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千米教学文档

认识千米教学文档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44—46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

②走操场200米,看用多长时间。

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一、互动生成——千米:1、复习长度单位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还记得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说出进率是多少。

)2、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单位你会填吗?一块橡皮长约4( 厘米)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2( 毫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约200( 米)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如果学生不知道南京长江大桥,配以实物图)填什么单位呢?为什么不填米呢?(学生假如能说出“千米”,那问“你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吗?”“千米和米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不知道填什么,则顺势推出:同学们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地方吗?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中的五个兄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

3、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吗?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已留意到了这个长度单位。

颜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我们来看看:图1这是铁路中的里程碑,说明到这里是180千米图2这是公路上的里程碑,离南京还有98千米。

图3这是限速标志,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必须不能超过每小时60千米﹞。

图4这是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6千米师:通过这几个例子,你能说说什么时候用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对,在计量路程或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

我们知道“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

千米又叫做公里。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一、引言本次说课主题为《千米的认识》,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千米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注重观察、实验和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中学数学》第三册,本章重点内容为“长度单位”。

“长度”作为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其单位的选择和计量方法至关重要。

所选教材内容详实、结构完整、重点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教学大纲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熟悉常用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能够熟练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熟悉常用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1.概念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3.实验探究通过少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量方法。

六、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10分钟)通过出示图片等交互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并进行简单交流。

2.讲授(25分钟)首先介绍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然后介绍其他常用长度单位。

最后进行长度单位转换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实例演示与解析。

3.活动(25分钟)提供若干条实际问题,涉及长度单位的转换计算。

通过操纵,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中的数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及器材准备•教材和教师自编教学PPT;•实物和图片等辅助展示器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 使学生能够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距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千米单位实际应用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测量单位的欲望。

-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千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应用千米进行长度描述。

2. 难点- 1千米与1000米之间的换算理解。

- 在实际生活中对千米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测量工具,如卷尺或测量软尺。

- 教学场地,最好有户外空间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距离场景,如高速公路、城市间的距离。

- 提问:“我们如何描述这些较远的距离呢?”Ⅱ. 探索新知(15分钟)1. 千米概念的引入- 介绍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讲解1千米等于1000米。

- 通过教具展示1米和1千米的比例关系。

2.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测量工具。

- 让学生测量一段100米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走1千米,我们需要走几个这样的100米?3. 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 各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Ⅲ. 深化理解(10分钟)1. 案例学习-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使用千米单位的实际例子,如地图上的距离标记。

- 分析这些例子中千米的应用,讨论其必要性。

2. 问题解决-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从学校到最近的超市有多远?”- 让学生尝试使用千米作为单位来回答这些问题。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2《千米的认识》说课稿(294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例3利用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米,得出1千米=1000米。

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

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

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

学习千米的认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长度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

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在250米的操场上走4圈(并记录时间,和步数及感受),课件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二、教法:1.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1《认识千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认知,但对于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长度单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入长度单位千米。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实物模型,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作交流:分组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4.总结提升:通过PPT展示千米、米、分米、厘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认识千米2.板书内容: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换算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对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会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并能够利用千米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千米”这个单位,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和含义。

2. 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1.教师出示“千米”这个词,并解释其中的“千”和“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通过千米与米的比较,向学生介绍千米的长度单位和大小。

3. 学习千米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测量方法,即使用尺子或直尺对千米进行测量。

2.教师展示千米的标准尺寸,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

4. 练习千米的测量1.教师出示多种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使用千米单位进行测量。

2.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测量,教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5.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6. 总结回顾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3.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理解千米的定义和含义。

2.学生能灵活使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收集拍摄千米的照片,并在班内展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换算,但对千米这个单位还是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喜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出示一条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2)引导学生探讨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得出1千米等于1000米的结论。

(3)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进行换算。

3.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米 = 1000 米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能够用“米”和“千米”描述物体的长度和距离,形成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难点:建立“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谁能告诉我1米有多长?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是使用“米”作单位吗?对了,像铅笔、课桌、教室的长宽等。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比如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还用“米”作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感知“千米”(1)观察千米实际长度同学们,请看这个操场,大家觉得这个操场大约有多长?对,可能有100米、200米或者更长。

那如果我们要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2)千米与米的关系同学们,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那1千米等于多少米呢?对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我们能不能把1000米分成10段,每段长度是多少呢?对了,每段长度是100米。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千米”作单位的物体或距离?(2)分享交流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很好,有同学说见过高速公路上的距离标志,有用“千米”作单位的;还有同学说,他们家离学校的距离是用“千米”来描述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千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比分米、厘米更大,用来描述比较长的距离。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那现在,请你们用“米”和“千米”来描述一下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5.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3.能够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千米、米、厘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比较大的一种,能够与米、厘米相互转换,建立起概念与实际应用场景的联系;2.将千米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学习先请同学看一组图片,让他们简单描述一下每张图片中人物的状态和所在位置,再带领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描述这些人所在位置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这个问题引出来后,再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2. 观察图片,讲解千米让同学再次看一组图片,以及标注在图片上的尺子,引导他们思考:这个尺子的作用是什么?标注在尺子上的数字与图片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接着,将讲解的重点转移到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比较大的一种。

其中,“千”代表“一千”,即1 km = 1000 m。

•让同学通过尺子标注的数字和图片距离之间的关系,体会千米和米、厘米的不同之处。

3. 制定小组任务把课堂分成小组,每组5-6个同学,让小组内成员聚在一起,相互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经常会使用千米这个单位。

比如说回家的路程、去度假的路上、出门散步的时候、春游、爬山等等。

同时要求同学能够思考一下,千米、米、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在实际上闯荡生活中,应该如何转换使用。

4. 课堂讲解根据小组的讨论和思考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去学校可以用千米来计算,而在学校里则可以用米或者厘米来衡量,千米和米、厘米的转换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

5. 完成小组小练习让同学完成分组小练习,根据画好的蚂蚁走过的路程,计算这段路程的长度,并用千米、米、厘米三种长度单位表示出来。

6. 总结通过本次课堂,同学们理解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了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实现了从具体实践场景到概念的转换和反过来实现实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备课《认识千米》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备课《认识千米》说课稿

《千米和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6页第六单元《千米和吨》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首先,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的基本概念,掌握它和其他单位的换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千米的认识和换算。

2.实际生活中使用千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1.认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3.2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

2.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举例等方式,详细说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四、教学流程4.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千米尺子、课件等。

2.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图纸、计量器具等。

4.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片或课件展示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并询问学生这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及其问题。

2.认识千米(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黑板上的图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3.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30分钟)教师通过彩色粉笔的演示,详细讲解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练习完成对应的计算题。

4.运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距离的计量和比较大小。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纸,使用千米尺子测量图纸中的建筑物和道路的距离,并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4.3 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总结重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成果。

2.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和书本上的作业表现。

3.学生的笔记和课堂表现。

六、板书设计内容方法千米的认识介绍、举例千米和其他单位的换算彩色粉笔演示运用千米进行比较小组活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加深,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千米进行计量和比较大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千米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千米。

2.能正确、熟练地念出千米的读音。

3.能估算和测量距离。

4.能够正确使用千米来描述距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千米及其使用。

2.难点:如何准确估算和测量距离。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千米(1)引出话题小学生大部分都跑过长距离了。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千米的含义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与平时生活联系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2. 认识千米的读音(1)千米的读音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2)脑筋急转弯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三、教学方法1.听众式教学法。

2.课堂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法。

3.示范指导和实践操作式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本课时为45分钟,安排如下:1.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5分钟)2.介绍千米的含义。

(10分钟)3.与平时生活联系。

(5分钟)4.认识千米的读音。

(10分钟)5.脑筋急转弯。

(5分钟)6.练习。

(10分钟)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教师展示一张长跑比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赛地点两侧的道路标志牌,并询问他们对标志牌上的数字是否熟悉。

2. 介绍千米的含义。

将“千米”两个字分开,写在黑板上,再请学生们拼读。

译成汉语“千米”是由“千”和“米”两个词组成的,意为“1000米”的长度单位。

3. 与平时生活联系。

与学生们一起谈谈平时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相当于千米。

4. 认识千米的读音。

让学生听读“千米”,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并背诵单词。

5. 脑筋急转弯。

请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千米是千只米虫爬的距离吗?”6. 练习。

1.学生们围成一圈,每个人说出自己知道的与千米有关的事情。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千米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千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2.1认识千米。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千米的定义、换算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千米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将千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米换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千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出千米的概念。

2. 千米定义:千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一千米。

3. 千米换算:引导学生学习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方法,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4.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如:学校到家的距离是500米,请问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500米是多少千米?1000米是多少千米?6.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测量公园的长度、计算跑步的距离等。

六、板书设计1. 千米的定义2. 千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方法3.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千米等于_____米,1米等于_____厘米。

(2)计算题:学校到家的距离是300米,请问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应用题:请你举例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答案:(1)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

(2)学校到家的距离是300米,等于0.3千米。

(3)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测量操场的长度、计算骑自行车的距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千米的定义和换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加强。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案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案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教案
江苏版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

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1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1教案-苏教版

认识千米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

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

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 能力目标: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 情感目标: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1. 做一做: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2、旗杆的高度是30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2.填空:2米=()分米6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3. 出示图片初识千米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的概念1. 认识“千米”1、出示图片,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2、①用等号相连,说明它们的长度怎么样?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2. 感知:1千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参考答案 1.(1)厘米 (2)米 (3)分米 (4)毫米 2. m dm cm mm 10
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 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和比例尺,让学生 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5.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老师指导,集体订正答案。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小红每分钟走70( ) (2)小明骑车每小时行18( ) (3)小王开摩托车每小时行60( )
2.填空。 4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7分米=( )厘米 800厘米=( )米 5厘米=( )毫米 2米=( )厘米 6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3.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60米,宽150米。沿这个花圃的边走1圈, 有1千米吗?
参考答案 1. (1)米
(2)千米 (3)千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练地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2.1 认识千米|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2.1 认识千米 | 苏教版一、前言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的基本概念、换算方法以及一些应用技巧。

本次教学我们将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第二单元“认识千米”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们的学生将达到以下的目标:1.意识到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对千米有更深入的认识2.能够简单地进行公里与米以及米与公里之间的换算3.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掌握数据转化和简单的运算方法4.紧扣新课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教学重点1.千米的概念和应用2.公里与米的换算3.米与公里之间的换算方法4.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计算思路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举一些实际运用千米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认识到千米的重要性。

2. 自动生成法通过阅读和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公里与米之间的转换规律和方法。

3. 比较法将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练习方法进行比较,在集体讨论中找出最优秀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4. 实践法在生活中,寻找关于千米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讨论和计算,将生活和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前准备中,将大幅的千米标志贴在教室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千米的重要性。

2. 认识千米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文字对千米的概念进行初步介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千米的含义。

3. 公里与米的换算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公里与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给出一些转换的练习题,考察学生的转换能力。

4. 米与公里之间的换算方法同样的方式介绍米和公里之间的转换规律,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5.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计算思路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际需要的数据转换问题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计算能力。

6. 课后作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米》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存与查找资料,连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差不多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校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追问:什么缘故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明白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能够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

(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如何记住它的?明确:像如此的100米,我们走10次确实是1000米,也确实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那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刻?假如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刻?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依照实际情形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和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6页第六单元《千米和吨》首先,我要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明,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教材第46页用学生生活中常见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引出千米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联系跑步的常识建立起对千米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练习继续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我将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学会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把让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作为教学重点,把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要谈谈我对教法以及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将采用活动教学法,讲解法,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在学法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感知新课内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分析,我下面将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教学的成效,我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们知道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我用PPT 出示的教科院第44页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的图片,然后问同学们在图片上的这些数字你们都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千米》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引出课题后,我将和同学们继续探讨刚刚所说的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含义,它们分别代表距离某地还有多少千米或是限速多少千米,然后我将设置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千米有多远吗?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继续探求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一般都会给予否定的回答,这时,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建立起学生对千米这个概念的感知:同学们体育课是不是开始前都会绕操场跑几圈啊,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那么绕操场跑四圈差不多就是1000米了,这里我们计算得到的1000米就等于1千米。

这时我将问同学们,我们之前的里程碑上南京98千米,你们现在知道有多远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要绕操场跑多少圈啊,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解除学生之前的困惑,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想想做做的练习题让学生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达到熟练化的程度。

第1题,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千米,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个一千米,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一千米的含义;
第2,3题则是让学生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000米等于1千米,第4题就是让学生具体感知米与千米的区别,能够具体认知什么时候用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米做单位,培养学生的长度概念,不能混用,通过对以上题目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领会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将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将来谈谈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板书预设:
千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等量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