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心得
想要教儿童绘画,首先你要先读懂他们的画。

这样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从而为更好的教学提供动力。

儿童绘画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艺术学家等不同人群的目光。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

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

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Claire Golomb的著作《儿童绘画心理学》,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

我知道了在一开始时大多数人认为处于涂鸦期儿童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无预期的视觉性动作记录。

但是经过了马休斯的实验证明这些手势是所有后期绘画活动的基础,并且在建立空间象征体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凯洛洛的分析记录,更加明确的总结了20个基本的涂鸦单元,认识到了儿童涂鸦期无意识的训练,对后期的绘画也会有很大的启发性。

手势,是人类非常早期的表达交流的系统,在珍格格人生历程中都很活跃。

艺术创作根植于身体的感觉,这
种感觉反映了意图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规则。

儿童用自然而然的发展出来的表征能力去吸收人类已有的特定类型的绘画形式和经验的过程。

儿童的大脑创作出来的蝌蚪人,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画卷。

在本书里我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作品,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儿童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他还不足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但是当你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幅画,去一颗纯真的心去体会时你会懂得他们的快乐。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通过孩子对于画面构图的处理,把画面整体画的居中的孩子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如果喜欢画在纸张偏左的位置的孩子,大部分是喜欢留恋过去的怀旧的孩子,反之喜欢画在纸张偏右位置的孩子常常憧憬未来,如果他们在画在了偏上的位置就说明他们有着浪漫的情怀,喜欢幻想,偏下的则是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如果孩子喜欢把画画在分散的角落,这时就请你注意,这个孩子可能有心理压抑。

再通过对于儿童人物画、动物画、植物画等等进行分析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画眼睛其性格中多疑的
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通过线条索要表达的语言。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孩子所用的线条也可以反应孩子的不同状态。

用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是正常的,这些孩子的情绪稳定。

爱画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的孩子,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或者通过这幅画来发泄愤怒。

用线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的孩子,则是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这里尤其要说明下,自闭症儿童很喜欢画重复的东西,比如不断的圆或迷宫。

除了构图、空间、形状外,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儿童的成长与当下的心理变化。

儿童使用颜色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与儿童的表征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就会随机选取单色,目的是创造出可以分辨的形状和图形。

2岁时儿童的个体偏好在年长儿童的身上也发挥着作用。

在4岁时,早期不考虑颜色、单独关注于形式的倾向开始减少,因为在4岁的儿童以已经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表征能力。

5岁时儿童更依赖于主题来使用颜色。

6岁和7岁儿童能够创造出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形象。

8岁和9岁的儿童的主题却更为多样,不时地表现出个性化的东西。

儿童在绘画时喜欢偏爱暖色时,表明儿童有着活泼的性格,生活中充满热情,精力充沛。

同时,画面中大量的暖色也可以表示儿童在绘画时心情愉快。

反之,儿童在绘画时喜爱使用冷色时,在一定程度上表面儿童有着安静和思考的性格,在学习上追求一种严谨的态度。

大量的蓝色倾注于画面之中表明了儿童内心悲伤心情烦闷。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儿童绘画因儿童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绘画呈现分阶段的特点。

有天分的儿童的早期会表现的更加不同,在创造力上有更加突出新奇的表现。

儿童在画画的时候不会注重于形,不会注重于“像”或者“不像”的问题,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就用自己的画笔展示出来。

天才的儿童画家:不同的发展轨迹——对绘画充满浓厚的兴趣。

在欣赏书上的一些小孩子所创造的出来的图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绘画的模式状态,缺少了那些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和想法,局限在传统的绘画构图方式之中,看到了他们的作品,是那么的富有生活的气息,富有生活的朝气,不得不说孩子的创造力超过了我们想想的范围,他们单纯可爱,思想还没有受到拘束,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光。

儿童绘画作品反映儿童情感、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

特别对于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绘画作品有一些普遍性的典型特点。

心理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主观世界的综合反映,外在行为更须考虑客观条件的统合综效,儿童绘画应该考虑到环境、过程、工具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固守经验,一概而论,要时刻以发展的眼光和探索的态度研究,绘画作品所反映的儿童心理;儿童因心智发展的规律,在各个年龄段的绘画作品构图和表现手法上有差异,很多时候他们的绘画作品反映他们特殊的情绪状态;孤独症等神经症儿童,患绝症的儿童,他们的绘画作品很具有情绪上的代表性,让我看了之后不禁有些难过与同
情。

儿童的家庭成员画很写实。

这本书让我对儿童绘画有更真观的感受,我想应该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研究上多夯实基础。

才能更全更深地了解儿童心理。

通过绘画孩子不断的绘画,我们还能了解孩子智力的发展,在一些孩子智力发展不健全的时候,我们还能通过他们所画的图画了解他们,及时的发现。

这不可谓是一种对孩子最低的伤害,通过画画反应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通过更好的方式回归于“正常”的生活当中去。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活动,每一次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都会被深深的吸引。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笔下那些充满董贞色彩的童心世界。

虽然孩子们的画可以被拿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不要过于追究其中的关联。

画画,更应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自由的形式。

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享受童真童趣。

另外,画画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请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悲伤或者不满,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达到心理平衡。

所以通过孩子的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除了可以教会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能及时的帮他们调节心理状态,让他们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以一种更健康的状态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