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
(材料整理黄土)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概述:
《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及其他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2、课程目的:
《政治学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1)政治操作原理;(2)政治分析原理。
政治操作原理有一部分涉及实际的经验,属于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涉及制度安排。
本课程重点是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
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
(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
(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
(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说明
1、考核概说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结业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并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的要求。
2、考核依据
《政治学原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原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3、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和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4、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一般的认识;“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认识;“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考核要求为“理解”与“掌握”层次的知识点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将详细列出每一章的考核内容)
5、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
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2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结业考试采取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期末试卷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计入课程总成绩。
在期末试卷中,主要将出现以下几类题目:
1、填空题(6题,每题1分)
2、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即不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3题,每题6分)
4、简答(含辨析题)(3题,每题12分)
5、论述(1题,20分)
以上各种题型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6%、20%、18%、36%、20%左右。
本课程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三、复习考试的方法
1、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进行复习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和考核的指导性文件,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对整个课程及每个部分的教学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对教学内容的层次作了具体划分,可以作为掌握课程内容,完成期末复习任务的基本依据。
《政治学原理》文字教材介绍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因而它是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教学媒体,也是教学大纲得以落实的具体凭借。
《政治学原理》学习辅导书介绍了本课程的内容提要、重点与难点、各章的复习题以及一些拓展性知识。
因而它是学习好本课程以及进行复习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期末复习中,除全面、深入地把握基本教学内容,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学习辅导书所提供的教学信息。
2、要结合实际理解所学知识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学习政治学知识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具备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作为我国的公民或多或少地都与政治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在本课程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善于观察实际,发现问题,要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便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并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从原则上说,期末复习、考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理解和消化,对课程内容应当做到融会贯通。
同时,期末复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本身也确有重点和一般之别。
因此,为使期末复习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也应突出重点,在重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
后面将有各章重要问题的提示。
四、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
考核知识点:
1、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
2、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
3、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4、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5、关于政治学原理
考核要求:
了解: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理解:关于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考核知识点:
1、政治的含义
2、中国传统政治观
3、西方诸种政治观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5、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6、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7、政治学的学科定位
8、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9、政治研究的途径
10、政治研究的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
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
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考核知识点:
1、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3、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4、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
5、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6、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
7、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
考核要求:
了解: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进程、西方政治学发展进程;
理解: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
掌握: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西方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考核知识点:
1、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2、“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3、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
4、权力和政治权力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6、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7、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8、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0、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考核要求:
了解:“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掌握:权力和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第四章国家与政府
考核知识点:
1、“国家”的不同含意
2、“政府”概念的不同理解
3、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
4、国家的组织机构
5、国家权力关系及结构形式
6、国家的类型
7、政府的构成
8、政府的职能
9、政府形式及政府制度
考核要求:
了解:国家的组织机构;
理解: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国家的类型、政府的构成、政府职能;
掌握:“国家”的不同含意、“政府”概念的不同理解、国家权力关系及结构形式、政府形式及政府制度。
第五章政党与社团
考核知识点:
1、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
2、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3、政党及其历史演变
4、政党的类型
5、政党的基本功能
6、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7、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8、政治社团的作用及其方式
考核知识点:
了解:政党与社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政党的历史演变、政党的类型、社团组织的类型;
理解: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社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政治社团的作用及其方式;
掌握:政党的定义、政党的基本功能、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
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
考核知识点:
1、政治秩序的含义
2、良好社会的标志和条件
3、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4、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5、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
6、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7、“治理”的含义
8、“善治”的精神
9、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向善治模式的转变
考核知识点:
理解:良好社会的标志和条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善治”的精神;
掌握:政治秩序的含义、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治理的含义、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向善治模式的转变。
第七章政治参与与监督
考核知识点:
1、政治参与的含义
2、政治参与的特征
3、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4、政治参与的作用
5、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
6、选举的基本原则
7、选举的一般程序
8、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9、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
10、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11、社会监督的功能
考核要求:
理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政治参与的作用、选举的一般程序、选举的意义和作用、社会监督的功能;
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的特征、选举与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的基本原则、监督、政治监督与社会监督、社会监督的机制和途径。
第八章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
考核知识点:
1、文化与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的构成
3、政治文化的类型
4、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5、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
6、政治意识形态的定位和分布
7、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8、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9、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考核知识点:
了解:文化的概念;
理解:政治文化的构成、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政治意识形态的定位和分布、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掌握: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含义、主要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第九章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考核知识点:
1、政治发展的含义
2、政治发展的方式
3、政治发展的类型和模式
4、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
5、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
6、政治文明的含义
7、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8、宪政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9、全球化的内涵
10、全球化的动力
11、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
了解:政治发展的方式、全球化的动力;
理解:政治发展的模式和类型、现代化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因、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掌握:政治发展的含义、政治文明的含义、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宪政建设: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全球化的内涵。
第十章民主与民主化
考核知识点:
1、民主的含义
2、民主观念的变革
3、现代民主理论模式
4、民主的价值
5、民主可能的缺陷
6、民主应有的限度
7、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8、民主化的含义
9、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10、民主和平转变的一般条件
考核知识点:
了解:民主可能的缺陷、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民主和平转变的一般条件;
理解:民主观念的变革、民主应有的限度、民主化的三次浪潮;
掌握:民主的含义、民主的价值、现代民主理论模式、民主化的含义。
历年试卷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2.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 )。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3.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 B.政党
C.民族认同 D.利益
4.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6.( )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8.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 )。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民族关系
C.文化传统
D.历史状况
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 ( )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撤销决定 B.制止行为
C.否决议案 D.选举权
10.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A.城市 B.民主
C.法律 D.国家
=、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儒家和____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2.对________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13.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____ 一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14.____ 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a
15.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____——两方面的内容。
16.____ 一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17.有限政府:
18.政治共识:
19.寡头铁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1.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22.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20分)
23.试述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试卷代号:2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
得分)
1.B
2. ABCD
3.D
4.ABCD
5.ABCD
6.C
7.D
8. ABCD
9.ABC 1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 法家
12.国家政治
13. 政治斗争
14.宽容而理性地妥协
15.对人民的保护
16.政治稳定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9.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3分)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分)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3分)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分)
21.(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4分)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4分)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4分)
22.(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3分)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分)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3分)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3分)
五、论述题(20分)
23.要点提示:
政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阶级性。
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
(2)公共性。
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不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而政府就是实现这种表面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
(3)权威性。
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有机组织性。
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试卷代号:2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
能得分)
1.美国政治学家(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
A.布丹 B.霍布斯
C.马克斯·韦伯 D.孟德斯鸠
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4.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
5.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7.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自由原则 D.秩序原则
8.(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盼历史。
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在中国历史上,____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一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3.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一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4.一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 R.放治文化律律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重叠共识:
18.比例代表制:
19.宪政: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2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2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试卷代号:2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3.D
4. ABCD
5.ABCD
6. ABCD
7.ABCD
8.A
9.B 1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权力
12.人治
(供参考)
13.经济自由
14.政治权力
15.兼爱、非攻
16.顺从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18.比例代表制指的是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9.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四、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1)权威性;(2分)
(2)支配性;(3分)
(3)强制性;(3分)
(4)扩张性;(2分)
(5)排他性。
(2分)
21.(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3分)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分)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3分)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分)
22.(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3分)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分)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3分)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3分)
五、论述题(20分)
23.要点提示: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