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学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学案 商务星球版(2021年整理)

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西北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

知道印度的位置,地形。

2.知道印度的民族、宗教。

3。

知道印度人口带来的压力。

二、自主学习(一)、读课本(P69—71页),回答问题:1.读课本8—3—2图,熟练读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德干高原的位置。

2.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肥沃富饶的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

3.印度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历史上,佛教不断地向外传播,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南亚等地。

4.现在,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5.2010年,印度人口的数量已达12亿,成为世界第人口大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6.庞大的和过快的人口,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7.自2000年开始,印度政府就提出了计划,但执行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三、合作探究(一)、读图8-3-21.印度的什么部位与哪些国家相邻?(二)、阅读课本71页材料和72页思考材料1。

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四、当堂检测1.被印度人称为“圣河"的是A。

印度河 B.恒河 C。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优越条件。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印度的科学文化成就,举例说明宗教对印度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节的内容。

印度和我国都是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都是世界人口大国,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压力。

学习印度,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处文明古国的自豪感,又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亚洲、地区和国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读图能力明显提高,但从图中找出有效信息的能力还很弱,这也是这节课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教学重点1、据图分析印度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2、分析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说出印度在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为印度的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问学生有关黄河的问题,进而引出黄河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发明了闻名世界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书,为世界闻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

在我国的西南,还有一个与我国毗邻的文明古国——印度,他们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宗教王国。

二、文明古国【活动1】找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

运用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师板书强调,加强学生记忆。

【过渡】印度之所以能成为文明古国,这与他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活动2】学生根据提示在印度地形图中找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流缓慢、年径流量大、水热资源丰富)【过渡】印度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还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 印度》教案1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 印度》教案1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印度》教案1《第三节印度》教案第一课时:文明古国、人口大国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大国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频发的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③从2019年到2019年,10年间印度净增多少人口?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4.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有哪些优势和劣势?5.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

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讨论总结人口众多的优势。

③课件展示:图表“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2019年)”,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课件展示:图“亚洲的气候”和“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7.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

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

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8.课件展示:“南亚1月风向”和“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首都。

2.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印度存在的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敢问路在何方》,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里的歌曲?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西游记》,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今天,我们就沿着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到印度去看一看。

提问:印度知多少?让学生自由回答,谈谈对印度的印象。

学生回答:1.印度是文明古国之一。

2.印度是人口大国3.印度宗教色彩浓厚,例如佛教。

4.印度是发展中的大国。

老师回答:好,同学回答很积极。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印度根据地图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首都。

一.文明古国1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2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

3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

例如: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所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4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5佛教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

6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知识---印度风俗•1印度人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

•2恒河被印度人称为“母亲河”,印度教徒更是将其尊为“圣河”。

每天前来沐浴的教徒川流不息,他们深信:恒河沐浴能洗涤罪恶,纯洁灵魂。

二.人口大国1。

2010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已达12亿,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

2。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人口增长,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第1课时)》教材以印度为主题,通过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各个方面,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对印度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业和工业部门、城市分布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印度是一个具有丰富资源和悠久历史的国家,增强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业和工业部门、城市分布等。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等资料。

2.准备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的相关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任务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业和工业部门、城市分布等,让学生对印度有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巩固学生对印度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未来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1)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1)

《印度》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商务星球版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节“印度”【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阅读资料,简单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大洲、地区等大尺度区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研究某一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框架,也就是从区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等角度分析。

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地理要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地理要素分布图、等值线图、气候直方图等地图的读图分析方法。

国家部分相对于大洲和地区来说,属于较小尺度范围的区域,所涉及的内容较大洲和地区来说更为详细具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每一个区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特征,并学会运用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来理解、解释问题。

由于学生目前还欠缺这一方面的能力,因此这将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理念】本节课选用重走取经之路作为情景进行教学。

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入手,转入到现代全新的取经之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重走取经之路的情景设置,将本课的重难点融入到取经的过程中。

把问题的探究设计为降妖除魔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经图中扶危济困的行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对应课标的要求。

三个活动分别涉及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本节课强化了案例教学,主动学生自主读图能力的培养和地理问题分析方法的指导,渗透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与迁移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印度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印象,如印度的咖喱、舞蹈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了解印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数据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宗教信仰、种姓制度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资料,直观展示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印度的舞蹈、美食等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a.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接壤。

b.自然环境:介绍印度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对农业和人口的影响。

c.人文特点: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种姓制度、语言文字等人文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多元文化。

d.经济发展:分析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印度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8.3印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的全部内容。

《印度》(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位置、人口与环境,树立区域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印度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印度地形、河流的特点;宗教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迁移、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印度文明、人口等方面的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回来已有些时日,近日他们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天竺(印度)走一走吧!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明确地理位置——悟空组教师:出示印度位置图,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教师: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3 印度 (第一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3  印度  (第一课时)  教案

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家的案例教学。

由于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区域地理教学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印度,主要通过: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和发展中的大国等三个方面集中反映当今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尤其突出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其实本节课在讲授上要注意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不能光讲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的问题,从而造成内容的断裂,影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第一节日本和第二节俄罗斯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2、读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及恒河、印度河,说出印度地形、河流分布特点。

3、根据资料,了解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过程与方法】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印度的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特点。

2、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教学难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特点。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案

印度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能力,以学生喜欢的优美舞蹈导入,引出“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的印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及各种媒体中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印度,联系中国,在比较中完成本节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印度人口、自然灾害的研究,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观念。

2.印度与我国为邻邦,印度在人口政策与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口特点及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压力。

难点:印度临国的空间方位的记忆,人口特点及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水旱灾害的成因。

四、教学任务分析1.关于印度的人口问题,教材抓住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这一主要特点,纵向深入以诱发学生去思考人口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留给活动设计—研讨人口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目的是充分的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关于水旱灾害频繁问题教材从两方面阐述:①自然灾害与气候的关系;②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两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觉,再结合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在中学已经学习半年多了,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经济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印度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国家,增强对印度的了解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和经济等特点。

2.难点:学生对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和地图教学:通过展示印度的自然景观、城市建筑、人文活动等图片和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印度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印度地理案例,如印度的农业、工业、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印度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的PPT,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印度地理案例、问题讨论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特征,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印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印度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印度的地形、气候、农业、工业等特征。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印度的城市分布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印度城市、农业、工业等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印度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位置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印度的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3.操练(10分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工业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城市分布特点。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 印度》教案2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 印度》教案2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第三节印度》教案2《第三节印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

2.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3.阐述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4.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5.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变化及主要农作物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认识印度的工业分布于原料产地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印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和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通过讲述印度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独立自主发展经烂的古代印度文明。

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

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历史上,佛教不断向外传播,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

现在,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

印度是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亚洲的地理分区中它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温度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

3.众多的人口,使得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已经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印度(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视频:
同学们,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喜悦心情的方式各不相同,印度的人们喜欢伴着优美的歌声跳出快乐,印度舞蹈历史悠久,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舞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印度是世界上公认的传统舞蹈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就一起探究文明古国—印度!
纱丽蕴藏着印度女性最美丽的情怀
公交车开车门招揽生意摩的骆驼车大象是
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攀爬列车都是
被禁止的危险行为。

在印度,
反而成为了一种特色。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缅甸
2. 读“印度的地形图”,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盆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山地、平原、盆地
D.山地、平原、盆地
3.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
A.尼泊尔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4. 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5. 古印度是下列宗教的发源地的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6. 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7.目前,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8. 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高原、南部是平原
B.全年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入孟加拉湾
D.东临阿拉伯海
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A_________,B__________,
河流:C_________,D__________,
山脉:E_________,F___________,
平原:G____________,
高原:H____________,
海湾:I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H所在的半岛是________,
该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3)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请你给印度的总统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它凝聚了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本节课首先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引入,紧接着读图分析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十年来,随着印度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再加上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采用印度人攀爬火车“挂票”回家的图片,形象直观的介绍了印度人口多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最后又通过印度的开国总理总理尼赫鲁的讲话,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准确流利,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既鼓舞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努力方向: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中的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帮助每一名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