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二、中外改革与开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中外改革与开放
热点: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将铺开。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5周年、邓小平逝世20周年。

1、中外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日改革、罗斯福新政、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南巡讲话)
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及清朝闭关政策: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导致社会落后。

3、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4、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内容:①奖励耕战;②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
③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④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洋务运动:①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意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3)百日维新: (4)戊戌变法的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5、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改革)
①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主要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首先开始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3)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变公有)第三次,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②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地发展。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③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6、1861年改革(资产阶级改革):A、时间人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B、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金这块份地。

D、影响(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幕府的黑暗统治和严重的民族危机,随后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1853年美国首先入侵日本;倒幕运动的主力:中下级武士)
(2)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对中国借鉴作用最大)(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意义: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积极影响)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消极影响,表现: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8、罗斯福新政(资产阶级改革):A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B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C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D特点(新的体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
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
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
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
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
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
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
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
为“斯大林模式”。

10、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
言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注意因材施教
3、要求学生谦虚好学。

4、温故知新。

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代表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
战争。

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

(“民贵、君轻”等)
3、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
展规律)
11、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A、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B、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D、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E、主要内容: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F、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G、评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3、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①背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②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