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的简介
古琴
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
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
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键词:古琴,历史悠久,乐器
正文:
一、古琴的结构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弦和琴脚等部分构成。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整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呈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尾一端呈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一为龙池,一为凤沼,腰中近边处开有两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
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在琴的首部里面,粘有舌形木板,造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叫作舌穴。
音梁又称项实,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用以调整琴音。
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柱,一个呈方形,叫地柱,在琴腹中部;另一个呈圆形,叫天柱、靠近琴首。
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开有安装弦轴的轴孔。
改良的古琴,因琴首处另有共鸣箱,弦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
弦轴又称琴轸,为圆形或瓜棱形,是用木制成的中空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穿弦孔,琴弦从孔中穿过架于岳山上。
安装在底板上的4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月牙形缺口处的两个叫焦尾下贴,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
在面板上镶嵌的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叫徽,用以标记琴的音位。
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三徽,徽位是根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等分来排定的。
二、古琴的定弦
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
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
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F、G、A、c、d。
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
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神农式等。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琴漆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
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焦尾、冰清、大圣遗音、等。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
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三、古琴的流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
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
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浙派:南宋著名琴派。
奠基者为郭楚望。
他的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
经刘志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
毛、徐两人编纂《紫霞洞琴谱》。
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
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虞山派:明代琴派。
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
“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陈爱桐即其中之一。
传至严徵,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
广陵派:清代著名琴派。
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
最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其子二子继承家学,晋京献艺,一时争传“江南二徐”。
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
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
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
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
汉代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
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紫东、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人。
《天闻阁琴谱》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
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顾梅羹,将
减字谱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
备要》一书的修改整理工作。
闽派:近代琴派。
祝凤喈为代表。
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岭南派:广东琴派。
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
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
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
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诸诚派:近代琴派。
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两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
辑有:《桐荫山馆琴谱》、《梅庵琴谱》。
代表曲目《长门怨》、《关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四、古琴的历史:
古琴: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据说有五弦。
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就是指此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琴家,在《吕氏春秋》里,第一次记述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
春秋时著名的古琴家有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
孔子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的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长67公分,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其形象与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图腾——夔龙相似;继十弦琴之后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该琴面板较平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面板与底板组成匣式结构,尾部为一实木,音量较小,共鸣效果也不太好,面板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徽”,演奏技巧侧重右手,表现性能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西汉中期到三国之际,琴开始与笛、笙、筝、琵琶等合奏,琴的形制有了重要的改进,此时的琴有七弦,面板完全平直,尾部实木部分已改为与主体相联的共鸣箱,音量扩大,左手可自由移动演奏滑音,面板外侧有十三个标志音位的小圆点“徽”,按纯律构成四个八
度大三和弦的泛音列,因此,音域较宽,表现性能高。
汉以前,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到汉魏之交,创造了初期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汉魏六朝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制作亦有相当的经验,此时的琴不仅是一种独奏乐器,而且是相和歌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文人士官中大大流传,把琴作为必学的“六艺”之一,并创作了大量的琴曲。
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等。
琴在唐代继续发展,唐初至“安史之乱”,琴家主要是整理旧曲,创作方面以董庭兰的《颐真》为代表;“安史之乱”到晚唐,是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以陈康士的《离骚》最为突出。
此时琴已传入日本,在日本宫廷中十分盛行,《幽兰》的乐谱——唐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谱至今仍在日本保存。
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北京故宫珍藏的盛唐
开元时期的“九霄环佩”琴。
此琴形体饱满,上髹紫漆,间杂朱砂后补之色,声形俱佳,为传世之极品。
宋时琴大大发展,宋太宗将古琴的七弦增为九弦,并为之改旧曲,创新调。
宋徽宗赵佶曾搜罗天下名琴藏于万琴堂,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雷威的杰作“春雷”。
因此,宋文人大夫偏爱古琴音乐,琴乐在社会昌行一时。
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善琴,琴的演奏技艺大有提高,形成众多流派,如京师琴派、江西琴派、两浙琴派等。
宋琴体扁身薄,黑色髹漆,多为连珠、仲尼式。
金章宗时非常珍重“春雷”,临终还用“春雷”殉葬。
这张名琴被人掘出,由耶律楚材赠与当时著名琴师万松老人,流传于民间。
元琴外型基本仿照唐宋琴所斫,但出现了方额、深舌罗汉腿漆色出现了斑剥色。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40多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并于1425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
明琴,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并出现了不少前代没有的琴式,其中最负盛名者是弘治嘉靖年间的著名斫琴家祝海鹤所创的蕉叶琴,形态旖旎秀逸,蕉叶卷边优雅生动,音色圆润透净,为琴器中难得一见
的珍品。
清末民初,古琴走向衰落,弹琴人渐少。
参考文献:《诗经》、《尚书》、《潇湘水云》、《澄鉴堂琴谱》、《琴学初津》、《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神奇秘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