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物种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三个内涵)生态系统多样性生长发育2、生物的(共性)特征:应激性新陈代谢(最基本)3、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4、生物圈:(1)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2)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7、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共生、寄生。

8、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10、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12、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参加国家:美、德、英、中、法、日。

1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细胞膜:分隔细胞与外界环境,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力推四大生态工程

国务院常务会议:力推四大生态工程
工核心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 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 四是推进两化融合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制定 实施 了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 启动编制企业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出台并加快实施“ 宽带中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在京召开
2 0 1 3 年1 2 月2 7日,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
牌 照 。预计全 年 , 规 模 以上 工业 增加 值增 长 9 . 8 % 左
右, 利润增长 1 3 %; 信息消费规模超过 2 万亿元 , 增
长2 5 %左右 , 电信业务 收入 、 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
业 收入 分别 增 长 8 . 4 %和 2 5 %。
药品、 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等采 购合 同时 , 应 同时 签署廉洁购销合 同。各省级卫生计生部门应制定区 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 良记 录实施办法 , 建立 商业贿赂不良记录 , 并及时在其政务网站公布。
国务院常务会议 : 力推 四大生态工程
2 0 1 3 年 1 2月 1 8日 , 国务 院总 理李 克 强 主持 召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 , 新材料 、 高端装备制造、
生 物 医药 等研 发 及 产业 化稳 步 推进 , 节 能 和新 能 源
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
会议 通过 《 水 质 较好 湖泊 生态 环 境保 护 总体 规
库管理制度和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 , 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 , 对财政资金支付使用过程实时监控 , 对监 控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 以确保财政资金 使用安全性 、 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管理活动。《 办法》 共6 章2 5 条, 对财政 国库动态监控的主体 、 适用对 象、 资金范围、 监控内容 、 核查方式和违规处理等做 出了全面规定 , 突出反映了事前 事中控制 、 事后追 踪问效的新 型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监控模 式。按照 《 办法》 规定 , 所有实行国库集 中支付的资金都纳入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范 围。《 办法》 同时要求 , 地方各 级财政部门参照本《 办法》 开展财政国库 动态监控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

农林牧渔综合生态工程一、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农、牧、渔农业生态工程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陆地生产与水体生产相结合,有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

采用农、牧、渔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工程。

例如,江苏省盐城市董村,过去仅单一生产粮食,近年来该村运用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将农、牧、渔、食用菌和沼气合理组装,在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开展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发展畜禽养殖,使粮菜畜禽鱼蘑菇均得到增产,经济收入逐步提高。

其具体做法是:①在种植业中,实行用养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培养提高地力,粮食生产由1978年每公顷10072.5kg上升到1983年的20250kg,棉花、油菜也大幅度增产。

②利用食物链发展养殖业,其主要养殖食物链是:将150多吨饲料粮和稻草骨粉等原料加工成300t配合饲料,饲养1500只蛋鸡,用鸡粪加配合饲料喂养了900多头肥猪,猪粪投入沼气池和用来养鱼,使原来价值仅4万元的粮食和草等材料,通过多层次利用,产值达到23万元,经济效益增加了4.75倍,并为市场提供了蛋、鸡、猪、鱼等食品。

③利用加工链多层次利用农副产品,主要是加工配合饲料。

④发展沼气,提高生物能利用率。

全村建有242个沼气池,几乎户户有沼气,还建了一个8kW的沼气发电站。

⑤用沼气沼渣种蘑菇或养蚯蚓,塘泥也用来养蚯蚓,收蘑菇后的残料和蚯蚓粪上田,为粮、棉、菜等农作物提供肥料(图10-1)。

图10-1 董村的生产结构江苏省无锡市河埒养殖场,位于太湖之滨,属湖荡低洼土地类型,该场是以鱼为主,有77公顷鱼池,畜禽工商各业均占一定比重的养殖场。

生产结构如图10-2。

图10-2 无锡市河埒养殖场的生产结构该场立足于当地水域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根据鱼类栖息水层与食性不同,在同一鱼池内采取立体养殖结构,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产增值,把单一的养鱼改为渔牧结合,使大部分鱼饲料“过腹还池”。

美国罗斯福工程_全球八大生态工程介绍之三

美国罗斯福工程_全球八大生态工程介绍之三

3 1
个州
,
,
其 后 不 断 地 向 西 进 入 大 陆腹 地 到
,
围 房 舍 周 围 营 造 防 护 林 网 ; 在 不 适 宜 造林 地 带 选 出 1 % 较 好 的 小 块 土 地 营 造 片林 根 0
, ,
9 1 世纪 中 叶 中西 部大 草 原
6
,
个州人
口显著
增长 由于过 渡 放 牧 和 开 垦
乔 木 和 灌 木 结 合 针 叶 和 阔 叶树 种 结 合 因 地
制宜 地使 用 4 0 带 多为 距 4 0 款 株
hm
,
席 卷全 国
,
2/ 3
的大 陆 大 面积农 田
,
,
多 种 树 木 植 树造林 营造 的 林
,
,
400
一 so o m 长
o m

15一 3o m
,
和 牧 场 毁 于 一 旦 使大 草 原 地 区 损 失 肥 沃 表
到 8 年代 中期 人 工 营 0
,
萨斯 等
km
,
6
州 南北 长 约
.
,
1850 km
,
东西宽 规 划用
Z
,
160
林带 逐步 受 到重 视
hm
“。
建设 范 围 约
hm

185 1 5
万 hm
30
Z
,
8

造 的 防 护林 带 总 长 1 6
万 km
,
面积约 6 5

时 l (1 9 3 5 一 可 每 6 5

3

2
.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四大改造自然愚蠢事件简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四大改造自然愚蠢事件简介

四大改造自然愚蠢事件简介人类文明尽管只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已完整地覆盖了庞大的地球,今天,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工农业合作留下的痕迹.应该说,这些智慧成果大多数改善了社会福利,使人作为物种变得空前强大、幸福,但是,其中有些“成果”实际属于对自然环境的自作聪明之举.《青年参考》发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扬的文章:人类搬砖砸脚的几件事.文章认为,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自作聪明地改造自然,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文章列举了以下四件“搬砖砸脚”的事.文章指出: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不满300万岁的人类想对45亿高龄的地球指手划脚当家作主,为时尚早.人类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否则,人们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个五千年文明.农业的自作聪明:黑白双风暴从农业文明开始,人类就大力拓荒垦植以增加粮食产出.但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从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到黄河流域,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中影响最大的是在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发生的“黑白双风暴”.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

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

世界“四大造林工程”

世界“四大造林工程”

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作者:蒋高明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07期春季,北方的沙尘天气又如期来临,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产生了生态退化这一恶果,才使得我们年年都要面对沙尘的侵袭。

面对生态退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通过“造林”修复退化的生态环境。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进行过“四大”造林工程,分别是美国的“罗斯福造林工程”(1932~1940年)、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1945~1953年)、“北非五国绿色坝项目”(1975~1999年)、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至今)a这“四大”工程的效果如何,人们从工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呢?“罗斯福造林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大规模移民南部大草原。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移民们在所开垦的土壤地力耗尽后马上撂荒,转而开垦新的土地。

与大规模开发相伴的是,对草地的严重干扰诱发了大规模的沙尘暴: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高达38次;1934年春季的沙尘暴,横扫了中西部大平原,使美国小麦减产三分之一:1935年5月,起源于堪萨斯、阿克拉荷马、科罗拉多三州的“黑风暴”,裹挟着大量耕地表层黑土,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40千米、高约3千米的“黑龙”,3天内横扫三分之二个美国,将3亿吨肥沃表土吹进大西洋,共有16万人受灾。

后来,据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统计,1935~1975年的40年间,大草原地区被沙尘暴破坏的面积高达4000~6000平方千米/年。

为控制土地荒漠化和“黑风暴”,美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

罗斯福总统启动了“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

该项工程的植树规模在当时首屈一指,南部6个州在8年中共植树2.17亿株,营建林带总长2.8962万千米,3万多个农场的162万公顷农田得到了保护。

“叫嚣”了多年的“黑风暴”也在美国彻底消失了。

上述成就自然而然被归功于植树造林。

该项工程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林治沙似乎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现代化的建筑不仅仅要追求高度,同时更要注意绿色环保,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们比当今时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携手共同改变旧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应该建造更多生态建筑以发展生态产业。

1迪拜太阳能垂直村迪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国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除了沙子和创造性外,迪拜还拥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

格拉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Graft Lab)设计的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

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

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多功能建筑群的南端,装有自动旋转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2、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厂这家淡水工厂由一系列堆叠在一起的生物圈构成,从外观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

这是一座怪异的高塔,其玻璃圆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利用红树过滤海水以获取淡水。

红树可吸收咸水中的物质并渗出淡水。

宝贵的淡水钻出红树体外后蒸发并凝结成露水,工厂内的淡水池则负责收集露水。

3、土耳其One &Ortakoy建筑群这个名为One & Ortakoy "的多功能建筑群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它拥有弯曲的有机形态以及被绿草和鲜花覆盖的起伏屋顶,与所在的美丽山区融为一体。

这个建筑群位于奥尔塔科伊附近地区,现正在建造之中。

它由两座建筑构成,正面使用天然石头打造。

其中一座是住宅建筑,另一座则是商用建筑。

4、法国绿屋顶中学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

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

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5、苏丹摩天水塔在面积广阔的苏丹沙漠,淡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获取淡水的难度超乎人们想象。

考点39生态工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9生态工程-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9 生态工程【重要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B.在考虑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可采用套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来提高经济效益考向一D.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高中地理中国新世界四大工程

高中地理中国新世界四大工程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一、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

正在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千米。

从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该铁路的建成,将成为我国继京沪、京广、京九、焦柳等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南北走向的干线。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千米,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为5027米。

线路途经长达约600千米的全年冻土地区,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千米。

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

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

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

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开发西藏的旅游资源,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练习:1.青藏铁路途经地区的居民以族为主,而青海省东部族人数较多。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牲畜有、、,农作物主要有喜温凉的、、等,并且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这里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C.气温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3.青藏高原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A.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B.三江源地区C.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4.西藏是我国目前惟一没有通铁路的省区,但先后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还修筑了从拉萨通往邻国尼泊尔的公路。

5.青藏铁路将穿越的山脉是()A.祁连山B.喀喇昆仑山C.唐古拉山D.喜马拉雅山6.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青藏铁路的建设,这是由于铁路运输具有()A.机动灵活,可以把货物从“门口送到门口”,甚至边远地区B.运量大、速度快、时间效益高的特点C.虽然速度最慢,但运量大,运输价格低D.运输速度较快,运输量大,运输价格较低参考答案:1.藏汉 2.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青稞小麦豌豆B 3.D4.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5.C6.D二、西气东输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冯德乾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第一个世界著名生态工程,是中国针对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大区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状况,于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启动的大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启动背景长期以来,中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

据调查,三北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七八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

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水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母亲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从1950年起,中国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开展防护林建设,同时,在河北西部一些河流的两岸,河南东部的黄河故道,陕西北部榆林沙荒和新疆等地进行了防护林建设。

已建成的防护林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1978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有关专家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营造万里防护林改造自然的意见”,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世界著名生态工程工程档案: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生态工程原理八个字

生态工程原理八个字

生态工程原理八个字
生态工程原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方式来修复、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一系列原理。

其核心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其具体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物种灭绝。

2. 环境评价原理:对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估,分析环境污染的可能影响。

3. 水资源保护原理: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水量减少等问题的发生。

4. 土地资源保护原理:保护土地资源,控制土地开垦、土地退化等不良现象。

5. 植物资源保护原理:保护和管理植物资源,防止植物种群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6. 生态系统修复原理:通过适当的生态修复手段,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

7. 废弃物处理原理:通过科学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手段,避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8. 生态经济原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秦为胜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①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2003年底,世界吉尼斯记录总部认定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是另外世界三大造林面积总和的8.5倍,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为久长的一项生态工程。

一、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

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

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作者:李世东张炜来源:《浙江林业》2021年第12期工程档案:198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林业部组织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启动一期工程,工程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1.8万公里,涉及沿海11个省(区、市)的195个县(市、区),规划造林249.1万公顷。

2001年启动了二期工程,后经修编扩大到沿海11省(区、市)的261个县(市、区)。

2016年又启动实施了三期工程,范围扩大到沿海11个省(区、市)的344个县(市、区)。

三期合计营造林总任务为808.39万公顷。

截至2020年,工程实施30多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831.52万公顷。

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海防林”)是全球第一个以防止台风、海啸灾害为主要目的的世界著名生态工程,是做好国土保安、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沿海地理优势的需要,也是改善沿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沿海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需要,更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窗口桥梁作用的需要,同时对充分利用沿海旅游资源、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实现“一国两制”等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启动背景中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涉及辽宁等1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含港澳台),大陆海岸线超1.83万公里,岛屿海岸线近1.16万公里。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00多个港口,13%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大城市,是中国内引外联、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被誉为“黄金海岸”,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这里地处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这里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域,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人民与自然灾害作不懈的斗争,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取得了不少成绩。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作者:李世东张炜来源:《浙江林业》2021年第11期工程档案:中国1989年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规划造林任务648.4万公顷。

二期工程(2001—2010年)建设范围扩大到长江、淮河、钱塘江流域,涉及17个省(市)的1035个县(市、区),规划造林任务687.72万公顷。

三期工程(2011—2020年)规划造林任务为530.21万公顷。

工程实施3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1184万公顷。

中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长防林”)是全球第一个进行大江大河全流域治理的世界超级生态工程。

1989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始实施,这是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之后,中国启动的又一大型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被列为世界八大生态工程之一。

长防林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启动背景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区、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支流众多,其中支流长度50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达437条;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湖泊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众多稀有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居中国七大流域首位。

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9960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8亿千瓦,可开发量约2.6亿千瓦。

森林资源蕴藏量大,矿产资源丰富。

经济总量超全国的45%,人口占全国的38.5%,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长江流域的过度索取和破坏,给母亲河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生态灾难。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长江流域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载过重,人地、人粮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是中上游地区,过去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辅导教案基础链接•温故知新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

在自然条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________化、结构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发展。

2.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变化时,会通过________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种调节方式,其中,________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食物链(网)中,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称为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________的。

一、1单方向不可逆2 反复利用二、1自我调节多样复杂完善2.反馈负反馈三、绿色植物(生产者)第一逐渐减少聚焦科技•扫描知识生态工程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是起步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国发展特别迅速,已由最初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扩展到了许多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循环再生原理”等。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

2.“无废弃物农业”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还田或用培养蚯蚓等,用蚯蚓粪便再作肥料,既减少或避免了能的浪费、给环境带的污染,又增加了产值。

二、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时要注意灌溉的技术,传统的漫灌浪费大量的水资,点灌和喷灌能够节约大量水,因此,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灌溉上。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扩大,一些工厂、小区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减量排放外,还实施了回收(造纸厂利用废液回收钙粉、木质素等物质)、再生、再循环的措施,寓污水处理于应用之中。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对比研究正文-精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对比研究正文-精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对比研究正文-精2020-12-12【关键字】方案、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效益、质量、模式、行动、计划、问题、战略、系统、充分、整体、和谐、持续、发展、建设、建立、提出、了解、研究、位置、突出、关键、准则、内涵、意识、地位、根本、要素、基础、需要、利益、环境、工程、途径、资源、重点、体系、能力、需求、方式、特色、作用、规模、结构、主体、反映、力度、分析、着眼、调控、保护、严格、整合、规划、监督、确保、带动、发挥、解决、调整、改善、分工、方向、保障、促进、改革、实现、提高、协调、推动、实施、良性互动、规范、核心、决心、战略性姓名:李天放学号:75摘要:分析世界2O多个著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并对其中11个重点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对各大工程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世界10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排序依次是:中国三北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TNYR)、天然林保护工程(NFP)、退耕还林工程(CCF)、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WCNR)、美国“罗斯福工程”(RS)、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SRN)、加拿大“绿色计划”(GP)、日本“治山计划”(CMP)、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GDFC)、中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FHTF)。

关键词:对比;林业生态工程;世界1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外延1.1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生态工程是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控制论原理.系统设计、规划、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和技术。

世界上第一部生态工程专著将生态工程定义为: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它提供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解决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这种设计包括应用定量方法和基础学科成就的途径。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森林和什么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森林和什么

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森林和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是指海洋、森林、湿地。

1、海洋是全球最大生态系统,其中还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下属生态系统一般是按区域和生物来划分,如大洋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等。

2、森林一般分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拥有的特点是:层次结构丰富、生物种类多样、食物链多且复杂、光合效应高,森林生态系统还拥有保持水土、滋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功能。

3、湿地能够提供湿地植物和栖息在湿地的动物以及微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体,以此调节径流、改善水的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旅游资源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
还有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评价和实践,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
秦为胜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①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2003年底,世界吉尼斯记录总部认定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是另外世界三大造林面积总和的8.5倍,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为久长的一项生态工程。
这项工程,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民办国助形式,实行群众投工,多方集资,自力更生,
国家扶持为辅的建设方针,走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建设之路。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造林中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在“流动沙地飞机播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8%,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变成森海。三北地区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新阶段。赤峰市治理开发沙地2100万亩,占沙化土地的58%;榆林沙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77年的18.1%上升到38.9%,沙化土地治理度达68.4%。成功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三、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由于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的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至20公里,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是为了遏制西部大草原地区因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的土地沙化、黑风暴高频爆发等生态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4年宣布实施“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该工程又称“罗斯福工程”。工程纵贯美国中部,跨6个州,南北长约1851km,东西宽160公里,建设范围约1851. 5万公顷,规划用8年时间(1935~1942年)造林30万公顷。工程规模在当时震惊世界,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1942年,共植树2.17亿株,此后,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大规模造林工程暂时终止,但仍保持一定的造林速度,到20世纪80年代,人工营造的防护林带总长度16万公里,面积65万公顷。“罗斯福工程”实施后,黑风暴在美国彻底消失了,这一工程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极大刺激了世界各国通过造林来治理生态的积极性。
一、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
咸海湖底盐碱裸露,
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前苏联欧洲部分与中亚的草原地带由于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自然灾害频繁,黑风暴与白风暴灾害频发,斯大林于1948年提出了“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这个以营造防护林带为主框架的宏伟措施规定,在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分水岭和河流两岸营造大型的国家防护林带系统,在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田间,营造防护林,绿化固定沙地。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公顷,营造8条总长5320公里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该工程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罗斯福工程”。1949~1953年,该工程营建防护林287万公顷,1954年后逐渐终止营造计划,到60年代末,保存下来的防护林面积只有当初造林面积的2%。苏联哈萨克、高加索、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依旧沙尘暴频仍,并同时发生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
世界四大生态工程,其实只有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取得较大成效,这并不仅仅是造林的功劳。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在进行造林工程的同时,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正方案和实施手段,因而在罗斯福工程开展后不久,美国随即成立了土壤保持局,鼓励各州采取土壤保持措施,并且大力推广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措施。与此同时,数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同时新垦地上的几十万居民举家迁往西海岸,上千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自然退耕还草的机会。工程进行过程中,经过不断监测、
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山地等重点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分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5.4万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38.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造林779.1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平方千米,使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万多平方千米,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
三北防护林工程号称中国“绿色万里长城”,东西长约4480km,担负着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等重要任务,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其造林规模和速度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二、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
当初美国建国时,人口集中在大西洋沿岸东部的13个州。但19世纪中叶以后,中西部大草原地区人口显著增长。过度放牧和无节制垦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放牧垦殖不
当,草原植被消失加剧,黑风暴肆虐频繁起来。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垦土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这一年的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事后美国不得不专门制定“农业复兴计划”,推行免耕法,建立了国民资源保卫队,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100英里、纵贯美国的防护林带,恢复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避免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