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
【原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

许翰也被罢贬。

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
【原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


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牴,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任工科给事中,后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一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

九谿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

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

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

韩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

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

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

”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判冗员。

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竭力抗争才停止。

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

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

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

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

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

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

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

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大同。

不久又再次罚米,韩文家业荡然无存。

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

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三、北京卷
【原文】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文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

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

”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

”晋平公说:“好啊。

”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䵍,居在秦国。

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

’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

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

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

”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四、广东卷
【原文】
卢象升,宜兴人。

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

象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升设伏大破之。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三赐象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而近,象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

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译文】
卢象升,宜兴人。

象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善于射箭,熟悉用兵的谋略。

(崇祯)六年,贼寇流窜到京城郊区,占据了西山。

象升击退了他们。

贼寇逃回西山,围困冷水村。

象升设下埋伏,大败贼寇。

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与贼寇格斗时,敌人的刀锋触及马鞍也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


一次他追赶贼寇悬崖边,一个贼寇从山顶上射中了象升的额头,象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

贼寇惊骇逃走了,并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侵犯他。


(十年)九月,清军驻扎在牛兰。

庄烈帝征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护卫。

第三次赐给象升尚方宝剑,督率天下的援兵。

象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师。

当时,嗣昌、起潜主张议和。

象升知道后,顿脚叹息说:“我受国家的恩惠,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这万一发生不幸,我宁可捐躯断头。

”决定策略进行战争。

但是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

象升上疏请求分派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名的部队归象升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起潜。

象升名义上总督天下的军队,实际上不到二万人马。

驻扎在顺义。

清军南下,分三路出兵……象升带领残剩的士卒,驻扎在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象升进军到贾庄。

当时起潜带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驻扎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没有答应。

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清军。

象升率领中军,大威统率左军,国柱统率右军,于是双方展开了激战。

明日清晨,清军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圈。

象升指挥士兵激战,呼喊声震动天空,从辰时到未时,炮箭穷尽。

象升亲自奋勇格斗,后面的骑兵都跟随前进,他亲手击杀了几十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

杨陆凯担心敌众伤残他的尸体,就自己伏在上面,背上挨了二十四箭死去。

全军覆没了。

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寇。

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楚,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

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发配戍守。

天下的人因此可惜弘文而推重象昇。

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

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五、湖南卷
【原文】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译文】
治官如治家
做官就像治家,古人曾经有这样的教导。

因为治理家事,无论轻重大小,都应要有所知晓;如果有不知晓的事,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的地方。

更何况管理百姓的长官,众多的职责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仓库,像监狱,像水道沟渠,像桥梁堤防,大凡此类,需要管理的事情太多了。

观察时机,估计力量,破旧的修整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没有的修建它。

如果说,
那个东西不修建,关我什么事?转眼就任满辞官而去,为什么要劳烦自己呢?这个念头一旦萌生,那么众多的事务也就都荒废了。

前人说:公家的事务,(官员)如果不尽一点心思,就是无功受禄,上天会降罪于他的。

禁家人侵渔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奢侈造成的。

家里不能满足自己,他一定会从别人那里求取,有的牟取利益侵害百姓,有的通过官司收受贿赂,有的以借贷为名(牟取利益),有的假托姻亲(牟取利益),宴饮馈赠,召唤奔走,相互勾结,无法禁止,以致于动不动就相互牵制,威严无法施展。

虽然自己一天天兴盛壮大,而百姓却一天天地陷于困苦之中,虽然自己一天天地快乐,而百姓却一天天地充满怨气。

(做官的人)最终遭受污辱的原因,是他做官不能自主(家人牟利,使其受到牵制)(骈首骊踵:大意两头四脚)啊。

唉!如果为了妻妾而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

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还不如在自己职位上清廉勤劳,自已救自己,这样做不是更好吗?自己做官如果能做到杜绝利益交往,虽然恬淡一生,但安稳的生活使子孙受益,如果(贪污受贿,牟取利益),平时生活看起来幸福安乐,但是祸患却从身边不经意地出现。

这两种为官之道,不是真正有智慧与有深刻领悟的人,是不能轻易跟他说明白的,为官的君子,希望你们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为官之道吧。

六、重庆卷
【原文】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

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译文】
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术,自上古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就是这样,现而今更是如此。

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也不管病得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

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始终无一句责备巫师的话。

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

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所获总是远不如巫师。

因此,医生也渐渐受利益驱使,希望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来取信于病人,这种现象,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人不受迷惑。

以至于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不满和责备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

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
术了,即使有高明医术的医生也无用武之地,就是有意成就医生的名声,但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人本该享受天年,但没有医生是不可能的这真是不幸得很呀!
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

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他谢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或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

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

他主要是通过号脉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

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被用过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

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术才一点也不能占有他医治病人的功劳了。

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偶然遇上一个,也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

我来到旴江,认为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

我正对巫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春山如笑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救治,因而喜爱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

哎哟,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吗?
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

徐若虚名棪。

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

七、福建卷
【原文】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