ①② (填编号)。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②③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考题预测
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 确的是 ( A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 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硝酸 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 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5.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D ) A. 氯化钠溶液 B. 稀醋酸 C. 蒸馏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上册)
中学中考化学复习资料(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2-38 p39-46 p47-55 p56-59
联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定 义 实 例 区 别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 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 4.
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 以打开。
5. 1. 2. 3. 4.
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 (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 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第 1 页 共 60 页
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蜡烛燃烧的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 25CO2+16H2O
三、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2.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 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1. 2. 3. 4.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 使试管直立。 ( “一倾、二送、三直立” ) 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 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 “一横、 二放、 三慢竖” )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 d. 倒完液体后, 要立即盖紧瓶塞, 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标签朝向外面 【防止药品潮解、 变质】 。 2.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 a. 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 b. 取液后的滴管, 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置 【防止液体倒流, 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帽】 ;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 停止倾倒, 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 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 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 六、 物质的加热 1.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 第 2 页 共 60 页 四、 固体药品的取用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
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2.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 0.1g,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 a) b) c) d)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将物放在左盘, 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 ,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 0 处。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 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d) e)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 动砝码或游码。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 0 处。
2016 年中考复习材料--化学(人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3000 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 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十、 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二单元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
第一节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 气总体积的 1/5 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2Hg+O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 2P2O5 2HgO 和 2HgO 2Hg+O2↑。
八、 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 几种药品的存放 1. 2. 白磷放在水中。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 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第一节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常见现象 本质区别 实 质 系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放热等现象出现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 a) b)
5. 6.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 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 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 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 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 ,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目录 第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 p1-19 第二部分 九年级(下册) p22-31 第三部分 化学归类复习 第四部分 中考真题试题 第五部分 中考专题汇编 第六部分 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p1-19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① 红磷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② 放热; 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 总体积的 1/5。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 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 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二、 仪器的连接 1. 2. 3. 4.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使它插入。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 子,以免压破容器。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 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 2/3。 2. 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 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1/3 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如 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 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 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七、 洗涤仪器 1. 2. 3. 4. 5. 洗涤方法: 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 再注入试管容积的 1/2 的水, 振荡后把水倒掉, 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 器已洗干净。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 碱性氧化物、 碳酸盐, 先用稀盐酸溶解, 再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