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政治经济学导论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一部分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结语I.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引领经济政策或决策以达到预期反思失败失败发展理论急需反思发展经济学 1.0版结构主义关注市场失效问题:进口替代策略结果惨淡发展经济学 2.0版新自由主义关注政府失效问题:华盛顿共识迷失的二十年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的成功: 出口导向中国,越南,毛里求斯:转轨经济中的双轨制遵循主流理论的不成功,成功的违反主流理论:反思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与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东亚奇迹》出口导向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增长报告》(i)开放;(ii)宏观稳定;(iii)高储蓄率,高投资率(iv)有效市场;《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世上没有万能药•世界银行是前两版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从低收入跨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13个,其中8个是西欧周边或石油生产国–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在实践过程中,世界银行也不断对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II.新结构经济学•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是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得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收入增长和相关问题的理论•高速持久的收入增长是现代才有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增长其本质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不断的结构变化过程,包括提高生产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其决定因素,也就是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决定因素•我为何将此研究方法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依惯例,它的名字应该是结构经济学•多出的那个“新”字是为了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分开来•核心假说。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3章课件
第三讲 新结构生产理论:禀赋结构的供求原理•本讲主要介绍新结构生产理论,或者最优生产函数理论。
这是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水岭,后者给定生产函数求解最优资源配置,而前者则恰好颠覆过来,给定禀赋结构求解最优的产业和代表这个最优产业的生产函数。
•这一讲是新结构经济学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石,新古典理论大都围绕生产函数打转。
这其实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包含生产函数的理论都将是新结构经济学的退化特例。
新结构生产理论为探索广阔的结构变迁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为沟通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了一座桥,为统一资源配置和结构变迁提供了可能。
•本讲与第2讲所介绍的新结构经济学一般化分析框架不同,而是以整个经济学中最为著名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来简单明了地阐述新结构经济学的四大原理,并对其刻画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最优生产结构的结构变迁方程的一些重要性质展开讨论。
•最后用扩展到无限维禀赋结构的新结构分工理论讨论了人类历史上漫长的马尔萨斯陷阱及英国工业革命案例。
本讲的重点和难点与学习注意•这一讲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需要清楚新结构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前四条: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禀赋结构的需求原理、禀赋结构的相对价格原理、最优生产结构原理。
•这一讲学习中可能需要引起注意的方式是,借助任何经济学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例子,通过新结构经济学基本公理来演绎推导出上述四条基本原理,同时学会推导结构变迁的一些重要命题,比如结构升级效应如果大于边际产出递减效应则利率不会随资本积累而递减,尽管在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设定下。
这是结构变迁的威力,同时也是揭开后面一些课程内容所讨论的内生增长、高储蓄率、卢卡斯之谜等等现象的根源。
本章提纲第一节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与供给函数第二节禀赋结构的需求原理与需求函数第三节禀赋结构的相对价格原理(禀赋约束原理)第四节最优生产方式原理(新结构的比较优势原理)第五节例子:最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第六节新结构分工理论:多维禀赋结构的最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七节前工业社会的结构变迁:马尔萨斯陷阱的新结构经济学第三讲 新结构生产理论:禀赋结构的供求原理第一节 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与供给函数(上)第三讲 新结构生产理论:禀赋结构的供求原理第一节 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与供给函数(下)第一节 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与供给函数Ø禀赋结构的定义Ø禀赋结构的维度Ø禀赋结构的变迁Ø禀赋结构的特征Ø禀赋结构的供给回顾第1讲的禀赋结构的供给原理p禀赋结构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起点•在给定时点,任何分析单元的禀赋要素及其结构是给定的,但会随时间而变化。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以及经济)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
而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该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畴。
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
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
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
国家一等奖选修《政治经济学导论》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选修《政治经济学导论》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国家一等奖选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导论》的教学设计方案。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政治经济理论的优缺点,以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 学生将能够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如何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政治经济学的不同学派和理论3. 政治经济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4. 经济政策分析和决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教师将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学生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真实数据,学生将能够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 课程项目:学生将参与课程项目,如研究报告或论文,以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该课程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参与: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作业和测验:通过书面作业和定期测验评估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 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在课程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如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
参考资料以下是一些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研究和研究:1. 马克思《资本论》2. 亚当·斯密《国富论》3.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通论》4. 阿哈罗·利滕《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对话》以上是《政治经济学导论》选修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政治经济学 导论
导论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列宁曾高度地评价了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就是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是人们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三是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2)生产关系的内容还要具体地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
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但它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制约来研究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1)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要从生产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揭2示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2)作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反映了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 生产关系4. 生产方式5 经济规律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习题答案(第1章)一、综合选择1.A2.A3.A4.C5.AD6.AC7.ABCD8.ABC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导论》课件
政府干预的目的
2
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控经济等。
研究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包括促进
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等。
3
政府干预的方式
介绍政府实施干预的不同方式,如税收、 补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描述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
考虑人口增长、教育、卫生等因素,描述社会经 济条件的改善。
《政治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政治经济学导论》课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政治和经济之 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塑造我们的社会和世界的。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理 解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
详细说明课程的授课方式,包括讲座、小组讨 论和案例分析等。
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的,政府干预可以对经济产生影响。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的运作 方式。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决定、消费 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假设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会采取理 性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府干预经济
1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
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不同角色,如监管
教材简介
介绍主要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方式,帮助学生更 好地准备和学习。
评估方式
介绍课程的评估方式,如考试、论文和课堂表 现等。
宏观经济学
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整个经济体系或国家经济的总体表现、问题和政策。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政治经济学导论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8
市场经济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配置方式, 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方向。 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方向。但要使这 种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 种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还需要一 套制度作保证。 套制度作保证。 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客观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 内在规律)与规范经济学( 内在规律)与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 为基础) 为基础)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21
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规律和经济规律
规律:现象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22
经济规律的分类:普遍规律 经济规律的分类: 几个社会共有的规律 某各社会特有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就是要从经济运动过程中去 揭示其规律性。 揭示其规律性。
经济学是一门使 人生幸福的艺术。 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1
经济学是一个学科体系的总称。这个学科体 系研究的核心是“价值”和“财富”。
发展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现代微观/宏观经济学 ……
2011-1-25
政治经济学和发展 1.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13
1.2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
发点
人的劳动 生产劳动
三要素
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2011-1-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14
新结构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结构及其变迁-课件
14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 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5
本章提纲
第一节 从产业经济学到新结构产业经济学 第二节 产业及其结构关系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迁的经验特征事实 第四节 产业间结构变迁的理论与实证 第五节 产业内升级的理论与实证 第六节 产业结构的特征维度与对其他结构安排的需求 第七节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实践
6
第一节 从产业经济学到新结构产业经济学
二、行业如何分类
• 最具经验直觉的三次产业分类
✓ 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配第(1672年《政治算术》)就察觉到工业比农业收入(附加值)多,商业 有比工业收入(附加值)多,蕴含三次产业分类雏形;马克思(1867《资本论》)在魁奈(1766年 《经济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社会资本再生产I、II部门,即明确提出生产资料部门(重工业)和消 费资料部门(轻工业);霍夫曼1931年《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比例关系的霍 夫曼定理。
新结构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结构及其变迁
讲授内容
• 第12章主要介绍新结构产业经济学导论,讨论细分到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变迁,包括 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结构变迁。
• 本讲前半部分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第3讲新结构生产理论和第4讲新结构增长理论所讨论 的内容在细分产业层面的另一种分析框架,即第2 讲所介绍的细分产业动态分析框架。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课程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经济活动和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和选择市场、供给和需求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1 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概念和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2 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2.3 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社会福利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3.1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从理想向现实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模式3.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四章:国家与经济4.1 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经济职能的演变和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4.2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和经济体制的类型和特点混合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3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第五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5.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2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国家与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3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挑战第六章:市场经济体制6.1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6.2 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3 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第七章: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7.1 企业行为与决策企业目标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优势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7.2 市场结构与竞争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与市场力量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7.3 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企业间合作的形式与动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8.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8.2 国际贸易与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8.3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策略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九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9.1 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收入分配的概念与衡量指标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与现状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9.3 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的现状与挑战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10.1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分析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10.2 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挑战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新时代发展难题中的使命10.3 政治经济学的前景与学科建设政治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政治经济学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国家与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等十个章节。
政治经济学导论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名称来源:1615年重商主义者孟克莱田写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创经济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指家庭管理经济一词最早出自色诺芬,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孟克莱田在小册子中为了表达与经济学原本意义所不同的内容,加上了“政治”这个修饰语,用来表示它是国王管理整个国家经济的一问学问。
政治经济学,指的是国家的经济学(即国家的经济管理),社会的经济学(即社会的经济管理)。
政治:社会、国家经济:家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财产管理的学问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形成独立的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重商主义 15、16、17世纪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叶威廉.配第 17世纪亚当.斯密 18世纪不能解释劳动与价值和剩余价值李嘉图 18世纪、19世纪破产后①庸俗政经学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9世纪40年代)经济学(马歇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19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商主义最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重商主义。
它是封建社会瓦解后,伴随海外贸易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
是15中叶、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代表了当时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
重商主义最突出的思想是重金、贸易顺差和国家干预。
因而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从诞生之始就强烈地包含有国家的经济管理这样的内容。
代表:英国威廉.斯塔福托马斯.曼法国:孟克莱田柯尔贝尔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继重商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流派。
重农学派的出发点“是在法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国家”。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3)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体现的是 所有者对生产资料具有一种任意支配和处置 的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产权。所有权确定了 产权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财产的独占和 垄断的权利,它赋予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财产等不同权利,后 三项权利又称为经营权。
随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最初统一的所 有权逐渐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关 系。但所有权仍然是产权关系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享誉全球的伟人 最伟大的四位经济学家之一。
社会学的四位奠基人之一。
西方四次推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结果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评选“千年第一 思想家” ,马克思名列第一; △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互联网在全球 内推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名列第一; △2002年,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 以1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英国BBC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 家进行调查,马克思荣登榜首,遥遥领先。
创造的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
论。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
益对立的本质。
4、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两大 分支
当代西方经济学 古典政 治经 济 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 ┅┅)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马克思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克思的 《资本论》。马克思为了完成这部近三百万字的 科学巨著,花费了四十年的心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
新版政治经济学-导论
1842年任《莱茵报》主编,开始 研究政治经济学。
●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 卷出版。
●
1880年,修订《资本论》第二卷 和第三卷。
● ●
1883年3月14日病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 1895)
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巴门市 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纺织厂 的资本家。 ●1837年中学未毕业当商行办事员, 后去纺纱厂工作。 ●1841年服兵役期间去柏林大学旁 听,自学哲学等,进行社会调查。 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 ●1844年8月,与马克思在巴黎第一 次会面。 ●花十一年整理出版《资本论》第 二卷(1885年)第三卷(1894年)。 ● 1895年8月5日,即《资本论》第 三卷出版后的第二年,恩格斯去世。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产生时间 19世纪中叶
■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产生
(二)产生背景 (1)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成熟,
无产阶级登台;(2)理论基础:古典政治经济学 及空想社会主义 ■马政经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劳动价值论是马政经的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论是马政经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及《资本 论》
(一)人物介绍
马克思
恩格斯
(二)关于《资本论》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Marx,karl) (1818,5,5—1883,3,14)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 的特利尔城,父亲是一位律师。
●
1835年10月入波恩大学、1836年 转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1841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
政治经济学导论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 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6
第三阶段
❖大卫·李嘉图 ( David R icardo ,1772-1823)
❖古 典 政 治 经 济 学 最 后 完 成 者
❖李 嘉 图 论 证 了 用 抽 象 推 理 的 方 法 形 成 经 济 理 论 的 可能性。他的这种用严格的假设来支持其论断的 做法后来被熊彼特称为“李嘉图恶习”
❖历 史 上 最 有 个 性 、 最 富 有 的 经 济 学 家
➢政 治 经 济 学 成 为 一 门 独 立 的 科 学 — — 古 典 政 治 经 济学(也被称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 是在英国完成的。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阶 段
4
第一阶段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年5月26日-1687年12月16日)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者。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 《赋税论》(写于1662年,全名《关于税收与捐献的论文》) 《献给英明人士》(1664), 《政治算术》(1672), 《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 《货币略论》 马克思把配第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和“英国政治经济学 之父”
•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的任务 • 借鉴、竞争、信念
• 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 •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 民财富
05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 然物;另一类是劳动生产物(或称原料)。
•(石油、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被利用,使劳动
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3、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 是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辅助 设施(土地、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结合。 生产工具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经 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
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 建立者。代表英国工场手工 业已高度发展、产业革命开 始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 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他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 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 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 学的主要内容。论证了劳动生产力 提高的原因,说明分工能提高劳动 生产力。主张自由竞争,抨击重商 主义,对英国经济政策曾起过重大 作用。另一重要著作是《道德情操 论》。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 论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及实质
(2)弄清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有些东西,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不同,有时作为劳动资料, 有时又作为劳动对象。例如,牛被放牧 时是劳动对象,被用来耕地时则是劳动 资料,而被宰杀时便又成了劳动对象。 有的东西,还可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 同时作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例如, 在家畜饲养业上,家畜既是饲养者的劳 动对象,又是制造肥料的劳动资料。
政治经济学导论重点
政治经济学导论重点及简答题第一部分:导论重点知识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对生产关系研究必须联系上层建筑,且不可避免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3.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社会)生产。
4.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资源配置)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社会经济运行)。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
6.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本质和内在必然性。
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还必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揭示其新的规律,从三个方面:一是借鉴,二是竞争,三是信念;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经济制度的研究,经济运行的研究,经济发展的研究,研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的发展。
7.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这是由于其产生的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条件)是客观的所决定的。
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一是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二是部分社会共有的规律,如市场经济规律中的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三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导论简答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结构政治经济学导论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
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包括:
1.对一国比较优势的理解,这种比较优势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演化。
2.在发展的任一阶段都把市场作为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
3.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因势利导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观点和新分析框架,如“新结构分析增长委员会报告”提出的五个特征事实,包括通过对外开放利用世界经济、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
源和拥有坚定的、可信赖的和有能力的政府等。
这些特征事实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的每个阶段按照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时的合理结果,而市场机制则是按照国家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
总的来说,新结构经济学为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