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昆虫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
B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 ”。
(1)语段A中的文字选自《_____ 》。
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语段B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_”。
在这本书中,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 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二、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
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
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
(2)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
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就《昆虫记》“以人性看虫性”这一特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你建议以“蝉”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4分)
三、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
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
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
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
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
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
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
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
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
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
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
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
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
合拢,夹紧。
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
它的小命休矣。
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1)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
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名著阅读。
(一)他爱护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劳。
(二)“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他是(人名),请结合选段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2.《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亨利·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习性。
比如,(昆虫名称)雌性拥有极其细微的香气,雄性拥有华美且灵敏的触角。
(昆虫名称)拥有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求偶者很会搔首弄姿,用唾液作为美发霜,会为求偶互相争斗。
五、简答题。
1.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2. 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3.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他给了你什么启发?
六、填空题。
1.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和( )的美文。
2.在《蟋蟀》中,蟋蟀差不多和()一样有名。
3.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还有它出色的()。
4.()不靠别人生活。
反倒()位饥饿所趋乞求哀恳的歌唱家。
5.蝉怎样喝水,()
6.事实与寓言相反,()是()的乞丐,而()的生产者是(蝉)。
7.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能引起人的兴趣。
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 ),它是()。
8.螳螂凶猛如(), ()如妖魔,专食()的动物。
9.螳螂外表()而(),()的体色,()的长翼,颈部(),(头)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
10.(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上像挂了一盏( )似的。
一、【答案】昆虫的史诗;傅雷家书;德艺俱备;人格卓越;昆虫的史诗;蝉;蜘蛛;螳螂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文中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品质,文学常识也就迎刃而解。
(1)通读文段A,这是傅雷写给大儿子傅聪信中的文字。
傅雷把这些书信整理成《傅雷家书》,在这些书信中,傅雷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B文段介绍了《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读过本书,就知道那些地下“潜伏”四年的昆虫是“蝉”;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的是“蜘蛛”,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螳螂”。
答案:
(1)傅雷家书,德艺俱备、人格卓越。
(2)昆虫的史诗,蝉,蜘蛛,螳螂。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解答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题,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考查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二、答案:
(1)石猴: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齐天大圣: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
孙行者:忠诚不二、有情有义。
(2)示例:“以人性看虫性”,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
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它们积极乐观、毫无怨言。
答案:
(1)①震慑对方,凶恶可怕,盛气凌人;②出击迅猛,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2)比喻,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螳螂双翼展开后的特点。
(3)①充满好奇,勇于探索;②注重观察和实验;③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点评】
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
(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三、【分析】这篇说明文生动的记录了螳螂捕食蝗虫的过程,螳螂首先张开鞘翅,张开双翼,腹端蜷成曲棍状,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紧张地戒备着,然后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最后,螳螂猛然出击,杀死猎物,享受美食。
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纤细)(优雅),(淡绿色)(轻薄如纱)(柔软)(头)由(转动)。
10.(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 灯 )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