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愿望,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渗透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体验。
其次从阅读教学过程来看,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教学对象时,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状态等,作为理解前的诸多因素,都会潜在地制约着自己理解的方向和层面。
面对教师的讲解具有不同“前理解”或者受到不同的“期待视域”支配的学生总是择取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应的思路,接受并消化传授的知识信息。
因此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同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在每个学生心灵屏幕上投射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它可以失去一些光彩,也可以增加一些亮色。
所以说阅读教学的这个特点与其说是一种不足或缺憾,不如说是一个长处,因此它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创造的培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
为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接受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励思维。
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基础。
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中,都存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
小学生面对教材中出现的景物、人物、事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寻源的兴趣,当他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时
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新火花,形成熊熊烈火。
1、引导发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中语言材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培养思维重要且极有效的方法。
例如:《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位教师在学生理解这句话表明:“志愿军战士疼老妈妈”后提出一个问题“谁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提出了新的看法,有的说这也反映了“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心情”;还有一个学生提出这句话应改一改,如果加上一个“请”字不是更能体现战士对老妈妈的尊敬和爱戴吗?多有创见的新发现。
2、诱导想象。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就强。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打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翅膀,,对课文内容多角度想象。
阅读教材为儿童提供无数展开想象的语言情境,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引导,就会使学生丰富想象,滋润他们思维的心里。
3、比较指导。
比较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思想训练,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文章之间可供比较方面很多,如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结构比较、语言比较、写法比较等等,只要教师启发得当,灵活来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虚实相间。
阅读教学强调字词句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紧扣课文,切忌天马行空式架空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虚实相间,集中表现
在“布白”艺术的巧妙设置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留下某种结构空白,声音空白。
不追求没有余地的“到位”,讲的是言“明”而不言“尽”的教学技巧。
言“明”使一般性理解成为可能,不言“尽”为探索理解留下空间,促使学生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增值”,“增值”正是学生主体能力的实现,是阅读教学刻意追求的最佳境界。
三、外引内联。
阅读教学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灵感,必须实行“外引内联”教学,所谓“外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引述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教《捞铁牛》时做一个有关浮力的实验。
实践说明,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述有关材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活学生多角度联想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所谓“内联”就是指讲课的过程中把学生过去的有关知识适当地联系起来,综合一下,梳理一番,以促使学生从整体联系中了解掌握知识,实现知能正向迁移,不同单元甚至学过的不同知识,也可以相互联系起来。
阅读教学中“外引内联”绝不是旁征博引,繁琐考证,关键是适时适量适当,因人因文因时而异,运用得当,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激励作用,注意教师、文本、学生的三方对话与碰撞,就会激活学生创造的火花,达到新教育理念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