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存在的目的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获得利润之后才能为员工谋利。
供过于求的现实,买方市场
善变的客户
客户像水,随时会变,变的原因
内部的原因: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质量、价格、交货期)。
外部原因:竞争对手提供更优厚的条件,价格更低、质量更好、交货更迅速
其它(例如交情、回扣等)
了解善变的客户
决不能等到客户没有时才做客户了解。
我们要主动掌握客户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以持续不断的满足客户。
只了解自己是不够的,必须知己知彼,所以也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状况。
顾客的要求
为什么顾客是重要的
质量意识的提升
如何把产品做好
做事业或做生意?
质量的四个等级
以检查来防止缺陷的流出
以过程管理来减少缺陷产生
以预防观来防止缺陷
完美阶段
市场品牌效应已产生,顾客不用开发已可以自行上门。
各项的产品可以充份满足客户需求,可以建立长期的客户,对产品有信心,客户忠诚度非常高。
员工视自己为公司的一份子,充份在乎各项质量成本,重视预防管理、重视过程管理、重视产品管理,是打从心底愿意来做,而不是来自管理者的要求。
质量(品质)意识培训内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法律、法规、责任意识
3、TQC/TQM,全员品质意识
4、质量改进意识
5、质量成本意识
6、几张质量宣传漫画
质量(品质)意识培训意义
质量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一、质量的概念
(一)、质量的基本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
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1.符合性质量的概念
它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皮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质量的定义,认为产品只要符合标准,就满足了顾客需求。“规格”和“标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过去认为是先进的,现在可能是落后的。落后的标准即使百分之百的符合,也不能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规格”和“标准”不可能将顾客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都规定出来,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
一个人的意识在很大层面上将直接影响着随之而来的“行为活动”,并对其“活动结果”产生重大的改变。
意识伴随着我们一路同行,并不时的提醒我们对工作的严谨、对生活的憧憬、对需求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过程。意识的高低体现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之中,意识越高则对活动结果的影响越积极。企业要发展,产品质量要提升,离不开对人的意识教育和培训。从现代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意识就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显性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质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质量检验”到“统计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理”,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从五、六十年代“好的质量”到八十年代的“符合要求”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顾客满意”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注焦点。质量已走出狭义的范围,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如: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学习质量、直至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正如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提出的“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一样,质量无所不在。这一发展趋势再次说明了,市场的竞争将以“质量竞争”为前提,因而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又再次成为质量管理的一大课题。此外,从“人、技术和管理”的三大质量管理要素及“人、机、料、法、环”等质量问题分析来看,“人”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企业文化、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执行、工作行为及教育培训等等。但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加入,
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将明确企业对“质量”的重视程度,他们的身体立行将告诉所有员工“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同时也告诉所有员工领导的态度与决心。对于质量意识的管理,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只喊“口号”或不加度量的定性概念层面上,而没有评价、没有检查。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体系,只凭一贯的思想教育、宣传来进行质量意识的提升,将难以避免其工作的盲目性,实际操作的无序性。这在多少次的质量投诉与质量问题的发生中,我们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也清醒的认识到提高质量意识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管理人员、管理干部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要如何进行控制与改善!笔者认为,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工作,其目的必须十分明确,其次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如何去做,最后完成情况如何,并及时总结补充存在的不足,再进行入下一循环。因此,质量意识的提升要让所有参与人员明白其目的是什么,在一段时期内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具体要如何去操作,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取得成绩时受到什么样的奖励。使质量意识的优劣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使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能不时的感觉到工作的压力与动力,从而尽量保证任何细微的产品缺陷都不流入下道工序,进而增强其可操作性。为了防止实际操作的执行不力情况,管理人员要定时与不定时的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员工要进行工作指导,对于存在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员工进行处罚,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让所有员工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并在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质量的定义即符合要求;质量系统的核心在于预防;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指引下实现质量意识的真正提高。
质量意识的管理就是让无形的质量意识与有形的工作质量结合起来,让模糊的质量意识与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让质量意识的管理体制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培育出高质量意识的员工,进而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质量的概念
(一)、质量的基本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
♦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