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教案
高二语文训俭示康1
《训俭示康》教案司马光一、教学目的:1.借鉴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思想作风;2.学习本文采用大量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例证的不同角度。
2.难点: 训诫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 忝tiǎn(辱,谦词) 簪zān(簪子) 垢 gòu(污秽)嗤chī(嘲笑)行xíng(行酒) 酤gū(通沽,买酒) 脯fǔ(干肉) 醢hǎi(肉酱)觞shāng(酒杯) zhān(稠粥)guǐ(盛食物的器具) hóng(帽带) 兑zhuó(梁上短柱) qi ū(泥鳅)作者和司马康:作者已在《赤壁之战》中讲过。
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可见受司马光的影响很深。
解题: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训: 训诫。
俭:节俭。
示:给……看。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吾本寒家⑴,世以清白相承⑵。
吾性不喜(出身在)贫寒一代一代(都) (的家风) 继承生性喜欢华靡⑶,自为乳儿⑷,长者加以金银⑸华美之服,辄羞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 (在我身上)把饰有金银的衣服(我)总是害赧⑹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⑺,闻喜宴独不戴花⑻,同年⑼曰:“君羞扔掉它 20岁考中进士 (参加) (时)只有(我) (花是)忝: 辱,谦词,忝列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⑽,食取充腹,亦才在帽檐上插上一向穿衣(只)求御寒食物填饱肚子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⑾,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穿脏破的衣服违背世俗常情追求名誉本性认为奢侈浪费为荣,吾心独以俭素⑿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⒀,吾不以(之)为病⒁,应是光荣独自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嘲笑固执不大方缺陷之曰: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固宁’⒂,又曰‘以约失之者鲜他们说谦逊不如固执不大方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矣’⒃,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未足与(之)议也’⒄,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⑴,嘻,不值得谈论却因为互相讥议认为是缺点异哉⑵!”(真)奇怪呀本段从司马光自己从小不爱奢靡写起,写了几件自身的事例。
训俭示康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
训俭示康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奋俭朴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汉语知识及书中注释,疏通课文字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观点,理清层次,分析主要的论证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是什么?分析: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
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
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并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
由此决定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分析: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相承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文中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抒情为议论标明层次,三者结合,熔于一炉,使文章有着极高的感染力。
(三)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分析:文章通过清白家风、自身俭素、孔子名言三层铺垫,于第一层末了举出古人崇俭与今人尚侈相对照,表明了自身崇俭鄙侈的态度,中心论点便寄寓其中。
此外,本文标题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俭”。
(四)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分析: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
【教学目标】
1. 把握作者观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角度。
2. 提高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看待本文的说理特点。
2.合理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情背景】
1 已经完成《训俭示康》的字词疏通和段意概括。
2 预习作业:对于这篇课文,你读下来,觉得有哪些困惑?【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段落小结和文章特点,引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二、质疑本文阐述观点的方法
问题1:对于司马光“训俭”的方法,你还有哪些质疑吗?小结:板书和PPT小结常见谬误。
三、探究本文说理特点的成因
问题2:司马光的“训俭”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说理特点?小结:PPT归纳。
四、用辩证的眼光阅读经典
总结:敢于质疑
再审视自己的质疑
五、作业布置
请结合当下,选择一个角度,有理有据地谈谈你对“俭”的认识。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训俭示康》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训俭示康》的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背景。
阐述《训俭示康》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背景。
阐述《训俭示康》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节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章:节俭的内涵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节俭的内涵及其价值。
2.2 教学内容节俭的定义与内涵。
节俭的价值和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节俭的定义与内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俭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第三章:家庭节俭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节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家庭节俭的定义与意义。
家庭节俭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家庭节俭的定义与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节俭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践节俭。
第四章:青少年如何实践节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讲解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自己的节俭计划。
第五章:节俭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节俭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步骤讲解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俭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训俭示康》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训俭示康》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训俭示康》的片段2.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方法3.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关注勤俭节约的价值观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大意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5. 总结提升:概括文章的主旨和寓意强调勤俭节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选文2. 写一篇关于勤俭节约的感悟文章3. 调查身边同学的消费习惯,提出改进建议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翻译、背诵和感悟文章3. 品德表现:评估学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行为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勤俭节约的实践意义。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选文《训俭示康》的文本及注释。
2. 与勤俭节约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资料。
3. 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书。
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实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记录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字词和句式,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联系现实生活。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训俭示康》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俭朴素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文章论证方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节俭朴素的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
2. 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节俭的小论文。
3. 收集有关节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情况、小论文的论证逻辑和语言表达,以及名言警句的积累分享。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训俭示康》的文意,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训俭示康》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训俭示康》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训俭示康》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训俭示康》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掌握《训俭示康》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训俭示康》中古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训俭示康》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训俭示康》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训俭示康》。
3. 讲解分析:讲解《训俭示康》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训俭示康》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 课内外拓展: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
2. 运用《训俭示康》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勤俭节约的短文。
3. 收集有关《训俭示康》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训俭示康》中的观点。
3.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训俭示康》的智慧。
训俭示康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训俭示康》的主题与特点的讲解书籍:《训俭示康》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训俭示康》的主题和特点。
2.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训俭示康》的主题。
2.能够理解文本中所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了解书籍的意义和价值,并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支持材料。
2.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训俭、示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2.PPT或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训俭示康》,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2.学生回答并讨论。
二、讲解《训俭示康》的主题(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训俭示康》的封面,引入讲解。
2.讲解《训俭示康》的主题:“训俭示康”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所传达的主题就是要人们明辨是非、有节制地生活,能行善积德,保持身心健康。
3.讲解主题的来源和意义:《训俭示康》是自然论文天地所创造出来的,它是为了教育人们知道训俭是一种美德,示康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三、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2.解释意象和写作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四、归纳和总结(5分钟)1.概括《训俭示康》的主题和特点。
2.回顾课堂内容。
教学扩展:1.让学生思考《训俭示康》中的一些问题,如“训俭示康”的重要性、如何将《训俭示康》的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等。
2.鼓励学生阅读《训俭示康》中的其他篇目,深入了解其主题和特点。
教案设计二:《训俭示康》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的分析书籍:《训俭示康》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训俭示康》中意象的含义,分析作者运用意象的目的。
2.能够分析《训俭示康》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运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训俭示康》中运用的意象的含义。
2.分析修辞手法对文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意象的目的。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2)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方法;(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2)懂得珍惜资源,反对奢侈浪费;(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3)掌握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3)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进行讲解;(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表达。
5. 练习与运用:(1)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2)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2. 收集并了解与勤俭节约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的领悟能力;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运用成语和典故的情况;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节约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训俭示康》的字词句式和翻译。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 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训俭示康》的文本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节俭。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讲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节俭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训俭示康》的翻译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检查学生对《训俭示康》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评估学生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3)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翻译作业和作文质量。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训俭示康》,使学生了解俭朴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理财观念;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训俭示康》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2. 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训俭示康》中的成语和俗语;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
教学准备:1. 《训俭示康》的课文及相关学习材料;2. 笔记本、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训俭示康》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引发他们对节约和俭朴主题的思考。
Step 2:学习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训俭示康》这篇文章,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训俭示康》中,作者通过哪些故事来说明俭朴的重要性?- 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将这些教训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Step 3:写作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展开思维,自由发挥,以《训俭示康》的观点为基础,写一篇题目为《俭朴的重要性》的作文,要求言简意赅,突出主题。
2.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写作:- 引入:开门见山,概括表达“俭朴”的含义;- 主体段落: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俭朴的好处。
可以借鉴《训俭示康》中的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结尾:总结文章,再次强调俭朴的重要性。
Step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学,并彼此分享对对方作文的评价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修改意见。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一篇《节约的智慧》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发挥创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文中充分展示理解和运用《训俭示康》中的故事以及俭朴的智慧。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强调俭朴和节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沪教版高中语文《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中语文《训俭示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训俭示康》的作者、内容和主题,理解文章的意义。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训俭示康》的主旨和要义。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沪教版高中语文》《训俭示康》。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作者、内容和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互助阅读,帮助理解文中的生字和难句。
Step 3 文本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 文章的主旨和要义是什么?2. 文章中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和论证?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Step 4 深入理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为什么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2.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3.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勤俭节约的实践经验?Step 5 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选择几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实践经验。
Step 6 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中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Step 8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概括重点和难点,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通过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训俭示康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奋俭朴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汉语知识及书中注释,疏通课文字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观点,理清层次,分析主要的论证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是什么?分析: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
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
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并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
由此决定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分析: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相承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文中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抒情为议论标明层次,三者结合,熔于一炉,使文章有着极高的感染力。
(三)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分析:文章通过清白家风、自身俭素、孔子名言三层铺垫,于第一层末了举出古人崇俭与今人尚侈相对照,表明了自身崇俭鄙侈的态度,中心论点便寄寓其中。
此外,本文标题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俭”。
(四)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分析: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
《训俭示康》教学案
《训俭示康》教学案文学常识一、科举四宴1.鹿鸣宴:系为新科举人所设的宴会。
(宴会时须唱诗经鹿鸣的诗句)2.琼林宴:系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琼林宴」之名起于宋代,曾改为「闻喜宴」,元明清三代称为「恩荣宴」)。
3.鹰扬宴:武科乡试发榜后举行的宴会。
4.会武宴:武科殿试发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
二、资治通鉴作者面面观一、轶闻掇拾(一)以「诚」待人,生活简朴1.司马光即使做了大官,还是以「诚」字作为律己待人的信条。
当他赋闲洛阳时,曾吩咐一老兵把他骑的马牵到市场去卖。
老兵出发时,司马光叮咛道:「这匹马曾犯有肺病,有人买马时,一定要据实告诉人家。
」老兵私底下笑他是笨伯,却不知他对人诚实的用心。
(宋朱彧萍洲可谈)2.司马光曾与朋友蜀景仁各自带茶叶同游嵩山,司马光的茶叶用纸包,而蜀景仁用小黑木盒子装。
司马光十分惊讶地说:「景仁竟然有木盒子茶器!」有个木盒子茶器,就让司马光如此讶异,可见他俭朴之至。
3.司马光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不可对人言。
」(二)司马光与王安石司马光与王安石原本私交很好,但新法推行后,民怨时有所闻。
一日,司马光问王安石:「你推行新法,用意虽善,但何苦要用那班小人?小人一旦得势,对国家将有所不利。
」王安石说:「推行新法,必须要用一批新人。
因为新人能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不顾一切的去做。
等到相当时期,我会罢去他们的。
」司马光道:「你错了!你要知道:任用正人君子虽困难,但辞退他却十分容易;小人恰恰相反,一旦获得地位或权势,他们就攀住不放,届时,你若硬要赶走他们,势必遭到报复。
将来你会后悔莫及的!」王安石一时无言以对。
后来吕惠卿等人果然背叛了王安石,天下人莫不赞叹司马光的先见之明。
(四)司马光与其夫人宝庆元年(公元一○三八年),司马光和礼部尚书张存的第三个女儿结婚。
新妇年方十六,性情温和,很贤惠,从来不发脾气,和家人、婢妾的关系处得很好,没有一个人背地里说她坏话。
有一次家里失窃,什么都被偷光了,司马光不禁嗟叹,她却说:「但愿身安,财物去了还会有的。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训俭示康》教案《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
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一、导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
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
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
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
他的文章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
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训俭示康》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父亲教育他节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节俭的美德。
1.2 课程目标(1)理解《训俭示康》的作者司马光及其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司马光司马光(1019-10),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
宋神宗时,曾任宰相等职,主张改革,但遭到保守派反对。
晚年退居洛阳,编撰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2 作品背景《训俭示康》是司马光为教育子女所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司马光父亲教育他节俭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节俭的重视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课文翻译与解析3.1 课文翻译本章节对《训俭示康》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3.2 课文解析本章节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课文难点。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案例选取本章节选取一些与节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领会节俭的重要性。
4.2 案例分析第五章:实践与应用5.1 课堂讨论本章节组织学生就节俭主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2 课后作业第六章:节俭与传统文化6.1 节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本章节介绍节俭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分析传统文化中关于节俭的内涵和价值。
6.2 节俭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本章节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节俭思想,让学生认识到节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七章:节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1 节俭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本章节列举日常生活中可以实践节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节俭习惯。
7.2 节俭与环保本章节探讨节俭与环保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节俭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八章:节俭与企业经营8.1 节俭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本章节分析节俭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节俭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训俭示康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训俭示康》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训俭示康》教案教案教学设计《训俭示康》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省泗阳中学陈业文课题训俭示康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古汉语知识及书本注释,2、疏通课文,3、提高阅读能力4、指5、导学生分析课文,6、理清层次,7、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8、借鉴古人崇9、尚节俭的训诫,10、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重点难点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理清层次,分析、研讨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流程学法点拨一、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羞赧()簪()矫()俗干()名鲜()矣觞()奢靡()会数()(2)分清句读()1、与其不2、逊也/宁固。
3、岂若/吾在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4、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解题训,训释、阐释,文中义:教育、教诲。
示,给……看,这里有晓谕之意。
自读指导1、教师补充注释 1 乃簪一花:簪,2 插、戴 3 清约:清廉节俭 4 季文子相三君:相,5 这里作动词“辅佐” 6 聊举数人:聊,7 姑且8 果止于……:止于,9 只限于2、口头翻译全文,3、概括各段大意(1)学生自译,(2)互相纠正、评价(3)难句点拨 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3 苟或不4 然,5 人争非之,6 以为鄙吝,7 故不8 随1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流程学法点拨三、四、五、俗靡()者盖鲜矣。
9 俭,10 德之共也,11 侈,12 恶之大也。
13 汝非徒身当服14 行,15 当以训汝子孙,16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4)各段大意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照,慨叹“风俗颓弊”。
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
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不同结果。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
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井然,正反对比,旁征博引。
训俭示康 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教案标题:训俭示康教案目标:1. 了解训俭与康乐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节俭的意识和习惯;3. 培养学生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和习惯;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训俭与康乐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节俭的意识和习惯;3. 培养学生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提问等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训俭与康乐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训俭与康乐吗?- 为什么训俭与康乐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Step 2: 学习训俭的意识和习惯(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训俭的概念和意义,并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训俭行为。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训俭?-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训俭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应该培养训俭的意识和习惯?Step 3: 学习康乐的意识和习惯(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康乐的概念和意义,并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康乐行为。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康乐?-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康乐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身心健康?Step 4: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训俭和康乐之间找到平衡点。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如何在追求康乐的同时保持训俭的意识和习惯?- 你有什么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训俭与康乐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训俭的意识和习惯,关注身心健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设计一份训俭和康乐的行为计划,并在班级或家庭中实施。
训俭示康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训俭示康》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掌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训俭示康》的主题和情节。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来理解作品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教学辅导学生初步掌握解读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2. 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人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训俭示康》的课本、电子版。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训俭示康》的背景,说明本课要学习的文学作品。
2. 给学生展示一幅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训俭示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 教师讲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生僻字。
3.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义。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意象和符号,分析其象征意义。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思考作品的启示。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训俭示康》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组织文章结构。
3.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总结。
2. 教师进行思想引导,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俭示康》教学指导书
科目:语文课型:复习
备课人:王劲玲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虚词用法,整理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
言现象。
2、运用古今、正反对比论证,多角度的议论方法。
3、领悟古人将节俭和事业联系起来的远见卓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文中主要实词、虚词用法,整理特殊句式、此类活
用等文言现象。
2、难点:各个事例与文章主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联想: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原本以为再谈“节俭”已无必要,但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悄悄改变。
大公司的“招兵买马”变成了“裁减人员,“月光族”变成了“新节俭主义”,“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变成了“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有很多关于“节俭”的至理名言,你能说出一些吗
二、自学互帮(朗读课文后):
(一)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晚年自号迂叟。
北宋家、家,官至宰相,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
学术上有不朽贡献,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训俭示康》题目的含义是。
(二)注音
赧()忝()簪()垢 ( )
嗤 ( ) 行( ) 酤( ) 脯 ( )
醢 ( ) 觞 ( ) 饘( )
簋 ( ) 纮 ( ) 棁( )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辄羞赧.弃去之
2、二十忝.科名
3、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4、人皆嗤.吾固陋
5、与其不逊.也宁固
6、以约失之者鲜.矣
7、农夫蹑.丝履 8、会数.而礼勤
9、常数月营聚
.. 10、以为鄙吝
..
11、故不随俗靡.者鲜矣 12、风俗颓弊
..如是
13、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14、听事前仅容旋马
..
15、卿为清望
..官 16、故就酒家觞.之
17、上以无隐,益重.之 18、公宜少.从众
19、虽举.家锦衣玉食 20、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
2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22、枉.道速.祸
2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24、季文子相.三君
25、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梲. 26、汝非徒
..身当服行
..
(三)指出下列实词用法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2、妾不衣.帛
3、自为乳.儿
4、外人颇有公孙布被
..之讥
5、虽举家锦衣玉食
.... 6、何曾日.食万钱
7、昔正考父饘粥
..以糊口 8、远.罪丰.家
9、亦不敢服垢弊
..以矫俗干名 10人莫之非.
1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四)通假字
酒酤.于市
(五)一词多义:
1、靡:
(1)吾性不喜华靡()(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2、数:
(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3)不可遍数()
3、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风俗颓弊如是()4、病:
(1)吾不以为病()(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5、乃:
(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
6、以:
(1)世以清白相承()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3)以约失之者鲜矣()
(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5)问其所来,以实对()
7、或:
(1)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
(2)所亲或规之曰()
(六)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1、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恶者,未足与议也。
()
2、与其不逊也宁固。
()
3、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
4、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
5、既入,问起所来,以实对。
()
6、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7、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
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9、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
(七)思路探讨:
1、题目为《训俭示康》,文中各段有哪些句子表明作者对“节俭”的观点
2、文中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找到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3、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例举那么多事例为什么
三、释义讲解:
四、巩固训练: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
(xū),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1、文中“俭”的近义词有;“侈”的近义词有。
2、第一段中“君子”和“小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这里的
含义分别指和。
第二段中所举的人物属于。
3、从正考父、季文子、管仲的例子中,可以证明“俭,德之
共也”,对他们来说节俭的共通性在于;从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中,可以证明“侈,恶之大也”,对他们来说奢侈带来。
(具体回答)
4、从第二段看出,司马光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儿子要
(根据文中语句,用自己的话回答)
5、“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请举例说明。
五、思维构建:
节俭能够成就廉明;节俭能够远离犯罪灭亡。
古人对于“节俭”的认识非常深刻,请结合今天的社会现实,说说节俭还能带
来什么好处。
六、课堂总结:
1、本文今昔、正反对比论证,多角度地论证节俭带来的益处。
2、事例由现象、本质到结果,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作业:
一、最小作业量:
整理课堂笔记,订正“自学互帮”的练习。
二、知者加速:
颜氏家训治家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
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
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
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
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1加点词解释:
施惠然.诺()此亦为家之巨蠹.矣()仅得遍.焉()以十五钱为率.()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2、《颜氏家训》是(朝代)(人名)写给子孙后代的治家格言。
3、作者对“节俭”所持的观点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1、翻译: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5、《训俭示康》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场上谈节俭的;《治家》是站在
立场上谈节俭的。
6、作者举裴子野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邺下领军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南阳之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运用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