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综合实训》 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本课程性质:应用技术课程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七学期课程学时:50
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内外妇儿专科课程、护理学基础、临床集中见习
后续课程:临床实习
一、前言
1.课程的定位
护理综合实训是以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常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各专科护理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实习前的综合实训的过程,是护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护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护理综合实训,使护生更加熟练掌握各项常用护理技术,提高了护生护理实践动手能力,使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发展人际沟通、协作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意识,同时也巩固了护理的基本知识,为护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实习前的技能强化培训作为护生从课堂迈向临床实践的第一步,也使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有效缩短实习适应期,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2.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根据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护理岗位群的要求,坚持从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行业标准出发,以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体现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3.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项目主要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三个对接,要打破传统实训方法,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参与课程教学的设计,遵循
护生认知,重新构建综合实训模式,将基础护理技能训练与专科护理技能训练相结合,以护理实践为导向,拟定临床案例,模拟临床护理场景,组建临床模拟护理小组,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小老师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训练。
教学设计注重培养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及团队合作精神、循证评判意识等综合护理能力和学生技能迁移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评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通过多元考核,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本课程第七学期开设,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进行划分,在充分对临床护理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基础护理14个项目、专科护理6个项目,总学时为50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基本技能,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并用专业护理技术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独立思考和循证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分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间的内在联系,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能将所学的操作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技巧为护理对象服务。
(2)能有意识地将科学思维方法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表现出自觉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认真踏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2)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慎独的品行等职业素养。
(3)养成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乐于奉献的护理信念,具有同情心、爱心,关心体贴病人。
(4)具有紧密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主要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进行,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为依据,科学设计各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创设医院护理工作情景,合理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一致。
为了增加学生练习机会,开放实训室,并制定了实训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使课程的组织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划、标准化。
具体项目、学时如下: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遵循护生认知规律,建立翻转课堂理念,让护生先学后教
护生之前经过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已有了一定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一点评一课堂练习—巡视纠错—集体反馈的实践教学形式只是技能的重复学习,不能充分发挥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变为课前准备(护生重新审视技能学习目标、操作重点,复习原有知识,观看操作视频和微课视频)一课堂释疑(教师对护生课前存在的疑问做出解答)一课堂练习一组内讨论纠错、教师分层指导一按组抽考(以组为单位,抽考护生成绩代表组员成绩)一汇总反馈。
这样护生可根据以往所学,开动大脑,积极思维,集团队力量,主动学习,主动讨论,共同进步。
(2)基于院校合作平台,创设临床情境,让护生经历仿真性体验
①成立护理小组:教师模拟护理部主任,课代表模拟科护士长,小组长(小老师)模拟病房护士长,对实训课实行三级责任管理体制。
从实验用物准备、物品请领、清点、实验室卫生、人员入室管理、课堂课后练习组织等全权授予护生自主管理。
按照医院病房管理要求实行责任到人,建立由课代表监督、小组长负责、教师定期检查的共同管理模式。
②设计临床案例:护生以真实的个案病例为基础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分析疾病、研究病情、确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练习。
③设置模拟情境:在仿真模拟病房,模拟临床工作场景,以设计的临床案例,通过角色模拟,实施各项护理操作。
依据临床工作模式创设仿真模拟情境,将临床护理元素引入高职护理教学中,护生能在仿真的模拟工作场景中体验完成多项护理技术操作,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和医院环境结合少的问题,实现了“学校内建病房,病房中设课堂”的教学理念,而护生锻炼的不只是单纯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她们独立思考、应变、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小老师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每项实训项目均围绕临床真实案例进行设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案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和应用。
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模拟病区设置不同内容的场景,并充分利用仿真模拟人资源,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临床情境中进行专业训练,体验类似于真实的经历,以便更好的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3)角色扮演法:在操作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相互扮演患者、护士、家属等,将角色的言语,行为、表情及内心世界通过表情、动作、对话表现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能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痛苦和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4)小组合作法:成立护理小组,每组设立护士长,组成护理团队,在实训过程中,以团队的形式,模拟情景,演练讨论操作内容,教师注重激发小组间护生相互指导的习惯,充分挖掘优生带动差生的意识,护生间相互纠错,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5)小老师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先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充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学生学习,既能发挥优生所长,又能补差生所短,两相得益。
(6)研究式教学法: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循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进行相关问题检索,培养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建立评判性思维和循证护理的意识。
(二)教学评价
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按职业岗位标准改变技能考核单一注重操作流程的模式,注重护生全面发展,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评体系,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1.考核主体:体现多主体性,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
2.考核内容:对操作的考核不仅重视操作流程的完成,也注重在操作中体现出来的仪表礼仪、职业素质、沟通交流等。
还重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状态,如课堂练习状态、知识提问情况、随堂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3.考核方式:技能随堂抽考、技能期末抽考、网上考核、课堂提问。
4.考核过程:既注重成果评价,又重视过程评价。
表1学习评价表
备注:
1.学习评价总分为100分,为技能达成(70%)+知识掌握(20%)+参与状态(10%)三部分。
2.技能达成按操作程流程及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分数为得分×70%。
3.自评、组评一每项技能每人练习次数不得低于3次,每一次练习,均进行自评和组评,最后总分除次数;师评一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练习情况、知识提问情况、随堂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给予评价。
(三)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师
基于院校合作平台组建师资队伍,专任与外聘师资配置比例为3/1、学历本科以上、职称高中低搭配、年龄老中青组合、均达到“双师”要求,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背景互补、教学经历丰富以及教学能力较强、课改成果较丰的教学团队。
2.实训装备
(1)校内:拥有设施与功能较为完善的护理实训中心,模拟病房按医院布局进行高仿真教学环境设计,各种高仿真模型设备齐全,有浓郁的护理文化气息。
(2)校外:与多家医院建有长期的院校联盟,能随时满足学生临场护理见习需要。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的选用和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选用专职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共同编写的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教材。
教材在编写时注重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护理岗位护理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构建教材的框架。
每项实训项目内容的编写分成学习指导模块、学习模块、反馈模块、拓展模块、评价模块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相应结构框架。
通过学习指导模块,护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每个实训项目的学习目标、重点,根据提示复习老知识、应用课程组开发操作视频、微课视频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模块中,从临床案例出发,模拟临床工作情景,提出护生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素质要求,编写实训项目的目的、标准用物、注意事项,设计了于考核标准相结合的三级流程(三级流程中一级流程为护理程序流程、二级流程为技术要求、三级流程为实际操作过程的再现)。
为了让护生不仅掌握实训项目的基本技能,还要了解实训项目的最新临床情况,在学习模块中加入了临床进展。
通过学习模块,护生可以将以往所学的理论、技术在仿真情境中进一步巩固,为下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反馈模块可以让护生及时记录练习过程、存在问题,提出疑问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拓展模块让护生在学习总结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临床经历进一步开拓和发散思维。
评价模块中的学习评价分三部分:技能达成+知识掌握+参与状态。
教师、护生可以借助学习评价指标及考核标准对护生每个项目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信息技术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要求,应设计和制作每项实训项目的操作视频、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上网实现资源共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
2.参考教材选用
3.护理杂志阅读,如:《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各实训项目最新国内、外进展情况,紧跟本专业的发展步伐。
4.网络资源:
(1)利用学校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操作视频、微课视频、习题集等教学资源,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讨论。
努力实现网络上师生互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达到课堂的延伸。
(2)建立QQ讨论平台或微信群,加强课后学生间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智能录播教育系统,满足教学录像录制需要。
(4)有数字图书馆,可直接访问维普、万方、中国学术期刊、Web of Science 等大型数据库,为广大教师教科研提供丰富的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