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仓的地理论文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粮仓的地理论文课题
粮食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粮食流通过程的所有作业要求。粮食自收获以后.在其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粮食的收购、集散、调运、贸易、储备或加工都是在各类粮食设施的作用下进行的。完善的粮食设施是粮食流通顺利进行的保证。粮食设施的建设与研究历来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各国都根据自己的粮食市场及战略要求建立了自己的粮食流通设施体系,发达国家已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平。中国是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尤为重要,因而一直备受国家的重视。然而,中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至今粮食设施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转变,中国粮食设施必将逐步完善。
一、中国粮食生产地理条件及结构特征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疆土辽阔.东西横跨经度50度.南北纵跨纬度49度.跨越了寒温带和赤道热带.气候的水平地带分异十分明显。由于中国山多、高原广阔、地形崎岖起伏.这又改变了水平地带分异性,使得地域气候分异更趋复杂。同时,又受到季风强列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更为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其特征为:降水变率大,干湿不平衡.季节温差大。这种干差万别的气候条件造成粮食生产结构的复杂多样,粮食的品种结构、产量结构和品质在全国的分布不均匀。我国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禾本谷物占主导地位。根据粮食作物的组合与熟制.全国粮食作物分布和区域组合可分为四个粮食生产地域类型:1、以秦岭——淮河一
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地区,以水稻为主.其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0%,普遍实行稻麦两熟双季稻;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华北、黄土高原、西北大部以及东北北部.以种植小麦为主,多为一年一熟;3、东北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一年一熟;4青藏高原以种植青稞为主.一年一熟。由于我国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粮食品种结构不平衡,中国粮食设施的建设和粮食储备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以丰补欠,保证国内粮食总量平衡,维持粮食品种结构平衡。因此粮食的流向不确定,造成仓储设施分布稠密、格局较乱,这是我国仓库网布局的特点之一。
二、中国粮食仓储设施的发展成就与教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十分薄弱,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仓储设施很少,绝大部分设备简陋、陈旧、多年失修,难以使用。我国于五十年代中期引进建设了大批苏式仓,从而使仓储设施初具规模;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在沿海港口和一些交通枢纽地区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立筒库、高房仓、钢板仓,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仓库网;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国按统一高房仓标准修建了一批国家粮食储备库;1992年,国家在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又投资建设了十八个具有较高现代化程度的立筒库,标志着我国仓储设施技术水平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1997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又建造了一批以浅圆仓为主的储备库。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已基本能够维持我国庞大的粮食流通体系运怍。自国家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从装卸、称重、
烘干、清理、运输等一系列粮食仓储机械到完整的现代化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引进。为了适应现代化储粮技术的发展.对机械通风、低温储粮、气控储粮等设施也进行了大量探索,为这些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计算机在粮食仓储和流通管理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正在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粮食仓储基础设施与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中国粮食仓储设施的发展格局主要是在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形成的。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长期以来奉行的建设原则是以减少投资,经济适用为前提的。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仓容不足的矛盾至今难以解决。据统计,1996年全国总仓容量1.65亿吨.有效仓容1.35亿吨,若仓容利用系数为0.7,则实际仓容量为0.925亿吨,在这情况下,部分粮食必须露天存放。而实际上.粮食由于露天存放缺乏应有的保护而造成的质与量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另据统计,我国现有仓容量与粮食总产量之比为0.3:1;而美国为2.2:1;法国为1.2:1。以此说明,我国仓容正面临严峻的问题。为了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九五期间将加大建仓力度,这势必逐步缓解我国仓容不足的矛盾。随着粮食运行机制的转变,粮食进入商品经济市场,粮食设施的建设观念逐步发生了改变。技术经济分析表明.仓储的整体效益不一定只是通过减少投资来实现。低水平的仓储设施会提高仓储成本,增加粮食损耗.降低粮食品质.最终降低整体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粮食仓储设施的研究比较分散,系统研究较步.而重复的低层次研究较多.专业分离,所以至今
没形成系列化的成果,使得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的发展缺乏整体的技术支撑。其结果是粮食仓库形式复杂,技术装备水平不平衡。
三、仓库类型与装备
从粮食仓库结构上看,我国粮食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和钢板仓为主,其中砖混结构固造价相对较低而广泛使用。我国大多数房盘仓为砖混结构,中小型砖砌立筒仓也常可见到。钢板仓由于占地小、结构轻、上马快而受欢迎.但由于储藏工艺及价格等因素,目前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钢板仓储藏工艺研究的发展成熟,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钢板仓必将占有重要一席。
从仓库形式上看,我国粮仓有立筒仓和房式仓两大占主导地位的仓型,其中房式仓占总仓容的80%以上。
在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粮食立筒仓的工艺比较成熟,技术装备较为完善,机械化程度较高,很多立筒库已实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由于立筒仓建造投资较大,目前多使用于吞吐量大、周转系数较高的港口中转库,或粮食加工厂原料供应仓。
我国大部分仓库是房式仓,这种情况与先进国家相反,这些国家立筒仓和钢板仓已经得到普及。房式仓的特点是:投资小,占地大,工艺性低,机械化程度一般不超过50%。由于我国粮食储备时间较长,有的长达数年。房式仓固堆高较低,粮情变化梯度较小,检测与控制比较方便。而且另一方面,房式仓一般不设置固定机械设备,基本不存在设备闭置的问题。所以就某种意义上讲,房式仓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优势。在一段时期内,发展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