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
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涛
朱庆馀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
B. “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
C. “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
D. 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
16.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
”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山中咏古木
卢纶①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②去亦通。
[注]①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
著有《卢户部诗集》。
②云门:周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一说为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雨复秋风",既渲染了古木所处的环境,又照应了前一句的“萧索”。
B.第四句中“断蓬"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都是诗人自喻。
C.五六两句视觉和听觉结合,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
D.“此地何人到”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意即古木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欣赏。
16.林庚在《说“木叶"》中对“高木”和“高树"进行比较,极言各自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诗,谈谈首联中“高木”一词的妙处。
(6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①,睡鸭栖芦如入定②。
人生何必学臞仙③,我行自乐如散圣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养丹:道人养气炼丹。
②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
动的禅定状态。
③臞仙:瘦仙。
④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声衬静,这声音不仅有自己的吟唱之声,也有山鸟的鸣叫之音。
B.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流淌的溪水,写出了溪水与诗人有心灵相通之处。
C. 七、八两句使用“养丹"“入定”,以强调“静"获得在于苦苦修炼。
D. 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写“溪上”,人与景象融为一体,通俗易懂有趣味。
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宋】陆游
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
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
B.杜诗颈联为“转",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转”,写宾主相处之欢。
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
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
D.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②百虫鸣。
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
②嚣(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
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
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2)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涛
朱庆馀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
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落霜飞"“丹叶黄花”以及“晴雪",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
B. “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
C. “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浪难平"则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
D. 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
16.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
”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答案】15. A 16. ①视听结合,描写波涛的气势和声响。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波涛的形状比作起伏穿梭的鱼龙。
②采用类比,将涛水的颜色和白雪相比写其色;涛声与雪崩声,雷鼓声相比,写其气势和声音。
③托物言志,写船只借助涨潮得以远航,抒发内心无人赏识的情绪。
④以景作结,尾联,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点明观涛正是秋末初冬时节"错。
“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的场景,“丹叶黄花"写秋季经霜后的红叶黄花;“晴雪喷山雷鼓声”是写潮水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其中“晴
雪"是比喻潮水。
所以表明观涛时节正是秋季。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联“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介绍观涛的季节和场景,营造出清冷开阔的氛围,季节为秋天叶落霜降,天地开阔视野广袤无边,并总括潮水上涨的情形,动静结合。
颔联“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具体描绘涨潮的样子观涛的情景。
鲜飙,指少见的狂风。
这两句大意是说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风出海,挟着鱼龙之气;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
描写涨潮时的惊涛巨浪,耳目并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气势壮观,比喻修辞生动形象撼人心魄。
颈联“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相结合,对仗工整。
云朵遮掩了太阳,波涛汹涌水涨船高,因为落潮而滞留的客船得以在波浪间扬帆远行。
写浩渺无边的江水中原本滞留难行的船只,借力潮水上涨而前行,喻指自己仕途不顺,但渴望天时地利人和,能够有幸获得赏识和引荐,以便金榜高中或者官运亨通,从而实现理想壮志。
尾联“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黎明时分高楼上眺望,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山中咏古木
卢纶①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②去亦通。
[注]①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末年
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
著有《卢户部诗集》。
②云门:周六乐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一说为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雨复秋风”,既渲染了古木所处的环境,又照应了前一句的“萧索"。
B.第四句中“断蓬”与王维的“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都是诗人自喻。
C.五六两句视觉和听觉结合,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
D.“此地何人到"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意即古木生长在深山之中,无人欣赏。
16.林庚在《说“木叶”》中对“高木"和“高树”进行比较,极言各自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诗,谈谈首联中“高木"一词的妙处。
(6分)
15.B
16.①“高木”点题,照应“古木"二字。
②“高木”点名季节,引出下文的“秋风"。
③“高木”更显得疏朗、空阔,与“萧索"相映衬。
凸显出古木在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顺应环境的顽强生命力。
④“高木”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这个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孤独、落寞之感。
同时诗人借此托物言志,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每点2 分,答出3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①,睡鸭栖
芦如入定②。
人生何必学臞仙③,我行自乐如散圣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养丹:道人养气炼丹。
②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
③臞仙:瘦仙。
④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声衬静,这声音不仅有自己的吟唱之声,也有山鸟的鸣叫之音。
B.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流淌的溪水,写出了溪水与诗人有心灵相通之处。
C. 七、八两句使用“养丹"“入定”,以强调“静"获得在于苦苦修炼。
D. 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写“溪上”,人与景象融为一体,通俗易懂有趣味。
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C 16.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以强调‘静’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错。
写“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则是直接写静态。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与强调“静"的获得在于苦苦修炼无关。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以传神之笔,绘出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溪山图”。
溪绕山间,
泉流石上。
诗人行吟闲步,罕闻人语,但见溪光。
溪流自漱,泠泠作响;山鸟相呼,嘤嘤成韵。
野鸡伏卵,似高士养丹;睡鸭栖芦,如老僧入定。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束缚,一切宁静、和谐、自由自在。
置身其间,真有出尘之感。
这幅宁静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借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快乐,这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宋】陆游
官闲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
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情,信笔写来,语言亲切自然,平白如话,质朴流畅。
B.杜诗颈联为“转",描写主人待客之简;陆诗则颔联为“转”,写宾主相处之欢。
C.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杜诗主要写前后行为的对比,陆诗主要写心情的对比。
D.两首诗都有富于情趣的细节描写,极富画面感,表现了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16.同是客至,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还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15.B
【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陆诗则颔联为‘转’"错,陆诗“转”在尾联“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
故选B。
16.(6分)
①杜甫是洒扫庭院,开门迎客,设酒招待;陆游则摆棋,设酒,畅谈,作诗。
②杜诗还写了生活无着的困苦;陆诗还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落寞。
【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结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隔篱呼取尽余杯"可知杜甫是洒扫庭院,开门迎客,设酒招待;结合“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悠然剧谈罢,偶尔小诗成”可知陆游则摆棋,设酒,畅谈,作诗。
杜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可知杜诗还写了生活无着的困苦。
陆诗尾联“但恨桑麻事,无人与共评”,无人与陆游评说,可知陆诗还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落寞。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①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②百虫鸣。
时从退食③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
②嚣(yín)讼;奸诈而
好争讼。
③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首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
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
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
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
(2)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A.“忙到夜晚百虫争鸣之时还不能够休息"错误。
“时从退食须臾顷”中的“退食"指的就是公余休息。
故选A。
(2)①颔联“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退食",指诗人公馀休息之时;“讽诵声”,指邻家学子刻苦读书的朗诵声。
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②颈联“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大海广阔需要不断积累,山势崇高定当不断攀登。
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③尾联“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暮堂吏退",到了傍晚诗人问案完毕,退出公堂;“张灯火”“抱取鲁论”,指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体现了黄庭坚爱读书。
答案:
(1)A
(2)①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
②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
③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