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查缺补漏】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查缺补漏】
第3课
一、选择题
1.对下列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③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④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A.①比喻②排比③反问④拟人B.①比喻排比②反复③反
问④拟人
C.①排比②反复③设问④拟人D.①比喻排比②排比③设
问④拟人
【答案】B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自己仔细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A将鼓点比喻为骤雨,将流苏比喻为旋风,将脚步比喻为乱蛙,将瞳仁比喻为火花,将风姿比喻为斗虎。

这五个共同构成排比。

B“隆隆,隆隆,隆隆”构成反复。

C“不也有点寂寞吗”是反问。

D“雄莺千呵万护”,赋予雄莺以人的特点,所以是拟人。

故答案为:B
2.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安塞腰鼓》一文并不是平实的叙述,全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故答案为:D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

“想”字后的文字不属于具体的心理活动描写而只表示所想的内容时,“想”后一般只用冒号不用引号。

A项应去掉引号。

故答案为: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造成的。

B.读书切忌不能偷懒,只有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才能获取知识。

C.经探索发现,火星上不仅有四季、大气和重力,还有水、冰、河道的痕迹。

D.这次大赛掀起了我校同学们书写汉字,激发了他们对汉字、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兴趣。

【答案】C
【详解】
A.句式杂糅。

这句话把“《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和“《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深受欢迎是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造成的”杂糅在一起,应删除“的主要原因”或“造成的”;
B.不合逻辑。

多种否定把意思弄反了,应去掉“不能”或“切忌”;
D.成分残缺。

动词“掀起”缺少宾语,应在“书写汉字”后加上“的热情”;
故选C。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狂舞沉稳戛然而止B.羁绊辐射惊心动魄
C.震撼躁热元气淋漓D.磅礴渺远大彻大悟
【答案】C
【详解】
ABD没有错别字。

C“躁热”应为“燥热”。

故答案为:C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并没有冬天》等。

B.《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D.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为民众析福、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

【答案】A
【详解】
《并没有冬天》是近代贺敬之撰新诗集,收二十首。

不是刘成章的作品,故A错误,选A。

7.下列对《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吸,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文章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的。

【答案】B
【详解】
《安塞腰鼓》的抒情线索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这篇文章的线索应该是安塞腰鼓,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故B错误,选B。

8.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答案】C
【详解】
语序不当,应该把“纠正”和“指出了”调换位置。

故C错误,选C。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C.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答案】C
【详解】
逗号使用错误,把逗号都改成顿号,这是词语类并列,是定语成分的并列,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故C错误,选C。

10.下列各组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瞳仁躁热恬静元气淋漓B.晦暗束缚羁绊渺远C.搏击磅礴战粟振撼D.幅射闭塞亢奋惊心动魄【答案】C
【详解】
A.燥热。

C.战栗,震撼。

D.辐射。

故选C。

二、字词书写
11.辨析形近字。

chuí(_____)打zào(_____)热
chuí(_____)炼zào(_____)动
【答案】捶锤燥躁
【解析】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锤”“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三、语言表达
12.(写法借鉴)本文大量运用排比,语言气势磅礴,感情抒发强烈。

如“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铿锵有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一个场面(如扭秧歌的场面、运动会的场面等)。

【答案】旋风一样,是神速的飞奔;乱蛙一样,是跳远的腾空;飞鸟一样,是空中的掷球。

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

【详解】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和内容。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

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

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

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

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

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答案】(1)一鼓作气重整旗鼓偃旗息鼓欢欣鼓舞紧锣密鼓
(2)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3)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青海的热巴鼓、云南的水鼓、广西的笙鼓、辽宁满族的腰铃鼓、浙江的红妆鼓等。

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

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详解】
(1)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2)读材料,并从中分析提炼要点。

(3)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平时要注意积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鼓神
王雁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做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凉,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
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
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而他,这个人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

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14.从“不敢做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15.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16.文中有不少的精彩句子,请从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答案】
14.“我”事业无成,境况甚是凄惶可怜,自以为无颜回家见父老乡亲。

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因此决定回家过年。

15.①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

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

这是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②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③姑娘媳妇们边嚷“鼓神”边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
望着张伯。

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

④“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

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16.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迸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解析】
1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及内容的概括能力。

题干中“不敢做归乡的打算”出现在第一段,“该回家过年”出现在最后一段。

解答时应逐段阅读文本梳理文意,寻找原因。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贩点山货倒点野味,日子过得穷困潦倒,羞于回家,因此“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但是,小山村之行“我”欣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击鼓场面,让“我”在敲击发出的声声鼓鸣中重拾了信心和活力,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所以改变了主意,觉得“该回家过年”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解答时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逐段阅读文本梳理文意,逐段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加以概括。

15.
此题考查烘托手法及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

解答这道题,应先具体分析文章做了铺垫的地方,然后赏析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这个叫张伯的老头外形不雅观,身体不强壮,敲打大鼓的壮汉却让张伯来玩一把,这就预示着张伯此人不同寻常,有高超的技艺,为下文精彩的表演做了铺垫。

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对张伯是高度赞扬的,此处却用了一些贬义词来形容他,据此可以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是先抑后扬。

②中青年汉字把鼓锣敲得震天响,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

这为张伯的出场及击鼓做了铺垫。

此外,鼔神张伯的表演是惊天动地的,使人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中青年汉子的表演是用来凸显张伯精湛的技艺的。

可以据此分析这是以好衬好,属于正面衬托。

③姑娘媳妇和打鼓的汉子都殷切期望张伯击鼓,这也是一种铺垫。

使张伯的形象更清楚,更突出。

④“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

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点评:此题考查烘托手法及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

解答这道题,应先具体分析文章做了铺垫的地方,然后赏析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6.
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

句子赏析一般从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①句中“卖”“逞”和“不可一世”最为形象,首先应结合语境解释其意思---“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然后分析该字表现突出了对象怎样的特点和品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②“时而敲打
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根据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子,可判断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确定手法后,还应分析这种修辞的效果---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点评: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描写手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句子具体分析。

17.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文对鼔神击鼓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后四段,(4--6段)主要写其貌不扬的张伯的表演是惊天动地的,使人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重点表现其艺术感染力。

最后一段重点表现鼔神击鼓给我带来的精神震撼,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迸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使我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点评: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时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文本区间,然后寻找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加以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