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鉴别 方法,叙述 鉴别过程, 从中发现 问题并相 互补充。
思考并回 答
阅读并了 解
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 尝试,并找 到鉴别的 本质是因 为水中所 含物质不 同,引出本 节的主题 以及本单 元的复习 目标。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基本特 性、微观过程及能量变化,知道乳化现象,认识饱和 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条件。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及相关 计算。 3.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定量表示溶解性的方法—溶 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会使用溶解度曲线并能判断结晶 的方法及使用对象。 4.通过复习,熟悉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 到定量研究,学会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 变化,构建微粒观。
看来无论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我们掌握了变化的 条件就能控制变化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进行。而溶液
的形成也体现了混合在改造物质中的应用。
二 溶 液 组问 成题
学习任务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定性的知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还远远不能满足生 产
生活的需要,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溶质的含量,因 为即使是两份组成相同的溶液,也可能因为某种成分含 量不同而导致其性质迥异。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即溶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以满足 生活生产的需要. 思考如下问题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本节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通过实验探究,从定量的角 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学生活动,认识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曲线;通过“多识一点”了解降温结晶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 用的理解。
2、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分析 本单元教材三节的节标题分别用了比较专业的题目“溶液的形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和“物质的溶解性”,是站在科学研究的高度把学生带到对溶液的学习情境中的。在单元学习中 要带领学生通过经历“认识溶液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安排的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从化学知识本体看,是为了教会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脂肪量分数溶液的 方法,并且训练学生与有关的实验技能,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仍然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 探究的机会。在有明确任务驱动下,学生势必会满怀激情、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期望 自己的实验过程完美、实验结果理想。活动反思会启发他们在今后执行任务时要全面分析、周密 计划、落实到位。本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的训练。学生对“究竟有多少因 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的?”一系列问题是不清楚的。学生能根据数学知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很少考 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 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本单元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 过程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②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相互转化条件。 ③认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结晶的方法和使用对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 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 解度曲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 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是学生认识物质的继续,是化学方法的再现。
学习任务二 溶溶液液组组成成的的定定量量表示 二活动2:
由问题展 开思考,形 成答案,并 写出计算 式个人完 成并小组 交流讨论。
:
加强对溶 液定量组 成的理解, 同时会进 行溶液的 稀释计算
的思
定考 量 表 示
1、实验时我们配制的4%的食盐水能够给病人进行生理
盐水的注射? 2、实验时我们用到的稀盐酸是用浓盐酸和水按照体积比 1:3进行配制的,你能计算出配好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 数么?(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 1.179g/cm 3 、 水的密度为1g/cm3,只需列出计算式,不求结果)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状态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完成学案 中相关问 题的解答
体会在中 考中是如 何对该部 分知识进 行考察的, 学会应用。
归 边板书边总结 从溶液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溶液的组成、特征、类别、通
本单元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 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发 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 定量的方法。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 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3、是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再提高,对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再提升
问 题 思 考
一 再
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 先来看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小组内讨论思考如下问
根据提出 的问题进 行自主思 考并小组 交流有疑 问的问题, 然后进行 集体展示。
带着问题 思考并回 顾“溶液形 成”的主要 知识,有的 放矢有利 于提高学 生的思考 能力和归 纳整合能 力
题:
针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巩固。生活中我们还能接触到 另外的液体,如试管中的两种,你能说出它们与烧杯中 的溶液的区别吗?
链 学会了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需要 完成链接 配制出需要的溶液来也能确定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 中考
接 含量。我们来看一道中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
中 学习任务二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考
链接中考
① ① ① ① ① 75%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纳 过对食盐水、盐酸溶液的分析我们也回顾了溶液形成的
总 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知道了在一 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
结 存在的前提是什么?那你能给出将不饱和的食盐水变
成
学生独立
饱和溶液的方法么?
思考
学习任务一 再识溶液
认识物质 改造物质 应用物质
①①
①①①①①①① ①①
学习任务一 再识溶液
链接中考
1、大雪纷飞,环卫工人在忙着往公路上撒融雪剂(主要是含氯离
子的盐),目的是加快冰雪融化,防止道路结冰,原理
是
。
2、某混合物其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这
种混合物不可能是
A食盐水 B、黄泥水 C、空气 D、不锈钢
3、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① ( 20 mL① 10 mL)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血药一种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 质质量分数的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 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 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
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 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 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 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 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以及对物质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 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 —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 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 2、是培养学生正确、发展、辩证的化学观念的载体。
四、教学设计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创 设 情 境 2 分钟
图片展示:实验技能考试完毕后,在整理回收药品的时 候,老师发现了烧杯的标签脱落了,可能是“回收稀盐 酸、4%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你有办法识别它们吗?
这三种液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溶液的魅力所在,因为水中含有了不同的物质所 以表现出各自的特性。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溶液,先来 了解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①① ①①
①①①①
①①① ①①
①①①①
① ① 条件 (温度水分)
①① ①①
①① ①①① ①①
混 合
①①① ①①①①
饱和溶液
①①①①①
①①
①①①①
① ① ① ① ① 不饱和溶液
小组交流 达成共识
对知识的 串联整合, 提高应用 和实践能 力是复习 的主要目 的,这个步 骤旨在加 强学生对 知识内涵 的理解和 内在关系 的挖掘,形 成调理清 晰的知识 网络。
观察回顾 与溶液的 区别,得出 乳浊液、悬
三种混合 物形成对 照,得出混 合物的特
识
学习任务一 再识溶液活动1:ຫໍສະໝຸດ ①①①①①均一稳定
沉降 分层
溶
6.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浊液的特 征并能进
征
行区别。
链 接 中 考
液
在中考中,该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如下,我们通过链接 中考去体验,完成学案中的链接中考习题
3、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 在课前预习中根据导学案中出示的学习目标,去阅读自学课本内容,自发获得相关的信息,
并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去发现自己认识的海洋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 的资源信息:饱和溶液、乳浊液、溶解度曲线的用途等的具体的实例,可以留在课堂中为大家展 示交流。学生还需要回顾在实验技能考查中关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备。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本节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是三个“活动天地”、 两个“实验 探究”和一个“多识一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深化对有关溶液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 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溶液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程理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
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 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 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 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 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本节课属于一级主 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溶液” 。 内容中涉及到物质溶解时的微粒变化、能量变 化以及溶质对水分子性质的影响,而后续课中酸碱盐金属的化学反应又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好 本单元对后续课的学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