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对改善企业管理的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方式确保目标归一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这样的团队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责权明确,互相信任,每个成员都自觉融入团队之中,于是就形成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使成员有共同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相互激励、士气高昂,使大家精神愉快而又高绩效地实现既定目标。把工作群体改造成一个或若干个高绩效团队,可以使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成绩大幅提升。高绩效团队建设是人本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企业中的群体就是指企业中的所有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依存,建立起一个有机整体。和个体相比较,群里更具有重要性,是企业管理能够提高绩效的关键点。群体主要是由群体的外部条件、群体的结构、群体的特征以及群体的任务等各个因素来决定的。
(三)组织心理和行为
(一)强调管理层的技能概念
过去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中的销售与生产都是由主管部门的上级负责,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出相应的产品就行,这就导致企业中的高层管理没有办法做出长远的规划。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随着组织行为学的引入,企业的发展也一改过去的模式创新了新的发展格局。也就是生产、销售一体化。
新的格局就给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带来了规划的机遇,领导的魅力与远见在很大程度之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领导层的人才观就决定了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企业中的员工是否满意。
组织行为学对改善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对组织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这就为企业管理提高绩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竞争的时代,企业管理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绩效来加强企业实力,成为了每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需面临的课题。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人本管理,探究如何有效地协调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争取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四) 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创造公平感
组织是由一个个群体和团队构成的。健全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在管理中的组成要素。在群体和团队中,公平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其中的个体感觉到不公平,通常会降低他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离开。现在有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反省员工满意度降低甚至离职的原因时常常把薪资不高放在首位,觉得如果大幅度提高薪资水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然。
(二)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激励是由组织系统、内外刺激因素、需要、诱因、动机、目标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动态反馈过程。在以上要素中,组织系统处于激励过程的主导地位,可以对各种内外刺激因素和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发生重要影响。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对其成员是否具有凝聚力,对外界人员具有吸引力; 组织成员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如何保持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并能够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组织中来,并努力发挥他们的潜力,提高工作绩效,都涉及到激励问题。可以说,“管理深处是激励”。随着我国加入WTO,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已成为人世后企业间较量的焦点。而要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
企业中的员工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管理表现的有亲近或者疏远的区别,这样就会产生出多个不同群体。如果要有效的提高管理目标,就要行为组织。企业中的组织就是企业管理者。组织者要研究每个群体的行为和心理,让管理者能够掌握群体的行为,并且还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与协调。
作为企业中的组织者,必须要从形态与功能上确保组织运行的正常性、有效性,要让这个组织能够满足内部功能,也要适应外部条件。同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包含了领导层的心理与行为,领导的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组织最终的绩效。因此,组织在整个组织行为学中占据的位置是可想而知。
企业的成功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设计专家,也不应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努力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协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愿景归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企业可以获得发展,对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找到共同点,让企业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与个人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冲突——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内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干多少活拿多少报酬的心理。而普遍存在的内部平均主义严重,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有很多技术骨干人员抱怨,认为自己到年底的收入模模糊糊。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在劳动组织和劳动态度上,对此心理和行为,就要从完善组织行为上着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从细处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表扬、晋升、奖励、培训等,用组织行为方式才能避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的局面。
公平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招聘时的公平、绩效考评时的公平、报酬系统的公平、晋升机会的公平、辞退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公平是每个诚实的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特点之一。公平的企业使员工满意,使员工能够心无杂念地专心工作。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与所获得的报酬是否相等。如果员工感到企业分配制度和竞争政策是公开的,具有透明度,他们的公平感就会得到满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分配的公平不仅体现在薪酬的高低,也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内容和轻重、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公正等方面。同时,晋升政策关系到员工的个人成长机会、责任与社会地位的体现以及他们的长远利益,因此更受关注。
二、企业管理引进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的内部要素与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像动物一样,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决定了一个组织能否生存。而内部因素是否协调不但决定了组织能否适应外部环境,更是一个组织能不能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协调好一个组织的内部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一般由人员、目标、技术和结构等要素组成,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尤其对绩效而言,它们共同具备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对企业组织行为进行调适,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功用,开发人的潜能,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根本——就是不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更要把他们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要做到把人当“人”看,首先要对“人”有正确的认识。组织行为学对个体过程和行为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经济人”到“社会人”或“复杂人”的发展阶段,随着我们对“人性”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开发利用人的手段也就越来越丰富而恰当。
(二)提升了企业中员工的公平感
事实上,组织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群体与团队形成的。在这些群体与团队之中,公平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某一个群体中的成员缺乏了公平感,就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员工含愤离开。
公平感问题得到了许多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认识度还不是很高。许多的管理层认为只要将薪资放在首位,就能够体现出公平感。其实不然,经过研究发现有37% 的人离开过去的企业,并不是因为薪资原因,而且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付出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因此,企业中只有建立起公平感,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心无杂念的认真工作。
(三)提高了组织中的凝聚力
一个企业要高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中的凝聚力。因为只有凝聚力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就犹如在战场上一样,如果所有的战士思想涣散毫无战意,最终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高凝聚力才能够出现高绩效,也才能够达到最高的生产率。因此,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重视凝聚力,实施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群里中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中的绩效。
三、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体现
过去的经济模式之下,企业员工的自由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而流动性小,很多员工都安心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在这种情形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精力放在怎样管理和控制员工上,对提高绩效方面花费的力气较小。
但是进入到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用人也发生了大幅度的变革。企业中的员工具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可以任意选择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员工才是企业的财富,才是企业的主流。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就引入组织行为学,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和组织之间各种关系的学科,延伸到企业就是研究员工在企业中的各种行为。企业中的员工心理和行为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与行为
这个方面主要是就研究了个体者的能力、个性、价值观、知觉和劳动态度等员工自身的行为内容。其中的能力主要是反映出企业中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企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的职业归属感,这样才能够提高绩效。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几个方面,基本上是囊括了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企业的管理要提高绩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只有抓住员工的思想与行为才会有收效,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敏,王成科.从组织行为学视角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8.
[3]王丽莲.浅谈组织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人才开发.2009,
[4]刘阿然,贺丹露.积极组织行为学及其管理实践意义[J]经营管理者,2009.
(三) 建立适当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目标是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目标设置直接涉及到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并使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期望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同时,目标的设置要较为明确、具体,并鼓励有参与能力的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爱德温·洛克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亦即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努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参与管理尤其受到高学历员工的重视。参与管理和决策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投入自己的脑力和情感,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更高的责任感。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员工由于感到自己被接受的程度在增加,自尊水平、工作满意度、与管理层的合作等都能得到改善。从长远来看,任何企业都需要更多地实行民主管理和使组织中的各级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决策; 组织管理要富有弹性,对组织中的成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管理上要及时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5]鄢琰.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9.
[关键字]:组织行为学 企业管理改善作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以来,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带来的压力,不仅体现在组织外部的环境方面,也反映在组织内部的管理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这样的团队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责权明确,互相信任,每个成员都自觉融入团队之中,于是就形成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使成员有共同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相互激励、士气高昂,使大家精神愉快而又高绩效地实现既定目标。把工作群体改造成一个或若干个高绩效团队,可以使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成绩大幅提升。高绩效团队建设是人本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企业中的群体就是指企业中的所有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依存,建立起一个有机整体。和个体相比较,群里更具有重要性,是企业管理能够提高绩效的关键点。群体主要是由群体的外部条件、群体的结构、群体的特征以及群体的任务等各个因素来决定的。
(三)组织心理和行为
(一)强调管理层的技能概念
过去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中的销售与生产都是由主管部门的上级负责,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出相应的产品就行,这就导致企业中的高层管理没有办法做出长远的规划。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随着组织行为学的引入,企业的发展也一改过去的模式创新了新的发展格局。也就是生产、销售一体化。
新的格局就给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带来了规划的机遇,领导的魅力与远见在很大程度之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领导层的人才观就决定了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企业中的员工是否满意。
组织行为学对改善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对组织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这就为企业管理提高绩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竞争的时代,企业管理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绩效来加强企业实力,成为了每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需面临的课题。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人本管理,探究如何有效地协调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争取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四) 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创造公平感
组织是由一个个群体和团队构成的。健全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在管理中的组成要素。在群体和团队中,公平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其中的个体感觉到不公平,通常会降低他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离开。现在有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反省员工满意度降低甚至离职的原因时常常把薪资不高放在首位,觉得如果大幅度提高薪资水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然。
(二)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获得职业幸福感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激励是由组织系统、内外刺激因素、需要、诱因、动机、目标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动态反馈过程。在以上要素中,组织系统处于激励过程的主导地位,可以对各种内外刺激因素和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发生重要影响。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对其成员是否具有凝聚力,对外界人员具有吸引力; 组织成员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如何保持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并能够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组织中来,并努力发挥他们的潜力,提高工作绩效,都涉及到激励问题。可以说,“管理深处是激励”。随着我国加入WTO,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已成为人世后企业间较量的焦点。而要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
企业中的员工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管理表现的有亲近或者疏远的区别,这样就会产生出多个不同群体。如果要有效的提高管理目标,就要行为组织。企业中的组织就是企业管理者。组织者要研究每个群体的行为和心理,让管理者能够掌握群体的行为,并且还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与协调。
作为企业中的组织者,必须要从形态与功能上确保组织运行的正常性、有效性,要让这个组织能够满足内部功能,也要适应外部条件。同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包含了领导层的心理与行为,领导的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组织最终的绩效。因此,组织在整个组织行为学中占据的位置是可想而知。
企业的成功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设计专家,也不应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努力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协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愿景归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企业可以获得发展,对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找到共同点,让企业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与个人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冲突——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内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干多少活拿多少报酬的心理。而普遍存在的内部平均主义严重,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有很多技术骨干人员抱怨,认为自己到年底的收入模模糊糊。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在劳动组织和劳动态度上,对此心理和行为,就要从完善组织行为上着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从细处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表扬、晋升、奖励、培训等,用组织行为方式才能避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的局面。
公平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招聘时的公平、绩效考评时的公平、报酬系统的公平、晋升机会的公平、辞退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公平是每个诚实的员工都希望企业具备的特点之一。公平的企业使员工满意,使员工能够心无杂念地专心工作。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与所获得的报酬是否相等。如果员工感到企业分配制度和竞争政策是公开的,具有透明度,他们的公平感就会得到满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分配的公平不仅体现在薪酬的高低,也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内容和轻重、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机会、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公正等方面。同时,晋升政策关系到员工的个人成长机会、责任与社会地位的体现以及他们的长远利益,因此更受关注。
二、企业管理引进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的内部要素与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像动物一样,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决定了一个组织能否生存。而内部因素是否协调不但决定了组织能否适应外部环境,更是一个组织能不能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协调好一个组织的内部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一般由人员、目标、技术和结构等要素组成,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尤其对绩效而言,它们共同具备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对企业组织行为进行调适,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功用,开发人的潜能,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根本——就是不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更要把他们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要做到把人当“人”看,首先要对“人”有正确的认识。组织行为学对个体过程和行为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经济人”到“社会人”或“复杂人”的发展阶段,随着我们对“人性”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开发利用人的手段也就越来越丰富而恰当。
(二)提升了企业中员工的公平感
事实上,组织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群体与团队形成的。在这些群体与团队之中,公平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某一个群体中的成员缺乏了公平感,就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员工含愤离开。
公平感问题得到了许多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认识度还不是很高。许多的管理层认为只要将薪资放在首位,就能够体现出公平感。其实不然,经过研究发现有37% 的人离开过去的企业,并不是因为薪资原因,而且感觉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付出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因此,企业中只有建立起公平感,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心无杂念的认真工作。
(三)提高了组织中的凝聚力
一个企业要高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中的凝聚力。因为只有凝聚力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就犹如在战场上一样,如果所有的战士思想涣散毫无战意,最终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高凝聚力才能够出现高绩效,也才能够达到最高的生产率。因此,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重视凝聚力,实施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群里中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中的绩效。
三、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体现
过去的经济模式之下,企业员工的自由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而流动性小,很多员工都安心在一个企业里工作。在这种情形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精力放在怎样管理和控制员工上,对提高绩效方面花费的力气较小。
但是进入到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用人也发生了大幅度的变革。企业中的员工具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可以任意选择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员工才是企业的财富,才是企业的主流。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就引入组织行为学,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和组织之间各种关系的学科,延伸到企业就是研究员工在企业中的各种行为。企业中的员工心理和行为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与行为
这个方面主要是就研究了个体者的能力、个性、价值观、知觉和劳动态度等员工自身的行为内容。其中的能力主要是反映出企业中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企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的职业归属感,这样才能够提高绩效。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几个方面,基本上是囊括了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企业的管理要提高绩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只有抓住员工的思想与行为才会有收效,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敏,王成科.从组织行为学视角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8.
[3]王丽莲.浅谈组织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人才开发.2009,
[4]刘阿然,贺丹露.积极组织行为学及其管理实践意义[J]经营管理者,2009.
(三) 建立适当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目标是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目标设置直接涉及到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并使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的期望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同时,目标的设置要较为明确、具体,并鼓励有参与能力的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爱德温·洛克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亦即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做出多大努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参与管理尤其受到高学历员工的重视。参与管理和决策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投入自己的脑力和情感,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更高的责任感。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员工由于感到自己被接受的程度在增加,自尊水平、工作满意度、与管理层的合作等都能得到改善。从长远来看,任何企业都需要更多地实行民主管理和使组织中的各级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决策; 组织管理要富有弹性,对组织中的成员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管理上要及时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5]鄢琰.组织行为学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09.
[关键字]:组织行为学 企业管理改善作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以来,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带来的压力,不仅体现在组织外部的环境方面,也反映在组织内部的管理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