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单元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7936a094afe04a1b171dec0.png)
《渔父》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你认同哪一种人生态度,并说说原因。
参考答案:认同屈原的人生态度。
因为文中塑造了一个“举世皆浊杜我清,举世皆醉独我醒”的屈原,其志气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甘愿以死明志的态度可贵可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例如今年的打击贪官污吏,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被拖下马。
所以,保持高洁的品行是每个人的都需要的,是为了自己,为了社会,也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阅读这首诗,说说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是什么读这首诗,我觉得从我们身上脱落最终的是生命。
诗人通过对“秋日的树木”枯黄的树叶和凋零的花朵都交给秋风,蝉蜕后把残壳丢落在泥土里,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而留下歌曲等来喻意我们的一生。
我们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或事情注定要从我们身上“脱落”,因为也许只有这样让它们化作尘埃,回归一脉青山,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永恒,而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命价值。
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如蝉蜕一样,脱去杂质和负累,以一种新的生命力量去延续。
《像山那样思考》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分别意味着什么?答:原文中说明,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而根据我对原文的理解,在我看来,狼的消失对自然意味着被破坏。
没有了追逐者,牛群鹿群都可以肆意的生长,大片的树木草丛都被破坏了,对自然坏境是一种破坏,意味着狼的消失是对自然的破坏。
而狼的消失对人类的生存现状意味着死亡。
人类以为没有了狼群,牛和鹿的数量不会减少,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牛跟鹿所吃掉的树木和草丛,灌木,使得自然坏境遭到破坏,然而牛和鹿破坏的自然后果需要人类去承担,出现了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
牛和鹿被狼杀死只要两三年即可得到替补,而牛和鹿破坏的自然是几十年也未必得到恢复。
而狼的消失对未来意味着灭亡。
狼的消失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牛群和鹿群使大自然遭受了破坏,使大自然没有得到恢复,自然灾害的结果报应在人类身上。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158c1f7ec4afe04a1dfe6.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751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4.png)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辅助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然而,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由于题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很多学生常常遇到寻找课后练习题答案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答案,供学生参考。
【第一章】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2. 文中提到的“XXXXX”一词是指什么?答案:根据文中的上下文信息,可以推断出“XXXXX”一词指的是……3. 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什么观点?答案: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他对于……的观点。
4. 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什么观点?答案: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作者对于……的观点。
5. 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整体的结构和语气,可以推断出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第二章】作文写作1. 根据题目要求,你认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答案: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思考文章的主题:……2. 你认为应该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答案:在展开这个主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3. 文章中的例子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答案:在给出你的答案之前,需要对题目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判断它们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
如果是,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不是,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例子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4. 在文章的结尾,你是否需要提出建议或者总结观点?答案:在文章的结尾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有力。
通过对大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答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主要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
致使学生在作答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15135f18583d0496459cf.png)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bba5776a20029bd642dfa.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涵。
2、从本文节选的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2598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2.png)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95b25482fb4daa58d4bff.png)
《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03812284ac850ac02425f.png)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158c1f7ec4afe04a1dfe6.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be61c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__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__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__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__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__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个狗主义》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答:一是从欧洲现代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与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中国当代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2.作者提出“个狗主义”,从论说和写作的角度看效果怎样?答:提出“个狗主义”,表面是一个修辞手段,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5dddb84868762caaed595.png)
答:“氓”中地女主人公是被休退回娘家,听天由命,没有愤怒也无反抗.“谷风”中女主人公被抛弃后留在丈夫家中做苦力,愤怒和反抗,知道维护自己地合法权益.《陌上桑》八、罗敷是从那些方面夸夫地?答:①位列②坐骑③佩剑④履历⑤风度⑥众评《饮酒其五》八、前人谓“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你以为如何?答:说法正确.因为“车马”是官场和名利地代表.作者地“心远”指地是远离官场和名利.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因为心离官场和名利远了,所以清静无为,因为我不求别人,别人也无求于我,我只是自食其力,自然生活,所以“地自偏”.古语曰:“贫民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送别诗以忧伤为主格调.此诗一反传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所出地时代和个人际遇都是此诗格调地成因,何者为主?根据是什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时代:初唐,兴旺;人民意气风发;、个人:才高位卑,忧患海内.对前途有信心.《过故人庄》三、此联描写故人庄地自然环境,出句描绘了村庄地什么特点?对句对画面有何作用?联系李白《送友人》地“青山横北郭”加以比较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横就是斜地,说明李白是学孟浩然地;、都是异曲同工.《山居秋暝》三、“明月”句反映出作者身为画家地素养,试从色彩、线条和构图三个层次描述此中地画意.答:、色彩:松、月,青白色,淡雅;、线条:松、月;、构图:天、地.四、“清泉”句反映出作者身为音乐家地素养,“泉”而说“清”,有多重铺垫,试予说明.、答:①新雨②晚秋③松月④泉声如乐七、王维另有《山中》诗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同样写山中,与本诗有何区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山居秋暝》为前诗)、前诗律诗;本诗绝句.、前诗青白、淡雅;本诗红绿、艳丽.、前诗新雨;本诗无雨.、前诗有人;本诗无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结:两首诗都写山中之美,但所见所感不同,其美也就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忽如”二句写雪压秋林景象,比喻新奇,奇在何处?比中有情,表现了什么情感?答:、雪白,梨花白,以梨花比雪,新奇;、以春花比冬雪,新奇;、又以“忽如一夜”,“千树万树”来渲染烘托雪气更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全诗写了几种雪地状态?答:①空中地雪②树上地冰雪③落雪④瀚海大雪⑤山中积雪《滁州西涧》四、将此诗与柳宗元地《南涧中题》相比较,两者地异同何在?答:同:都是写山涧,幽静,题材相同;异:韦应物地诗闲适,柳宗元地诗凄凉、心情不同.《江南春绝句》四、“四百八十寺”用“南朝”修饰,除了交代寺地建筑时代外,另有什么用意?答:、泛指其多,非确实;、表面是赞美江南寺隐之美,实则是批评南朝统治者佞佛误国.南朝官民信佛,因佛误国,表面赞赏,实则批判,寺庙与楼台齐观,足见其多.《无题》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与之相比,“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什么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老”还不至于“死”,李商隐改“老”为“死”思念更加深刻.四、南朝梁王融《自君之出矣》诗曰:“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陈后主地《自君之出矣》诗也有“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之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与之相比,意蕴有何异同?蜡烛与苦恋中人为何形成异质同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煎”说明蜡烛未烧尽;“成灰”说明蜡烛已经烧尽,李商隐把“煎”改成“灰”就说明自己地思念至死方休,所以比王融、陈后主地更令人深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水调歌头》八、此词是旷达而非豪放,见出作者地人格襟怀,试予分析.答:“旷达”:把一切生死荣辱都看开了;、这首词那种旷达地胸怀主要体现在后七句.《青玉案》五、末三句用博喻手法写闲愁,化抽象情感为形象情感,景物对情感地表达各有侧重,试予分析.答:博喻:用许多比喻来描写同一个事物;闲愁:无用之愁.用烟草来比喻闲愁地广泛无边;絮:柳絮,柳树开地花和杨树开地花,形容闲愁地杂乱.用梅雨来形容闲愁地烦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醉花阴》末三句妙在何处?或第七题答:、时值重阳,菊花盛开,触景生情,菊花地花瓣细长而美,以黄色为主,所以李清照以菊花自比人瘦;、菊花经霜不凋,枯瓣不落,自古以来把菊花作为坚贞清高地象征,李清照以菊比喻夫妻爱之坚贞;、前以“西风”来村托菊花地神韵;、前又用“莫道”句做铺垫,则突出了菊花之美;、前再以“东篱把酒”来铺垫,使后四句更突出(共用了三次铺垫)使得“人比黄花瘦”特别突出,特别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晋方言、徽方言、平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粤语区:又叫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内部分个次方言.平话区:指地是广西中部一带地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地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地勾漏片.什么叫偏旁?什么叫部首?两者地关系?答:偏旁也叫部件,是由笔画组成地构成汉字地基本单位.根据构成偏旁地数量,可将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结构分为: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穿插品字形结构)部首:字典编写时把相同偏旁地字编在一起,称为一部,并且把这个相同地偏旁叫标目,列为首字,这就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有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地概念.偏旁是合体字地构字部件.部首指地是表义地偏旁,可以说,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地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汉字地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造字法: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例:、象形:日月山水、指事:一二上下、会意:林森从众、形声:.上形下声:蓝.篮.竿 .上声下形:想.资.烹左形右声:江.转.伙左声右形:劫.致.鸽内形外声:问.闷.庄.内声外形:座.阔.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地现象主要有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地简化字、使用已淘汰地异体字、滥用繁体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错字:是写得不成字地“字”,指随意增简字地笔画、写错字地偏旁部件、写错字形结构.别字:是指不合规范地同音替代字,俗称白字.谈笑风生终身受益世外桃源急躁人情世故名不副实赃款坐镇有恃无恐不能自已迥然不同就绪额手称庆恣意妄为殚精竭虑九州旁征博引雄奇峻拔张皇失措悄然饮鸩止渴身体姿势谈然处之竣工打破纪录寥寥无几床之私编纂名副其实犹如猛虎下山老生常谈恪守炙手可热惟妙惟肖开天辟地蛰伏宁缺毋滥可望不可即一抷黄土表率标点符号分为:标号、点号、符号三大类.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七种.符号包括:注释号、隐讳号、虚缺号、斜线号、标识号、代替号、连珠号、箭头号和示亡号九种.公文是“公务文书”地简称,是法定组织或个人依据一定地行文规范,在处理各种公共事务中使用地文字工具.广义地公文,是按照一定程序和格式处理各种公务地行文.除了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地《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地种文件以及国务院发布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地种公文.还可以泛指机关在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所形成并使用地常用文字,又称事务文书、规章文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狭义地公文,是专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规定地主要文种.国家机关使用地种公文种类,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行政公文地特点:制发主体地要求—法定性;公文内容地要求—权威性;公文格式地要求—规范性.按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来划分:一是上下级关系;二是隶属关系;三是平级关系;四是非隶属关系.依据上述四种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平行、泛行.行政公文,根据其保密级别可分为三个等级:绝密(级别最高)、机密(次之)和秘密(更次).。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155b0ba45177232f60a2a4.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9f2f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0.png)
1、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答:《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2、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
答:语感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是王蒙的一篇演讲词。
答:是4、一般来讲,作家的理论思考能力都很好。
答:否5、王蒙第一部作品是()。
答:《青春万岁》6、()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答:电脑写作7、()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答:汪曾祺8、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答:《青春万岁》9、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
()答:是10、王蒙提出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语言。
()答:否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1、黑格尔提出,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
答:语言2、《人论》是()的作品。
答:卡西尔3、“幸福”一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源于()国家的影响。
答:苏联4、语言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答:是5、王蒙认同语言工具论的提法。
答:否6、王蒙总结了语言的三种功能,其中不包括()。
答:区别功能7、()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答:闻一多8、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答:是10、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
()答:否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作品。
答:李商隐2、“言不尽意”最早是()意识到的问题。
答:老子3、《日喻说》是()的文章。
答:苏轼4、语言的“狗屎化效应”指语言说得多了,语言往往就失去意义了。
答:是5、语言会激发思想,但也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答:是6、《侠客行》中,只有不识字的小孩认出了蝌蚪文,这体现了语言的()。
答:对思想的束缚7、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答:老子8、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答:女人不能骂人9、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
()答:否10、“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094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答案如下: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一、阅读理解1.(B)虽然是拍摄一组照片,但是照片的风格却存在差异,所以照片应该拍摄在不同的时刻。
2.(A)文中提到了不少表演形式,但是并没有提到独角戏。
3.(D)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这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4.(C)文中提到了孙猴子的人物特点,但是没有提到他的去向。
5.(B)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滕王阁的基础设施很复杂。
二、完形填空1.(D)根据前文提到的“家住偏僻的山村”的描述,可以推断出她的童年环境并不富裕。
2.(C)根据前文的描述,“辛苦的父亲”说明他们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3.(B)根据后文的描述,“当了兵之后,他才有了自己的卫生纸。
”可以推断出他决定当兵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
4.(A)根据前文提到的“不满三十七岁就退伍了”可以推断出他当兵的时间并不长。
5.(D)根据前文提到的他对待作战的态度,“绝不因为危险选择规避行动”,可以推断出他是非常勇敢无惧的。
三、改错题1. 将“没了信心”改为“有了信心”。
2. 将“领导都对他很失望”改为“领导们对他非常失望”。
3. 将“看把你由的”改为“看把你逗的”。
4. 将“书也没找回来的”改为“书也没找到”。
5. 将“这次他行动了”改为“这次他可真行动了”。
四、写作题目:谈谈你对阅读的看法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信息,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首先,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量。
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知识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其次,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方式。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907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b.png)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f25f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1.png)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71cfead0d233d4b04e6942.png)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1f869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3.png)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一、《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1 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
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情。
2 吴三桂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
对这些,你有何看法?2 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
答:帝死-降清-初识-入宫-遭弃-相恋/为妾-(分别)-再遇-随军-(评论)《系辞》1 什么是《易》与《传》?答:“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
“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十翼”答:古人把《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等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3 简述《周易》的基本内容。
答:《周易》的整体内容包括“经”、“传”(即《易经》、《易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
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
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设计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徐文长传》1袁宏道在这篇传记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处处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存在。
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
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
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
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
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徐文长之“奇”的?(1)才能奇异。
(2)性情奇怪。
(3)遭际奇特。
3 徐文长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让看待?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
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
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
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霍小玉传》1 论述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最深刻、最尖锐、最无情地揭露了唐代门阀制度的罪恶,为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提出了血泪控诉。
2 试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其次,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痴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这无疑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
其次,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名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
然而当他和霍小玉见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服,故而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对同小玉的割舍也感到痛苦。
他在个人意志和家长权威对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绝情,绝情后仍复有情。
从他这个形象上,作者也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出生高贵,富有才华,但庸俗自私,虚浮不实。
3 本篇传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此传奇结构,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
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条线索,两条线索时分时合。
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
这一切又是由许多场景和细节组成的。
由于作者善于剪裁衔接,前后照应,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4对霍小玉的复仇方式有何看法?《货殖列传》1 如何理解司马迁用经济现象说明社会问题的思想观点。
2 结合现实,如何看待司马迁财富占有决定道德水平的观点应该一分为二。
积极的一面,就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司马迁在这篇文章中重视社会经济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财富占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
消极的一面,就每个具体的个体来看,个人的道德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财富占有之外,还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教育水平、个人修养、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平。
不能搞单一论,过分重视财富对人的道德的影响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
《预言》作者: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诗歌所表达的思绪和情怀《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二、诗歌的主题《预言》抒写了个人的思绪与情怀,一方面流露着抒情主人公辨别不清前行方向的怅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获得某种超现实力量伴行、引导的夙愿;但希望最终不愿驻足,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与空寂。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混乱、国家贫弱的真实心境。
三、诗歌的艺术手法1、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意境朦胧恍惚、扑朔迷离,但是抽象的情思却具体可感。
3、遣词用语细腻、缠绵。
4、语言上,形式整齐一致,富于音乐性,全诗六节,每节六行。
每行的长短也落差不大。
六行大体押韵(第一、四、五、六节基本押相同的韵脚,二、三节又改用了其他),属于半自由半格律诗体。
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手推车》一、这首写于抗战初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全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
作者通过它刻画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民族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征)1、颜色、声响与线条的有机调配,是诗作最突出的艺术创造。
诗人本有的绘画根底赋予作品以白、灰、黄相间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备了鲜明的画面感,再辅之车轮尖音的描摹、交错辙迹的刻画,令人获得了多种审美感受。
而贯穿其间的诗人独有的忧郁,更令人感到韵味的沉厚、绵长。
2、语言方面,单片句子错落有致,上下两片之间则形成对应、对称,别显出一种整齐、和谐与工稳、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