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空间形态居住小区环境噪声研究
国内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研究
国内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研究我国对于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虞蔚的《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是我国学者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文献。
从1986年到现在,该领域学术论文及代表性著作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孙栋斌和吴雅菲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划分为起步、独立发展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研究起步阶段”是从1986 年至1993年,论文总结了该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其中通过对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进行研究,发现国内部分城市引起社会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家庭生命周期、种族状况三个维度。
“独立发展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3年,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居住空间的问题,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角度都有新的扩充。
对于研究对象从上海、广州扩展到北京、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同时在研究内容上除了研究居住空间结构外,众多学者对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模式特征、形成机制、建议对策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研究角度开始从居住区位选择、住区价格的新视角出发,通过定性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住宅价格分布进行研究总结。
“蓬勃发展阶段”是从2004年开始至今,各学者主要是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及内在的研究。
伴随2004年社会转型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国内学者再一次审视城市居住空间的问题,使得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及其分异特征的探讨得到蓬勃发展。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都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再扩充与深化,同时也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评价、特殊群体和特殊地域的居住空间分异、分异现象模拟、居住空间分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等新型研究热点。
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吴焰启等在社会地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激进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虞蔚主要翻译和解析了西方国家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三大形成因子,即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生命周期和种族。
邻里噪音调研报告
邻里噪音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邻里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及对策建议。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对邻里噪音的感知和态度,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
1. 邻里噪音的频率和强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普遍认为邻里噪音频繁且强度较大。
有80%的被访者表示每天都能听到邻
里噪音,而有60%的被访者认为噪音强度对其生活造成了较
大影响。
2. 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近80%的被访者表示噪音会影响
他们的休息和睡眠质量,约50%的被访者表示噪音会干扰他
们的工作和学习。
此外,有30%的被访者表示噪音会导致心
理压力增加,对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3. 噪音产生的原因:被访者普遍认为邻里噪音的主要来源是楼上楼下的行走和活动声音、装修施工噪音以及邻居聚会时的音乐和交谈声。
噪音最为集中且明显的时段是晚上8点至10点。
4. 居民对减少邻里噪音的建议:调查显示,居民希望能够加强社区管理,明确制定噪音管控规定,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
另外,居民还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隔音设施的安装、限制装修施工时间、组织邻里共建活动以增进邻里关系、宣传文明行为等。
结论与建议:
邻里噪音对居民生活造成了普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休息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议社区加强噪音管理,明确制定噪音管控规定,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
此外,可以考虑增加隔音设施、限制装修时间、组织邻里共建活动等措施,以减少邻里噪音的产生。
最重要的是,需要增强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倡文明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居住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声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减轻压力,促进健康。
下面我来就如何打造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进行探讨。
要从建筑设计和规划入手。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音环境的因素,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窗户的隔音性能,以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传递。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应该合理设置,以减少住宅区内部的噪音干扰。
在小区规划中要考虑到噪声源的分布,将嘈杂的活动区域与居住区隔离开。
要提高住宅小区的隔音性能。
这可以通过在住宅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中使用隔音材料,增加隔声层的厚度等方式来实现。
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噪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要合理设置小区内的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健身区、休闲区等。
这些设施的位置、布局可以起到减少噪音干扰的作用。
将儿童游乐区和休闲区放置在较远的地方,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可以采用隔音设计,减少活动时产生的噪音。
要加强对居民噪声卫生的宣传和教育。
住宅小区内的每个居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声环境的影响,并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噪音卫生的认知,提醒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产生过多的噪音。
避免在夜间大声喧哗,尊重邻居的休息时间,减少噪音干扰。
要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
小区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小区内的噪音情况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如果发现噪声超标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居民也可以通过投诉渠道反映噪声问题,以保证小区居民的权益和声环境的质量。
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提高隔音性能、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加强宣传教育和噪声监测与管理等措施,可以共同打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如何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和管理声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忽略了声环境的影响,导致居民在住宅小区内面临着各种噪音干扰和不良影响。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普及和推动,人们对于建筑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声环境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打造生态住宅小区的过程中,重视声环境的设计和改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已经成为业界和社会的共识。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问题意义背景介绍中提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中安家落户。
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中噪音污染的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于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声环境的问题尤为重要。
声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中,一个良好的声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有效地改善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的声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展开讨论,探讨声环境对建筑舒适的重要性以及声环境设计原则等内容,旨在寻找解决住宅小区噪音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建设优质的生态住宅小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声环境对建筑舒适的重要性声环境对建筑舒适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个优质的声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在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中,声环境的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个良好的声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建筑舒适的角度,浅谈声环境在生态住宅小区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声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噪声污染成为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
嘈杂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在建设生态住宅小区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声环境的质量,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活空间。
要想实现一个良好的声环境,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设计小区的结构。
建筑的排布和布局会直接影响声环境的质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
在生态住宅小区中,可以通过规划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减少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设计建筑的外墙和窗户时,也要考虑到声波的反射和吸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减少噪音的入侵。
要通过合理的植被设计来改善声环境。
植被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吸收和隔离噪音。
在生态住宅小区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种植高大树木来隔离街道和交通噪音,营造一个宁静的社区环境。
还可以通过建造水景和瀑布等水景装置来降低环境噪音,并形成一种自然的声音营造一个悠闲、自然、宁静的生活环境。
要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行为来改善声环境。
在生态住宅小区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约束居民的行为,减少噪音污染的发生。
还可以通过加强社区管理和监督,及时处理噪音污染问题,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声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加大对噪音污染的治理和整治力度。
建筑设计师要提高对声环境的认识,从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声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发出更符合生态需求的建筑和社区设计。
小区噪声地图分析报告
小区噪声地图分析报告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区噪声问题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本报告通过对某小区噪声情况进行地图分析,希望能对小区噪声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解决。
首先,我们通过对小区范围内不同地点噪声强度的测量,绘制了一张噪声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区东侧的噪声较为严重,尤其是靠近道路的住户居住环境噪声指数较高。
而西南侧相对较为安静,噪声指数较低。
通过噪声地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小区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
其次,我们对小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对小区噪声问题的感受和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小区噪声问题表示不满意,认为噪声对居住环境造成了困扰和影响。
居民普遍抱怨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过大,并表示希望小区管理能加强对噪声问题的治理和改善。
最后,针对小区噪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小区管理方可在道路上设置隔音设施,如路障、隔音板等,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其次,建议小区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如限制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等。
此外,居民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噪声影响,比如在窗户上安装隔音玻璃、选择降噪耳机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区噪声地图的分析和居民的调查,我们清晰地了解了小区噪声问题的现状和居民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
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小区管理方和居民共同解决小区噪声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过,对于小区噪声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期达到持续改善小区环境噪声的目标。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住宅小区的声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甚至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现状及标准,从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案,主要从噪声预测模拟、声屏障的设计、建筑布局和住宅区室内设计等多角度进行防噪设计,综合考虑了住宅开发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以期为人们打造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标签: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防噪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四大污染之一。
尤其在住宅小区的声污染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和迫切。
随着建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家们对建筑声学和环境声学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到生态住宅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建设中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但是无论如何,声环境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住宅小区的规划阶段,同小区的热环境系统和光环境系统规划一样,设计师就应该提前做好声环境的规划和噪声的控制方案,这对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一、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的现状和标准目前,影响住宅小区的环境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1)交通噪声。
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很多小区沿着铁路等交通干道和立交桥而建,这部分小区受交通噪声污染最为严重。
(2)施工噪声。
主要包括住宅临近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和邻居装修的施工噪声等。
(3)公共设施噪声,指锅炉房、冷却塔、变电站、电梯、管道系统、通风机组等公共设施产生的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是人们住宅内的家居电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多,包括音响、电视机、吸尘器、洗衣机、乐器等都有可能造成此类噪声。
生态住宅小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创建的小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是现代小区发展的高级形式。
因此,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以及室内声环境标准均高于一般的住宅噪声允许标准,生态住宅小区的环境噪声标准是昼间45分贝,夜间40分贝,一般住宅小区噪声标准是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选择住房的时候,人们不仅需要考虑到房子本身的品质和舒适度,还要考虑到所处的小区环境。
而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尤其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个安静、舒适的住宅小区,是他们追求的理想居住地。
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中的声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声环境是指人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声音。
而一个好的声环境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居住环境中,一个舒适的声环境能够带给人们宁静、舒适的居住体验,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建筑生态住宅小区规划和设计中,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声环境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与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声环境的影响因素。
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周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的位置,避免小区受到外界噪音的干扰。
在建筑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以减少内部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小区内建筑的设置上,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尽量避免建筑之间的直线对接,从而减少声音在建筑之间的回音效应。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如吸音砖、吸音板等,来有效减少内部声音的传播。
在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是噪音的控制。
对于城市居住小区来说,最主要的噪音源就是交通噪音。
在规划与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到交通道路的设置,尽量将住宅区远离交通干道,从而减少交通噪音对小区的影响。
也可以在小区内设置隔离带、绿化带等,来有效隔离交通噪音。
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通过采用隔音设计、隔音窗等手段,来减少交通噪音的传播。
除了交通噪音外,社区设施、生活设施等也是噪音的来源,如儿童游乐设施、社区广场等。
在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这些设施的位置,以减少其对住宅区的影响。
在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到自然声音的利用。
小区噪音的研究报告
小区噪音的研究报告标题:小区噪音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小区内噪音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噪音来源。
通过对小区内居民的调查和实地测量,我们发现小区噪音普遍存在,主要来源于交通、社区设施和居民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建议小区管理者和居民共同努力,改善小区噪音环境。
一、引言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噪音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和解决小区噪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X小区为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包括居民对小区噪音问题的感知和影响的评价,实地测量则针对小区内不同区域和时间段进行了噪音水平的监测。
三、研究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80%的居民认为小区存在噪音问题。
在噪音影响方面,90%的居民表示噪音对睡眠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0%的居民认为噪音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实地测量结果显示,交通噪音是小区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社区设施和居民行为产生的噪音。
四、问题分析小区噪音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交通密集、社区设施缺乏噪音控制措施以及部分居民对噪音环境的不重视。
这些问题导致了小区噪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
五、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小区噪音环境,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交通噪音控制:加强对交通流量的调控,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使用;合理规划道路和停车场的位置,减少噪音传播。
2. 设施噪音控制:社区设施应加强噪音控制措施,如安装隔音设备、减少设备噪声等。
3. 居民行为引导: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对噪音问题的认识,减少居民在小区内制造噪音。
4. 加强管理:小区管理者应增设噪音监测装置,及时发现噪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小区噪音管理,共同维护小区安静和谐的环境。
六、结论本研究发现小区内噪音问题普遍存在,主要来源于交通、社区设施和居民行为。
建筑设计中的声音环境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声音环境研究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形式美学和功能需求之外,声音环境是一个同等重要的考量因素。
声音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为了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师需要对声音的行为和传播进行研究和应用。
首先,声音环境研究需要关注建筑的材质和结构。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对声音的反射、吸收和传导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硬质材料如瓷砖和玻璃会导致声音的反射和回声,造成噪音污染;而吸声材料如石膏板和吸音板则能减少回声和噪音,改善声音环境。
建筑师通过选择恰当的材料和结构来达到声学设计的目标。
其次,声音环境研究需要考虑室内布局和空间规划。
合理的布局可以避免声音的交叉干扰和传播。
例如,在办公室中,工作区域和会议室应该相互分隔,以减少噪音干扰。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通过使用隔音墙、隔音门等措施来降低声音的传播。
这些措施能够创造出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声音环境研究还需要关注室外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噪音可以对室内声音环境造成干扰。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建筑师需要考虑降低外部噪音的传入。
例如,在设计居住区时,建筑师可以使用密封窗户、隔音材料等措施来减少街道噪音的传播。
这不仅能提供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还能保护居民的健康和睡眠质量。
此外,声音环境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公共场所的设计。
例如,剧院和音乐厅需要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最佳听觉体验。
建筑师需要考虑吸音材料的使用、音频系统的设计和座位的布置等因素,以满足音乐和表演的需求。
最后,声音环境研究也需要关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可持续建筑追求节能环保和健康舒适的目标,这也包括声音环境的考量。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建造节能环保的设施来减少噪音污染和能源消耗。
这样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声音环境,还能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中,声音环境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建筑师需要了解声音行为和影响因素,运用这些知识来创造舒适和可持续的室内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建筑设计中,人们不再只关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布局,更加重视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声环境对居住者的影响。
特别是生态住宅小区,以其绿色环保、宜居舒适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声环境是指人们处于某一环境中所能感知到的声音的总体效果,它是由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综合构成的。
而建筑舒适的声环境则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设、使用等过程中,对建筑内外环境声音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以创造出对居住者有益的声环境。
在生态住宅小区中,如何创造出建筑舒适的声环境,成为了建筑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需要从建筑设计的初期就开始考虑。
在设计生态住宅小区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和声音状况,合理规划建筑的位置和朝向,减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在设计小区的布局时,可以合理安排建筑的间距和朝向,减少建筑物之间的反射和传播,降低环境噪声的影响。
还可以通过绿化等手段增加环境的吸声性,减少噪声的传播,提高建筑的声环境舒适度。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要注重对声环境的影响。
在生态住宅小区中,应该选择环保、吸音性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使用吸音板、吸音砖等材料来装饰建筑内部空间,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空间的音质。
在门窗等开口部位的设计上,也要注重隔音效果,选择隔音性能好的门窗产品,减少建筑内外的噪声传播。
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也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声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隔音、降噪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减少设备运转、人员活动等产生的噪声。
在小区的管理中,还可以通过管理规定、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居民对声环境的重视,共同维护好小区的声环境。
除了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声环境的管理外,科技手段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建筑的声环境舒适度。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浅谈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建筑舒适的声环境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声音的舒适程度。
声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营造舒适的声环境,应在设计阶段就对声音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规划。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应遵循合理的噪声控制标准。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用途,应设置不同的噪声控制指标。
在住宅区域,应设定较为严格的噪声限制标准,以保证居民的室内安静环境。
而在商业区域,可以适当放宽噪声限制,但仍需确保商业活动不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过大的噪声干扰。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应考虑到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采取隔声措施来减少声波的传播。
在住宅区域中,可以选用具有良好隔声性能的材料,如双层玻璃窗和隔音墙等。
合理设置建筑布局和空间分隔,可以降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损失,从而减少居民之间的噪声干扰。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还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不同声音的感受和需求。
人们对于声音的感受是主观的,有些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有些人则喜欢热闹和活跃的声音。
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声音需求。
可以通过设置音乐播放设备、绿化植物和水景等来丰富建筑环境中的声音,以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中,交通噪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营造舒适的声环境,可以利用绿化带和隔音墙等措施来减少交通噪声的传播。
建筑还可以利用天然地形和建筑布局来阻挡风的传播声音,从而降低声音的影响。
建筑舒适的声环境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合理的噪声控制和声音规划,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应进一步重视声环境问题,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建筑声环境的舒适性。
也需要人们加强对建筑声环境的认识和重视,从个人层面积极主动地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声环境。
小区噪音研究报告
小区噪音研究报告小区噪音研究报告引言:本报告针对某小区的噪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小区噪音的主要来源、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率为80%。
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噪音的主要来源2. 噪音对生活的影响3. 对解决噪音问题的希望和建议二、噪音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小区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包括:1. 邻居的生活噪音:如高声喧哗、电视声音过大、家具移动等。
2. 建筑工地的噪音:如施工机械声、敲打声等。
3. 交通噪音:主要是机动车辆的引擎声、鸣笛声等。
4. 公共设施的噪音:如垃圾处理设施、空调机组等的运行声。
三、噪音对生活的影响根据问卷结果,噪音对小区居民的生活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影响居民的工作和学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居民表示噪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果。
2. 影响居民的睡眠质量:约80%的居民表示噪音干扰了他们的睡眠,导致白天精神不振,甚至出现健康问题。
3. 损害居民的心理健康:有一部分居民反映,长期噪音的影响使他们出现紧张、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解决噪音问题的建议根据居民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议,针对小区噪音问题,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办法:1. 加强建筑隔音措施:通过在建筑外墙和隔音墙中增加隔音材料,减少建筑工地的噪音传播。
2. 加大环保设施的维护力度:对垃圾处理设施和空调机组进行定期维护,减少噪音的产生。
3. 提高居民的噪音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噪音问题的认识,增强对他人生活的尊重,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产生。
4. 引导交通规范: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减少机动车辆的噪音和鸣笛行为。
5. 规划合理的公共活动时间: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的使用时间,减少夜间或早晨时段的噪音。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小区噪音主要来自于邻居、建筑工地、交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
小区的噪音 研究报告
小区的噪音研究报告小区的噪音研究报告引言:噪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感知到的声音,通常是一种具有刺激性的声音。
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噪音问题常常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投诉。
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小区噪音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供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小区内居民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小区噪音问题的感知、噪音问题的来源、噪音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居民期望采取的改善措施等。
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居民对小区噪音问题普遍感知,90%的被调查居民认为小区存在噪音问题;2.小区噪音问题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噪音、社区设施噪音、邻里噪音等;3.噪音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70%的被调查居民表示他们因噪音而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和安静的环境;4.居民希望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小区噪音问题:加强噪音管理和监管、改善小区建设和设施、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等。
讨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研究,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小区噪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1.加强噪音管理和监管:提高相关部门的噪音管理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相关噪音管理法规;2.改善小区建设和设施:在小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污染的来源,例如合理设置交通路线、规定社区设施的使用时间等;3.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噪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倡导文明、守法的生活方式;4.道德约束和邻里关系建设:通过增强居民的道德约束和提升邻里关系,减少因邻里噪音引发的纠纷。
结论:小区噪音问题是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加强噪音管理和监管、改善小区建设和设施、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以及道德约束和邻里关系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小区噪音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各个相关部门和居民应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小区生活环境。
小区噪音研究报告
小区噪音研究报告小区噪音研究报告尊敬的居民:经过对本小区噪音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居民表示受到噪音的困扰,尤其是晚上的噪音对居民的休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高噪音源主要来自机动车辆和装修施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超过70%的噪音源来自路边的车辆,特别是摩托车的喧哗声。
此外,有超过50%的居民反映邻居装修施工的噪音严重干扰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3. 部分居民对于噪音源的敏感度较高。
根据调查数据,有10%的居民对噪音特别敏感,他们受到的噪音困扰程度更高。
另外,老年居民和儿童对于噪音的耐受能力较差,对噪音的影响更加敏感。
4. 小区管理措施不到位。
调查发现,小区在噪音管理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
虽然有小部分小区居民为了解决噪音问题而向物业投诉,但多数的投诉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物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管理能力,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噪音。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噪音环境监测和管理。
小区应该配备专门的噪音检测设备,定期对小区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音污染。
2. 加强车辆噪音管理。
加强对车辆的噪音排放标准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严禁修改变速器和排气管,减少车辆噪音的产生。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电动车或步行代替机动车出行,减少车辆噪音的产生。
3. 强化装修施工的噪音管理。
建议居民装修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且在装修合同中明确约定施工期限和相应的噪音控制要求。
同时,物业应对装修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并向装修工人普及噪音控制的知识。
4. 提高居民噪音管理的意识。
小区应定期开展噪音管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噪音问题的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互相尊重和谅解,减少邻里纷争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小区的噪音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希望居民们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噪音管理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宜居、安静的生活环境。
现代住房噪音现状分析报告
现代住房噪音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现代住房噪音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来自不同来源的噪音干扰。
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安宁和稳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现代住房噪音问题,本报告将从噪音的来源、影响居民生活的噪音类型以及当前住房噪音管理政策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能够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为未来解决现代住房噪音问题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对现代住房噪音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引言部分,将对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撰写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从现代住房噪音的来源、影响居民生活的噪音类型以及当前住房噪音管理政策与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对现代住房噪音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可能的改善措施,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对现代住房噪音的整体分析,本报告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住房噪音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改善。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旨在通过对现代住房噪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住房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当前住房噪音管理政策与实践的状况。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旨在提出针对现代住房噪音问题的反思和可能的改善措施,同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解决住房噪音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3.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 正文2.1 现代住房噪音的来源:现代住房噪音的来源可以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
内部噪音源主要包括家电设备的运转声、家具摩擦声、人员交谈声等。
外部噪音源则主要来自交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工业设施噪音等。
此外,社区活动、孩子嬉闹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响也会成为住房噪音的来源。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扰。
本文通过研究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的关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与实验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活动、交通噪声、机械噪声等。
基于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建筑结构的改善、声音隔离技术的使用、噪声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最后,本文对这些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引言:方法:为了了解居住区与室内环境噪声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
在这个调查过程中,我们根据人员活动、交通噪声、机械噪声等因素对样本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以便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
结果与讨论:首先,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结构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例如,在建筑物设计中引入声学优化的原则,采用吸声材料或隔音材料进行构造。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布局来减少传音问题,例如将卧室与噪声源隔开。
其次,可以使用声音隔离技术来降低噪音的传播。
这包括在房间之间设置隔音墙、隔音板,以及在窗户上安装隔音玻璃等。
通过这些技术,噪音的传播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室内的噪音水平。
最后,可以建设噪声防护设施来降低居住区的噪音水平。
这包括在主要道路上设置隔音屏障、在公共区域安装噪声屏蔽器等。
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
居住建筑设计的噪声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的噪声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噪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作为人们的居所,居住建筑的噪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居住建筑噪声来源、噪声的影响和噪声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居住建筑噪声来源居住建筑的噪声来源非常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来源: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车辆噪声、火车噪声和飞机噪声都会对居住建筑产生影响。
2.社会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声、广播、电视等,晚上可能还有噪声干扰。
3.工业噪声:近邻或周围的工厂、车间等制造产业,会产生刺耳的噪音,对居住建筑的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4.施工噪声:为了修建新的楼房、桥梁等设施,周围的施工噪声也不可避免。
二、噪声的影响噪声对人体有害无益,特别是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噪声的影响:1.听力受损: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转性的伤害。
2.神经系统损伤:长时间遭受噪声的干扰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3.睡眠干扰:噪声对睡眠的干扰是最明显的,开窗睡觉会造成人的睡眠质量下降。
4.情绪影响:长时间遭受噪声的影响,可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会引起一些心理疾病。
三、噪声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噪音的干扰,设计师需要在设计居住建筑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噪声控制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墙壁的厚度、材料等因素,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2.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噪音控制,减少风扇、管道等系统的噪音。
3.窗户设计:应使用双层玻璃窗户,以减少外界的噪声干扰。
4.选择适当的建筑位置:如果可能,应当避开大学、机场等噪声污染源的附近。
4.有意识的住房布局:在设计居住空间时,可以采用隔音墙,改变门窗的位置等手段减少噪音的传播。
总之,居住建筑的噪声分析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应该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宜居的环境。
小区的噪音 研究报告
小区的噪音研究报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小区噪音问题日益突出。
小区噪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因此对小区的噪音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小区噪音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通噪音。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小区周边的交通量逐渐增大,交通噪音成为了主要的噪音来源。
二是生活噪音。
小区内的居民生活习惯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生活噪音,例如开门关门声、音乐声等。
三是建筑工程噪音。
小区内的修缮、装修等建筑工程也会带来噪音污染。
四是社区活动噪音。
一些社区举办的活动,例如集会、广场舞等也会产生噪音。
其次,小区噪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对居民休息和睡眠产生干扰。
噪音会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入睡,影响睡眠质量。
最后,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不便。
噪音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交流,降低生活质量。
针对小区噪音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
一是加强交通管理。
提高城市交通规划,减少车辆流量和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噪音。
二是加强生活噪音管理。
提倡文明生活方式,规范居民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噪音。
三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施工噪音对小区居民的影响。
四是加强社区活动管理。
举办社区活动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尽量减少活动噪音产生。
在实施改善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与噪音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处罚的范围,加强对小区噪音问题的执法和监管。
综上所述,小区噪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小区的噪音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才能减少噪音污染,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区噪音的研究报告
小区噪音的研究报告小区噪音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如今,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越来越多。
然而,小区噪音也成为困扰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对小区噪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编制了一份针对小区居民的问卷,涵盖了居住环境、噪音来源、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我们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住宅小区,对这些小区的噪音进行了现场测量。
三、调查结果:通过对300位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区噪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噪音、交通噪音、社区设施噪音和邻里噪音。
其中,施工噪音是最主要的来源,占据了31%的比例。
噪音对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受到干扰、身心健康受损等方面。
通过对几个小区的现场测量,我们发现白天的噪音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交通噪音比较突出。
夜间的噪音水平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音干扰。
四、改善措施:为了改善小区噪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措施:1. 限制施工噪音:对小区内的施工工地进行限制,特别是在居民夜间休息时间禁止施工。
2. 增加交通管理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减少车辆噪音。
可以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等设施,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流量。
3. 加强社区设施管理:针对小区内噪音设施,如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等,设立规定的开放时间,减少噪音干扰。
4. 强化邻里教育:加强对居住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噪音问题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五、结论:小区噪音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发现施工噪音、交通噪音、社区设施噪音和邻里噪音是主要的噪音来源。
限制施工噪音、增加交通管理措施、加强社区设施管理和邻里教育等是改善小区噪音问题的有效措施。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居民的重视,共同努力改善小区噪音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空间形态居住小区环境噪声研究作者:彭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典型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利用Cadna/A软件对小区声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对比分析小区环境噪声与其空间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区环境噪声与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建筑开口、建筑高度等因素有关;最后,提出小区声环境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环境噪声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居住,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是人类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影响居住空间品质的各因素中,声环境质量为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声环境愈发的杂乱无章,居住空间愈发的不安宁[1]。
因此,如何减轻噪声对住区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对住区环境噪声进行研究,对住区声环境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一、Cadna/A软件简介噪声图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模拟软件系统,Cadna/A 为其中的一种。
Cadna/A在国内外其已被用在环境评价、建筑设计、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等众多领域[2]~[4]。
结果表明 Cadna/A软件可信可靠,并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优势;其噪声模拟是符合我国实际状况的噪声评价系统,可为我国环境评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提供相应技术支持[5] [6]。
因此可见,Cadna/A软件在住区环境噪声预测方面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典型居住小区环境概况本文选取哈尔滨市开发区泰山小区与金色莱茵小区所在居住片区为住区的典型代表;并以之作为本文的模拟研究对象。
通过科学的样本调查,了解了样本的概况并获取了各方面的数据资料。
这一片区接近城市边缘地带,且被南直路、长江路、泰山路、汉水路所围合,同时被闽江路沿垂直于南直路方向所穿越,如图2-1所示。
图2-1区域地段图区域内小区环境优美,且封闭性强,不允许穿越;因此内部环境噪声背景值较低,实测显示为50dB(A)左右。
但是,由于小区外围被主要城市道路所围绕,道路车流量大、车速快、车型复杂;因此,交通噪声成为区域主要噪声来源,如表2-1所示,为区域交通情况统计表。
表2-1区域交通情况统计表三、小区环境噪声模拟与解析1、小区环境噪声模拟图3-1区域等声级色块图模拟过程中根据泰山小区与金色莱茵小区的实测声环境数据,在Cadna/A软件中建立好建筑、道路、以及相关发声体的三维简化模型,并在模型中相对于地面1.5米高处布置了10m×10m的接受网格(即噪声考察点)。
其中,声源包括区域内道路交通噪声、6个点声源(幼儿园、餐饮设施、商业设施等)以及2个面声源(居民活动场地以及在建工地),主要得到泰山小区与金色莱茵小区所在区域相关声级图。
从等声级色块图(图3-1)可见:整个研究范围内噪声情况分布不均衡,表现出空间组合的差异性。
其中,泰山小区存在较大面积45dB(A)以下(黄绿色色块)的安静区域,而金色莱茵小区大部分面积都在60dB(A)以上或接近60dB(A)(红色色块)。
同时可见,研究范围内声级高的区域大面积集中在小区外侧,且离道路越近声级越高,几乎都达到或接近70dB(A),甚至达到80dB(A)(蓝紫色色块)。
这表明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其抵御外界噪声的能力不同;同时表明离道路越近声环境越恶劣。
2、小区环境噪声解析不同空间形态的建筑,其抵御噪声的能力也不同。
研究中从建筑单体及其组合方式、建筑开口、建筑高度等方面对小区住宅空间作对比分析,以求找出环境噪声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1)组合方式表3-1各研究区域建筑本体空间特点如表3-1,从各项数据看,泰山小区与金色莱茵小区差别不大。
但就其建筑组合方式而言,泰山小区多为周边式组合,而金色莱茵多为行列式;这使得泰山小区对噪声的遮挡效应更明显,内部声环境较好,而金色莱茵在建筑山墙面几乎不对噪声形成障碍,更易被长驱直入,其抵御噪声污染能力较差。
可见,合理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减轻环境噪声污染十分有利。
(2)建筑开口图3-2 建筑间9m开口影响示意图3-3 建筑间12m开口影响示意图3-4 建筑间15m开口影响示意如图3-2、图3-3、图3-4所示,为9m、12m、15m三种不同对外开口(其余条件相同)影响下的等声级色块图,从图中可见随着建筑间开口的增大,建筑背街一侧低声级区域(绿色或白色区域)面积越小,高声级区域(黄色区域)面积越大。
这说明随图3-5 三种宽度对外开口影响对比着建筑开口的增大建筑背街一侧声环境越差,建筑抵御外界噪声污染的能力越弱。
如图3-5所示,为三种不同对外开口影响下开口处(图3-2、图3-3、图3-4中直线AB所在位置)声级对比折线图。
从图中可见,在距离道路中线15m之前表现为三条折线重合,表明各接受点声级相同,这一阶段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抵达建筑外边界之前的过程;而在15m 之后三条折线出现差异,这一阶段为声音通过建筑间开口进入内部院落及以后的过程,表现为9m开口各接受点声级较低,12m开口次之,15m开口最高,且分析数据发现9m开口与12m 开口声级之间相差1dB(A)左右,同样12m开口与15m开口之间声级也相差1 dB(A)左右。
这反映出,建筑开口较小建筑空间组合较紧密,障碍物引起的噪声衰减较大,对减轻外界噪声的干扰有利。
(3)建筑高度图3-6 建筑高度10m影响示意图3-7建筑高度20m影响示意图3-8建筑高度45m影响示意如图3-6、图3-7、图3-8所示,为10m、20m、45m三种不同建筑高度影响下的等声级色块图,从图中可见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背街一侧低声级区域(绿色或白色区域)面积增大,高声级区域(黄色区域)面积减小。
这表明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建筑图3-9三种建筑高度影响对比高度的增加建筑背街一侧声环境越好,建筑抵御外界噪声干扰的能力越强。
如图3-9所示,为三种不同建筑高度影响下建筑两侧(图3-6、图3-7、图3-8中直线AB 所在位置)声级对比折线图。
从图中可见,同样在距离道路中心线15米之前,三条折线彼此重合,表明其各接受点声级相等;这一阶段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到遇到建筑物之前的过程。
而在15米到30米之间,三类空间声级急剧下降到达一个最低点,且建筑高度越高最低点值越小;这一阶段为声音跨越建筑物而剧烈衰减的过程。
分析数据可知建筑45米高时衰减值比20米高时多5dB(A)左右,同时20米高时也比10米高时多5 dB(A)~6dB(A)。
此后,三条折线迅速上升并再次重合,共同进入缓慢衰减变化过程。
这说明,适当地增加建筑高度对抵抗外界噪声干扰有利。
图3-10反射形成的长空间效应(4)其它因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实体障碍物时将被反射,会使得局部声级升高;尤其群体建筑密集排列且离道路较近时,会形成长空间;噪声在空间中来回反射,使得部分区域声级被反复加强(图3-10)。
此外,无论哪种声源,都有着随距离几何发散衰减的规律。
因此,采用多样性的空间减弱建筑物的反射作用,以及对建筑物作退后处理对抵御噪声的污染非常有意义。
四、小区环境噪声控制策略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环境噪声与小区的空间形态有关;因此可从场地设计、单体建筑及其群体空间方面提出小区声环境相应的优化策略。
1、合理的场地布置在进行场地设计时,设计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居住用地内部需要按照不同功能区域对声环境的要求合理声学分区,吵闹区与安静区之间应尽可能缓冲隔离,做到“闹静分区”。
第二,应该让建筑尽量退让道路红线,这样可增大交通噪声几何衰减的距离,同时能一定程度避免道路空间产生长空间效应。
第三,应该在沿街设置对交通噪声不敏感的功能建筑,同时将对噪声敏感的功能建筑(如高档住宅)布置在场地内部。
这样不仅增加了敏感建筑与交通噪声源之间的距离,而且外围建筑还能产生一定的遮挡作用[7]。
第四,让对噪声较敏感的功能建筑远离道路十字交叉口,学校,活动场地等声源叠加区域。
2、单体建筑单体建筑设计时应设计为自防护建筑。
建筑应设计为对外来噪声有自我防护功能的形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建筑进行功能分区并选择合理的平面形式;如可在临街一侧布置对噪声不敏感的房间,如楼梯间、厨房、浴室、储藏室等;同时应对电梯间、水泵房做减震隔声处理,提高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8]。
3、群体空间群体空间设计时应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有选择的合理布置多样性空间。
空间的多样性能带来视觉的美感,同时有更多机会创造有更好防噪效果的空间类型。
第二,尽可能减小建筑间对外界的开口。
较小的开口能增强建筑的围合度,从而减小外界噪声直接传入内部的几率。
第三,沿街建筑尽可能布置高层。
当建筑竖向距离越大时,外界噪声从建筑顶部越过而进入内部空间将越困难;同时距离的增加造成了噪声更大的衰减。
这样就减小了外界噪声对内部空间的污染。
第四,减小声缺陷空间存在的可能性,如强烈反射的长空间,声聚焦空间等。
结语在全球生态危机愈发严重的今天,声环境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愈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住区声环境问题的解决愈发显得重要而迫切。
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发现住区可能出现的噪声问题,并找到其解决办法,最后通过设计的手段对其作出统筹安排;将是解决住区噪声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Kurakula V. Netherlands: A GIS-Based Approach for 3D Noise Modelling Using 3D City Model[J].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arth Observation. 2007: 22-26.Abo-Qudais S A, Alhiary A. Effect of distance from intersection on developed traffic equivalent noise levels[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4,31(4):53-58.Abu-Qdais H A, Abo-Qudais S 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 [J].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y. 2000.18(4):40-59.Bowsher J M, Jonson D R, Robinson D W. A further experiment on judging the noisiness of aircraft in flight[J]. 1996(17):32-35.Oldham D J, Salis M H, Sharples S. Reducing the ingress of urban noise through natural ventilation openings t[J]. Indoor Air. 2004,14(8):118-126.Hygge S, Evans C Z, Bullinger W.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ome effects of aircraft nois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school children[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2(13):469-474.刘培杰,孙海涛,赵越喆,吴硕贤. 居住小区交通噪声预测评价[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140-143.苏琰,赵越喆,吴硕贤. 临街住宅小区环境噪声预测[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