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工作,全球金融危机不但未能阻止、反而加快了这一进程。

IASB和FASB已决定为得不到第一或第二层级输入值的“难以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研制教育指南,但不准备为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提供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这已可解决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持续全面趋同的目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FASB FAS157;编纂专题820;IASB征求意见稿;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O)05-0107-10
谢诗芬(2004)在其专著《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中提出的以下观点,对于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显重要: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现值在当今会计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不能离开现值的重要性来谈公允价值的产生,运用公允价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值。

但众所周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计量。

无论是作为经济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一种最重要但最难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抑或是作为一种常见的计价技术,现值的计量都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难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一个瓶颈。

谢诗芬(2001)在其专著《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中,已论证过“在非活跃市场下使用现值的机会相对更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经过12年的艰苦研究,才于2000年2月发布了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以及为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进行计量时,往往都会觉得困难重重因而畏缩不前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凸现的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极端重要性表明,不仅会计和经济界不能没有现值和公允价值,人类世界也不能没有它们。

本文所评述的近4年来美国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会计界及时了解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最新国际发展动态,洞悉国内发展前景,有助于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并最终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国际《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卓有成效
公允价值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会计准则中就有运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但各会计准则中分散而有限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指南越来越不能满足实务的需要。

为了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扩展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FASB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2006年3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或FAS)《公允价值计量》的三次征求意见稿(Exposure Draft,ED)。

在此基础上,FASB于2006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公允价值计量》。

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为在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扩展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该公告运用于其他要求或允许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公告下,旨在解释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它本身并不要求任何新的或额外的公允价值计量。

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包括“目标”、“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和“附录”三大部分。

“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阐述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日期和过渡性规定,其中,计量是重点,阐述了5个方面的问题:公允价值定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价技术、计价技术中所用的输入值以及公允价值层级(第一层级输入值、第二层级输入值、第三层级输入值、基于出价和要价的输入值)。

附录共5个:附录A“操作指南”、附录B“现值技术”、附录c“背景信
息和结论基础”、附录D“对APB及FASB公告的参考”和附录E“对APB及FASB公告的修正”。

近几年来纷繁复杂的国际实践和我们的研究都表明,FASB的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和FAS157《公允价值计量》是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准则与实务方面的先驱、奠基和创新之作,因其意义非凡和曲折厚重,已成为国际会计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设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已经并将继续被世界各国和重要国际会计组织奉为学习仿效的圭臬。

基于同样的原因和目的,并为了增强与美国GAAP的趋同性,2005年9月,IASB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列入其日程表。

2006年11月30日,IASB以FAS157为起点,发布了其拟议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公允价值计点量》讨论稿。

不久后,IASB收到了有关该讨论稿的136封评论信。

这一切表明,以FASB和IASB为代表的国际会计界早已开始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与应用,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险些扼杀了这一切。

二、国际《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坚持不懈
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经过一系列征求意见后,FASB先后发布了4项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ASB Staff Position,FSP)。

其中,FSP FAS157-1发布于2008年2月14日,它修改了FAS157的应用范围问题;FSP FAS157-2发布于2008年2月12日,它修改了FAS157的生效日期。

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金融界等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要求的联动引起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倒闭,因此要求取消FAS157。

而IASB、FASB和许多市场参与者则认为,会计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透明性的、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信息,这样的会计目标不能改变。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性,特别是在经济下滑时期公允价值的信息更为重要,取消公允价值只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并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

总之,危机的关键不在于会计,更不在于公允价值。

这也是分别于2008年11月15日和2009年4月2日在华盛顿和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经济稳定法》中引人注目地专门制定了两条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规定:一是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FAS157等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二是要求SEC在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协助下,调查FAS157中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投资者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修改现行会计准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要求SEC在法案生效90日内(即2009年1月2日前)向国会提交相关
研究报告。

针对新的极端市场环境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无端诘难,FASB于2008年10月10日发布了FSP FAS157-3“资产所在市场不活跃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决定”。

也许因为起草过于匆忙,所以阐述不充分,该文告因此被后来的FSP FAS157-4所取代。

2008年12月22日,谢诗芬指出,即使不用市值计价,也不可能完全回到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因为“公允价值的产生发展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公允价值会计仍然是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欧盟目前暂停使用“以市值计价”(mark-to-market),只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衍生金融资产,范围有限。

更何况,美国现在正在研讨的是以现行市值计价的方法,根本没有打算停止整个公允价值的运用,而现行市价只是公允价值这一复合计量属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需要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问题:很多人认为市价就是公允价值,公允价
值只包括市价。

但实际上,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市价才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最好的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市价,但公允价值又绝不仅仅是市价,现值就是公允价值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谢诗芬(2008)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在…三非‟(非活跃、非流动、非理性)的市场,公允价值如何计量。

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考虑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中过度低迷的市价,使各个会计主体的报表稍稍好看一些,以提振社会公众的信心,这就如同暂时不让烧伤的病人照镜子一样,有一个缓冲期。

在这段时间内,需要更多地使用现值、其他估值模型和职业判断等,相应的原则和配套方法都要跟上,对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

”谢诗芬还特别指出,FAS157第21段明确提出过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将最大程度地使用可观察输入值(observable inputs),并最小程度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也就是说,应更多地使用市场上的信息,少用报告个体估计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在一般情况下这条准则是对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就需要修改,不可观察输入值(简言之,即由报告个体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做出的估计)可能需要用得多一些。

2009年4月9日,FASB发布的FSP FAS157-4第12页A1段将FAS157第21段的上述原则修改为:“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将最大程度地使用相关的可观察输入值(即不需要重大调整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信息),并最小程度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应特别注意新增的“相关的”这几个字和新增的括号内的说明,也就是说,只有当可观察输入值具有相关性、且第一和第二层级信息不需要重大调整时,这条原则才可用;反之,当可观察输入值不相关时(例如在欠活跃或非活跃市场情况下),就要更多地用到不可观察输入值(由报告个体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进行主观判断所得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同时要特别注意这里的“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这几个字!很多人一提到要用到或更多地用到由报告个体做出的第三层
级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就觉得很不可靠、很容易被操纵。

或认为第三层级的不可观察输入值违背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市场参与者观”。

但实际上。

是他们自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准则中反复强调的那几个字!报告个体必须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用市场参与者将用的假设来做出公允价值会计估计,这同样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否则,如果仅是站在报告个体自己假设的角度所做出的估计,就不是公允价值计量,而是特定个体计量(entity-specific measurement),二者是完全对立的。

谢诗芬(2008)还指出,“有人觉得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往往较强,会计估计运用较多,因此反对使用,但是要知道,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好,坚持历史成本,就好像坚持用一个人出生时的体重来计量他一生的体重一样可笑。

第二个问题,是要加大披露的内容,至少要加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披露。

公允价值本来就是要反映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包括流动性风险、敏感性分析和波动范围的估计,都应该披露出来。

第三,具体的准则和指南要更全面详细。

我国的会计准则,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点量》具体准则,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准则和详细的指南,实务工作者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另外,中注协还要加强《包括公允价值估计的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准则和实务的完善工作。


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调研后,2008年12月30日,美国SEC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211页的报告《根据2008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第133款的报告和建议:对市值会计的研究》。

该报告通过翔实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正式鲜明地提出了SEC几十年来一贯支持公允价值的立场: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提出了改进现行惯例的建议。

至此,伴随着金融危机而愈演愈烈的公允价值之争暂告一段落。

美国SEC在该报告中指出,FAS157本身并未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它只是定义了什么是公允价值,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并提出了相关披露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是由其他各相关会计准则提出的,停止FAS157
不会取消公允价值的计量,反而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混乱。

因此SEC的调研不仅包括法案指明的FAS157,而且包括其他众多相关会计准则。

2009年4月9日,FASB阐述较充分和全面的FSP FAS157-4“当资产或负债的活动数量和水平已显著减低时,公允价值的决定及非有序交易的识别”发布。

作为FAS157的附加指南,FSPFAS157-4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和修正了FAS157以活跃市场作为该准则背景的缺陷。

回眸全球金融经济极不平静的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这段时间,本文认为,目前已基本平息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冲击至少说明以下三点:第一,这是某些国家、行业和组织为推卸其自身的监管和经管职责,而寻找替罪羊、并企图嫁祸于人的惯用伎俩,会计界自己要头脑清醒,逻辑严密,始终不要忘了会计的目标和历史使命,更不要研究得出诸如“人家指责我们,都是因为会计准则有经济后果(所以指责没错)”的荒谬结论,因为顺着人家的思路来“反思”,因此觉得“顺周期理论也是有道理的”。

稍微了解一点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金融界这次对公允价值会计(或市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的一种形式)的疯狂诋毁,不过是其对公允价值历来已久的强烈反对(对其不利时)和选择性偏好(对其有利时)的再一次的拙劣表演而已,它充其量只是人类在公允价值会计万里征程上所遭遇的一次小小波折,它丝毫改变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优越性和历史发展规律,更阻挡不了全球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雄健步伐!在金融风暴尘埃落定之后,公允价值会计会更重要,应用会更全面广泛。

2010年3月26日,我国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未来几年的应用,将如洪水猛兽一样,无法阻挡!我国应用的范围不会缩小,只会更加扩大!因此对公允价值的深入和落地的研究极其重
要和迫切!但现在的很多研究都太肤浅和脱离实际了。


第二,这场风波再次彰显和证明了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的全面性,即:公允价值会计不仅适用于活跃市场,也同样适用于非活跃市场!不同的只是,其一,国际会计界以前对非活跃市场下。

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会计与审计研究不够深透,借此机会,国际会计界对此做了很好的弥补。

其二,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信息输入值的层级和估价技术可能有不同倚重:在欠活跃和非活跃市场上,将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层级中的第二和第三层级输入值,更多地使用包括现值技术等在内的估值模型和方法。

那种认为公允价值只能用于活跃市场,认为我国缺乏活跃市场因而不能积极和全面地采用公允价值的观点和做法,都是应该纠正和抛弃的。

第三,公允价值会计是21世纪的会计模式,我们应坚定信念,不受任何干扰地深入研究和全面实施之。

只有真正弄清其中的理论与方法,才能高瞻远瞩,顺应规律。

我们要始终密切关注公允价值的国际研究动态和成果,踏踏实实地认真研读和思考FASB、IASB的种种原文文献。

公允价值博大精深,实为会计百年大计,其入门研究的门槛的确很高,广大会计人员将来重新学习的任务也的确十分艰巨,但这不应成为遇难则退和违背学术规范与道德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活跃市场呢?IASB(2009)在《公允价值计量》(ED)中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活跃市场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在其中以充足的频率和数量发生,以便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这与以往的活跃市场定义在强调的内容上显然有很大区别。

由此可见,在沉着有效地应对了上述金融危机冲击波后,IASB和FASB按照以前的研究计划,更加坚定地继续走自己的公允价值求索之路。

2009年5月28日,IASB以FAS157为基础,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ED)。

该IFRS 定义了公允价值,建立了一个计量公允价值的框架,并且要求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IASB《公允价值计量》ED包括“导论和邀请评论”和“准则草案”两大部分。

“导论和邀请评论”阐述发布原因、准则草案的主要特点、邀请评论的11个专题及13个问题;“准则草案”
阐述核心原则(即公允价值的定义)、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日期和过渡性规定、附录、理事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批准、结论基础和释例。

其中,计量是重点,阐述了10个方面的问题:资产或负债、交易、市场参与者、价格、“应用于资产:最大和最好使用(Application to assets:highest andbest use)”、“应用于资产:计价前提(valuation premise)”、“应用于负债:总原则”、“应用于负债:未执行风险(non-performance risk)”、“应用于负债:限制”和应用于权益工具。

附录共4个:附录A“定义术语”、附录B“应用指南”、附录c“现值技术”和附录D“对其他准则的修正”。

该征求意见稿的评论期截止到2009年9月28日。

如上所述,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ED是以修订后的FAS157为基础发布的,因此,二者阐述的内容大体相似,但因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差异。

三、国际《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任重道远
在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FAS157和IASB ED中,公允价值均被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接受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涵义极其丰富的新概念,它表明FASB和IASB都明确和坚持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脱手价格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ED的“结论基础”(BC)第23段明确指出:“脱手价格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反映了报告主体通过销售或者使用资产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这个新定义暗含了公允价值与现值之间的本质联系,它显然比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模棱两可、众所周知的旧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更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更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根本要求。

公允价值的新旧定义都仍然属于宽泛的交换观,但新定义所明确的脱手价格观让公允价值会计在最基本的概念上告别了旧定义中宽泛不明的交换观所带
来的许多模糊与误导。

谢诗芬(2006)在“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对这个公允价值新定义的来龙去脉、主要要素的含义和重大意义等,做了相当前瞻、全面、深入浅出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从2009年7月1日起,FAS157及上述有关的FSP均被列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编纂》(U.S.GAAP Codific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ASC)之“编纂专题820: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和披露”(Codification Topic 820: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Disclosures,Topic 820)。

该编纂专题迄今仍在不断更新中。

简言之,此后FASB有关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都归属于“编纂专题820”。

2009年8月,FASB发布了第5项会计准则更新(Accounting Standard Update,ASU No.2009-5)“专题820下的负债计量”;2009年9月,FASB发布了ASU No,2009-12“对计算每股净资产价值(或其等值)的某些个体的投资”。

它们和FASB2010年1月发布的ASU No.2010-6“改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等一起,构成了对专题820的修订。

2009年9月25日闭幕的匹兹堡G20峰会敦促国际会计机构在2011年6月前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为了能在2011年6月前实现会计准则趋同,2009年10月下旬,IASB与FASB决定建立每月会晤机制。

它们表示,IASB和FASB将加倍努力,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内,对公允价值计量等准则进行重新修订,以使两套会计准则趋同。

2009年10月20日,IASB发布TZ作人员文稿“评论信概要”,对截至2009年9月28日收到的针对IASB ED的113封评论信,按上述邀请评论的11个专题及13个问题分别做了概述和分析。

㈣2009年10月27日,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nSCF)的技术人员为FASB和IASB的公开会议所准备的一份工作人员文稿“项目更新”表明,至2009年10月,IASB共收到对其《公允价值计量》ED的156封评论信。

大多数回复者都敦促IASB 和FASB在IFRSs和美国GAAP中制定完全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他们担心,在IFRSs 和美国GAAP中使用不同的字眼有可能导致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并很可能导致不同
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

他们认为,IASB和FASB应利用这次机会,为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制定一项单一的高质量准则。

该文稿将IASB ED与FASB专题820有关文本间的差异分为三大类:(1)第一类差异,是二者研究决定上的差异,包括8个方面:准则范围、参考市场、最大和最好使用、趸售(blockage)因素、首日利得或损失、计价前提与金融工具的关系、负债的计量以及权益工具的计量。

(2)第二类差异,是二者文字说明上的差异,指为更好理解某些概念的内在含义,IASB 新增说明性文字所引起的差异,但这种增加不破坏与专题820中有关原则的一致性。

例如包括最大和最好使用、计价前提和计价技术等方面。

(3)第三类差异,是美英拼写和语法间的差异,以及IASB和FASB风格间的差异。

由于IFRSs和美国GAAP是分别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书写的,因此存在诸如“发生”的不同写法(“take place”与“occurs”)间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会导致二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不同解释。

该文稿认为,IASB目前推进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所采用的方法应是,一如既往地独立公布一项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IFRS。

但是,IASB和FASB都要密切关注对方的活动,以使两准则间的差异最小化。

在2009年10月28日的联席会议上,IASB和FASB表态要研制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并决定着力消除各种差异(风格和语法上的差异除外),因此双方需要共同商议各自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IASB ED和FASB专题820)之间的差异。

2009年12月26日,FASB与IASCF的技术人员为FASB和IASB的公开会议起草的关于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项目计划》工作人员文稿,以表格方式,主要总结介绍了如下三大类问题:(1)两文献之间非语法和风格的差异,包括列在该ED结论基础部分第
BC110段中的那些差异(即上述第一类差异中的8个差异)和其他已辨认差异(如文字说明性差异),后者包括:记账单元和计价单元、市场参与者观(信息对称、关联方之间的公平交易、使用市场参与者假设)、对投资公司个体的投资、无报价权益工具的计价、不再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披露。

(2)虽非来自两文献间差异、但属于IASB在邀请评论中需要反馈的其他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包括:公允价值定义、未执行风险、生效日期和过渡性规定。

(3)项目团队需要完成的其他活动(这是指IASB正在编制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个体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时所面对的“问题库”,以评估这些个体在应用时,是否需要额外的指南。

如果需要,这种额外的指南将以与最终准则配套的教育材料形式出现)。

由于某些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因此FASB对专题820的任何修改都需要可能不少于60天的征求意见期,IASB也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再次征求意见。

该文稿预计,趋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最终将于2010年9月正式发布。

如果合适的话,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教育指南将于2010年第四季度发布。

2010年1月21日,FASB发布了ASU No.2010-6“改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2010年1月18-20日,IASB与FASB联席会议讨论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10个问题:公允价值定义、当市场变得欠活跃时公允价值的计量、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首日利得或损失的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未执行风险、对负债转让的限制、按公允价值计量自有权益工具、市场参与者观以及参考市场。

2010年2月16-19日,IASB与FASB联席会议讨论了7个有关问题:非金融资产的最大最好使用、增支的价值(increment value)、非金融资产的计价前提、计量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溢价和折价、难于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无报价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投资于公司个体的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

2010年3月3日,IASCF和FASB的技术人员起草了工作人员文稿“与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配套的教育材料出版计划”。

与IASB ED的结论基础部分有关观点一致,该出版计划再次强调指出:不应该有“针对发达经济的公允价值”与“针对发展中经济的公允价值”,即不会单独为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的个体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而只会为得不到第一或第二层级输入值的难以计量的资产和负债(difficuh to value assets and liabilities)研制教育指南。

该指南不是IFRS的组成部分,因此不会由IASB批准,而将由IASCF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