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4(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4课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第8课氓
◎第9课离骚(节选)
◎第10课蜀道难
◎第11课登高锦瑟
◎第12课琵琶行并序
◎第13课虞美人蝶
恋花
第14课雨霖铃__声声慢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
历
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主要作
品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雨霖铃》《望
海潮》等.
评价
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
生平经历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幼有才藻,年十八,嫁太学生赵明诚。
夫妇曾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后因明诚仕途之挫,几度迁徙。
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病逝,本人流落异地,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
主要作品
著有《漱玉词》。
前期代表作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后期代表作有《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等.
评价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二)人物轶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
《雨霖铃》
《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辗转逃亡于南方之时,她又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
(二)常识整理
Ⅰ。
文学常识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按诸训诂,“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婉约,即婉转含蓄。
婉约派作品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
Ⅱ。
文化常识
古代常见意象
(1)梧桐
..更兼细雨
梧桐: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2)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3)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4)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一)字音识记
1。
雨霖.铃(lín) 2.骤.雨(zhòu) 3.凝噎.(yē)
4.暮霭.(ǎi)
5.寻觅.(mì)
6.戚.戚(qī)
7.乍.暖(zhà) 8。
憔悴(qiáo cuì) 9.将息
..(jiānɡ xī)
(二)词语解释
1.骤雨
..初歇骤雨:暴雨
2.念去去
..、千里烟波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3.暮霭沉沉
..楚天阔沉沉:深厚的样子
4。
此去经年
..经年:年复一年
5.都门帐.饮无绪
..帐:名词作动词,设帐
无绪:古今异义,古义,没有心情;今义,没
有头绪
6。
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古今异义,古义,情意;
今义,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
情(多含贬义)、风土人情、景象
7。
寒蝉凄切
..凄切:形容词作动词,凄凉急促地鸣叫
8。
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伤心
9.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忽然
将息:休息,调养
10.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11.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12。
独自怎生
..得黑怎生:怎么
13。
这次第
..次第:古今异义,古义,光景、情形;今义,
..,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了得:包含得尽
第一步错误!快读课文·明大意
错误!
1。
掌握两首词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柳永、李清照等婉约派的作品风格。
3.理解两首词的意境、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第二步错误!精读课文·细揣摩
《雨霖铃》
(一)赏形象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景色描写交代了哪些内容?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1)这三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气候特点是“骤雨初歇”。
整个画面冷落凄清。
(2)渲染了离别的悲苦凄凉的气氛,烘托了将别未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与心爱之人分手的动作与神态,请简要分析.
答:
明确:这两句将“别”字形象化,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情侣分别时的情状,而且暗示他们极其微妙的内心。
两个人手挽着手,脉脉含情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多少贴心的话,却悲伤得说不出来.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天地.
(二)赏技巧
3。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景物作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答:
明确:描写眼前景,交代出离别的季节、地点、天气、时间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
4.虚实结合是《雨霖铃》的一大特色,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
明确:①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②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反映的是词人的孤苦、寂寞的情绪,哪怕是“良辰好景"也不能排遣他的痛苦。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运用了什么写法?试简要分析.
答: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
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它也就形同虚设。
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
爱人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备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赏语言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
明确: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人留下来.“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而有余味。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色,着一“残”字,就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总之,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画面,并把它置入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画面生动,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声声慢》
(一)赏语言
7。
怎样理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含意?
答:
明确:①“寻寻觅觅”,这是写词人寻觅的动作。
表现了她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内心只是空虚,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的心理状态。
②“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的寂寞冷清,也暗指心境的凄凉,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了心情。
③“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更直接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婉凄凉。
④这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凄苦无言的凄凉心境,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8。
“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应如何理解?
答:
明确: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是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凄苦。
(二)赏形象
9。
词人为写“愁",选取了诸多意象。
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的?请细读这首词后填写下表.
答:
明确: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酒是“愁”的象征黄花虽繁盛,却无心欣赏,也无人一起赏,更衬托了词人的憔悴孤独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
10。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答:
明确:“雁"是信使,“旧时相识”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凄凉。
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绝望和悲哀。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错误!
1.从教材中积累
柳永一生落魄,屡试不第,甚至因作词得罪皇帝,被弃之不用。
考中进士时已年近半百,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
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混迹于瓦肆勾栏,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了人生的精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不消逝的高峰。
2.从历史中积累
西汉名相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从现实中积累
胡露露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是一个被狠心父母遗弃的孩子,他是在19年前的一个风雪之夜被养母抱回来的孩子。
多年来,逆境中的胡露露好似一粒被丢弃在岩缝中的种子,虽历经风霜雪雨的吹打,但却能茁壮成长。
2015年高考,胡露露以超过一本分数线46分的好成绩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
4。
从名言中积累
(1)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
(2)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雨果(3)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塞涅卡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二)这样运用素材
错误!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无法成就和圆满.于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百折不挠。
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时,毅然再次进举,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
但终究摆脱不了潦倒的宿命。
但是,他成为了一位纯粹的词人.他以个人的方式感受现实,一咏三叹,泣血讴情.于是,历史永远地收藏了他,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
以此观之,人生未必都是风霜。
身处逆境,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
[领悟]作文片段开头点出人生“有太多的无法成就和圆满"的现实状况,进而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对态度。
接下来顺势引出柳永坎坷潦倒,并以词闻名于世的课本素材。
最后点明“身处逆境,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心论点。
课本素材运用灵活巧妙,与观点十分契合。
错误!
①翻开厚重的历史,踏入两宋滚滚的狼烟,是谁的身影在牵动着我的目光?
②一梦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嗅青梅的女子,罗衣淡淡而来,再截一枝暗香疏影,沾一滴绿肥红瘦,书那宋朝华美锦缎上清韵悠悠的一笔.
③一段长长的距离,沉沉的是把酒待月的孤独,你怀抱着三两枝慵倦的菊花,独立于帘卷西风的廊下,你随手从书页间
佳作赏析
李清照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她曾经浪漫,曾经豪爽,曾经欢乐,曾经多愁善感,曾经愁苦满怀;她曾经有过甜蜜幸福的爱情生活,曾经有过彻骨的离情别绪,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她晚年凄凉的生活和如此凄凉生活中的爱国情怀。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从多角度、多侧面给我们展示了李清照的多情人生:浪漫潇洒豪放情、伉俪情深苦别情、晚景凄凉愁苦情、爱国之心诉衷情、惜春悲秋多愁情。
写作借鉴
1.学标题
斟杯清酒,万千的心思,合一曲琵琶拨弄,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翩然起舞.
④一念间花落了,清愁薄绪,填满夜的每个空隙。
声声慢,声声慢,载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舴艋小舟,至今仍搁浅在那个靡丽朝代的藕花深处。
⑤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你细碎的莲步,走过脂冷与烟翠的山河,曾经执杯的纤手提笔运墨,你素腕轻落,一笔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在人杰与鬼雄间横亘而出。
⑥尘世如烟,转瞬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时,你幽怨的身影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未曾停歇,一千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乎看见了,你辛酸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于无声无息处坠落。
⑦清照,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照。
你是一首婉约的古琵琶曲,你是一阕清丽的长短句,你是一道花开千年不谢的风景.而我,只是身着素衣的女子,守着你曾经的青灯古卷,在梧桐雨落的季节,等你乘一叶兰舟,从藕花深处涉来,陪我同看那碧水云天,残月如钩.
本文的标题很具特色,和千年前的才女李清照来个穿越时空的促膝长谈,岂不快哉?
2.学语言
第②段,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词句,展示了多情的李清照。
“嗅青梅”仿佛看到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的样子,“罗衣淡淡”“暗香疏影”“绿肥红瘦"都是李清照词句的化用,展示了风姿绰约的李清照。
3.学排比
第②③④段形成段落排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李清照.她的浪漫,她的孤独,她的清愁,都藏在了她的每一首词中。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古今时空穿梭往来,展现了李清照的辛酸、哀愁.
4。
学结尾
第⑦段是总说,概括了李清照的一生。
特别是画线的句子,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悠悠千年,一切都随风而逝,可是逝不去的是那横亘在历史时空中的婉约多情的背影.
5。
学人称
全文采用第二人称“你"的称呼,如话家常,亲切备至。
好像一位熟知李清照的朋友,陪她千年,一路走来,毫不陌生。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翻译]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明理知义]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
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
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厌恶的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李绩煮粥侍姊
英公①虽贵为仆射②,其姊病,必亲为粥,釜③燃辄焚其须④。
姊曰:“仆妾多矣,何为⑤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⑥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注]①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
②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
③釜:古代的一种锅.④须:胡须。
⑤何为:即“为何”,为什么.⑥顾:顾虑,考虑。
参考译文:
唐英公李绩,虽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绩回答说:“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是考虑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的影响,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人生教益]一介工匠,工作虽微,使命重大。
在平凡中雕刻着火药,也雕刻着壮丽的人生。