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湖泊、水道和31.07万亩的山地,以及近万种植物资源,使得鱼类物产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环湖、沿山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形成具有太湖山水、农耕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
一、发展现状分析
依托境内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苏州市已形成如下几大类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1.采摘体验游
苏州城郊地形以丘陵为主,常年雨水充沛,为水果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一年四季都有果实采摘。每年的3月、4月、5月、6月、8月和11月,是苏州地产名茶碧螺春、水果枇杷、杨梅、黄桃和柑橘上市的季节,这些时令水果的上市,带动了以采摘为主要目的的乡村休闲游的新高潮。游客或以家庭自驾、或以单位团
体方式前往上述水果主产地的东山和金庭两地进行采摘,前往两地采摘水果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
2.美食乡村游
苏州周边太湖、阳澄湖、澄湖等多座湖泊环绕,水产品种类繁多,享誉全国乃至海内外。每年十月上旬左右为阳澄湖大闸蟹的成熟期,从各地赶来阳澄湖地区品尝大闸蟹美味的游客纷至沓来。而同为著名水产品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虽然一般捕捞旺季在夏秋季节,但游客在春、冬两季也可以品尝到以冷冻“三白”为原料的餐饮食品。苏州地区的水生蔬菜主要指茭白、莲藕、芡实等八种,俗称“水八仙”。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长期食用有较好的“降火”功效,这正符合了追求健康人生的城市居民的需求。2012年,苏州“乡村美食大赛”在江南农耕文化园成功举办,太湖湖鲜、生态草鸡、藏书羊肉和洞庭茶果等乡村美食受到游客追捧。该项活动推出“苏州市农家乐十大特色金牌菜”,评出“苏州市农家乐十佳服务明星”,有效促进了旅游产业与饮食文化的融合发展。
3.特色捕捞体验游
每年春夏季是太湖水域的禁渔期,8月末或9月初太湖渔民会举办祭祀等仪式后正式开捕。苏州太湖开捕节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开捕仪式上展现了带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太湖渔文化和船俗文化。活动最后,千帆竞发,场面十分壮观。而除了传统的祭湖、放生、渔俗风情表演外,活动主办方还推出了乘坐太湖帆船体验捕渔生活的旅游项目。
4.生态休闲游
从2006年开展的“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活动以来,苏州各类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发展迅猛。其中又以旺山村、树山村等为典型。
每年大地回春时,游客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朵梨花在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树山村竞相开放。树山村定位于生态休闲旅游村,开发温泉旅游资源、以梨花观赏为主题推出一系列生态休闲游活动。吴中区的旺山村利用自然绿色生态等环境资源,保存良好的山林植被、农业生态、田园村落、历史古迹,开发了包括农家乐、耕岛、茶园采撷以及登高揽胜等项目,成为苏州近郊度假观光胜地。相城区建起占地3000亩的花卉科研观赏基地和世界花卉植物园,打造荷塘月色公园、阳澄湖莲花岛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了食、宿、娱等配套服务业发展。
5.吴文化乡村游
苏州古村落大多坐落在太湖边上,依山面水,以明清时代古建筑为主,是在吴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具有典型江南文化特色的村落,其中以光福、周庄、同里等历史古镇和陆巷、明月湾等古村落为代表。这些古村落遗存的名人遗址、传统民居以及浓郁的吴地民俗文化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
6.新农村建设风貌游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蒋巷村、长江村等为代表的水乡农村呈现出的新风貌,也成为苏州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蒋巷村努力将全村建设为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村里出资建设别墅和老年公寓,使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蒋巷村通过改造村巷旧宅,以住老式农舍、吃新鲜蔬菜、用传统炊具、做乡间农活等方式开发的“农家乐”旅游产品,每年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截至目前,苏州已建成乡村旅游景点300多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34处,居全国首位;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更是于2015年10月9日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悠久文化和区位优势,近年来苏州乡村旅游变化巨大并取得了较好收益。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耕文化内涵缺失,“乡土性”削弱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苏州传统农业种植的技艺和用具已渐渐淡出农业生产生活。原为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的农、林、牧、副、渔业的原有生产形式逐渐不复存在,农耕文化正逐渐从农民生活中消失,许多原来随处可见的民风民俗也随之渐行渐远,乡村旅游的“乡土性、文化性、生态型”逐渐削弱。除了农家菜比较有吸引力以外,各景点的文化性挖掘深度不够。大多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仍停留在古村落及建筑景观观光层面。而江南水乡的乡村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和以吴文化为底蕴的太湖渔家生活、丝绸文化、民间音乐、传统艺术、传统工技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对象开发的乡村旅游
关于苏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黄
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苏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迅速。同时旅游者旅游观念日益成熟,旅游经验也更加丰富。本文重点从旅游产品角度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产品;问题
121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23期
总第798
期
产品却比较少。
2.产品同质化严重,体验型产品缺乏
与相距不远的乌镇、西塘等相比,苏州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雷同性,多以观光型的农家乐、农业园、古镇古村落等为主,其消费模式主要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产品层次低、专项类乡村旅游产品明显不足。户外活动相对较少,除了采摘活动旅游者参与较多之外,其他活动旅游者参与程度不高。大多数户外的活动只是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农村生活的好奇,不能满足深入体验的需求。
3.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乡村中参与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往往是乡村居民、普遍年龄在3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不高,服务态度、礼仪、专业技能等参差不齐,总体服务质量不高。工作人员的招募,很多都带有亲友帮工性质,缺乏培训,服务程序不规范,阻碍了旅游的发展。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能有限,给游客提供的服务质量也难以控制。
4.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根据苏州旅游局发布的“2014年苏州旅游发展报告”,截至去年,苏州市星级水平的农家乐三星及以上级别的农家乐占总量的大部分,仍有约25%的农家乐处于一星和二星级水平。近年来苏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大部分已到位,但部分乡村尤其是古镇古村落在旺季时的停车场、厕所等仍难以负荷游客需求;一些村民开起家庭旅馆、农家餐厅接待游客,但因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较差,难以留住游客。
三、结语
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正日益成为高端旅游的内涵之一。苏州
乡村旅游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中,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将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突出乡土性、体验性、互动性等特征;实施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和品牌建设,对产品进行差异性分析。总而言之,升级产品和服务,将乡村旅游实现从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的转变,才能使苏州旅游真正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包婷婷.苏州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
[2]朱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盛晓兰.苏州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4]杨洋,李煜.发展苏州市创意农业经济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2).
[5]张秋芳.苏州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发展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4(1).
[6]周广海.苏州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J].今日科苑,2010(2).[7]林辉,金颖若,何玲玲.国内外乡村旅游对比的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8]邢夫敏.新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黄平(1979.01-),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遗产旅游,环境解说
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现有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逐步形成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较低,由大量劳动力、资本、能源和原材料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被一些学者描述为不可持续的增长。目前,传统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使我国的出口受阻,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急迫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尽管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推行西部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集中了大量投资,但并没有明显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在针对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学术研究中,王利等指出,陕西省的资源开发对本地经济可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和其他资源富集地区一样,陕西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源诅咒现象。白永秀、严汉平指出,陕西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与基础资源充裕并存的现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协调。学者们针对陕西经济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
研究,然而,对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及其转变机制,还缺少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与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高速增长,投资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近年来,陕西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过渡的时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与沿海省区相比,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结构过度倚重制造业,服务业不够发达。201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之比为54.8%;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36.4%,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制造业比重过大。陕西省的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制度不完善,经验相对不足,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与提高。与工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认识程度都不够,更容易受到外来竞争的冲击。
2.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由于消费比率较低,大量的投资导致生产扩张得不到内部市场的有效承接,既降低了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又进一步形成了过剩的产能。在国有企
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的
缺陷及其转变机制研究
■石红溶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尽管陕西经济曾经长期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存
在过度依靠资源开发,投资效率偏低,主导产业附加价值不高,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增长的效率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足等缺陷。通过分析陕西投资与资源产业开发中的制度与结构缺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逻辑与成因,本文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政策措施。
关键词: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缺陷;转变机制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