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编第二版刘洪仁课后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第二版题库
大学语文第二版题库第一篇:大学语文第二版题库大学语文第复习题题库(一)1.“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主张出自战国时思想家A.冯道B.老子C.杨朱D.张载参考答案:C2.晚年号称香山居士的是A.张岱B.李清照C.白居易D.苏轼参考答案:C3.《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基调是A.哀痛B.寂寞C.愤慨D.惋惜参考答案:B4.《论语•侍坐篇》中“毋吾以也”的正确解释是:A.不要让我给你们……B.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C.不要按照我的想法……D.不必和我一样参考答案:B5.冯至自称:“凡是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联的,对于每件事物我都写出一首诗。
”这句话表达了他的诗学观。
A.自然主义B.现实主义C.唯美主义D.追求独特的生命体验参考答案:D6.《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一文中,作者提到新亭对泣、还我河山庾信,杜甫等等一系列典故,是为了纪念A.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抗战的胜利B.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学术的自由;C.西南联大北迁代表着中国精神的回归D.西南联大的艰苦卓绝。
参考答案:A7.《刺客列传》中,当秦舞阳在秦国朝廷上“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时,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其中,“顾笑”二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A.对秦舞阳的举动给予嘲笑;B.表达了千钧一发之际的泰然自若的神情;C.表达了荆轲善于阴谋权术的品格;D.是作者对秦舞阳胆怯行为的批评;参考答案:B8.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B.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C.说明爱因斯坦博学;D.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参考答案:A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象征一种人,这种人是:A.看似特立独行,实则卑躬屈膝B.以特立独行的做派博得人们的赞誉C.敢于反抗不合理的束缚D.鄙薄功名利禄,我行我素参考答案:C10.《在宾西法尼亚的演说》,是所作的著名演讲。
A.罗斯福,庆祝战争胜利;B.丘吉尔,反对法西斯战争;C.罗斯福,提高经济发展速度;D.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并弘扬美国的民主精神。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2-1大同一、阅读和理解2-1. 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1.1. 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拟,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二、思考和应用2-1. 2.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D5.B6.B7.D8.C9.C 10.A11.A12.A13.C 14.A15.C 16.C 17.A18.A19.B 20.B 21.A22.D 23.D 24.C 25.C 26.C 27.B 28.A29.A 30.D 31.A32.A33.B 34.C 35.B 36.D 37.A38.B 39.C 40.D 41.A42C 43.D 44.A45.D 46.A47.C 48.D 49.A50.D 51.A52.A53.C 54.B 55.C二、填充题1.《诗经》305 诗或诗三百风雅颂2.舒婷《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爱国情怀3.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5.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7.1918 新青年《狂人日记》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贺知章包融张旭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轻视权贵鄙弃尘俗向往名山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10.子美《杜少陵集》诗史11.赋比兴12.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3.戴望舒14.《史记》15.主客问答16.罗贯中元末明初17.关汉卿18.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19.《诗经》周初至春秋中叶民谣、土乐周王朝贵族的作品宫廷祭祀的歌词20.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2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2.王昌龄七绝圣手23.象征24.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生活环境25.苏洵苏轼苏辙26.《文化苦旅》27.张飞曲折翻腾法28.五本二十折第四本第三折29.《茶馆》30.《三国志通俗演义》31.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32.美好理想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33.柳三变柳七慢词三、简答题1.本诗描述的主人公是一位保卫边疆抵御敌人的战士,主要表现的是士兵生活艰苦,居无定所,乡音隔绝等种种内心的痛楚,然而诗中也表现了士兵坚决抵抗敌人的入侵,表达了他热爱国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
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
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后题答案The 1. and two chapters are full of profound statements about the future of man and nature and of human civilization. What are you most inspired by?For example, "we are not the same kind of animals as we were five hundred years ago.".2. how do you evaluate a kind of "man can conquer nature" slogan?There is a logical side, but also an exaggerated side. The latter does not correct, that is, Ji Xianlin criticized the situation. More emphasis is put on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nature, and Chen emphasizes the patriarchal family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Because they are not special papers, they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also different.In the 3. and two prefa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mentioned, but the angles are different. Would you please sum up and talk about your views separately?.Free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for students.1. what is Fu Lei's view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hich ones are right? What do you think differently?Students are advised to read the views of the Chinese intelligentsia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more important is LiangQichao "European tour was recorded heart shadow", Liang Shuming "western culture and philosophy", Zhang Junmai "European cultural crisis and China new culture trend", Hu Shi "our Western attitude of modern civilization" etc..2., from the present perspective, what are the limitations of Fu Lei's thoughts?Fu Lei by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umanistic rational thought, the Christian civi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an society more critical, today it seems, may have some limitations: humanism is not without problems, the positive price of Christian faith have no positive value.3. is a letter an effective literary style?It should be an effective style of writing. A considerable par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s letters. The Chinese flow a lot of sketches, save letter, bamboo and authentic magnificent poetry, work together to build the China shine with great splendor of literary history.4. have you talked about art on the experience in letters and friends? How do you feel about wri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Free discussion for students.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article as "pig" or "author's fiction"? Do they influence your approval of the article's point of view?The labor in rural areas,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of rural life in the pig is not even if it is It is quite common for; pig, animal as such as the media, is also the position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2., arrange or set up your own life, what's the problem? Can anyone ignore our desire to set our lives?There is a saying "wind, rain can enter, the king can not enter" -- this is the essence of the value of freedom, but it is really a lot of problems, government, social and ideological autocracy, customs, outdated ideas,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The key is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maverick", and begin to realize it.3. the author uses words like this, you think "free articles too much? Does it influence the full elaboration of the subject?Serious subjects do not have full crown articles, seemingly free pen, is more helpful to the central idea in the fascinating; readers excited deep heart.Four, thinking questions, ideas, tips1.,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of "I" in this article.Father loves her daughter, her daughter witnessed long marriageable age, reluctant to leave, her daughter has married, but can not stop, then transfer target, their boyfriend shouldbe regarded as "imaginary enemy".2. examples of the author of life experience and careful observ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of others and they behave, such as small daughter artless daughters to her boyfriend, "worship", photos of "imaginary enemy" during a visit with her daughter close like dinner, pantomime and so on, are vivid reproduction of human events.3. what are the humor and humor of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Even the wonderful metaphor, seize the topic "the enemy" of righteousness, always fasten the theme, often in terms of things and the military, the father and daughter son-in-law candidate metaphor battle, mentality description "enemy" and "I" of the situation.4. analyze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is text.Clever use of metaphor, make good use of allusions, witty humor, rich bookish.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 the 1. book, "forever immersed in the great joy of life's flight?"Refer to the flying up to "the vitality" highlights the value caused by emotion; and the first is because of love "love" and "death" in the love of ", is caused by blood and carnage", second times for oneself "dry" and "" he "bystander" "dry" and achieve", is caused by the bloodless carnage".2., according to what you see, the two people in the poem have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no action", or love, or kill, "according to what you want to do," is it?Is "no action" the spectator "no play to watch", although the spectators of revenge, but the cost is right to choose love or death loss; however if the "according to"? Of course, you can choose, it will inevitably become the object of appreciation spectator - maybe this is a dilemma.8., read Revenge (II), and realize another expression of Lu Xun's Revenge thought."Revenge" written by the bystanders "no play to watch" as revenge of the spectators; "revenge" (the second) is written by the Illuminati to save people harm, so to ponder their evil, compassion and its future, and now the curse, as "revenge". This is the two meaning of Lu Xun's philosophy of revenge.1., what opinions do you agree with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men and men?Women and men are different, the fate is hard to predict, life is fragile, be silent, is simple and complex; the girl's happiness is hard to guarantee women; even the most minor injuries can not endure, they are to feel love and attract students love and accept love is happiness; she had the earliest premonition of disaster. Died at the earliest disaster hit; women's pursuit of love without success, a life of shame; thuscan not do harm to the girls.Students are fre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whether they agree or not2., analyze the central image and its symbolic meaning."Girl's flower", that is, the legendary double Narcissus, named "blind woman", is the central image of this article. The image contains complex symbolic meanings. The author gives it the character, beauty and fate of a girl. She becomes a symbol of young women. Narcissus, open bright fragrance, beautiful and short florescence, snub and unfortunate "knife like" character, this is a gorgeous young women's life, life experience, tragic fate, pure personality portrayal. Conversely, the young woman's personality, emotions of daffodils, daffodils as the author express carrier for girls sigh of life.3. what's the meaning of "girls' flowers, knives and flowers"?When they feel that the closest person doesn't love us, they have a "knife like" move: kill yourself, and tell the world: "never do anything to hurt a girl.". Its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world ignores women's special life and their own fate and situation, but also can be said to be a self discovery of women and a desire for a feminine spirit.What do you think is good for this dialogue in reasoning? What's the problem?Reference answer:Dialogue through the two characters quiz and debate to illustrate the truth, good will be organically collision of different thoughts or logical thinking emerged, i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language vivid and lively and personalized.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ideas and logic are sometimes not rigorous enough.TwoAmong the pre Qin philosophers, who else would like to use allegorical stories to illustrate their philosophical ideas?Han fei. The book "inner storage theory", "external reserve theory", "Lin", "Yu Lao" and "ten passes" in "Han Feizi" are all collections of fables, and their number is the first of the prose in the pre-Qin dynasty. The fable is mainly based on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the fable of Chuang-tzu strange fantasy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yle.ThreeWhen it comes to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uses a variety of rhetorical devices, please point them out and show how it works.Personification, metaphor, contrast, parallelism, reasoning and powerful image.Four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paper, in the future as peopleuse idioms, please point them.And then, Taicangtimi, with limited outlook.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1, when he wrote to him, there was a passage about the sound of the piano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ing?The intention is to compare his character with the other three, and to focus the reader's attention on him, and the effect is outstandingHav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 Xisa removal, and paved the way for the answer beyond all expectations。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注:由于字数原因。
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一.大同练习题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2.填空题《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一一“爱人”。
孔子将“仁” 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氓》第十题本篇与《谷风》同为弃妇诗,但人物形象有显著区别,试做分析。
答:“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休退回娘家,听天由命,没有愤怒也无反抗。
“谷风”中女主人公被抛弃后留在丈夫家中做苦力,愤怒和反抗,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陌上桑》八、罗敷是从那些方面夸夫的?答:①位列②坐骑③佩剑④履历⑤风度⑥众评《饮酒其五》八、前人谓“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你以为如何?答:说法正确。
因为“车马”是官场和名利的代表。
作者的“心远”指的是远离官场和名利。
因为心远所以地自偏,因为心离官场和名利远了,所以清静无为,因为我不求别人,别人也无求于我,我只是自食其力,自然生活,所以“地自偏”。
古语曰:“贫民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送别诗以忧伤为主格调。
此诗一反传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所出的时代和个人际遇都是此诗格调的成因,何者为主?根据是什么?答:1、时代:初唐,兴旺;人民意气风发;2、个人:才高位卑,忧患海内。
对前途有信心。
《过故人庄》三、此联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出句描绘了村庄的什么特点?对句对画面有何作用?联系李白《送友人》的“青山横北郭”加以比较说明。
答:1、横就是斜的,说明李白是学孟浩然的;2、都是异曲同工。
《山居秋暝》三、“明月”句反映出作者身为画家的素养,试从色彩、线条和构图三个层次描述此中的画意。
答:1、色彩:松、月,青白色,淡雅;2、线条:松、月;3、构图:天、地。
四、“清泉”句反映出作者身为音乐家的素养,“泉”而说“清”,有多重铺垫,试予说明。
、答:①新雨②晚秋③松月④泉声如乐七、王维另有《山中》诗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同样写山中,与本诗有何区别?答:(《山居秋暝》为前诗)1、前诗律诗;本诗绝句。
2、前诗青白、淡雅;本诗红绿、艳丽。
3、前诗新雨;本诗无雨。
4、前诗有人;本诗无人。
总结:两首诗都写山中之美,但所见所感不同,其美也就不同。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资料]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一、思考练习1. “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 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你怎么理解这话,3. 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4. 能力提高请就你对“大学语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试为这本大学语文教材写一篇短序。
(500字)二、参考答案1. 参见“知识识记”第1项。
2. 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
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3. 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
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
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
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
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4. 能力提高序言可叙事、可议论,是一种相当自由的文体。
可以从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个人对这种教学的感受、目前教学的不足和需求谈起。
不过写作时,应注意结合书的特色去谈问题。
一、思考练习1. 简要评述傅雷对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的观点。
2. 本文采用书信日记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在阅读、欣赏此类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什么,二、参考答案1. 西方文化受宗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中自我的觉醒和传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形成了近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矛盾。
自我对无限自由的争取和人对神的臣服两者之间的矛盾折射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文化则更加自然、健康,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一一“爱人”。
孔子将“仁” 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090325
第二单元记叙文11、《冯谖客孟尝君》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冯谖初为门客无功而频频要求增加地位,仿佛他是一个无能又不知满足的贪婪之徒,等他感受到孟尝君礼贤下士后,后来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显示出冯谖超人的才智。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冯谖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鲜明对照。
冯谖的再三弹铗,反衬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
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
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
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态横生。
3.请谈谈你对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看法。
答:本文记叙了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风气和政治风貌。
对冯谖注重民心向背在今天也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对其中的权术观念和“士为知己者死”等意识,则还须进行现代理性分析,不可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
12、《垓下之围》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这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
第一个场面写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
第二个场面写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
第三个场面写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精编第二版刘洪仁课后题及答案
1、1.汉初,传讲《诗经》有三家,他们分别是鲁诗、()诗、韩诗。
答案:齐诗;齐
--------------------------------
2、2.《诗经》中《国风》有()篇?
答案:160
--------------------------------
3、3.四家诗中,今天流传的《诗经》是()诗。
答案:毛
--------------------------------
4、4.解读《诗经》,每篇诗前有一段解题的文字,被称作()
答案:小序
--------------------------------
5、5.宋代朱熹为《诗经》作注解,书名是《》。
答案:诗集传
--------------------------------
1、《诗经》中在宗庙祭祀的乐歌是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答案:颂
--------------------------------
2、《左传》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编年体
--------------------------------
3、《诗经大雅》中表现周人史诗的作品有
A、《生民》
B、《绵》
C、《皇矣》
D、《大明》
答案:《生民》;
《绵》;
《皇矣》;
《大明》
--------------------------------
4、“道”是老子哲学的一个中心观念,有如下几种意义:
A、构成世界的实体
B、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C、创造宇宙的动力
D、人类社会行为的准则
答案:构成世界的实体;
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创造宇宙的动力;
人类社会行为的准则
--------------------------------
5、孔子倡言“大同”的理想社会,向往“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的时代。
“三代之英”是指夏、商、周杰出人物,而“大道之行”从来就不存在。
答案:×
--------------------------------
6、《左传》作者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历史,是因为郑庄公和他的弟弟段有嫡庶之别,所以才发生了骨肉相争。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
7、《诗经》之首篇是《》
答案:《关雎》
--------------------------------
8、《左传》记载的春秋历史,是始于公元前()年
答案:722
--------------------------------
1、《大同》文中所宣倡的“大同”社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答案:
--------------------------------
1、张若虚诗歌现存有几首?
A、3
B、1
C、2
D、5
答案:2
--------------------------------
2、“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中“霜”呈现月色的白净皎洁。
答案:√
--------------------------------
3、“月下花林皆似霰”中的“霰”,是()色。
答案:银白;白;乳白;白亮;透明
--------------------------------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
A、自信的肯定,乐观的相信
B、个体生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C、自然界亘古不变,人类生命短暂
D、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宇宙观
答案:自信的肯定,乐观的相信;
个体生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2、“孤月”其实一语双关,这既是对天上之月的实写,又是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虚笔映射。
答案:√
--------------------------------
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A、内心愁苦,相聚无望
B、月下心怀他人,推己及人的大爱。
C、自身漂泊并非个例,游子思妇遍布天涯。
D、自己固然漂泊,设想他人团聚
答案:月下心怀他人,推己及人的大爱。
;
自身漂泊并非个例,游子思妇遍布天涯。
;
自己固然漂泊,设想他人团聚
--------------------------------
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中,妆镜台和()这两种典型的物象能反映出此时女性的细腻情思。
答案:捣衣砧;洗衣石;洗衣板;棒槌
--------------------------------
1、《金陵五题》是一组借六朝故都金陵遗迹来总结历史教训的诗篇,题裁上属于()诗。
A、山水田园
B、边塞
C、咏史怀古
D、送别赠别
答案:咏史怀古
--------------------------------
2、《金陵五题》,题咏金陵五处古迹。
除《石头城》外,还有()()()()这四首诗。
A、《乌衣巷》
B、《台城》
C、《生公讲堂》
D、《江令宅》
答案:《乌衣巷》;
《台城》;
《生公讲堂》;
《江令宅》
--------------------------------
3、全诗四句,每句一景,分写山、()、月、女墙。
答案:潮;潮水;水
--------------------------------
1、“旧时”“燕”也如同《石头城》中的“旧时月”一样,是历史的见证。
答案:√
--------------------------------
2、诗歌前两句,朱雀桥与(),地名互对,工整天成,同时点出特定的地理坏境,引发思考。
答案:乌衣巷
--------------------------------
1、《定风波》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年(1082)。
A、四
B、三
C、二
D、五
答案:五
--------------------------------
2、元丰二年,苏轼因反对以()为代表的变法,开始人生第一次贬谪。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寇准
答案:王安石
--------------------------------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答案:竹杖芒鞋轻胜马
--------------------------------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答案:也无风雨也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