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选择
2019-08-15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当前县域经济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撑。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全⾯建设⼩康社会、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体化建设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提⾼县域经济发展能⼒,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县情各异,不同县域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上存在着巨⼤差异。

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县域基本上都是在认清⾃⾝发展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产业,⾛出适合⾃⾝的发展之路。

据统计,⽬前我国最发达的100个县(市)的总⼈⼝仅占全部县(市)的6.8%,⽽国内⽣产总值占到全部县(市)的21.75%,地⽅财政收⼊占到全部县(市)的2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到全部县(市)的23%。

最发达的100个县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轻重的地位,因此,探索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定的借鉴作⽤。

根据发达县(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致分为三类:
1.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充分利⽤当地特有的⾃然资源和⼈⽂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具体有:
⼀是农业资源发展模式,即依托当地特有的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业,也被称为农业产业化模式。

这些县多是传统的农业⼤县,⼯业基础薄弱,在发展中⾛农业产业化道路,把农业当⼯业来抓,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不断增强农业竞争⼒,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历年“百强县”名单中,农业⼤县并不占有优势,跻⾝“百强”的农业⼤县共有17个,其中仅⼭东省就有11个。

如⼭东省寿光市,依托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适宜的⽓候,建成了全
国“菜园⼦”,并依靠蔬菜产业⼀直跻⾝于全国百强县榜单,成为⽼牌“农字号”百强县。

⼆是矿产资源发展模式,即主要依靠丰富⾃然资源的开发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较为典型的是内蒙古伊⾦霍洛旗,就是对当地丰富的煤炭及⽯油资源进⾏开发,以资源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

在经济⽋发达的淮海经济区内的河南永城、江苏的沛县,近⼏年挤⼊“全国百强”⾏列,也是依靠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以资源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化旅游资源带动型。

这些县域⼀、⼆产业相对薄弱,但拥有丰富的⾃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化等旅游资源,据此⼤⼒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如交通餐饮、宾馆服务、旅游商品⽣产等部门的发展。

如⼴东省恩平市、江西婺源县和浙江淳安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2.⼤城市带动型发展模式
“百强县”空间分布的⼀个特点是位于⼤城市周围,呈现明显的向⼤都市“扎堆”趋向,即有较多的“百强县”围绕在⼤都市周围,呈“卫星状”分布。

例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城市群,集中了全国近⼀半的百强县。

中西部地区的如安徽的肥西、湖南的长沙县、四川的双流县等,这些县通过积极发挥毗邻⼤都市的区位优势,实现了与⼤都市经济的“捆绑式”发展。

3.企业集聚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县域集中发展某⼀产业,通过其横向、纵向的拉动作⽤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通常分为两种模式:⼀是通过特⾊产业和产业集聚,发展中⼩企业(民营企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历年“百强县”名单,浙江占据了20多个席位,县域经济主要就是发展中⼩企业集群。

⼆是依托⼀个或⼏个⼤型企业,进⽽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其经营产值往往占整个县域GDP的相当⽐重,成为县域经济的⽀柱产业。

如⼴东省佛⼭市顺德区,曾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百强县”状元,在很⼤程度上得益于规模化制造和品牌效益,培育了科龙、美的、容声、万家乐、格兰仕知名的⼤企业集团。

⼆、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选择
“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要求我们必须⾛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1.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

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上,⼀些地⽅存在发展模式照抄照搬,发展⽬标求全责备,发展理念传统守旧,结果导致在制定区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对⾃⾝产业优势、劣势分析⽐较不够,制定发展⽬标求全责备,⼯作部署均衡⽤⼒,造成县域⼯业结构雷同、发展路⼦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不⾜,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

反观经济发达县市,经济发展各具特⾊,具体的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

因此发展县域经济,选择合适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充分解放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必然会不断有新的发展模式涌现出来。

实际上,任何⼀个县
市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单纯选取某⼀种发展模式,⽽往往是多种模式的并存,只不过不同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不同。

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培植特⾊
县域经济就是特⾊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较优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要破除“⼤⽽全”、照搬模仿、盲⽬跟风、粗放加⼯的观念误区,树⽴“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经济新理念,提⾼特⾊经济的竞争⼒,使特⾊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从⽽带动整体县域经济实现⼤发展。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县域经济实际上是城镇经济。

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城镇建设当作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当作⼯业化的载体和民营化的平台,从⽽⼤⼒发展城镇经济。

特别是重点发展县城和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镇,增强⼩城镇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产要素向强镇集聚,提⾼农村城镇化⽔平,不断消除城乡差距。

4.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壮⼤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应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民营经济因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出旺盛的⽣命⼒、很强的吸引⼒和极⼤的竞争⼒。

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出⼀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加强组织引导,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提⾼市场竞争能⼒。

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是软实⼒,环境是竞争⼒。

当前,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发展⽴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

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要实施⼤投⼊,打造发展硬环境。

⼯业园区要创新融资⽅式,抓紧⼟地收储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园区发展⾻架,优化园区布局。

城市建设要加快新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完善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建设。

另⼀⽅⾯,要着⼒加强软环境建设。

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限度地实现⾏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效的政务环境,⽤强有⼒的⼿段,推动发展⼤跨越。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选择
被举报⽂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