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地理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5.0分)
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表现为连绵不断的陡崖“长墙”,在长墙上会有崖顶垂直延伸到崖底的深沟发育。

如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完成1~2题。

1.发育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2.形成长墙上深沟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作用强
B. 冰川沉积作用强
C. 岩浆活动较频繁
D. 地壳抬升作用强
如图为科学家通过钻孔获取的某大洋底部沉积物年代及厚度分布图。

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地貌分别是()
A. 生长边界海沟
B. 生长边界海岭
C. 消亡边界海沟
D. 消亡边界海岭
4.造成甲到乙处海底表层沉积物年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岩深度
B. 板块运动
C. 潮汐作用
D. 洋流作用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拔3100米。

晴天时,茶卡盐湖湖面就像镜子一样将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

去茶卡盐湖游玩的最佳季节是夏季,但游客白天需做妤防晒,夜晚要注意保暖。

完成5~6题。

5.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 辐射
B. 散射
C. 吸收
D. 反射
6.“游客白天需做好防哂,夜晚要注意保暖”主要原因是()
①白天大气保温作用强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③夜晚地面辐射强
④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小明在地理课上学习了“热力环流”后,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所得。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一张幻灯片演示稿。

完成7~8题。

7.小明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稿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 等压面X
B. 等压面Y
C. 热力环流成因
D. 气压高低排序
8.小明父母问甲地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小明可回答的有()
A. 城市的郊外
B. 沙漠的绿洲
C. 白天的陆地
D. 夜晚的山坡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4日13:29-17:37,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南半球部分地区可观测到日食现象。

某南极探险队在互联网上直播了此次日食现象。

如图为日食现象发生时,部分天体位置示意图。

完成9~10题。

9.甲天体属于()
A. 恒星
B. 行星
C. 矮行星
D. 卫星
10.南极探险队直播日食现象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可能为()
A. 12月5日1:30-3:37
B. 12月5日3:30-6:37
C. 12月4日1:30-3:37
D. 12月4日3:30-6:37
携带水稻等植物种子的“天宫二号”在高度约380公里的轨
道上运行。

科学家在天宫二号上启动了植物种植实验。

为满
足植物水分要求,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完成
11~12题。

11.轨道上的天宫二号位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12.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装置模仿的原理是()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水循环
D. 地形雨
迪亚士航海线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探险队从葡萄牙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并返回葡萄牙的航线。

如图为迪亚士航线非洲部分路线图。

完成13~14题。

13.迪亚土航线沿岸植被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14.图中a、b、c、d四处盐度最低的是()
A. a
B. b
C. c
D. d
地理成因链是对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按要素从先到后进行排列的一个逻辑链。

如图为秘鲁渔场及周边区域盛行风和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15~16题。

15.图中上升流按性质划分属于()
A. 密度流
B. 补偿流
C. 寒流
D. 暖流
16.秘鲁渔场的地理成因链是()
①离岸流形成
②营养物质丰富
③上升流形成
④浮游生物旺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据专家考证,东北黑土区变成农田之前曾经是广袤的草甸、草原。

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10%,而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以下。

完成17~18题。

17.黑土中的“黑色物质”主要是()
A. 沉积岩层
B. 母质层
C. 淀积层
D. 腐殖质层
18.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的原因主要是()
①枯枝落叶多
②雨水淋溶少
③微生物分解弱
④径流侵蚀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如图所示,杭州(30°N,120°E)某校教学楼为合院模式,教学楼高30米,中庭高15米。

该校兴趣小组对合院内甲、乙两棵树的采光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观测。

在观测期间,该小组发现南侧教学楼正午的阴影从图中阴影1到了阴影2。

完成19~20题。

(tan80°≈6,tan60°≈1.7)
19.正午时分南侧教学楼的阴影从阴影1移动到阴影2期间,杭州()
①昼长始终大于夜长
②日出时间逐渐推迟
③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值逐渐变小
④日出方位由东北移向东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冬半年()
A. 上午甲树采光强于乙树
B. 下午甲树采光强于乙树
C. 乙树采光始终强于甲树
D. 甲树采光始终强于乙树
21.2020年末至2021年初出现拉尼娜事件,专家预测2021年末至2022年初又将出现
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

如图为1950年以来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距平统计图。

由图可知,拉尼娜事件()
A. 发生周期较为固定
B. 会加剧全球变暖现象
C. 1950年前没有发生
D. 总体使我国冬天更冷
如表为长江武汉站、黄河花园口站、松花江哈尔滨站、塔里木河阿拉尔站四个水文站测得的相关数据表。

完成22~23题。

河流(水文站)集水面积(km2)
年径流量
(108m3)径流季节分配(%)
春夏秋冬
长江(武汉站)14880367215.818.539.632.19.8黄河(花园口站)729717424.118.535.934.411.2松花江(哈尔滨站)389769337.916.739.437.3 6.6塔里木河(阿拉尔站)48975943.5 4.764.118.013.2
22.四个水文站相比()
A. 集水面积越大的径流量越大
B. 长江夏季的径流量最大
C. 黄河春季与长江径流量相同
D. 松花江冬季径流量最小
23.塔里木河阿拉尔站()
A. 夏季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流量最大
B. 冬季出现封冻而断流
C. 秋季因降水少蒸发大而集水面积最小
D. 春季主要靠雨水补给
哀牢山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

如图为哀牢山位置及该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

完成24~25题。

24.造成哀牢山植被产生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热条件
B. 热量条件
C. 水分条件
D. 地形坡度
25.哀牢山东坡山麓为稀树灌木草丛带的原因是()
A. 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
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
C. 坡度大,坡面径流流速快
D. 河谷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图为哈萨克斯坦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哈萨克斯坦是位于亚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额尔齐斯河流经该囯,其小麦产区主要位于北部,近几年小麦产区过度开垦已经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1)图中甲地的自然带为______,乙地自然带为______。

(2)写出丙地河水的补给类型。

(3)简述小麦产区过度开垦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十三五”期间,贵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由5128公里增至7607公里,出省通道由15个增至22个,图1为贵州地形示意图,图2为贵州某峰丛地貌区,峰丛地貌区的聚落和耕地主要分布于峰丛间洼地。

(1)简述贵州地形地势特征。

(2)说明地貌对贵州公路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析峰丛地貌区聚落和耕地主要分布于洼地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图中西岸海雾多发。

图2、图3分别为甲、乙两城市降水资料。

(1)图中甲地风向出现的季节是______(填“夏”或“冬”)季,说明其形成过程。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异同点,并解释原因。

(3)简析图中西岸多雾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气压的分布与变化受气温等要素影响,而气压的分布与变化也会影响气温、风向、风力等要素的变化。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6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比较Ⅰ、Ⅱ两处冷锋形成的异同点。

(3)预测天津即将要发生的天气特征。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C、A
【解析】
1. 【分析】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岩石,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解答】
解:据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砂岩属于沉积岩,故C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2. 【分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太行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会有水流从崖顶沿陡崖“长墙”流到谷底,流动过程中,会对岩石产生侵蚀,A正确。

冰川沉积形成的冰渍物应堆积在谷底,B错误。

深沟在长墙上形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均不能形成此地貌,C、D错误。

故选:A。

3~4.【答案】B、B
【解析】
1. 【分析】
生长边界处板块逐渐远离,在陆地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海洋中形成大洋中脊;消亡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

【解答】
解:根据图片,甲处沉积物形成的最晚,说明该地是海底新形成的地貌类型,最可能是海岭或大洋中脊,该类地貌形成于板块生长边界,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流水和海浪等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势低洼、水流速度减慢的地区。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沉积作用发生的条件。

【解答】
解:根据图片,甲到乙处海底表层沉积物年代不同,说明不同时期两地高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导致两地不同时期沉积物年代发生变化,而两地高差不同主要是板块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导致的,与基岩深度、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无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6.【答案】B、D
【解析】
1. 【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

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波散射作用较强,B正确。

故选: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①错误。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②正确。

因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夜间地面辐射弱,③错误。

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④正确。

故选:D。

7~8.【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小明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稿中的错误,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观察演示稿可知,近地面甲受热,气流膨胀而上升,导致近地面形成低压,上空丙形成高压,而近地面乙遇冷,气流冷却下沉,近地面乙形成高压,上空丁由于气流下沉形成低压,因此气压丁低于丙,气压高低排序为乙>甲>丙>丁,等压面Y显示乙>甲,BD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热力环流的成因是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运动,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演示稿中上空等压面X却显示丁>丙,故等压面展示错误,A符合题意。

故选:A。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甲地有可能出现的位置,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根据题意,结合演示稿可知,近地面甲属于受热膨胀盛行上升气流,城市郊外与市中心相比,气温较低,应是冷却下沉,A错。

沙漠中的绿洲由于植被原因,相比裸露的沙漠温度较低,应是冷却下沉气流,B错。

白天的陆地由于性质是吸热快,海洋吸热慢,所以陆地受热上升,符合题意,C正确。

夜晚的山坡相对山谷,散热较快,因此气温较低,冷却下沉,D错。

故选:C。

9~10.【答案】D、C
【解析】
1. 【分析】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类型的特点。

【解答】
解:根据图片,甲天体绕着行星地球公转,属于卫星,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间差(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差几小时,知东求西用减号,知西求东用加号)。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进行区时的计算。

【解答】
解:根据材料,美国东部时间是西五区区时,与东八区间隔13个时区,时间差13个小时,当日时现象发生时北京时间是12月4日13:29-17:37,此时美国东部时间等于12月4日13:29-17:37减去13小时,是12月4日00:29-4:37,四个选项中C选项时间都在该时间段内,C正确,ABD错误。

11~12.【答案】D、C
【解析】
1. 【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天宫二号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对流层平均高度12千米,平流层平均高度50千米,高层大气可以达到3000千米,由材料可知,天宫二号位于高度380千米的轨道,所以位于高层大气层。

故选:D。

2. 【分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从图示可知,实验里有植物蒸腾,水汽的遇冷凝结成水,水通过水管再次进入土壤,形成一个循环,类似于水循环,C正确。

温室效应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大气运动,都与图中的水的循环无关,A、B错误。

图中没有显示与地形相关的降水,D错误。

故选:C。

13~14.【答案】A、B
1. 【分析】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从图片来看的话,可以看出航线是从非洲西海岸一直到好望角,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是纬度,由于纬度的变化带来了热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故选:A。

2. 【分析】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温度、降水、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解答】
解:根据图片,图中b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加上刚果河大量淡水的汇入,使得该地海水盐度比a、c、d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16.【答案】C、B
【解析】
1. 【分析】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解答】
解:根据图片,图中上升流自海底流向海洋表面,海水的温度较低,按性质该上升流属于寒流,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形成渔场的原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浅海大陆架,容易形成渔场;河流入海径流处容易形成渔场。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秘鲁渔场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东南信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开海岸,海洋深层的海水上升补偿形成寒流,上升补偿流把海底的盐分物质带到海洋表面,丰富的盐分物质促进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所以形成了大渔场。

顺序是
①③②④。

故选:B。

17~18.【答案】D、C
【解析】
1. 【分析】
土壤剖面从上往下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本题考查土壤剖面,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沉积岩层是岩石,母质层是成土母岩风化后的碎屑物,不是土壤中的“黑色物质”,AB错误。

淀积层位于淋溶层以下,位于土壤最底层,一般不是黑色,C错误。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读材料可知,东北黑土之前曾经是草甸、草原,枯枝落叶不比红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①错误。

东北降水比南方少,雨水淋溶少,②正确。

东北气温低,微生物分解弱,③正确。

东北植被茂密,径流侵蚀弱,径流侵蚀强容易导致有机质流失,④错误。

故选:C。

19~20.【答案】D、C
【解析】
1. 【分析】
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

【解答】
解:读图可知,阴影1时,正午太阳高度为80°,杭州纬度为30°N,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N;阴影2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当地纬度为30°N,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S。

故阴影2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昼长小于夜长,①错误。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长变短,日出时间逐渐推迟,②正确。

夏至日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才达到最大值,③错误。

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动到南半球,杭州日出方位由东北移向东南,④正确。

故选:D。

2. 【分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地点,日出日落方位偏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地点,日出日落方位偏南。

本题以建筑物光照图为背景,属于能力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答】
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教学楼更远,位置更靠北。

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偏南,越靠北接受光照时间越长,上午甲树采光弱于乙树,A错误。

冬半年下午,日落方位为西偏南,越靠北接受光照时间越长,甲树采光弱于乙树,B错
无论上午还是下午,乙树采光始终强于甲树,C正确,D错误。

故选:C。

21.【答案】D
【解析】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周期不固定,A错误。

拉尼娜事件不会加剧全球变暖,B错误。

1950年之前也有拉尼娜事件,只是在图中没有统计,C错误。

拉尼娜事件使得我国冬季气温距平大多为负值,总体使我国冬天更冷,D正确。

故选:D。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它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太平洋上的东南信风异常增强,强大的偏东风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表面海水产生强大的离岸漂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辐散;下层冷海水上泛增多,同时秘鲁寒流也北上补充,导致这里的海面温度大幅降低。

由于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易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降雨偏少,气候偏干旱,相反,西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降水可能异常增多,常形成洪涝灾害。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2~23.【答案】B、A
【解析】
1. 【分析】
河流的主要水源有冰雪融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等,根据补给水源来分析河流的径流量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我国河流特征,解题关键是需要了解我国不同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河流的水文特点。

【解答】
解:集水面积和净流量并不是明显的正相关,故A错误。

根据图表可知,长江夏季的净流量为四条河中最多的,故B正确。

黄河和长江春季的净流量占比一样,但总量不一,故C错误。

松花江冬季净流量不是最小,塔里木河才是最小,故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河流的补给类型需要从纬度、气候、气温、海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河流特征,解题关键是需要了解我国不同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河流的水文特点。

【解答】
解:塔里木河为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气温较高,流量较大,故A正确。

冬季断流不是因为封冻,而是因为气温低,冰雪融水少,故B错误。

冬季因为水量最少,所以集水面积最小,故C错误。

春季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主要是由冰雪融水补给,故D错误。

故选:A。

24~25.【答案】A、A
【解析】
1. 【分析】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

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

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是水分和热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自然带的更替,A正确,B、C错误。

地形的坡度与植被的垂直变化无关,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