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距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千米单位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测量单位的欲望。
-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应用千米进行长度描述。
2. 难点- 1千米与1000米之间的换算理解。
- 在实际生活中对千米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测量工具,如卷尺或测量软尺。
- 教学场地,最好有户外空间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距离场景,如高速公路、城市间的距离。
- 提问:“我们如何描述这些较远的距离呢?”Ⅱ. 探索新知(15分钟)1. 千米概念的引入- 介绍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
- 通过教具展示1米和1千米的比例关系。
2.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测量工具。
- 让学生测量一段100米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走1千米,我们需要走几个这样的100米?3. 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 各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Ⅲ. 深化理解(10分钟)1. 案例学习-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使用千米单位的实际例子,如地图上的距离标记。
- 分析这些例子中千米的应用,讨论其必要性。
2. 问题解决-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从学校到最近的超市有多远?”- 让学生尝试使用千米作为单位来回答这些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苏教版⼩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学构想: 例题⾸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的图⽚,引导学⽣初步感受千⽶在⽇常⽣活中的应⽤,进⽽产⽣认识千⽶的⼼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向学⽣介绍千⽶。
这⾥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千⽶是⼀个长度单位,⽽且是⼀个较⼤的长度单位;第⼆,指明了它的应⽤范围,作为⼀个较⼤的长度单位,千⽶通常被⽤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第三,千⽶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法。
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再引导学⽣思考“1千⽶有多长”这个核⼼问题,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步明确:10个100⽶是1000⽶,就是1千⽶。
即:1千⽶=1000⽶。
这样教学,有利于学⽣充分利⽤已有的知识和⽇常⽣活经验,在掌握千⽶基本含义的同时,初步形成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最后,再要求学⽣联系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度,试着说说“⼤约⼏圈是1千⽶”,帮助他们从不同⾓度丰富对1千⽶实际长度的体验。
教学⽬标: 1、在具体的⽣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1千⽶的长度观念,能进⾏千⽶和⽶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些有关千⽶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的应⽤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
教学难点:建⽴1千⽶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的长度单位? 学⽣互相⽐划并说说1⽶、1分⽶、1厘⽶、1毫⽶的长度。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入长度单位千米。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实物模型,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分组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4.总结提升:通过PPT展示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认识千米2.板书内容: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换算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会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能够利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千米”这个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和含义。
2. 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1.教师出示“千米”这个词,并解释其中的“千”和“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通过千米与米的比较,向学生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和大小。
3. 学习千米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测量方法,即使用尺子或直尺对千米进行测量。
2.教师展示千米的标准尺寸,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
4. 练习千米的测量1.教师出示多种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使用千米单位进行测量。
2.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测量,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5.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6. 总结回顾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3.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生能灵活使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收集拍摄千米的照片,并在班内展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换算,但对千米这个单位还是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喜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出示一条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2)引导学生探讨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得出1千米等于1000米的结论。
(3)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进行换算。
3.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 = 1000 米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1.认识千米》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此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千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理解千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表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千米的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教学学具:千米尺、米尺、实际场景图片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让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场景图片,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操场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
同时,教师介绍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千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可能对千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知道1千米大约等于步行10分钟的路程。
但如何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体会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灵活进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尺、米尺、课件、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中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米、厘米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千米长的图片,如操场、公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米的长度。
–提问:你们觉得1千米长什么样?–学生回答:很长的样子。
–教师总结:1千米就是很长很长的一条线段。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学生尺,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长度,如教室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千米的长度,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千米的测量方法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千米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千米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米尺、千米尺、测量工具。
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千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一)导入新课1. 利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米的概念。
2. 提问:如果我们想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米尺够用吗?为什么?(二)新课讲解1. 引入千米的概念,讲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千米的测量方法(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千米?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是什么?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的千米的应用实例。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千米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千米尺、测量车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千米的测量过程。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进行千米测量实践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三课时:千米的实际应用(一)复习导入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如何测量千米?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测量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苏教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解]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涉及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内容分别是铁路旁的里程碑、公路旁的指示牌和公路旁的限速标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于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里的介绍包含了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一一个长度单位,而且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即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
初步了解上述内容后,教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1 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并要求他们先到操场上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再联系他们的具体感受,进一步明确: 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
即: 1千米= 1000米。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 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推算、估计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学推理、估测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设计理念]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千米的实际应用,设计中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千米,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①100米跑道三年级学生大约走200步推算揍2000步的路程约是1000米,即1千米。
②六年级男生和女生跑1千米需要的时间感知1千米的长度。
③学校环形跑道几圈就是1千米。
④放学路上,从学校到那里的路大约1千米。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千米》苏教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掌握千米的符号和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和符号2. 千米的换算关系3.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4.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测量和计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
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测量和计算。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千米的概念和符号:讲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符号“km”表示。
3. 讲解千米的换算关系: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4. 千米的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5.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的周长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的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以及千米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千米概念、符号和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千米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讲解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他们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并理解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米的大小和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尺、米尺、厘米尺、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马拉松比赛、长途旅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大小。
同时,教师出示千米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千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计算家庭到学校的大致距离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千米。
2.能正确、熟练地念出千米的读音。
3.能估算和测量距离。
4.能够正确使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千米及其使用。
2.难点:如何准确估算和测量距离。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千米(1)引出话题小学生大部分都跑过长距离了。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千米的含义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与平时生活联系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2. 认识千米的读音(1)千米的读音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2)脑筋急转弯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三、教学方法1.听众式教学法。
2.课堂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
3.示范指导和实践操作式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本课时为45分钟,安排如下:1.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5分钟)2.介绍千米的含义。
(10分钟)3.与平时生活联系。
(5分钟)4.认识千米的读音。
(10分钟)5.脑筋急转弯。
(5分钟)6.练习。
(10分钟)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教师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 介绍千米的含义。
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 与平时生活联系。
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4. 认识千米的读音。
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5. 脑筋急转弯。
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6. 练习。
1.学生们围成一圈,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与千米有关的事情。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千米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千米,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米概念的建立,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千米模型、米尺。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千米模型,告诉学生,这个模型代表的就是1千米。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找到可以用千米来描述距离的地方。
2. 讲解千米概念:我通过PPT,展示1千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同时,我解释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我给学生发放米尺,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进行换算,得到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4. 运用千米描述距离:我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景,让他们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千米模型2. 1千米 = 1000米3. 实际情景描述距离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千米的概念。
答案: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等于1000米。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答案: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2千米,公园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千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千米的概念,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了解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或者尝试在生活中的更多情景中运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千米。
我们会通过实际情景来引入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中第28页的内容,我们会学习如何用千米来表示距离,以及如何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千米来表示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距离用千米来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距离,比如学校的操场长200米,教学楼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00米等等。
我还会准备一些千米和米的换算表格,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准备的实际距离,比如操场的200米,教学楼到图书馆的500米,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这些距离。
2. 讲解千米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千米的意思,千米就是一千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
3. 讲解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会展示千米和米的换算表格,让学生们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用千米来表示距离,比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1.5千米,或者说图书馆到公园的距离是3千米。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题,比如把200米换算成千米,或者把1.5千米换算成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 = 1000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来表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答案:略2. 请用千米来表示图书馆到公园的距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千米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如何用千米来表示距离还是有些困惑,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引导和巩固。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实际距离,用千米来表示,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1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2.1认识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2.1节,主要讲述千米的概念及其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通过展示一幅长跑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名学生跑了1000米,那么他跑了多少千米呢?2. 新课导入: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PPT 展示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3. 知识讲解:我详细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并互相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 1千米 = 1000米1米 = 0.001千米1厘米 = 0.0001千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千米、米、厘米表示下列长度:(1)教室的长度:____________米(2)操场的周长:____________千米2. 换算下列长度:(1)500米 = ____________千米(2)20厘米 = ____________千米答案:1. (1)8米(2)400米2. (1)0.5千米(2)0.002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学生们在实际问题解答方面表现较好,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强调长度单位换算的学习,并增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理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长度单位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米、厘米等基本长度单位,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
但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千米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长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米的概念,理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正确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千米的长度。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直观印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模型、米尺、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千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千米。
例如,展示一幅从远处观看的风景画,让学生猜测画中的距离是否用到千米作为单位。
2.呈现(10分钟)讲解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
如: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通过测量、实验、推想、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路程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千米1.回忆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已经学过厘米,米,分米、毫米。
教师随机粘贴制作好的长度单位卡片。
师: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一下吗?先写在你的草稿本上。
(教师逡巡指导)同学们的小手都已经举得高高的了,谁愿意到讲台上来给它们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台排序)师:你们的答案与他相同吗?生:相同。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吗?生:mm,cm……(师板书)师:1 毫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指甲盖的厚度)师:1 厘米呢?(大拇指的宽度)1 分米呢?(一柞)1 米呢?(双臂打开的长度)师:那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千米)同学们真棒,都有预习的好习惯。
2.引入千米师:那它应该排在这一排的哪个位置上呢?请哪位小朋友来给它排排队。
(生贴)师:你真聪明,我们掌声送给他。
3、生活中的千米师:千米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发现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带领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校园也隐藏了一个 1 千米,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学校操场课件)生:操场师:那你知道我们的操场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生:250 米师:那么跑几圈就是 1 千米呢?生:4 圈师:上体育课跑过 1 千米吗?什么感觉?生:很累师:你能用你的身体尺来描述1千米吗?(学生摇头)(二)、感知 1 千米有多长1.体验 10 米的长度师: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要体验它的长度,我们先来看看十米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课件出示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出示例5
教法:观察法、实践感悟
学法: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教具:米尺、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一、
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复习
导入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做一做
学习例5
基本练习
解决问题
总结
师: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引导学生先求出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时,一共是几小时。
师: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小结。
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对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操场上的时间过多,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再教设计:注意时间的分配,一些要求在课前讲清。
媒体应用: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效果好。
生:量出一百米,往返五次就是一千米。沿操场走一走,跑一跑,5圈,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8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84)知识点概述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第2讲,主要介绍了千米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分米的换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千米的概念。
此外,还需要学生理解千米与毫米、厘米、分米的关系,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到所学知识。
课前准备在开始本节课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准备好讲义或教材,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准备好黑板或白板,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准备好课后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准备好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卷尺、尺子等。
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1千米=1000米”,并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大多不深入,老师可简单地解释“千”表示1000,千米(km)是长度单位,相当于1000米。
•老师提问:怎样才能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1公里(km)=1000米。
因此,千米等于一千米的长度。
2. 学习千米的概念、换算以及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它比米大得多,是很长的距离。
千米用在表示长距离时比较有用,如马拉松比赛的距离、城市间的距离、国际旅游的距离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加强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例如让学生估测教室至操场或办公室至餐厅的距离,并用千米表示出来。
•接着,老师可以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厘米、分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供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锤炼运算技能。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例题,供老师做参考:–1千米=()米–850米=()千米–2千米7百米=()米–12000米=()千米3. 实践活动•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估测公路或铁路的长度、学校操场的长度等等,并自主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学情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预设一:学生按顺序说。
表扬:这个同学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预设二:学生没有按顺序说。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
师:我们全班一起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
2、关于这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说明: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你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1分米呢?1米呢?
4、如果想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可以使用什么长度单位?一枚硬币的厚度呢?
能用分米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吗,你想用什么单位?
5、那如果测量我们滨海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6、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千米”(板书全课题:认识千米)
二、认识千米
1、那么通常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2页。
2.自读交流。
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
(略)
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
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
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图片1:这里标着“180千米”。
这是铁路边上的里程碑。
图片2:公路边上标着“60千米”。
这是指在这条路上车速每小时不能超过60千米。
图片3:;路牌上标着“南京98千米”。
表示这里距离南京还有98千米。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读起来不容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
再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出1米。
师:那2米呢?
师:两个1米,我们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比出2米。
比比看。
学生合作比出2米。
师:要是3米呢?
师:那如果我们全班小朋友合作,能比出几米?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合作才只能比出48米,请同学们想一想,1千米要多少个小朋友合作比出来啊?(1000个人)
师:1千米就是1000个1米那么长。
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
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
(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大家去过学校的这个地方吗?(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体育场跑道西边有一条直道,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
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
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3)你们知道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如果250一圈的跑道,()圈是1千米?
其实,标准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出示操场跑道图片),请同学们想想,标准操场的跑道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算的?
(这里要多请几个同学说一说)
那么,一个人离你1千米远,你大声说话,他能听见吗?
三、巩固练习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又多了一位新伙伴——千米,下面老师就出几道题目,考考大家。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①师:这是一幅铁路的地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米?请打开书,翻到第46页第6题,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②课件出示: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
你能估一估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看做一份,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是这样的两份多一些,估计为700千米左右)师:实际上,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663千米。
估算到700左右的请举手,你们估算的很接近了,你们真厉害的。
③那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这样的4份估计为1200千米左右)
师:实际上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1157千米。
估算到1200左右的请举手,你们的估算水平非常高的。
④徐州也在这条铁路线上,它在济南的南方约300千米处,你能指出它的位置吗?
(5)这是小军的一篇数学日记,里面有许多的错误,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布置要求一边找错误,一边想想怎么改,然后数一数你找到几个错误的地方。
)
2.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我国青岛海湾大桥长42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