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印度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城市。
(2)掌握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
(4)认识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化及社会风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人口等方面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
2. 教学难点:印度的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农业发展、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2)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城市。
(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包括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
(2)分析印度的河流分布,重点介绍恒河的意义。
(3)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
(4)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化及社会风俗,引导学生了解宗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提供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解释印度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印度的印象和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印度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印度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1.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2.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了解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32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强劲,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2.讲解(20分钟)•地理位置: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节变化。
•自然景观:介绍印度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3.活动(30分钟)分组小组活动,让学生搜索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并做一定的介绍。
4.讲解(20分钟)•经济发展状况:介绍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
•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介绍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还要重点介绍印度的特色产业,如信息技术、纺织业、宝石业等。
5.讲解(20分钟)•文化传统:介绍印度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宗教信仰:介绍印度的宗教信仰,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
6.总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盲点;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3.得出教学反思,准备下次的教学。
六、教学资料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2.教学PPT;七、教学思考1.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印度的种族、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
3. 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经济的情况。
4. 提高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印度的人文地理要素。
3. 印度的农业和经济情况。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地理位置。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和宗教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
2. 印度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印度。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的哪些知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印度的种族、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印度的文化多样性。
3. 讲解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经济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印度的发展模式。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印度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和农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印度的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印度,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收获?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印度的农业和经济情况。
2.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新闻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教材和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教案共6页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教案课题:印度课型:新授课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能力目标:1、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印度的人口压力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印度导学案目标导航: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4、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印度的人口压力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部分预习提纲——我们要做到1、印度位于亚洲的什么位置?主要的陆上邻国有哪些2、印度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友情提示:读图并在图中圈画出3、目前印度有多少人口?在世界的排名如何?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假如你是印度的一名人口专家你会给政府那些建议?友情提示:从图表资料中获得信息并说明4、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种气候类型有何特点?二、合作探究部分出谋划策——我们会做到印度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水旱灾害,印度人民采取了那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季风气候为主的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友情提示:结合课本37页活动2完成。
众人划桨开大船,同学们一定行,三、智能测评即时巩固——我们能做到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东临湾,西邻海。
2、印度的地形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3、印度的人口数居世界第位,仅次于。
众多的人口会对、产生巨大的压力。
4、印度以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为两季,经常发生灾害。
初中地理七年级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发展、人口问题、工业分布等内容。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以及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粮食问题和工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印度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发展、人口问题和工业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概况。
(2)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等。
(3)了解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以及农业分布特点。
(4)认识印度的主要城市,如新德里、孟买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和习俗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概况。
(2)印度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3)印度的主要城市及城市特点。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
(2)提问:同学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印度有哪些特色?2. 教学新课:(1)介绍印度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数量等。
(2)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等。
(3)介绍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以及农业分布特点。
(4)讲解印度的主要城市,如新德里、孟买等,以及城市特点。
3. 课堂练习:(1)完成印度地理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印度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绘制印度地图,标注出印度的主要城市。
2. 收集有关印度的资料,了解印度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印度的农业发展与挑战1.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农业的发展历程。
(2)掌握印度农业的主要特点,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
(3)认识印度农业面临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初中地理印度 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增长原因。
2.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印度》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印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印度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
2. 教师讲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如人口超过10亿、增长速度快等。
3. 教师讲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农业发展、旅游业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印度的农业发展案例,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旅游攻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的辅助,使学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分析了印度经济的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了解其主要农业生产。
3. 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城市,认识印度的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印度的主要城市及宗教文化。
2. 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宗教信仰等图片和视频。
2.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印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印度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b. 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黄麻生产等。
c. 印度的主要城市: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等。
d. 印度的宗教文化:佛教、印度教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宗教文化,分享自己了解的印度宗教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印度基本概况、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印度宗教文化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印度的地理分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 印度的自然资源:煤炭、铁矿、锰矿等。
3. 印度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分区。
2. 教学内容:a. 印度的地理分区: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分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b. 印度的自然资源:介绍印度的煤炭、铁矿、锰矿等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
c. 印度的经济发展: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特点及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分享自己了解的印度经济知识。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2.了解印度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3.了解印度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4.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印度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3.印度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4.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教学难点: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资料,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准备印度地图,让学生标注地势、气候特点等;3.准备有关印度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4.准备介绍印度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出示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印度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并引导学生谈谈对印度的印象;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印度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和历史遗迹。
二、讲授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面积(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2.教师解释印度地处亚洲南部,东南临孟加拉湾,西南濒阿拉伯海,是世界第七大国家,面积约为328万平方公里。
三、讲授印度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2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讲解印度的地形地势,如赛瓦利克山脉、恒河平原等;2.教师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北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等。
四、讲授印度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锌等;2.教师简要介绍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情况。
五、讲授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的宗教文化,如印度教、佛教等的起源和传播情况;2.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著名的历史遗迹,如泰姬陵、巴哈伊寺院等。
六、练习与讨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宗教文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印度的宗教文化如此丰富多样?七、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了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2.引领学生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印度的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情况。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一)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课时:一、文明古国(概况)[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三、地形、气候和农业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2.了解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3.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气候和自然环境;3.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4.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印度吗?了解印度的一些特点吗?2.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概念问题和美景图片展示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 概念解释和学习(15分钟)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解释印度的地理位置,并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和平原,以及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2.气候和自然环境:a.解释印度的气候类型,并展示气候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自然环境,如河流和湖泊,并讨论其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Step 3: 探索和讨论(20分钟)1.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a.分组讨论,学生收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的信息。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汇总,进行小组展示。
Step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印度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和分享答案,并讨论印度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Step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1.总结印度的地理环境、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实施要点:1.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学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
3.混合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地图、图片和文章,帮助学生加深对印度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篇一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 从1951年开始,每隔__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一三6亿人均占有量0.一qi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d. e. f.(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印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关于印度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非常丰富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印度的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学会分析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实际情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不同地区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印度的地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小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讨论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印度的概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的地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
初中印度地理教案
初中印度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掌握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经济发展。
(3)小组讨论,探究印度的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文化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培养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社会问题。
(3)印度的经济发展策略及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小组讨论,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 课堂讲解(1)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讲解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4. 互动环节(1)提问:印度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对农业有什么影响?(2)提问: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3)小组讨论:印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经济发展及主要城市。
初中地理印度的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
3. 认识印度的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4. 了解印度的宗教和文化。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
3. 印度的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4.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
2. 印度的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地图。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出印度首都,并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地形特点和主要河流(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 引导学生回答印度的主要河流是恒河,并解释恒河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描述印度地形的三大地区: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的恒河平原和南部的德干高原。
四、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引导学生了解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五、宗教和文化(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如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如寺庙、节日和习俗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文化特色,如音乐、舞蹈和美食等。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
(2)掌握印度的主要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点。
(3)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分布。
(2)运用资料查询,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原因。
(3)探讨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特色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地理环境的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
(2)印度的主要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点。
(3)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地形、河流分布对农业、工业、城市的影响。
(2)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印度相关资料。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印度的概况。
(2)提问:同学们对印度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印度的地理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点。
(2)学生结合地图、图片,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分布对农业、工业、城市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讲解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戈登河等。
(3)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分为热季、雨季、凉季。
4. 案例分析:(1)分析印度的农业特点:水稻种植、小麦种植、黄麻种植等。
(2)分析印度的工业特点:纺织、钢铁、电子、软件产业等。
(3)分析印度的城市分布原因: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
5.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绘制印度地形、河流分布图,标注主要城市、农业区、工业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理解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农业分布特点。
4. 使学生认识印度的工业发展状况,了解其分布在德干高原、恒河三角洲和孟买、班加罗尔等地区的原因。
5. 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度的基本概况、气候特点、农业分布、工业发展。
2.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和工业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原因。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印度地理环境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印度地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教学素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印度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印度地理环境的兴趣。
2. 教学印度的基本概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信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教学印度的气候特点:展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
4. 教学印度的农业分布:通过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5. 教学印度的工业发展:展示印度工业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分布在德干高原、恒河三角洲和孟买、班加罗尔等地区的原因。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印度地理环境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印度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概况。
(2)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等。
(3)了解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4)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服务业发展迅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资料分析法,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和习俗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概况。
(2)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4)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2)印度的宗教信仰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印度的基本概况。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作物分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印度的基本概况。
3. 课堂讲解: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作物分布、经济发展等。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作物分布等,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个活动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期间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当中适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要获得需要的信息,就要从教材中的文字或是图片中查找。
在各小组完成导学案后,让小组代表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教师给予肯定。
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听一遍是不可能有很深刻的印象的`,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活动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捋一遍。
活动三: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活动题——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
各小组完成之后选一个小组代表分享成果,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仍然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加深印象,尤其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代表在前面完成,在填表的时候,一次叫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合作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
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难点,充分利用教材P35的活动题,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重新看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检测自己完成了几个,这样做不仅整节课首尾呼应,非常完整。
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
锻炼学生对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整理课堂知识,效果更好。
活动五:课堂练习反馈,导学案上设计了A级、B级、C级、D级四级难度的题,课堂中完成A级难度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完成,难度较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四)自我挑战、拓展延伸
导学案上B级、C级、D级,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逐级挑战,既激发他们的挑战欲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
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
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
雨
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
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